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用不同名称指称,但重要的是如实表达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的真实内涵.这一变革的本质在于把社会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观点当作新哲学的根本观点.作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是与辩证的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历史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和理论体系,但它又反对以思辨形而上学、绝对理性主义等为特征的体系哲学.  相似文献   

2.
如何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对这个根本性问题的理论回答,构成哲学的世界观。把人与世界的关系理解为否定性的统一关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为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这是高清海哲学思想的核心观点。哲学的发展史,是探究和反思人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是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的历史,因而是变革和更新人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终极关怀的历史。在哲学发展史上,高清海先生以人对世界的否定性统一关系为"理论硬核"和"解释原则"而构成的实践观、真理观和哲学观,为推进哲学发展提供了具有建设性的"阶梯"和"支撑点"。这是高清海哲学思想的"真实意义",也是研究和阐发这一思想的"真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本人,对“人”的问题有着极其深刻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与“人”的研究是分不开的。在“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的研究中,“人”的问题是极其重要的内容。马克思的哲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实践哲学,是关于人的存在的实践哲学。与脱离开人的活动和实践来谈论人的存在的近代西方哲学观念不同,马克思从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出发,把人类历史和世界理解为社会实践的产物,还进一步强调了个人的独特性,提出了人在社会实践中诞生与发展以及有关社会关系的理论,完成了对人的社会化的唯物主义的论证。这是我们至今研究“人”的问题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时空范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的一些著名哲学家,都曾撰文指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时空观由传统的唯物辩证法的领域贯彻到人类活动的领域,时间和空间有其社会特性;①社会运动有其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历史唯物主义要从人类历史活动的角度探讨社会时间、社会空间和人的活动三者的不可分割的关系;②传统哲学教科书的时空观由于过分强调时空的客观实在性,完全撇开来自人、人的经验和人的实践活动方面的主观因素,从而把时空绝对化、抽象化。③从这些观点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认识,即认为随着实践唯物主义和主体性原则在马克思主义中总体地位的确立,传统哲学…  相似文献   

5.
:“实践唯物主义”是一种忽视客观规律、夸大实践主体能动性的哲学观点 ,它把“实践观”误认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 ,把“实践”范畴误认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范畴 ,因而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诸多原则分歧。本文对此提出质疑 ,阐述“实践观”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 ,“实践”范畴不能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范畴 ,说明“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在实践中的有害性  相似文献   

6.
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传统哲学的“主义”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相关哲学问题的规则、途径和方法之所在。从马克思本人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以及处理人与环境关系的历史实践规律的角度对实践思维方式研究人与环境问题的合理性进行了阐述。只有在人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基础上,才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与自由主义认为个人先于社会、社群的观点相反,社群主义认为,社群才具有对个人和自我的优先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人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从相互映照、相互追问中理解个人和社会,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作出了新的、科学的、辩证的解析。因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对社群主义进行批判分析,既可以加深对社群主义的深刻理解,又可以吸纳社群主义思想的合理内核于自身,这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8.
实践世界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是以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①为根本特征的世界观,是立足于实践的本性和规律、从实践理解属人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实践世界观的自然是历史的自然、社会的自然,实践世界观的社会是自然的历史或自然的社会,实践世界观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应达到的重要教育目标。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世界观,应以主体的实践为思维的切入点、出发点和立足点,认清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实践特性;把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实践本体;以主体实践的内在本性、规律理解世界,领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属人性;以实践的逻辑,把世界理解为实践的对立面统一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范围内,人们在责难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时,主要是说它把马克思主义黑格尔化,或者说它背离了恩格斯和列宁,这两个方面又往往是相互联系的。诚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社会历史发生深刻变动的时期,卢卡奇的政治观点和哲学思想也在发生激烈的震荡。他针对第二国际的思想家们普遍忽视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思想关系的倾向,在试图着重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黑格尔思想渊源时,过多地渲染了黑格尔的思想成分,表现出黑格尔唯心主义的严重影响;他针对第二国际的思想家们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的倾向,在试图着重阐明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和实践观点时,与恩格斯、列宁的某些观点发生了分歧,表现出哲学上的某些重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企业家的社会合理化进程加速,中国企业界人士的精神特质正在形成发展之中。“弘扬人就是弘扬人的理性,发展人就是发展人的理性”,需要对这种理性哲学层面作出与时俱进的阐释。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放到社会历史的时代大背景中去,这样不但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的本质关注,同时也成为进一步提升企业家精神的学术平台。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哲学中的实践的根本性质是指实践的总体性和基础性,这种实践与人是统一和协调的关系,我们应当实现实践基础上的自然维度和社会维度的统一,马克思哲学中的实践观首先是具有本体论意义的,其次是具有认识论意义的,最后是具有历史哲学的特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所实现的哲学变革,从根本上说是把实践视为人的存在方式,并从人的实践活动去看待和解释人与世界的全部关系。而理解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必须要有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社会历史性是实践的真正本性,历史是展开实践过程的基础和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3.
劳动既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的逻辑起点,又是它的核心.让社会围绕劳动这个太阳旋转,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在研究社会与劳动的关系中得出的必然结论.用这个观点来观察社会,就可以发现,资本主义及其他阶级社会之所以不和谐,就在于颠倒了劳动与社会的关系,不是让社会围绕劳动旋转,而是让劳动围绕社会旋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把颠倒了的劳动与社会关系重新颠倒过来,真正做到让社会围绕劳动这个太阳旋转.  相似文献   

14.
<正>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问题,始终是一个意义重大而又反复引起争议的问题.国际上关于卢卡奇的评论,也首先注视卢卡奇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思想的关系.凡是把《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基本观点看作“理论上的修正主义”或“开辟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人,大都认为《历史与阶级意识》曲解马克思主义,在把马克思主义黑格尔化方面开了先例.本文拟从《历史与阶级意识》入手进行认真的考察.一的确,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表明,要恢复被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所歪曲的革命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就必然与恢复黑格尔的辩证法传统相联系,因此,他力图揭示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辩证法根源.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国内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从抽象、理想化的"人"及"人的本质"出发来说明社会历史问题的,因此《手稿》不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著作.笔者对这种观点提出了根本性质疑,认为《手稿》历史观的真正出发点,不是抽象、理想化的"人"及"人的本质",而是感性、现实的劳动实践活动,马克思正是以劳动实践活动为根本出发点来说明社会历史问题的;劳动实践的观点,是理解《手稿》历史观及其理论实质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6.
袁吉富 《学术界》2002,(2):230-236
对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 ,仅仅从其原初涵义上把握是不够的 ,应该从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高度来予以把握。可以说 ,这一命题的意义 ,在于它揭示了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机制、存在方式、发展方式及客观基础 ,说明了实践观点是唯物史观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但是 ,我们却不能从该命题出发 ,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本体论不加限制地理解为实践本体论。实际上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本体论是以自在自然为前提的实践本体论。  相似文献   

17.
社会博弈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博弈论是行为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原则上适用于一切社会科学。哲学是在最一般、最普遍意义上应用理性人假设以及博弈论方法 ,因此 ,对社会交往论与社会博弈关系和建立在对称和不对称条件下的人与自然界和人与人的静态和动态博弈模型 ,历史选择论与历史博弈论以及社会博弈、战略选择与制度安排的关系 ,等都需要研究。社会博弈一旦建立 ,引进行为科学的实验模型和行为科学的数量分析。就有可能使人的哲学以及社会历史哲学转变成为人的科学以及社会历史科学。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究竟是它的体系还是方法?这个问题历经多年的讨论而至今难有共识.五、六十年代以前,国内持传统观点的学者大都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与方法.所谓观点指的是世界观、宇宙观,进而至于人生观;所谓方法指的便是辩证法以及它在自然、历史和人文科学中的应用.其实,观点和方法是贯通的,其实质就是唯物主义辩证法,它既是根本的观点,也是根本的方法,把它运用于研究作为总体的自然,就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把它运用于研究作为总体的社会和历史,就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依次还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生观、认识论和伦理学等等.在旧版以及后来稍稍改进了的教科书体系中,上述内容一般是这样安排的:首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为了和旧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以及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区别开来,在这一部分不得不加大份量地介绍一般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取材主要来自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和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以及《哲学笔记》中的有关部分;其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由于在这一部分中强调为现实斗争服务,因此在基本历史哲学理论方面缺乏系统深入的阐述和论证,对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过程中的极为丰富的思想资料吸收和阐发得极为粗浅,大大损害了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内容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和批判性;再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这一部分在强调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同时虽然也突出了实践论,但由于实践范畴仅仅在认识论上被强调,而没有首先在社会存在论上被强调,因此历史中的主体--客体辩证法就未能纳入认识论的视域而获得充分的表述,结果就使辩证法(历史辩证法)、逻辑学和唯物主义认识论不能真正地统一(同一)起来,从而大大地损害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核心是实践的思想.马克思用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理解自然、现实和人本身,把包括哲学认识在内的一切意识形式看做是历史的实践的结果,终结了西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完成了对传统哲学观的颠覆,实现了哲学的革命性变革,开辟了新的哲学道路.  相似文献   

20.
一般而言 ,可以把近 50年中国大陆主流哲学即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 ,描写成一个从本体论思维范式到认识论思维范式再到人类学思维范式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的必然性可以从哲学本身的内在逻辑和哲学与社会生活方式的匹配性关联中得到理解。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向人类学思维范式转变 ,既是一种与实践方式相匹配的共进 ,又是一种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原本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