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学人文精神体现着大学对人的价值和生存意义的关怀,同时又以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形式引领着大学人的行为,显示着不同于其他机构的气质特征.在物质化的时代,人文精神的重构至关重要,其建设需要从多方面推进. 相似文献
2.
大学人文精神是在大学的发展演绎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完善起来的。西方大学经历了以人文精神培育为主、人文学科及其教育丧失主导地位、人文精神培育进一步加强三个历史阶段。中国现代大学自产生之日起,其人文精神逐渐被实用主义、技术主义所取代,直到20世纪90年代,人文精神培育才开始得到实质性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以人的发展为目的、重视精神价值、关注德性培育的人文精神是大学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办学宗旨的偏失、市场经济的冲击、传统文化的缺陷,加之优良传统的断裂等,使得中国大学正在沦为职业培训所和名利场,而这种工具理性的张扬造成了人文精神的失落.为了重建中国大学的人文精神,我们必须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弘扬价值理性、继承优良的传统,充分做到学校自治和学术自由,将传统的政治教育变为公民教育,并且要加大教育的投入,关注教育的公平. 相似文献
4.
人文精神是大学文化生态的核心,从根本上规定了大学的生存方式和生存质量。大学文化生态面临着深刻的危机,这种危机的产生主要在于人文精神在文化生态中的缺失。所以,今天谈论人文精神的回归。回归的主要途径是解构对人文学科的人文性限制,使人文回归实践本性;解构对科学教育的技术化规限,使科学重显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回归将使大学教育重新高扬人的价值,追求自由的精神,实现文化生态的和谐目标。 相似文献
5.
一、加强大学人文教育的迫切性 人文教育、人文精神、人文关怀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文化界、学术界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面对着当代大学生越来越自私、狭隘,缺少同情心、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越来越严重的自我中心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等人文精神的缺失,人们在不断地反思:我国当代大学教育缺什么?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7年的统计,我国在校大学生中,文科学生仅占8.9%,而发达国家文科大学生比率多在20%以上, 相似文献
6.
人文教育以学问本身为目的,以人本身的精神为依归。它关注的是完整的人,关怀人的自身,是要塑造人格的完美。当前,中国大学里实用主义盛行,人文精神的空间越来越狭小,人文教育受到严重挤压。当务之急是转变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经典阅读来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完善自身的人格。 相似文献
7.
8.
9.
精神回归之路才是希望之路——再谈大学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绕“21世纪的大学”这个话题,我国涌流出无数豪言壮语,最响亮的自然是“建世界一流大学”。这个目标很好,若脚踏实地朝它努力,于国于民于正在或将要踏入大学的学子都是一大幸事。然而,如果看看当下不少大学的行状,看看还在继续采取的种种不智举措,漂亮言辞好似黑色幽默。中国 相似文献
10.
陈琦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80-182
当前,通识教育理念已被教育界普遍接受,然而在实践操作层面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从通识教育理念展开,追溯通识教育产生和发展过程,并指出在当前背景下通识教育发展面临的尴尬与窘境,认为通识教育应当回归本原、唤起失落的人文精神,通过开设名著阅读的方式,使学生获得一种精神层面的体验与感悟,从而成为一个情感丰富、心智健全、品德高尚、心灵自由的人。 相似文献
11.
学术失范现象不断发生的今天,高校学报编辑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高校学报作为高校科研的学术阵地,对维护学术尊严、捍卫学术精神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而高校学报编辑作为学报把关人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高校学报编辑要实现“互联网+编辑把关”,要从“编辑”到“编辑+”转变。数字时代的到来会使人产生“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错觉,容易使编辑工作重心产生偏移。不论信息技术如何发展,编辑的学术素养仍旧是高校学报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13.
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育人的三重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旗渠精神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蕴涵丰富的育人价值,是新时期高校思政课育人的丰厚滋养。新的时代场域下,高校思政课育人在取得成效的同时,需进一步提升其价值引领力、思想阐释力以及实践教学实效力。基于此,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育人,要以问题为导向,从价值、理论、实践三个向度出发,阐明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育人的价值指向、理论逻辑和实践要旨,有效推动两者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文精神,是关于人的存在意义的形而上的思考。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人文蕴含,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理论就表现出鲜明的人文意识,其宗旨是建立在对人的生命关怀的基础上。它以“仁”学作为思想基础,在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和政治统治各个层面得以充分体现。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需更加关注对人心性的终极关怀,“以人为本”,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创造中国现代化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5.
段文美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0(12):127-128
当代中国社会人文精神的建构,关系到人类自身的重大问题,更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当代社会人文精神的建构,必须坚持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吸收西方人文精神的合理因素,并且与坚持马克思主义阐述的人文精神原理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7.
18.
人文精神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沉淀和提炼的精神文化的思想精髓,也是我国教育建设的指导理念。在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以电影为媒介传播知识信息,弘扬人文理念已成为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近几年,中国电影呈现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体育电影以其别具风格的艺术题材日渐展露出自身的社会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与认可。如何在体育电影中渗透人文精神,弘扬人文精神,传播人文精神,是当前体育电影发展与改革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大学语文的"人文精神"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红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5(5):74-75
时代需要造就不仅精通自己的专业而且知识面宽,有厚实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及文化素养的一代新人.大学语文应该把语文教育真正变成"立人"为中心的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20.
试论新形势下高校的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世强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0(4):80-81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对高等教育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高校管理者要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明确定位、增强意识、改革创新,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