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庆所谓的《只有儒家能安顿现代女性》一文引发舆论哗然。文章从女性主义立场与视角出发,在对儒家女性观及儒家对女性的规约进行梳理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儒家女性观是限制与束缚女性的伦理思想,是男权社会以牺牲女性利益而满足男性家庭利益为核心的思想观念;儒家女性观一贯损害女性利益,完全不适应现代女性的需求,所谓的“只有儒家能安顿现代女性”显然是荒谬的。  相似文献   

2.
在男权话语的框架内,女性生理上的特点与所谓的女性气质决定了女性在社会中的社会角色,于是家庭成为女性问题中不可回避的一个焦点。女性主义的研究成果表明,所谓的女性气质以及由此决定的女性被限制于家庭中的社会角色,是男权意识形态的具体体现,而伍尔夫在《到灯塔去》一书中通过对家庭生活的描述与分析,试图帮助女性摆脱家庭的束缚,从边缘走向中心,为研究女性与家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文本。  相似文献   

3.
老舍小说中刻画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传统女性,二是知识女性,三是悍妇。和同期作家相比,老舍的女性意识更具有传统性。他欣赏恪守妇道、聪明贤惠、任劳任怨的古典女性,对现代女性则不感兴趣,对所谓时髦张狂女性更是深恶痛绝,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作家老舍浓厚的男权意识和男性本位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4.
杨珺 《南都学坛》2005,25(2):57-59
女性新历史小说是女性对于男性中心历史叙事的一种突破,在这种对历史的重新阐释中,女性立足于个体生命体验,作为言说主体,揭示历史对女性的遮蔽与改写,质疑所谓历史客观真实,大胆虚构,建立起女性的历史叙事。  相似文献   

5.
所谓“女性文化自觉”是女性对女性文化的自觉、女性对文化的自觉和人类对女性文化的自觉的统一,是女性意识和文化意识的统一。女性文化自觉在女性层面讲,是女性发展和解放在当代的实践和理论诉求。在文化层面而言,它增强了当代文化的批判意识,是人类文化良性发展的润滑剂。因此,我们要探索女性物质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合理方式,自觉地建设和发展女性文化。  相似文献   

6.
潮籍革命女作家冯铿的创作始终贯穿着一条关注女性命运、寻求女性解放道路的主线。冯铿的作品序列展示了她寻求女性解放道路的心路历程,从早期强烈呼吁社会为正在遭受苦难的女性"快谋救护的法子",到批判像"一团肉"似的所谓的"时代女性",指明女性"最后的出路"是参加革命,认为真正的新女性是"把自己是女人这一回事忘掉干净"的革命女性。  相似文献   

7.
博客女性主义传播的理想与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客的出现引起了学者们对女性主义发展的新基地的期望.网络博客这个所谓草根民主的载体,并不能在解放女性和保护女性权益上有新的突破;相反,它强化了传统的父权体系和权力结构,强化了女性被看的地位,因此应构建女性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8.
魏晋是一个动荡、变革的时期,伴随着玄学的产生,男性对女性的期待由德向色转变,所谓"妇女德不足称,当以色为主"代表了时人对女性审美的主要观点,这种审美观无疑影响了女性的审美追求,使魏晋妇女对自身的形貌、服饰、神态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调整,并形成了这一时期特质鲜明的女性审美观。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女性写作有一个鲜明的自审视角,所谓的自审,指向的是男权文化传统积淀下来的女性丑恶和她的本质弱点。本文旨在剖析每一个时代,凌叔华、张爱玲、王安忆、铁凝等一批女作家感应时代的氛围,切入的对女性文化负面的不同观照层面,和对类的自我做出的灵魂审视和冷峻批判。  相似文献   

10.
女性经济既有别于一般所称的实物经济或实体经济,也有别于所谓的虚拟经济,其实质是一种新型的人群经济形态,具有独特的本质特征。从发展趋势观察,职业女性对经济的贡献率呈现上升态势、服装与美容占据女性个人消费半壁江山、消费情感化取向带来感性元素多样化、当代女性消费行为出现全新动向、网购从时尚演变为女性群体消费习惯、女性网民移动互联演绎经济新潮。就应对策略而言,需不断满足女性消费的心理需求、持续开发适合女性需求的产品与服务、切实优化女性网络社区口碑传播、巧妙利用大数据深挖女性网民潜在需求、全面强化促进女性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11.
潮籍革命女作家冯铿的创作始终贯穿着一条关注女性命运、寻求女性解放道路的主线。冯铿的作品序列展示了她寻求女性解放道路的心路历程,从早期强烈呼吁社会为正在遭受苦难的女性“快谋救护的法子”,到批判像“一团肉”似的所谓的“时代女性”,指明女性“最后的出路”是参加革命,认为真正的新女性是“把自己是女人这一回事忘掉干净”的革命女性。  相似文献   

12.
王朔是用"女性--‘镜子'+旅行"的模式来表达焦虑情绪的,主要集中在他自己所谓的纯情期.笔下诸女性都被作者赋予"镜子"的意义,由此映照出男主人公告别英雄初始时焦虑的"镜像".正如惠特曼所谓的"女人是灵魂的大门"."旅行"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不但被王朔赋予了形式方面的功能,更有逃脱焦虑内容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社会文化的视角审视我国女性阅读的现状,发现女性阅读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并非是所谓的"女性期刊"所能左右."女性期刊"或"女性读物"的提法,有将女性的阅读对象和内容规定于狭窄空间之嫌,阅读是人类共同的文明现象,不应该也不可能有性别之分,期刊不能以性别来界定.尊重妇女,维护和保障妇女权益,关注女性意识,给女性以较好的发展空间,女性阅读量增大和阅读内容多样性的选择正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苏雪林是处于五四新时代却具有浓厚封建传统的青年知识女性,其创作展现了所谓"历史中间物"面临的困惑和抉择。追求自由进步的同时,无法摆脱传统的重负,痛定思痛之后仍回归传统,阐释了早期女性觉醒的艰难。  相似文献   

15.
所谓“女儿日” 美国人脑筋开放,经常有一些别出心裁的点子。所谓“女儿日”就是一例,每年4月25日是美国社会法定的女儿日。据说是因为以前女性就业的少,多在家中当家庭妇女,为了鼓励女孩子们努力学习,长大后像男子一样工作就业,故每年的这一天,美国各机构、公司的女性员工,均可将自己的女儿们带到工作场所,临场观摩一天自己的母亲如何利用一技之长为社会作贡献并因此得到她们的男性同事的尊敬。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批评(Feminist Criticism)是当代西方文艺思潮之一,它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以女性形象、女性创作为切入点,构建女性文学传统,提倡女性主义的写作方式.然而,女性主义批评并不一定只能针对女性作家的创作.当运用女性主义的批评观点去解读现代作家张恨水的代表作品《啼笑因缘》时会发现,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形象,已经超前性地具有了女性主义批评中所谓“双性共体”的特质.作为一个男性作家,张恨水在作品中表现了对受到损害的女性的同情,并通过自己的审美价值判断开始思考中国女性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所谓"清代闺秀诗话",是指记载、反映清代女性诗歌创作的著作,而不是指女性撰写的诗话.清代闺秀诗话保存了大量反映清代女性文学创作的历史资料,是研究中国妇女文学史与中国古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文献,是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本组笔谈选取了<妇人集>、<名媛诗话>、<袁枚闺秀诗话>、<小黛轩论诗诗>等10种清代闺秀诗话进行探讨,对其作者、内容、价值、版本皆有涉及.  相似文献   

18.
所谓"清代闺秀诗话",是指记载、反映清代女性诗歌创作的著作,而不是指女性撰写的诗话.清代闺秀诗话保存了大量反映清代女性文学创作的历史资料,是研究中国妇女文学史与中国古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文献,是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本组笔谈选取了<妇人集>、<名媛诗话>、<袁枚闺秀诗话>、<小黛轩论诗诗>等10种清代闺秀诗话进行探讨,对其作者、内容、价值、版本皆有涉及.  相似文献   

19.
所谓"清代闺秀诗话",是指记载、反映清代女性诗歌创作的著作,而不是指女性撰写的诗话.清代闺秀诗话保存了大量反映清代女性文学创作的历史资料,是研究中国妇女文学史与中国古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文献,是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本组笔谈选取了<妇人集>、<名媛诗话>、<袁枚闺秀诗话>、<小黛轩论诗诗>等10种清代闺秀诗话进行探讨,对其作者、内容、价值、版本皆有涉及.  相似文献   

20.
所谓"清代闺秀诗话",是指记载、反映清代女性诗歌创作的著作,而不是指女性撰写的诗话.清代闺秀诗话保存了大量反映清代女性文学创作的历史资料,是研究中国妇女文学史与中国古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文献,是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本组笔谈选取了<妇人集>、<名媛诗话>、<袁枚闺秀诗话>、<小黛轩论诗诗>等10种清代闺秀诗话进行探讨,对其作者、内容、价值、版本皆有涉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