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传统文化构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现状,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充分借鉴利用传统文化的精髓--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精神这笔宝贵的教育资源,不断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认知教育和躬行实践,对于培养、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其民族意识,树立其民族自豪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浙江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精神体现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的生动诠释,蕴含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宝贵人力资源,也是推动发展的生力军,以浙江精神为切入点把艰苦奋斗教育融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发挥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参加社会实践、开展创业创新教育等途径不断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对此,应加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构建民族精神教育内容体系;应以重大活动和重大事件为契机,营造民族精神教育环境;应牢牢抓住先进典型人物,宣传学习其事迹;应抢占网络阵地,开辟民族精神教育新途径;应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民族精神教育队伍建设;应发挥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中的体验作用.  相似文献   

4.
徐峰 《殷都学刊》2010,31(2):149-152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基本内容,以凝聚民族力量、推动民族前进为主要特征的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民族精神,形成了吃苦耐劳、矢志不渝、自强不息、温柔敦厚、择善而从的民族性格和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伦理观念。这种精神和思想理念,成为凝聚炎黄子孙永恒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强大的精神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的作用,并在此过程中竭力克服当前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的矛盾和困境,是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一项切实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高等学校应通过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搭建民族精神培育的栽体和平台,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等途径,弘扬和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是支撑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当前我国高校开展民族精神的现状等都亟需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确保弘扬和培育的效果,不仅要处理好继承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时代化的关系,还要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健全网络,全方位渗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群体,是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肩负着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重任。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升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积极营造民族精神培育环境,创新民族精神培育载体,引领民族精神培养方向,丰富民族精神培育内容,滋养民族精神培育的土壤,挖掘民族精神培育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疫情防控视域下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是新时代高校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依据商科院校大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剖析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现状,并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环体和介体四个维度提出应对策略,旨在推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工作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下的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存在着内在的系统性。在高校思想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提高的重要保证。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要从大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系统性出发,丰富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激发和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民族精神的发展既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其思想、精神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因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精神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必须从德育核心目标的确立“、两课”内容的优化、校园文化的承载以及各系统的整合等方面激发和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使之肩负起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相似文献   

11.
塑造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高等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为现代化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大历史使命 ,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塑造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以及塑造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方法和途径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 ,但当前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 ,着重在大学生中全面培育爱国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团体精神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契约意识等。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淡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培育和塑造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应明确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网络资源的作用,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引导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进入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应深入把握新媒体的特性,遵循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虚拟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教育原则,不断提高教育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应注重大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已成为新世纪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任务。而培养大学生的主体精神 ,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础 ,只有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学习、成才中的主体精神 ,即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觉性 ,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 ,作为高校“两课”主要课程之一的《思想道德修养》课 ,理应成为培养大学生主体精神 ,营造良好的主体氛围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文化趋势加速发展与多元化文化相互激荡的复杂背景下,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结合江西革命老区历史与现实的特点,以党的历届领导集体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论述为指导,以对革命老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状况的分类调查事实为切入点,以民族自信心、民族凝聚力、国家意识与民族利益等问题为研究重点,以探索民族精神教育的基本内容、基本规律和基本策略为研究主线,对革命老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思想的迷惘和心理的困惑,源于文化自觉的缺失和文化精神的不足。培育大学生的文化精神,重在培养其现代科学精神和民族精神,既需要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提高文化品位,又需要大学生自觉培育自身的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民族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中的培育现状,并从教育意识、教育环境、教育等方面寻求培育缺失的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嘉庚精神能够凝合高校科研管理队伍,培养和塑造高校科研工作者,提升高校科研实力和科研水平。为此,应当进一步弘扬嘉庚精神,更新科研管理理念,建立激励机制,提升科研氛围,提高高校科研管理水平,推动高校新一轮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新常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其发展与传统文化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文化对于处于文化实体中的个体而言具有表征、构建、唤起和指导之功能,心理健康的文化调适是通过文化的各项功能对心理健康进行调适的过程。传统文化不仅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文化调适提供丰富教育资源,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通过文化调适为媒介,通过唤起民族精神,培养高尚情操,指导生活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泰山“挑山工”精神发源于泰山,是泰山文化的重要体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充分挖掘泰山“挑山工”精神的精神特质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并将其寓于思政课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等“三位一体”的实现路径中,将有助于丰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新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