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编者按 :2 0世纪 90年代是中国哲学研究比较活跃的时期 ,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 ,文化哲学以其探讨中国社会转型期最深层的问题 ,即人的生存方式和文化模式的转变而使其具有突出的地位。出于对社会转型期中国文化哲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的捕捉和理解 ,我刊从 90年代初就将文化哲学研究列为重点栏目 ,在某种意义上 ,“文化哲学 :跨世纪的思考”专栏记录了上一世纪末中国文化哲学研究所走过的历程 ,是那一时期我国文化哲学研究的一个缩影。本期我刊特邀邹广文教授、荆学民教授、邹诗鹏博士、洪晓楠教授、车玉玲博士对文化哲学的以往研究…  相似文献   

2.
:8 0年代初 ,价值哲学便被我国哲学界推至热点话题研究之中。 2 0年来 ,价值哲学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 ,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评价论、价值观念、需要问题等已成为哲学界最为活跃的研究课题 ,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期我刊开辟了“价值哲学笔谈”专栏 ,特邀我国在价值哲学研究领域有一定研究专长的专家李德顺先生、刘奔先生、李连科先生和朱葆伟先生 ,就“价值哲学”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等问题以及当前价值观研究的重要性、迫切性展开讨论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作为现代性的激进批判和否定 ,于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切入中国学术界 ,被一些知识分子所捕捉并引入中国的文化争论之中。后现代主义似乎天生与中国文化有着某种缘分 ,很多西方后现代思想家对中国文化有一种天然的亲近 ,同样 ,它作为一种文化思潮一进入中国的文化争论之中 ,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的兴趣和广泛的关注。后现代主义思潮自身的极端性、异质性和中国文化定位的复杂性使中国学者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分别持极其不统一的价值态度 ,其中既有后现代主义的积极推行者 ,更有尖锐批判和反对者 ,也有温和的客观研究者。总体说来 ,前期研究中 ,对后现代主义的激进批判占据了中国学界的主导地位。而在今天 ,置身于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 ,人们开始对后现代主义持更为全面的、具体分析的态度。有的学者提出要对后现代工艺论、后现代思维论和后现代价值论采取“一分为三”的态度 ;有的学者断言 ,后现代主义是上一世纪末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化思潮 ,对它可以进行各种批判 ,但绝对不应当漠视 ;有的学者断言 ,作为一场文化运动 ,后现代主义潮起潮落 ,会有竟时 ,但作为一种理论 ,它将是一个永远不可替代的透视角度 ;还有的学者在批判的基础上强调后现代主义所代表的哲学范式的转变对于转型期中国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主体性在哲学研究领域的突显 ,交往问题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期将在“世纪之交的哲学自我批判”之“2 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专栏中发表王南、任平、尹树广、王国有、王晓东、隽鸿飞的笔谈文章 ,对交往理论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检讨。  相似文献   

5.
6.
20世纪末是中国哲学界最为活跃的时期 ,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 ,如发展哲学、交往理论、文化哲学、人学、经济哲学、政治哲学、社会哲学、伦理哲学、公共哲学 ,等等。其中 ,人学理论成为学界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 ,人在理论上的突显是与中国理论研究者对现代社会中的文化困境和社会转型过程中人的问题的自觉关照分不开的。从 80年代关于人道主义、主体性、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开始 ,到 90年代形成了自觉的人学研究领域 ,人学理论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刊在 2 0 0 1年第 1期开设人学笔谈 ,邀请韩庆祥教授、邹诗鹏博士、贺来博士、王国有博士、王晓东博士等 ,就当前中国人学研究的现状以及 2 1世纪中国人学的研究方法、人学定位、人学发展趋势等问题展开讨论 ,以促进人学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化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精神正在经历着冲突和裂变 ,其中 ,有两种于 90年代初迅速兴起的文化思潮特别引人注目 ,这就是现代新儒学和后现代主义。本期我们特邀了我国著名的新儒学研究专家郭齐勇先生、郑家栋先生、颜炳罡先生、李翔海先生和姚才刚博士、王国有博士 ,对我国近年来新儒学的研究和发展进行反思。他们从不同的视域对当代新儒学加以定位 ,给予前瞻 ,在新儒学对中国社会文化发展中所产生的价值取向、社会效用及问题意识等方面作出了不同的 ,甚至相反的价值判断。有的学者认为 ,现代新儒学光大了中国人文精神 ,对世界现代病提出了中国人的批评反省 ,可以救治现代人的危机 ;另有学者则认为新儒学没有真正找到重新切入已经大大改变了的社会生活的现实途径 ,儒学只能够作为“游魂”走入新世纪 ;还有的学者从抽象的文化观念、脆弱的理论前提、虚假的问题意识、消极的实践意义几个方面探讨新儒学的缺陷。这些争论很难完全达成共识 ,但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化  相似文献   

8.
实践哲学:超越与升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深刻评价,需要一定时间间隔之后的审视、反思和检讨。千年世纪转换为我们提供了回顾与检讨20世纪人类理性演进的难得的良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哲学界开展了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大问题的讨论。人们对重大问题的不同看法,表现了对哲学性质和功能的理解等哲学观的差异,特别是对马克思哲学革命实质的理解的差异。本文认为,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终结了理论形而上学,但保留了传统哲学关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理想,保留了传统哲学超越的形而上学维度。只有进入和保持在哲学思维方式的水平上,才能有哲学意义和性质的重大问题研究,哲学思维方式仍是哲学研究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话语: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依托于规模巨大的人口与空间、先进的生产能力及富可敌国的经济总量、发达的现代交通网络与信息服务系统而形成的都市社会正在成为当代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背景。我把“城市化进程”的当代形态称为“都市化进程”。在这个进程中,不是普通的“城镇化”或“城市化”,而是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或“世界级都市群”为发展目标的“都市化进程”,才构成了当代人类生存与发展最重要与最直接的现实世界。另一方面,“都市化”进程不仅在范围上跨越了民族—国家的边界,超出了一般的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也深刻地影响到…  相似文献   

11.
新诗产生于以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为主要内容的文学革命中,至目前尚不足百年。对于中国新诗的成就,过去的评论者大都估价偏低。如在1956年,朱光潜先生就曾在《光明日报》撰文,说新诗给人有“一览无余之感”,像旧诗那样“‘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胜境在新诗里是比较少见的”,这是因为新诗人‘过于信任‘自然流露’,结果许往往成为分行的散文,而且是不大高明的散文,这样就当然不能产生诗的语言所应产生的美感”。文章发表后,曾引起争论,直到现在,许多人仍持这种观点。其实,对新诗价值判断的后面,往往都有一个辉煌的古代诗词的潜在参照系存在。中国古代诗词有几千年的历史,而新诗尚不足百年,怎样估价新诗的成就,新诗将向何处去,确实值得认真探讨。本刊现邀请了当今比较活跃的诗歌研究者就新诗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等问题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讨论.以期引起学术界对此问题的关注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20世纪末,在经济全球化这一趋势下,失业这一全球性"通病"也愈染愈烈,就连西方国家中失业率最低的日本也卷入了"高失业时代".对此,日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失业者的再就业问题,尝试着一个又一个的新"疗法".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研究分析日本这一时期的失业与促进再就业的新举措.对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建设以及发展以促进就业为目标的社会保障事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求是学刊》2014,(6):164-165
<正>主持人话语:奥巴马入主白宫后,逐渐结束了自9·11事件开始的长达10年的反恐战争,并在此基础上,对美国对外战略的重点进行了调整。先是提出了重返亚洲,继而转向亚太,最终将这一战略调整定位于亚太再平衡战略。无论美国政府官员或智库学者如何解释,这一战略即使不是为了遏制中国的崛起,起码也是针对中国,以中国为目标,因应中国的崛起以及由此带来的亚太地区力量对比的变化和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简介(之一)——哲学与行政管理系黑龙江大学哲学与行政管理系前身为黑龙江大学哲学系,始建于1958年。设哲学、社会学、行政管理学和公共关系学四个专业。现有教授11人,副教教授18人,同时聘请了汝信、肖前、黄楠森、高清海等国...  相似文献   

16.
姚文放 《求是学刊》2013,(3):107-108
●主持人话语:关于"什么是文学经典"的问题,自从19世纪英国两位著名诗人、批评家马修.阿诺德和T.S.艾略特作出定义以后,似乎已成定论,前者认为文学经典就是"最好的东西",而后者则用"成熟性"、"广涵性"、"普遍性"等特性来界定文学经典。他们都是依据文学本身的特质来确认文学经典,而未曾考虑过还能有别的衡量标准。这一格局到20世纪70年代却被彻底打破了,随着文化研究的兴起,人们开始发现,在谁能入典、谁不能入典的问题上体现着  相似文献   

17.
衣俊卿 《求是学刊》2005,32(1):37-38
●主持人话语:在当代各种社会思潮和各种学术观点的交汇和碰撞中,大概没有哪个问题像现代性这样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现代性毫无疑问已经成为贯穿我们时代文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等众多领域的焦点性话题.在实践层面上,由于发达国家的现代文化危机和后发展或欠发达国家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文化冲突,关于现代性的价值判断已经成为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南朝鲜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分期连续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南朝鲜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发展概况。为了使读者对各学科发展的背景有所了解,介绍中也多少涉及一些战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话语:2006年7月20-22日,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和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在黑龙江大学联合举办了第二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这是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界的一次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学者以近年来在这一  相似文献   

20.
据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85年第1期报道,1984年6月13日至15日在新西伯利亚市召开题为《哲学(方法论)讲习班:经验、问题及发展前景》的全苏会议。此次会议由苏联科学院主席团所属哲学(方法论)讲习班中央委员会、西伯利亚分院哲学(方法论)讲习班学术委员会和高教部马列主义干部教育科学方法委员会共同召开的。苏共中央宣传部第一副部长B.扎哈罗夫致开幕词并作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科技知识分子政治思想培训的任务》的主要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