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哲学与哲学观焦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天俊 《求是学刊》2002,29(6):21-23
新的世纪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转换 ,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正在使我们的传统生存方式、传统价值体系、传统文化体系、传统的经济运作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哲学作为这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的自觉体现 ,它的观念、主题、形态、范式、维度、视野也在发生深刻的转变。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变革 ,对于人们更好地把握时代的变幻所带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改变 ,重建人的内在世界、重建终极关怀之维度 ,为现代化的“游牧民族”寻找新的精神家园 ,对于新世纪哲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笔谈 )”是继《求是学刊》开设的“世纪之交的哲学自我批判——— 2 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10组笔谈 )之后的又一哲学重点专栏。哲学观的问题是哲学中的根本问题 ,它关涉到哲学基本理论 ,即哲学的定位、哲学的自我理解、哲学的研究对象、哲学的研究范式、哲学的形态和功能等。因此 ,本期以“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当代哲学观变革笔谈”为题 ,邀请贺来、邹诗鹏、李文阁、聂锦芳、张立波、马天俊、陈树林等博士开始这一专题的讨论。我们希望《求是学刊》新老作者踊跃为此栏目设计、组织、撰写具有创见性的笔谈专题和文章  相似文献   

2.
张立波 《求是学刊》2002,29(6):19-21
新的世纪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转换 ,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正在使我们的传统生存方式、传统价值体系、传统文化体系、传统的经济运作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哲学作为这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的自觉体现 ,它的观念、主题、形态、范式、维度、视野也在发生深刻的转变。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变革 ,对于人们更好地把握时代的变幻所带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改变 ,重建人的内在世界、重建终极关怀之维度 ,为现代化的“游牧民族”寻找新的精神家园 ,对于新世纪哲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笔谈 )”是继《求是学刊》开设的“世纪之交的哲学自我批判——— 2 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10组笔谈 )之后的又一哲学重点专栏。哲学观的问题是哲学中的根本问题 ,它关涉到哲学基本理论 ,即哲学的定位、哲学的自我理解、哲学的研究对象、哲学的研究范式、哲学的形态和功能等。因此 ,本期以“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当代哲学观变革笔谈”为题 ,邀请贺来、邹诗鹏、李文阁、聂锦芳、张立波、马天俊、陈树林等博士开始这一专题的讨论。我们希望《求是学刊》新老作者踊跃为此栏目设计、组织、撰写具有创见性的笔谈专题和文章  相似文献   

3.
陈树林 《求是学刊》2002,29(6):23-26
新的世纪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转换 ,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正在使我们的传统生存方式、传统价值体系、传统文化体系、传统的经济运作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哲学作为这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的自觉体现 ,它的观念、主题、形态、范式、维度、视野也在发生深刻的转变。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变革 ,对于人们更好地把握时代的变幻所带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改变 ,重建人的内在世界、重建终极关怀之维度 ,为现代化的“游牧民族”寻找新的精神家园 ,对于新世纪哲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笔谈 )”是继《求是学刊》开设的“世纪之交的哲学自我批判——— 2 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10组笔谈 )之后的又一哲学重点专栏。哲学观的问题是哲学中的根本问题 ,它关涉到哲学基本理论 ,即哲学的定位、哲学的自我理解、哲学的研究对象、哲学的研究范式、哲学的形态和功能等。因此 ,本期以“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当代哲学观变革笔谈”为题 ,邀请贺来、邹诗鹏、李文阁、聂锦芳、张立波、马天俊、陈树林等博士开始这一专题的讨论。我们希望《求是学刊》新老作者踊跃为此栏目设计、组织、撰写具有创见性的笔谈专题和文章  相似文献   

4.
贺来 《求是学刊》2002,29(6):5-8
新的世纪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转换 ,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正在使我们的传统生存方式、传统价值体系、传统文化体系、传统的经济运作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哲学作为这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的自觉体现 ,它的观念、主题、形态、范式、维度、视野也在发生深刻的转变。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变革 ,对于人们更好地把握时代的变幻所带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改变 ,重建人的内在世界、重建终极关怀之维度 ,为现代化的“游牧民族”寻找新的精神家园 ,对于新世纪哲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笔谈 )”是继《求是学刊》开设的“世纪之交的哲学自我批判——— 2 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10组笔谈 )之后的又一哲学重点专栏。哲学观的问题是哲学中的根本问题 ,它关涉到哲学基本理论 ,即哲学的定位、哲学的自我理解、哲学的研究对象、哲学的研究范式、哲学的形态和功能等。因此 ,本期以“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当代哲学观变革笔谈”为题 ,邀请贺来、邹诗鹏、李文阁、聂锦芳、张立波、马天俊、陈树林等博士开始这一专题的讨论。我们希望《求是学刊》新老作者踊跃为此栏目设计、组织、撰写具有创见性的笔谈专题和文章  相似文献   

5.
李文阁 《求是学刊》2002,29(6):12-14
新的世纪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转换 ,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正在使我们的传统生存方式、传统价值体系、传统文化体系、传统的经济运作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哲学作为这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的自觉体现 ,它的观念、主题、形态、范式、维度、视野也在发生深刻的转变。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变革 ,对于人们更好地把握时代的变幻所带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改变 ,重建人的内在世界、重建终极关怀之维度 ,为现代化的“游牧民族”寻找新的精神家园 ,对于新世纪哲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笔谈 )”是继《求是学刊》开设的“世纪之交的哲学自我批判——— 2 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10组笔谈 )之后的又一哲学重点专栏。哲学观的问题是哲学中的根本问题 ,它关涉到哲学基本理论 ,即哲学的定位、哲学的自我理解、哲学的研究对象、哲学的研究范式、哲学的形态和功能等。因此 ,本期以“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当代哲学观变革笔谈”为题 ,邀请贺来、邹诗鹏、李文阁、聂锦芳、张立波、马天俊、陈树林等博士开始这一专题的讨论。我们希望《求是学刊》新老作者踊跃为此栏目设计、组织、撰写具有创见性的笔谈专题和文章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主体性在哲学研究领域的突显 ,交往问题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期将在“世纪之交的哲学自我批判”之“2 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专栏中发表王南、任平、尹树广、王国有、王晓东、隽鸿飞的笔谈文章 ,对交往理论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检讨。  相似文献   

7.
邹诗鹏 《求是学刊》2002,29(6):9-11
新的世纪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转换 ,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正在使我们的传统生存方式、传统价值体系、传统文化体系、传统的经济运作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哲学作为这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的自觉体现 ,它的观念、主题、形态、范式、维度、视野也在发生深刻的转变。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变革 ,对于人们更好地把握时代的变幻所带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改变 ,重建人的内在世界、重建终极关怀之维度 ,为现代化的“游牧民族”寻找新的精神家园 ,对于新世纪哲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笔谈 )”是继《求是学刊》开设的“世纪之交的哲学自我批判——— 2 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10组笔谈 )之后的又一哲学重点专栏。哲学观的问题是哲学中的根本问题 ,它关涉到哲学基本理论 ,即哲学的定位、哲学的自我理解、哲学的研究对象、哲学的研究范式、哲学的形态和功能等。因此 ,本期以“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当代哲学观变革笔谈”为题 ,邀请贺来、邹诗鹏、李文阁、聂锦芳、张立波、马天俊、陈树林等博士开始这一专题的讨论。我们希望《求是学刊》新老作者踊跃为此栏目设计、组织、撰写具有创见性的笔谈专题和文章  相似文献   

8.
聂锦芳 《求是学刊》2002,29(6):15-19
新的世纪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转换 ,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正在使我们的传统生存方式、传统价值体系、传统文化体系、传统的经济运作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哲学作为这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的自觉体现 ,它的观念、主题、形态、范式、维度、视野也在发生深刻的转变。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变革 ,对于人们更好地把握时代的变幻所带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改变 ,重建人的内在世界、重建终极关怀之维度 ,为现代化的“游牧民族”寻找新的精神家园 ,对于新世纪哲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笔谈 )”是继《求是学刊》开设的“世纪之交的哲学自我批判——— 2 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10组笔谈 )之后的又一哲学重点专栏。哲学观的问题是哲学中的根本问题 ,它关涉到哲学基本理论 ,即哲学的定位、哲学的自我理解、哲学的研究对象、哲学的研究范式、哲学的形态和功能等。因此 ,本期以“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 :当代哲学观变革笔谈”为题 ,邀请贺来、邹诗鹏、李文阁、聂锦芳、张立波、马天俊、陈树林等博士开始这一专题的讨论。我们希望《求是学刊》新老作者踊跃为此栏目设计、组织、撰写具有创见性的笔谈专题和文章  相似文献   

9.
文化哲学三形态检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检讨 2 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的重大问题 ,文化哲学无疑最需浓墨重彩。如果说 ,有关实践哲学的争论构成了“一条非常亮丽的风景线” ,那么 ,这条亮丽的风景线却是由文化哲学的“万家灯火”构筑而成的。人们正是通过文化这个“血脉”触摸到了实践这个“中轴”。回头检视 2 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前进的隧道 ,不难体味 ,文化构筑了实践的辉煌 ,实践锤炼了文化的深刻。文化与实践使我们的哲学在世纪末显得十分丰满和富态。具体地检讨文化哲学本身 ,将其置放于研究历史和研究情境的纵与横的坐标之中 ,或说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审视之 ,可…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中国哲学研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充分肯定近 2 0年中国哲学研究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 ,对近 2 0年中国哲学研究进行了检讨。认为 ,近 2 0年的中国哲学研究缺乏对自身前提的彻底批判 ,没有实现哲学范式的根本转换 ;缺乏一种形而上的维度 ,未能建立起一种总体性哲学 ,失去了对社会价值和人的生活世界的总体化功能 ;削弱了对现实的总体把握能力 ,未能充分发挥思想的启蒙作用 ;未能克服史、论分离的研究方式 ,某些热点问题研究缺乏真正的思想性等。 2 1世纪 ,中国哲学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全球化和中国社会的总体现代化将给哲学的发展提供无限生机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末是中国哲学界最为活跃的时期 ,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 ,如发展哲学、交往理论、文化哲学、人学、经济哲学、政治哲学、社会哲学、伦理哲学、公共哲学 ,等等。其中 ,人学理论成为学界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 ,人在理论上的突显是与中国理论研究者对现代社会中的文化困境和社会转型过程中人的问题的自觉关照分不开的。从 80年代关于人道主义、主体性、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开始 ,到 90年代形成了自觉的人学研究领域 ,人学理论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刊在 2 0 0 1年第 1期开设人学笔谈 ,邀请韩庆祥教授、邹诗鹏博士、贺来博士、王国有博士、王晓东博士等 ,就当前中国人学研究的现状以及 2 1世纪中国人学的研究方法、人学定位、人学发展趋势等问题展开讨论 ,以促进人学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化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建设是我国哲学界长期关注的重要话题,进入21世纪之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室的几位中青年学者,本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学术使命感,围绕这一话题进行了多次学术研讨。本刊以笔谈的形式摘要发表他们的部分成果,以期引起学界的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3.
伽达默尔晚年由哲学解释学转向了对实践哲学的研究,伽达默尔以"理解"、"对话"为核心的实践哲学与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有很大的差异,但在新的时代条件和新的时代背景下,研究伽迭默尔的实践哲学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伽达默尔实践哲学为我们在新的时代重新认识"实践"拓宽了视野;伽达默尔以"理解"和"对话"为核心的交往实践观对于重新认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伽达默尔实践哲学对于马克思实践哲学对社会问题的理解和改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化哲学何以存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于自身的不完善,所处的传统背景等原因,不可避免地导致社会价值的断裂、文化的分裂等一系列负效应,这意味着一种总体性的消解和社会整合机制的消弱。而目前哲学界零敲碎打式的研究则无法实现对现实的总体性理解和批判功能,也无法面对21世纪的总体现代化建设。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文化哲学以重建总体性。文化哲学总体上包括三个层面,即哲学的文化价值研究,文化形而上学研究和文化批判。这三个层面有着内在的统一性。哲学的文化价值研究确立哲学研究和管理文化的合法性;以此为基础,文化形而上学则是关于文化总体性的深层价值研究,它力图确立一种文化统一理念;文化批判则努力把这一理念贯彻到文化实践中去,以推进现实文化的发展。这三个层面的断裂乃是文化哲学的内在危机。20世纪西方文化哲学即面临着这一困境,所以,文化哲学要重建总体性,首先必须实现自身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5.
哲学创新的前提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哲学理念是哲学关于自身的认识和体悟 ,其中包含着哲学家和人们关于哲学的定位、哲学的范式、哲学的视野、哲学的维度的理解。每一时代各种哲学思潮中总是包含着某种主导性的哲学理念。这种主导性哲学理念在重大文明时代的更替中又总是发生深刻的转变 ,从而引起哲学的重新定位。全球化不是单纯的文化现象 ,它以深刻的文化逻辑引导着哲学理念的变革。思考和展望全球化时代哲学理念的变革 ,对于新世纪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2 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的阶段性总结 ,我们特邀几位著名中青年学者从不同视角透视全球化时代哲学理念的变化。孙正聿教授认为 ,必须对全球化时代哲学创新问题进行前提性研究 ,当代哲学创新的基本前提是发现哲学理论的“外部困难”(即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与人类自身的时代性的生存困境的矛盾 )和“内部困难”(即表征人类自身的时代性的生存困境的哲学理论自身的逻辑矛盾 )。张一兵教授则集中探讨哲学理念创新的途径 ,提出通过对马克思文本的精心解读以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长期盛行的研究方式的历史审理而获得一种科学的平台 ,从而准确地捕捉到马克思思想逻辑与当代问题的结合点 ,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返本开新”。其他学者侧重于揭示全球化时  相似文献   

16.
论全球化时代哲学理念的更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衣俊卿 《求是学刊》2001,28(5):18-21
哲学理念是哲学关于自身的认识和体悟 ,其中包含着哲学家和人们关于哲学的定位、哲学的范式、哲学的视野、哲学的维度的理解。每一时代各种哲学思潮中总是包含着某种主导性的哲学理念。这种主导性哲学理念在重大文明时代的更替中又总是发生深刻的转变 ,从而引起哲学的重新定位。全球化不是单纯的文化现象 ,它以深刻的文化逻辑引导着哲学理念的变革。思考和展望全球化时代哲学理念的变革 ,对于新世纪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2 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的阶段性总结 ,我们特邀几位著名中青年学者从不同视角透视全球化时代哲学理念的变化。孙正聿教授认为 ,必须对全球化时代哲学创新问题进行前提性研究 ,当代哲学创新的基本前提是发现哲学理论的“外部困难”(即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与人类自身的时代性的生存困境的矛盾 )和“内部困难”(即表征人类自身的时代性的生存困境的哲学理论自身的逻辑矛盾 )。张一兵教授则集中探讨哲学理念创新的途径 ,提出通过对马克思文本的精心解读以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长期盛行的研究方式的历史审理而获得一种科学的平台 ,从而准确地捕捉到马克思思想逻辑与当代问题的结合点 ,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返本开新”。其他学者侧重于揭示全球化时  相似文献   

17.
文化进步主义:全球化时代的哲学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立群 《求是学刊》2001,28(5):21-24
哲学理念是哲学关于自身的认识和体悟 ,其中包含着哲学家和人们关于哲学的定位、哲学的范式、哲学的视野、哲学的维度的理解。每一时代各种哲学思潮中总是包含着某种主导性的哲学理念。这种主导性哲学理念在重大文明时代的更替中又总是发生深刻的转变 ,从而引起哲学的重新定位。全球化不是单纯的文化现象 ,它以深刻的文化逻辑引导着哲学理念的变革。思考和展望全球化时代哲学理念的变革 ,对于新世纪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2 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的阶段性总结 ,我们特邀几位著名中青年学者从不同视角透视全球化时代哲学理念的变化。孙正聿教授认为 ,必须对全球化时代哲学创新问题进行前提性研究 ,当代哲学创新的基本前提是发现哲学理论的“外部困难”(即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与人类自身的时代性的生存困境的矛盾 )和“内部困难”(即表征人类自身的时代性的生存困境的哲学理论自身的逻辑矛盾 )。张一兵教授则集中探讨哲学理念创新的途径 ,提出通过对马克思文本的精心解读以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长期盛行的研究方式的历史审理而获得一种科学的平台 ,从而准确地捕捉到马克思思想逻辑与当代问题的结合点 ,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返本开新”。其他学者侧重于揭示全球化时  相似文献   

18.
衣俊卿 《求是学刊》2003,30(3):5-13
2 0世纪的人类文化精神处于一种背反和自我冲突的境遇 :繁荣与危机并存。雅斯贝尔斯所说的世界历史“轴心期”的理性文化精神框架在 2 0世纪一方面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潜力和可能性 ,同时也清楚地展示出自身的局限性或极限 ,因此 ,存在着人类精神新的、重大突破的可能性。突破的重要标志是文化的自觉。文化的自觉是我们理解 2 0世纪人类精神状况和历史深层内涵的核心。实际上 ,文化的自觉和文化的焦虑是同一个历史进程和思想历程。 2 0世纪的文化危机一方面引发了以 196 8年的“五月风暴”为代表的自发的文化反抗 ,另一方面使文化批判成为 2 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主题之一。在 2 0世纪文化批判理论的谱系中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以意识形态批判、技术理性批判、大众文化批判、性格结构与心理机制批判、现代国家批判、现代性批判等丰富的主题为我们全面理解 2 0世纪的文化危机和文化批判理论提供了最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9.
差异性、偶然性和个体性——未来哲学的新的聚焦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吾金 《求是学刊》2001,28(5):12-18
哲学理念是哲学关于自身的认识和体悟 ,其中包含着哲学家和人们关于哲学的定位、哲学的范式、哲学的视野、哲学的维度的理解。每一时代各种哲学思潮中总是包含着某种主导性的哲学理念。这种主导性哲学理念在重大文明时代的更替中又总是发生深刻的转变 ,从而引起哲学的重新定位。全球化不是单纯的文化现象 ,它以深刻的文化逻辑引导着哲学理念的变革。思考和展望全球化时代哲学理念的变革 ,对于新世纪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2 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的阶段性总结 ,我们特邀几位著名中青年学者从不同视角透视全球化时代哲学理念的变化。孙正聿教授认为 ,必须对全球化时代哲学创新问题进行前提性研究 ,当代哲学创新的基本前提是发现哲学理论的“外部困难”(即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与人类自身的时代性的生存困境的矛盾 )和“内部困难”(即表征人类自身的时代性的生存困境的哲学理论自身的逻辑矛盾 )。张一兵教授则集中探讨哲学理念创新的途径 ,提出通过对马克思文本的精心解读以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长期盛行的研究方式的历史审理而获得一种科学的平台 ,从而准确地捕捉到马克思思想逻辑与当代问题的结合点 ,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返本开新”。其他学者侧重于揭示全球化时  相似文献   

20.
实践观念、实践哲学与人类学实践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立群 《求是学刊》2000,42(2):9-12
自从实践标准大讨论以来 ,实践问题一直是近 2 0年哲学研究之绵延不断的内在意识和聚焦点 ,几乎可以说 ,近 2 0年哲学研究虽经历了几次较大的主题转换 ,但就其内容和实质而言 ,无不与实践问题有着内在联系。这种较为集中的研究 ,无疑使实践问题的内涵得到了多方面的展现。然而 ,深思之下 ,这些研究仍有很多不如人意之处。在实践观念上甚至存在某些根本性的误解。1.实践内涵的经验主义误解和实践观念的泛化 ,消解实践的超验维度。一般说来 ,哲学概念的接受范围是相当有限的。一种哲学语汇很少能够直接进入日常语言领域中。然而 ,实践概念却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