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2.
农民创业、村庄公共品供给与村庄凋敝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民创业—村庄公共品供给—村庄凋敝治理”理论框架下,根据浙江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354个创业农民样本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三者的关系展开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创业活动能促进村庄公共品供给的改善,并作用于村庄经济、社会、生态子系统,进而有效缓解村庄凋敝状况。因此,鼓励农民创业应该成为政府政策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7):507-512
"村庄合并"是现阶段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正在各地推行的"村庄合并"不只是简单地村庄拼凑及组织的集中化,而是农村社会结构、农业生产活动、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在这一进程中,乡镇政府作为离村民最近的政府起着主导作用,但也存在一系列失范行为。因此,如何正确定位其在村庄合并中的职能,确立其权力行使范围,对于其更好地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保障农民在村庄合并中的合法权益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军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3):14-22
由于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体系的过度依赖,中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主体性明显不足。基于对中国国情和村庄特点及实际处境的判断,文章提出村庄本位的农村社会工作推进导向和发展思路,强调农村社会工作导向应从个人、家庭服务转向村庄服务,从问题解决转向关系调适,从经济帮扶转向文化帮扶。村庄本位的农村社会工作可以在村庄社会关系调适、经济资源整合与共同体意识培养方面等发挥重要作用,进而助力培植农村发展的内源动力,其要义在于更好地推进农村社会工作的主体性发展,并在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和实务模式创新上推进农村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5.
以苏北房庄的个案调研为基础,探讨区域性的村治模式。以行动单位为理解村庄生活的切入点,考察个体同家人、村民以及村干部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此来理解村庄的性质,同时分析契合型村庄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7.
8.
在农村社会建设过程中,农村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经营体制也日趋完善,农民生活有了显著提高。但由于农村体制不完善,农村权力结构之间的失衡对农村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对农村社会公正造成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07-120
人口流动与社会整合的关系是一个经典性话题,但就农村社会整合而言,随着人口大流动时代的到来,相关理论解释不仅存在一定的局限而且需要做进一步的延伸。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4年数据,从村庄人口差异出发探讨了其对村庄社会整合的影响。研究发现:村庄人口差异对村庄社会整合的影响是切实存在的,但不同的测量指标对村庄社会整合的各个维度具有不同的影响。因此,人口流动本身并不会直接影响村庄社会整合,其带来的村庄人口差异才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提出了人口流动背景下提升村庄社会整合的几个思路或方向,即:立足于村庄人口差异、重建村庄公共性和创新村庄社会整合机制,并在最后进行了研究反思和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0.
胡业方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99-106
基于家庭与村庄核心功能变迁的框架,解释农村妇女在家庭空间中的主导性权力及在村庄中的边缘性地位。随着家庭核心功能由生产功能向生活功能转变,妇女对家庭的劳动、情感及关系网络建构的贡献,凸显了她们的重要性及不可替代性。婚姻市场的失衡更抬高了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村庄生产功能的限制,与男性相比妇女劣势明显。同时因缺乏主体性及污名化的形象,使妇女处于边缘地位。因此,现阶段提高农村妇女地位不仅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也应关注到家庭与村庄功能的客观性,有针对性地开展促进性别平等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改革与社会转型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大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27-29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社会的改革 ,特别是当代中国农村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 ,使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 ,农民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心态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从而对农村文化建设产生多维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多级降压收集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微波管多级降压收集极技术的重要性。对降压收集极区的主要物理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动态模拟与流线近似相结合的处理方法,编制了数值计算程序,并对二次电子发射问题做了较细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边缘村"课题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7(2):145-150
中国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产生了大批剩余劳动力,并且一系列制度的变革使得农民的流动成为必然.流向城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虽然他们身处城市,但从身份而言,他们仍然是农民."城市中的农民"的边缘身份,决定了他们在城市中生存与发展的特殊性与过渡性.本文通过对一个"边缘村"的形成及其居民生存状况的研究,以进一步分析解释农村社会分化、农民流动的原因,并且也着重分析了其内部结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知识经济中 ,传统经济规律注入了新的内容。尽管如此 ,在农业领域 ,传统资源 (特别是耕地和水资源 )的约束依然显著 ,而且将长期存在。这也是农业在新经济条件下生存与发展必须突破的束缚。传统行业如果注入高新技术 ,同样可以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新经济条件下 ,未来农业发展应以高新技术革命为契机 ,尽早发现并利用新经济规律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进行规模化生产 ,以规模获取利润。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提高自身组织 ,增强比较优势。还要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 ,以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5.
营养需求与中国农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义伦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45-47
本文综合分析了我国食物生产、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水平的现状;阐述了我国食物结构与居民营养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现代营养学观点,提出了我国农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村规民约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分析,指出村规民约作为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其存在与发展都与社会当时的具体环境,特别是政治需要及权力运行模式密切相关。作为乡村社会“小共同体”“私的法律秩序”,村规民约与国家“公的法律秩序”存在不可调和的冲突和矛盾。提出为保证中国法制统一,学界不应过高渲染村规民约的功能作用。村规民约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伦理价值和道德教化的作用和意义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17.
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村级财务问题历来是农村工作的难点,也是广大农民最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搞好村级财务管理,对稳定农村及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将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对我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村级财务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村委会服务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伟南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31-39
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村委会,其核心职能应该是为村民利益服务,包括维权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和公共服务。我国村委会服务功能缺失的主要原因是:利益矛盾和冲突、制度和体制的不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的贫弱以及村委会成员和村民素质相对较低。增强村委会服务功能是实现农村善治的关键,增强村委会服务功能的路径主要有:理顺利益关系,强化村委会“服务”取向;完善自治制度,规范村委会“服务”行为;发展集体经济,提升村委会“服务”能力;提高村民素质,营造村委会“服务”氛围;重视村官培训,增强村委会“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19.
实行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民建设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村民选举权利是宪法规定的村民自治权的一种.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我国于1998年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该法对村级选举做出了规定,从法律上保证了村民自治机制的实现.但是,该法本身在贯彻实施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民自治的实现.本文试从这一角度出发,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措施,以期促进我国农村村民自治机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根据非对称信息理论,分析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的相关问题,认为非对称信息导致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逆向选择、信号传递以及信息甄别问题。提出了为减少非对称信息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影响,应加强政府调控、采取相关的改善市场信息环境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