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工输出地"民工荒"成因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工荒”的问题不仅仅在东部发达省份出现,近年来,一向是农民工输出地的中西部省份也出现了“民工荒”的现象。输出地“民工荒”与我国劳动力转移机制的双重性有关,区域内的转移机制符合刘易斯模型,而跨区域转移的机制符合哈里斯—托达罗模型。输出地“民工荒”的主要成因是劳动力无限供给能力的下降和农民工输出地与输入地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全面解决“民工荒”问题需要兼顾农民工输出地、输入地劳动力转移的特征,从经济全局出发对产业布局作出统一安排。  相似文献   

2.
社会理性视野下的"民工荒"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4年以来,在劳动力近乎无限供给的中国南方某些城市,首次出现了民工短缺的"民工荒"现象,这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巨大变化,农民工不再是被动的无限供给,而是理性的有限供给.本文通过对"民工荒"现象的分析,发现"民工荒"的实质是农民工的理性及其理性跃迁的结果,并以这一结论为基础展开了对"民工荒"应对措施的探讨,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战略和改善农民工境遇分别是解决"民工荒"问题的治本和治标措施.  相似文献   

3.
"民工荒"的政治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沿海地区出现的“民工荒”现象,本文从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出发,深入分析增加农民工工资的必要性和意义,提出必须确立劳动力产权理论以保障农民工的权益。  相似文献   

4.
“民工荒”与中国低成本劳动力时代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民工潮”在中国持续了20多年,造就了中国低成本劳动力时代,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然而,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接近“无限供给”的中国近年来却出现了大范围的民工短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真的是刘易斯拐点到来了吗?本文通过对“民工潮”和“民工荒”现象的分析,认为农民工的权利意识的觉醒才是引发“民工荒”的真正原因,而“民工荒”将会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节点,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行将结束。  相似文献   

5.
“民工潮”和“民工荒”是近年来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概念。这两种经济社会现象的产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即允许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自由流动,以及计划经济体制延续下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尚未被消除但某些功能正在弱化。农民工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然产物。只要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被消除,以及与此相联系,只要农民工还没有被转化为市民,“民工潮”与“民工荒”将长期存在下去。有农民工就必然有“民工湖”与“民工荒”。  相似文献   

6.
机会成本与民工潮、民工荒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民工作为一支重要的劳动力大军,已经肩负起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任,伴随着农民工队伍的不断壮大,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前些年的“民工潮”和近几年的“民工荒”都是这些问题的集中体现。当大量农民涌入城市进入产业工人行列形成“民工潮”,应适当增加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机会成本,进而对民工潮进行“削峰”;当农民工“用脚投票”,离开城市回到农村,形成“民工荒”时,应综合运用各种措施降低其进城务工的机会成本。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一浪高过于一浪的"民工潮"曾令人担忧,而如今,沿海地区的低层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又为"民工荒"所困惑。从"民工潮"到"民工荒",意味着依靠廉价劳动力为生存条件的低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到了临界点,以歧视性农民工待遇为代价的竞争优势一去不复返了,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城乡二元体制必须进行根本性的调整和变革。现在已经到了必须正视农民工的局限性和过渡性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8.
刘易斯拐点对甘肃地区“民工荒”现象的验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甘肃地区出现了"民工荒"现象,是否意味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通过对二元经济模型和刘易斯拐点的理论进行重新梳理,确定拐点的判断标准,即劳动力转移引起农业部门制度工资上涨,进而引起工业部门实际工资上涨。结合甘肃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地区出现的"民工荒"不能认为是刘易斯拐点的到来。解决"民工荒"的对策应该是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加大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科技文化素质;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  相似文献   

9.
中国作为拥有1.5亿有待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理论上处于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状态。因此城乡比较利益差距的拉力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但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也奠定了农民工工资较低的现实基础。一些外企和个体私营企业,产生了无限利用廉价劳动力,拼命赚取劳动力剩余价值的动机。但劳动力的再生产不同于一般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具有特定的要求。突破或者接近这个底线,将造成劳动力回流农村的后果。劳动力回流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正面效应,但从总的趋势而言,是城镇化进程的倒退。因此,善待农民工,确定合理的工资标准,不仅是保护农民工利益的需要,也是城镇化进程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政府义务视域下的农民工贫困与"民工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贫困和"民工荒"并存似乎有悖价值规律下的供需关系,但二者实际就是一个农民工工作权的问题。农民工工作权的实现,离不开政府义务的适当履行。政府缺位,即不在"强资弱劳"关系中保护农民工,不对农民工履行就业服务、失业救济和培训上的给付,使得农民工贫困和"民工荒"成为转型时期不可避免的现象。而政府错位,即不尊重农民工的自由择业和平等就业权,加之权力滥用,对农民工贫困与"民工荒"的产生和发展起着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透过“民工荒”时期的自愿性失业青年民工的个案研究,探讨貌似矛盾的“民工荒”和自愿性失业青年民工两种现象的内在关联,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自愿性失业青年民工的存在所揭示的深刻主题:部分农民工,尤其是青年农民工,职业观正在发生变化,这是他们城市适应性增强的表现;给青年农民工提供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和途径,建立合理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势在必行;加强引导,形成合理的职业观和全面的就业指导服务,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广东新生代民工荒的根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是当前社会发展中新出现的阶层。如何解决新生代农民工“民工荒”问题,是一个现实迫切的社会问题。本文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剖析了广东省新生代民工荒的现状与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就业权益是劳动者最基本的权益。对于农民工来说,实现这一权益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参加生产而获得劳动报酬。然而,就是这一基本权益也容易遭到侵害。本文从近年来沿海地区发生的“民工荒”现象分析中得到启发,提出构建以最大限度减轻对农民工就业权益的侵害、保障其“收入安全”为目标的农民工就业权益保障机制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4.
从"民工潮"到"民工荒"--农民工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现象剖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始发于2003年福建沿海城镇的"民工荒"现象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中国农村有近2亿的富余劳动力,并且每年新增劳动力500万,形成庞大的农村人口及农村刺余劳动力压力.显然,"民工荒"是一种假象,它是长期以来我国农民工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的结果,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既有要素市场发育不完善的因素,也有制度不健全造成农民工权益缺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民工潮”与“民工荒”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工潮”和“民工荒”都是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非均衡现象。为研究非均衡现象的产生原因,通过对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模型的修改,建立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民工流动模型,并利用《中国统计年鉴2006》中农业部门人口比例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农业部门消费价格指数、加入WTO、农村新增劳动力高峰作为解释变量,实证“民工潮”和“民工荒”是一种价格波动情况下的“非均衡”民工流动。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民工荒”下的农民工就业动机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民工潮"到新一轮"民工荒"的发展历程,认为明确农民工的就业动机是解决以农民工结构性短缺为实质的新一轮"民工荒"的重要前提。利用"需求层次论"、"公平理论"分析了农民工的就业动机新特征,认为农民工开始注重社交、尊重、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及与城市工人和其他农民工进行比较后的相对报酬所得。并提出政府、企业可以采取满足农民工就业动机的一系列对策,以实现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民工荒”现象的出现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并且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产业结构发展转型的成败与否。然而农民工自身所具备的素质能力不能够与企业需求相适应是导致“民工荒”的重要原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新生代的农民工将作为实现我国城市化、现代化的重要角色,因此要提高对农民工素质能力的要求。现阶段,我国政府...  相似文献   

18.
V与M博弈的启示——“民工荒”彰显和谐社会的制度缺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珠三角等地出现的“民工荒”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追逐剩余价值与劳动力的工资增长之间的矛盾永远难以解决。企业主过分追求剩余价值,在其他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必须带来对农民工利益侵害。而农民工的工资作为特殊型的要素报酬,具有其特定的内容,突破工资内涵的要求底线,农民工只能选择用脚投票,“民工荒”是农民工利益比较的理性选择。“民工荒”表明农民工的利益缺乏制度保障,这与建设和谐社会目标是相悖的,要实现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加快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9.
对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进行梳理和再认识,运用刘易斯转折点及发展含义分析了"民工荒"及农民工工资上涨并不证明刘易斯转折点到来,放弃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劳动者同质的假设,利用基于民工异质的刘易斯改造模型,根据农民工正处于代际交替及"质"的差异性明显的事实,构建了引入代际异质的刘易斯模型,该模型能同时解释"民工潮"和"民工荒"产生的原理,并证明了"民工荒"是现行工资未达到新生代农民工保留工资水平的结果,而不是刘易斯转折点到来所致。结论是:中国不仅尚未达到刘易斯转折点,甚至未达到刘易斯第一转折点,仍然处于二元经济发展阶段,还有较多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用工荒"是现行工资低于新生代农民工保留工资的结果,因此提高农民工工资是解决"用工荒"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从全球化视角看"后金融危机"时代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重要影响体现在出口和劳动力就业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初就出现了大批农民工返乡的问题.虽然近期以来我国出口贸易重新复苏,但由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依然缓慢以及工人工资水平偏低,许多出口加工型企业出现"民工荒"问题.本文拟从就业市场国际化的角度来分柝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形势,提出国内就业问题应当"全球化",并主张我国的资本和劳动力要结合起来"走出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