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文明建设的不断进步,城市公共艺术在城市文明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并且其手法和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成为人们生活中对艺术最直接的参照和感观因素.城市公共艺术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对城市文明建设的公共性、文化性、艺术性、历史性及地域性的设计和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尽管雕塑是城市公共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但并非其唯一的附载方式。把"城市雕塑"向"城市公共艺术"的概念扩展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城市公共艺术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和价值,包括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由于我国公共艺术现状存在着艺术品的总量不足、艺术品的质量有待提高、艺术品的空间布局有待优化、艺术品的公共性需要提升等问题,加强公共艺术规划的研究和管理就十分必要,它可以提高艺术品本身的总体质量、优化艺术品的空间布局,以及加强艺术品的公共性,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视角下的公共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的产生与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最重要的特征乃在于它的“公共性”。其中关于“公共空间”的权力问题尤其受到公众的关注。它包括行政权力、资本权力、专家权力和公民权力。在我国,要保证公共艺术健康、有序地发展,建立完善的公共艺术制度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作为公共艺术形态的城市雕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架上雕塑”的思想与方法来对待和处理城市雕塑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雕塑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的主要瓶颈。其实,作为公共艺术形态的城市雕塑,重要特征在于公共性及其与城市环境的联结与共生。城市雕塑建设作为一种表达公众艺术追求、反映市民文化意识的公共性事件,通常是多方决策,其操作实施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协调制度和组织机构来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公共管理中公共性的缺失与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性是公共管理的基础与核心.公共性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对政府的制度、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彻底的变革.文章通过梳理公共性在公共管理中的内涵及演变过程,针对我国公共管理中国公共性的缺失,提出促使公共性回归的命题.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定价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对城市交通拥堵的压力,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了公共自行车系统.从公共定价角度,可以将中国公共自行车系统定价模式分为不收费的公共池塘资源模式、低收费的准公共物品模式和高收费的私人物品模式.本研究选取武汉、杭州、北京三座城市为典型案例代表,对其公共自行车定价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不收费的公共池塘资源模式与高收费的私人物品模式都不适合中国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运行.鉴于此,为了促进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有效运行,政府应积极参与并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与政策扶持,公共定价始终不能偏离公共性宗旨.  相似文献   

7.
公共艺术在城市景观建设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任务,在提供指示、美化环境、教化民众、获得经济利益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公共艺术日益成为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我国当代公共艺术的发展在制度体系、意识观念、教育宣传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城市景观公共艺术将迎来新时代下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8.
以公共艺术规划推进城市人文景观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艺术是城市人文景观的重要内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公共艺术在推动人居环境的人文景观构建方面有许多优秀案例和成功经验。公共艺术规划是构建城市人文景观体系的重要措施,在城市公共空间和园林绿地建设中将公共艺术纳入专项规划存在必要性。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的实践,探讨了公共艺术规划的工作框架,规划的性质、实施主体与参与方式;指出构建城市公共艺术人文景观体系对塑造城市人文内核和地域特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从空间、城市文化上讲,旅游城市地铁站公共艺术的主体和接受者是城市公民和旅游者,反映他们的文化和艺术追求是旅游城市地铁站公共艺术的"城域性"的基本界限;另外,公共艺术的城市文化差异性是旅游城市地铁站公共艺术的"城域性"的概念核心.把握它是形成城市特色的最重要的条件,也是形成旅游文化核心竞争力的驱动力.只有全面把握概念的意义,才能使旅游城市地铁站公共艺术具有更强的识别性,满足旅游文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台湾公共艺术的实地考察和深入研究,从台湾公共艺术如何关注民众精神诉求、如何吸引民众参与、如何作为一种互动形式、如何塑造乐观开放空间四个方面介绍、论述台湾公共艺术家重视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与民众一起参与、创作、共建、互享公共艺术。从台湾的公共艺术理念、策划与实施审视大陆公共艺术民众参与性的缺失,并就如何加强公共艺术民众参与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