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日本学者在当代世界比较文明文化研究中有较突出贡献,文章依据日本该学科的中心观念与历史阶段划分.对日本比较文明文化学的起源、周边文明论、生态文明论和文艺复兴论等中心观念进行阐释,同时对日本比较文明文化学会的组织活动进行了简要的陈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世界文明的产生和演变已历数千年,业已形成不同的文明形态,彼此之间处于一种辩证联系的关系。方汉文教授的《比较文明学》将“新辩证论”作为一种研究范式,以开阔的理论视域和翔实的史料评述了不同形态的世界文明及其特质,探析了比较文明学的基本观念与理论体系,主张不同文明之间建立起同一和差异的互动观念,促进世界文明的对话与融新。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前十年,中国与日本的比较文明文化研究高潮迭起,扛鼎之作接连不断。上世纪末期才起步但成果丰硕的中国学者以学科理论体系建构为研究中心,陆续推出了《比较文化学》、《东方文化史》、  相似文献   

4.
对于日本神话研究而言,无论是持有“北方起源”主张的还是坚持“南方起源”观点,只有将其放置于比较神话学研究的层面上与世界诸民族神话进行比较,才可以彰显日本神话的起源和意义.日本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之间存在显著的类似,绝非一种纯粹的偶然.“西来说”为日本神话研究打开了一个新视域.  相似文献   

5.
对生态文明概念的理论阐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6.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开创的现代化道路在生态建设领域存在着内源性局限,要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性转变需同时进行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的革命性变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西方资本主义主导下的生态理念在价值基点、思维模式、目标诉求方面都有所区别,在思维维度上实现了从“二元对立”到“辩证统一”的生态思维模式的转化;在价值维度上实现了从“利益至上”到“以人为本”的生态价值观的扬弃;在共同体维度上实现了从“单边主义”到“共建共享”的生态治理格局的超越;在实践维度上实现了从资本主义逻辑到社会主义逻辑的生态建设路径的转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全球繁荣发展相统一的中国良治,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之治的现代化生态文明道路,是中国反馈给世界的社会主义新型现代化生态理论。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设自被重视以来,众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理论阐述。归根结底,生态文明建设是一种实践活动,实践活动需要理论指导。本文试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性、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学基础,及其实践路径等几个方面论述一下生态文明建设的何以可能,希望能为人类破解当今世界性生态危机提供理论基础,更能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工业文明高效率、规模化、全球化的发展方式,成就了其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但也必须看到其价值内涵在当代所面临的挑战。将主客体人为分离,视人类为自然的绝对主人,过于自信人类对自然的无限征服能力,已成为工业文明在现代社会的价值诟病。将人、自然、社会通过实践联系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建构人与自然为一体的共同价值诉求,这是生态文明超越工业文明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要求人们必须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念,转变原有的观念和思想。生态文明观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必须发挥生态文明观念的作用,积极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全党全国人民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努力奋斗之际,北京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了!这是国家林业局、中国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北京大学落实十七大精神的一个具体而又重大的行动。对于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新要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中国与日本的比较文明学学科建设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中国学者提出了学科理论体系建构的基本模式.对学科定义、基本范畴、学科基本构成与比较文明史作出了新的界定;划分了不同于西方学者传统观念的八大文明体系:对比较明史的历史形态方面,提出了以"陶泥时代"为第三种文明形态的观念,改变了传统的从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之间缺乏衔接与过渡的局面;特别是中国学者所提出的"四大文化复兴"观念,更是一种学科理论观念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当今人类文明建设的实践,推动着我们对人类文明的认识必须走上一个新的台阶——人类大文明。人类大文明是一个极其复杂、十分庞大的系统,它由三大文明——生态文明、社态文明和个态文明构成。而生态文明又由天态文明、人态文明、地态文明(境态文明)、物态文明组成;社态文明则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构成;个态文明也由身态文明、心态文明、思态文明、行态文明组成。它们之间对立统一,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整个文明系统不断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中国与日本的比较文明学学科建设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中国学者提出了学科理论体系建构的基本模式,对学科定义、基本范畴、学科基本构成与比较文明史作出了新的界定;划分了不同于西方学者传统观念的八大文明体系;对比较明史的历史形态方面,提出了以陶泥时代为第三种文明形态的观念,改变了传统的从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之间缺乏衔接与过渡的局面;特别是中国学者所提出的四大文化复兴观念,更是一种学科理论观念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亨廷顿所虚拟的"2010年全球战争",是他就所谓"文明冲突"问题所作的一个凝练的比方,一个概要性的思想实验。从价值取向上看,这个"虚拟战争",一是要凸显西方文明正处于敌人远多于朋友的孤立境地,二是要强调西方文明特别是美国文明,应奉行反西方普世主义的国际政策和反多元文化主义的国内政策。从事实判断上看,这个"虚拟战争"既抓住了一些事实,如对伊斯兰文明与基督教文明关系的阐释和预测;又夸大了乃至曲解了一些事实,如对东亚文明尤其是对大中华文明与基督教文明关系的阐释和预测。  相似文献   

15.
文明是人类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成果。世界上存在着众多的文明,每一种文明都有其内在的发展动力,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当然发展的速度有快有慢,成就有大有小。世界的历史就是世界文明发展变化的历史。到现在为止,人类的文明大体经历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大发展阶段。在文明的发展中,文明的交流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交流过程中,不愿学习和不愿传授的情况都会存在,影响了文明的进步。虽然现在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十分巨大,但各文明仍保留其固有的传统。将来的世界,仍然是多文明共处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东西方文化的共同本质不在于同一性而在于其差异性 ,但这种差异不是绝对的 ,即差异是同一的具体形态而同一是差异的理想形态。这就是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新辩证论。多元文化时代的比较文学研究必须首先承认差异与同一的辩证关系 ,然后才能通过这种关系进行文化对话。而对话不是万能的 ,必要的文化逾越是不可避免的。正象差异与同一是一体的 ,文化对话与文化逾越也处于一个统一体之中  相似文献   

17.
“三个文明”与小康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和任务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形成一个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现代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准确把握时代主题、世界格局、经济秩序、政治变革、全球问题和发展模式等诸多方面的态势与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多重影响,从人类社会的时代视野和客观规律中不断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纵观严复一生所致力于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有两个显著特点:早晚两个阶段重心转移及旨在中西文化的融通。前一个特征反映出严复思想的变化,而后一个特征使得严复思想呈现出变中不变的独特景象。探讨严复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特征,以期能把握严复思想的本然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