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政党关系。具体表现为:政治地位上的领导与接受领导、政权建设中的执政与参政、政治活动中的合作与监督、法律地位上的平等独立与相互尊重等关系的和谐。实现政党关系的长期和谐,是坚持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必然要求。要实现中国政党关系的长期和谐,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加强政党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
中国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在这种政党制度内,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议政党,表现为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共存、平等合作、民主协商、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政党关系。这种政党关系既不同于前苏联的一党制,也不同于当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在中国政党制度中,政党地位的体现,政党关系的形成,蕴含着政党和谐的积极因素,这样使得中国政党间的合作与协商,既体现了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一致性,又反映各阶层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和谐政党关系,奠定了中国社会和谐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3.
一个国家政党制度的建立,是由该国国情决定的。本文论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特征、政治制度的基本核心和政治方式的基本格局,以及民主党派的政治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国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行了充分的理论阐述和实践运作。各民主党派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国家和社会活动,使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形成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出了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项制度是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世界逻辑的有机统一。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型政党制度也展现出了政治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在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政党政治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新型政党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指引民主政治发展的正确制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以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发展协商民主以丰富民主实现形式,着眼于实际问题以更好发挥政党制度功能,保持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差异性以增进二者协调促进。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 而是在领导新民主义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步确立的。坚持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同各个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 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战略和策略, 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专政, 工人阶级执政党的建设等理论, 都是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基本理论依据。宪法规定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规定四项基本原则是一切党派和法律所必须遵循的前提, 赋予了中国共产党合法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民主党派领导人发生了代际变化,民主党派领导人的代际变化以领导人的更替和政治工作的交接为主要内容。不同时代的民主党派领导人,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在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共进,奔向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民主党派领导人需要进一步学习,提升综合能力素质。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的历史选择,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的政治目标和思想基础是这一政治制度的基石。作为民主党派领导成员,要尊重历史的选择,对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不仅要有高度的政治认同感和政治把握能力,而且还要在政治实践中不断增强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和决心,不断加强个人修养,努力提高领导能力,做一个合格的民主党派领导成员。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邓小平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对新时期民主党派的性质、多党合作政治地位和基本方针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理论观点。邓小平对多党合作的理论贡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统战理论和政党学说。  相似文献   

10.
文献摘录     
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实行互相监督。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和执政地位,更需要自觉接受民主党派的监督。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民主监督是指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对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政治监督。  相似文献   

11.
张小满 《南都学坛》2002,22(3):43-44
对历史上存在的两个“民革”进行了辨别 ,尤其对历史上存在过、现在已不存在的中国民主革命同盟这一政治组织进行了考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是国民党民主派的政治组织 ,中国民主革命同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组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党际政治协商民主,是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围绕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进行平等协商的民主形式。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党际政治协商民主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初步发展、曲折发展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通过考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党际政治协商民主的发展,从中可以认识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党际政治协商民主稳步发展的必要前提,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路线是中国党际政治协商民主稳步发展的根本基础,坚持推动党际政治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是中国党际政治协商民主稳步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政党制度的完善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政党制度的完善和优化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认真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在新形势下,中国政党制度建设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完善和优化中国政党制度,必须处理好共产党的领导和民主党派的自主性之间的关系,必须加强共产党自身的民主制度建设,还必须强调各民主党派的努力和表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政党是当代国家政治生活中基本的和重要的力量。多党制是资产阶级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形成和发展,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15.
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形成了讲政治的优良传统。土地革命时期,中共闽西特委作为统一领导闽西各县农民武装暴动的地方党组织,自成立起就肩负加强党的建设的使命,重视从政治上建党。中共闽西特委通过执行政治路线、强化政治领导、明确政治立场、坚定政治信仰、严明政治纪律等途径开展党的政治建设工作,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高度重视思想建设。列宁《怎么办?》关于思想建党的构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列宁通过揭露俄国社会民主党内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实质与危害,阐明了重视科学革命理论、强化革命理论灌输、创立全俄政治机关报、培养职业革命家队伍对于无产阶级思想建党的重大意义,推动了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列宁《怎么办?》中的思想建党理论对于中国共产党当前思想建党的启示就在于: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坚持“姓马”和“姓党”的辩证统一;坚守理想信念与初心使命,践行“实干”和“严守”的内在统一;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注重“线上”和“线下”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7.
世界政党政治发展表明,政党制度与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存在密切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由于拥有强大执政党及和谐稳定的政党关系,并且发挥了重要的社会整合功能,从而对于保持我国政治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坚持并不断完善这一政党制度,是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决定其走上了一条政党组织主导的现代化道路。而唯有作为使命型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够担负起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这一历史使命。将使命型政党的内在特质和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这两个视角结合起来,对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追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概括,才能从学理上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形成的历史逻辑。迄今为止,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现代化变革,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现代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改造与现代化制度基础的奠定、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这三个阶段。正是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得到了确立和巩固,其领导方式也得到了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的重大内容之一就是以政党政治的议会道路去反对专制统治,国民党宋教仁发起的颇具声势的政党政治奋斗就是其中的典型。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早期领导人经历了这次大革命政党政治的洗礼,民主政党政治的议会道路对中国民主同盟的诞生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影响。为了实现民主政党政治,民盟与中国共产党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最后却遭到了国民党的镇压和解散。历史证明,西式政党政治的议会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必须结合中国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道路。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政党政治模式经历了民初多党竞争型政党政治、国民党一党专政和中共执政多党参政三种模式的演变,呈现为从多极化向一极化转变、最终走向一极为主多元参与的中和格局。这种由两极走向中和的政党政治模式的转变格局,既与中国政党自身的先进性、成熟性水平紧密相关,更取决于大转型时代近代中国社会的复杂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