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把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剖析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思考并探索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宗教观的有效措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2.
浙江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成因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傅志刚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2):119-121
通过对浙江大学生宗教观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浙江大学生信仰宗教的现状,探讨了大学生信教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关心大学生的精神需求,研究大学生的宗教意识状况,对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打造“平安校园”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何敦培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4):106-109
在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信仰趋于多元化。受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宗教改革和发展的影响、大学生个性心理的制约,当代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呈上升趋势,表现出复杂多样性。如何看待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加强大学生理想信仰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吴椒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高校体制改革,对大学生影响颇大。该文对大学生中存在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种心态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讲究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王永智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69-72
大学生是我国众多人口中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少数知识阶层,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呈现悄然上升趋势。在当前和今后,高校教书、管理、服务育人应高度关注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积极引导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当前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陈安金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17(3):72-75
针对大学生信仰宗教的现状、复杂的原因和对宗教的模糊认识,本文认为(一)应从理论上澄清大学生对宗教的一些模糊甚至是错误的思想认识;(二)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正面教育引导,树立唯物主义的无神论世界观。 相似文献
7.
郭侠丽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2):86-88,119
面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和新挑战,要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康有序地推进,必须从实际出发,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制,从内容和方式、方法上创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锋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Z2)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渐重要 ,正确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重要意义 ,有助于高校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最终为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好务。 相似文献
9.
张晶如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2,(2):108-110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学生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造就“四有”新人的重要保证 ,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新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保持其生命力 ,增强针对性、有效性和实效性。本文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求以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方法等三个方面对此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11.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高等教育对象新变化带来的挑战,对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观念创新,树立"以人为本"观念、服务观念和效益观念;内容创新,弘扬民族精神,丰富校园文化和加强自我教育;方法创新,善于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强心理疏导,注重人文关怀,由单纯说教向多种载体传播转变;机制创新,在管理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育制度,规范教育者的示范制度,规范思想政治教育课外教育形式制度。 相似文献
12.
赵为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7(4):91-93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带有方向性的思想政治素质,事关国家的未来。当前大学生的素质总体情况看好,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已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化也存在于精神、物质和制度三个层面,大学网络文化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j者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现代网络文化中大学爱国主义教育面临机遇与挑战。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主体性地位缺失、僵化的教育模式广受质疑以及传统的认识误区等主要问题,在网络文化语境中爱国主义教育又存在国家主权意识观念淡化、中华民族认同感弱化、社会主义意识模糊和文化大国心态缺失等主要问题。现代网络文化中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现路径:在大学网络精神文化视角下,构建以国家主权意识与安全教育,落实优秀民族传统历史文化教育,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教育等新型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在大学网络制度文化视角下,建立健全大学规范的网络管理制度,建立网络科学管理加强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监控,组织人才加强网络文化宣传和舆论引导;在大学网络物质文化视角下,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强化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主题网站建设,打造一支过硬的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队伍。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时代潮流,学生公寓的地位显得愈来愈重要:既是学生学习、生活、思想、情感交流的基本空间,也是日常教育管理的基本载体与落脚点,更是全面发展成才的有效载体。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也因此面临观念缺乏、工作模式、工作难度与服务差距的诸多挑战。面对挑战:观念必须与时俱进;全新的工作组织网络和工作机制必须建立;应通过公寓文化建设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更应完善以学生为本的公寓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隐性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大的补充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具有教育过程的超时空性、教育资源的多样性、教育内容的内隐性、教育方式的自主性的特点,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目前还存在认识不足、载体不多、保障制度欠缺、教师素养不高的现状,可通过课程教育的诱导渗透、校园环境的规划建设、网络文化的引导熏陶、学生心理需求的适度满足、社会实践的扎实开展等途径,促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兰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1,11(5):15-17
行动上的放松,思想上的松懈,是目前高校学生党员暴露的两大思想素质问题。其原因在于,入党前的考察不过关;因世界观不稳定而易受不良因素干扰;思想教育工作中存在着错位;方法不当等问题。我们首先要认识学生党员思想工作的重要性;研究改进思想教育方法和内容;重视提高心理素质;严格党员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高校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贯注和落实到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内容、方式和体系,不断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来应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6):106-109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良思潮的强烈冲击,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呈现出不积极因素。面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改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在深刻反思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人文关怀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审视了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试图探析"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9.
裴银伟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7):10-12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丰富的内容,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和把握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努力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20.
徐夏男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446-44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目前,大学生上网普及率已近100%,互联网正在影响几代人的成长,这就使人类面临网络时代新的道德规范要求和选择。探索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对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建设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从网络道德建设的视角看,部分大学生中出现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重要原因有:网络本身的特点、大学生所处的特殊阶段以及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缺乏等。因此,高等学校应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生主体作用,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强化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责任感,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建设;从中小学阶段开始家庭网络道德教育,强化家庭对大学生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加快各种网络道德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社会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服务和管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