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五帝"不是指五个具体的人,而是不同时代的代名词,其中每一古帝都经历了若干世;"五帝"不是传说时代,而应该是一个历史时代.根据<春秋命历序>及其它古代文献研究,排出五帝时代框架为:黄帝代公元前4420~公元前2900年;颛顼代公元前2900~公元前2550年;帝喾(包括尧)代公元前2550一公元前2150年;帝舜代公元前2150~公元前2100年.少昊的年代重合于黄帝、颛顼的年代之中.同时可以将中国新石器时代众多的考古学文化分别归入前五帝时代(下限公元前4420年)和五帝时代两大段,后者又可分出黄帝时代(下限公元前2900年)与颛顼、帝喾、尧、舜时代(下限公元前2100年).五.帝时代与考古学文化年代对应,多是大体相当,无法严格要求;五帝文化与考古学文化的时应,也应该允许学者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
"五帝新说"有两种说法。其一曰:所谓五帝,实际只是"尧舜二帝"。其二曰:根据对《山海经·海经》的研究,认为五帝不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真正的五帝是:帝尧、帝挚、帝韩流、帝颛顼、帝丹朱。所谓五帝时代与唐虞时代是同义词。由此引起笔者许多不能理解的困惑。  相似文献   

3.
根据古籍记载研究,三皇及其顺序应该是伏羲、燧人、神农。伏羲是渔猎时代的代名词,燧人主要是由于钻木取火、击燧取火而得名,神农是早期农业的代名词。五帝当以《史记》所载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较为合理,它们都不是原名,而是代表部族、邦国的名称,把邦国名称人格化,成为世袭领袖的名称。五帝之名是人名、是世袭首领名、是部族、邦国名,也是一个时代之名。《纬书集成》中的《易纬稽览图》和《春秋命历序》把五帝视为若干世的时代名称,或者说是一个族团、一个邦国的名称,是比较合理的。五帝分别与中原新石器时代文化对应,可考虑:黄帝时代文化为庙底沟类型文化、大河村类型文化;颛项时代文化为中原龙山文化早期、庙底沟二期文化;帝喾、尧舜时代文化为中原龙山文化中晚期。黄帝的年代当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年代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4.
《史记》从黄帝开始,其义与孔子删《书》始自尧舜并无二致,都是以天人合一的人文教化为华夏文明的开端.通过细读《五帝本纪》对黄帝、颛顼、帝喾和尧、舜的叙述笔法,可逐渐展现阴阳二气与鬼神之义、五行气运与圣人行教、三才通贯与王者建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海经》中所载"群帝"或"众帝"的名称及其谱系的分析,认为黄帝、帝喾、帝俊、帝舜实为一人,乃是上帝;帝鸿即帝尧亦即太皞、昌意;少皞即帝挚,亦即《海经》中的戏,他应该是帝尧之弟继帝尧为帝者,《世本》《史记》中说他是帝尧之兄的说法不可靠;韩流为《竹书》中的帝乾荒,曾继帝挚为帝;帝丹朱即驩兜、驩头、讙头、讙朱,是帝颛顼之子而继颛顼为帝者。帝尧、帝挚、帝韩流、帝颛顼、帝丹朱是唐虞时代的五位帝王,一代为兄终弟及,其余为父传子,先秦所谓的五帝时代、唐虞时代是相同的概念。"五帝"传说是真正的古老史传,并非战国时人的杜撰,也可以证明战国时代儒、墨所谓"尧舜禅让"的说法根本是子虚乌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海经》中所载“群帝”或“众帝”的名称及其谱系的分析,认为黄帝、帝喾、帝俊、帝舜实为一人,乃是上帝;帝鸿即帝尧亦即太皞、昌意;少暤即帝挚,亦即《海经》中的戏,他应该是帝尧之弟继帝尧为帝者,《世本》《史记》中说他是帝尧之兄的说法不可靠;韩流为《竹书》中的帝乾荒,曾继帝挚为帝;帝丹朱即驩兜、驩头、讙头、讙朱,是帝颛项之子而继颛顼为帝者.帝尧、帝挚、帝韩流、帝颛顼、帝丹朱是唐虞时代的五位帝王,一代为兄终弟及,其余为父传子,先秦所谓的五帝时代、唐虞时代是相同的概念.“五帝”传说是真正的古老史传,并非战国时人的杜撰,也可以证明战国时代儒、墨所谓“尧舜禅让”的说法根本是子虚乌有.  相似文献   

7.
在五帝时代,天下有许许多多的"邦",统称为"万邦"或"万国"。这个"国"并非今天意义上的国家,而是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或部落联盟性质的族群。在这个"族邦"天下五帝时代的黄帝时期有122个族群,颛顼时新增加27个族群,帝喾新增加了42个族群,尧舜时期新增加了61个族群,合计252个族群,加上《山海经》等书记载100个族群,总共为352个族群。这种族群态势不仅说明五帝时代并不是空穴来风,还是汉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起点。  相似文献   

8.
在五帝时代,天下有许许多多的"邦",统称为"万邦"或"万国"。这个"国"并非今天意义上的国家,而是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或部落联盟性质的族群。在这个"族邦"天下五帝时代的黄帝时期有122个族群,颛顼时新增加27个族群,帝喾新增加了42个族群,尧舜时期新增加了61个族群,合计252个族群,加上《山海经》等书记载100个族群,总共为352个族群。这种族群态势不仅说明五帝时代并不是空穴来风,还是汉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起点。  相似文献   

9.
尧是中国古史传说中杰出的部落首领,长期以来与舜、禹一起被视为古代圣王政治的典范。我国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的开篇《五帝本纪》列尧为“五帝”之一,将其看做华夏文明的开创者。尧的时代,在中国的古籍中被列为信史的第一章。今河北唐县,相传就因为是唐尧封地而得名的。《尚书》首篇即为《尧典》。司马迁在《五帝本纪》中虽然记载了尧以前的黄帝、颛顼、帝喾,但文字简略,篇幅不足全文的四分之一;而且内容扑朔迷离,让人难以率然轻信。对尧以后的记载,却具体生动,涉及广泛。司马迁在篇末指出∶“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  相似文献   

10.
《黄帝伐赤帝》是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汉简《孙子兵法》的佚篇之一。它最早记述了黄帝“南伐赤帝”、“东伐青帝”、“北伐黑帝”、“西伐白帝”的五方五色帝的传说。对研究先秦的五行学说及黄帝的传说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此篇著成年代国内学界鲜有论及。马来西亚大学郑良树先生认为:“以黄帝、赤帝、青帝、白帝、及黑帝作为五帝的配置”,要到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才完成,因而佚篇  相似文献   

11.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即我国原始社会末部落或部落联盟首领,是古代传说中的全神“三皇”和半神半人的“五帝”。夏至周,是帝与王分辨的过渡阶段。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自认为他“德兼三皇,功高五帝”,遂自命为“秦始皇帝”。西汉以降的皇帝,自命为天子。三皇五帝经历了由兴盛至衰亡的过程。经考证研究,“天帝”就是虞舜,织女是天帝舜的孙女。  相似文献   

12.
为了厘清上古炎帝、黄帝、赤帝的真实身份、活动区域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原接近真实的历史,对距今9000年前羌族到4000年前夏族进行了研究和辨析。分析认为:上古七世炎帝姜裹、黄帝帝江和赤帝榆罔属同一时期夏族领袖人物,都号称炎;战国时期为区别起见,姜裹及其祖上仍被尊称为炎帝、帝江被尊称为黄帝、榆罔被尊称为赤帝;炎帝、黄帝、赤帝既是汉族的祖先,又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相似文献   

13.
君臣关系本是同一政权内国君与臣民的隶属关系,一般遵循儒家所规范的行为准则。隋文帝在积极吸收传统的君臣关系思想成果的同时,又在总结历史上民族关系的经验教训过程中,根据隋朝民族关系的实际,形成了新的“君臣一体”思想。这一思想的前提是“普天之下,皆是朕臣妾”,其基本内容则是为臣的少数民族政权必须向隋称藩,保持臣节,岁岁朝贡,永服威刑;其特征和目的是把传统的伦理思想中的父子关系和传统的政治思想中的君臣关系扩大化,将不同政权的君臣视同自己的臣民,以恩威并施手段,保证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始终处于依附与被依附关系,以达到边境安宁、太平无事的目的。这一思想的实质仍是民族压迫与民族剥削,君是绝对意义上的君,对少数民族政权操有征伐、征调等大权,而臣是相对意义上的臣,有时与奴仆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相似文献   

14.
明自英宗以后 ,王朝每况愈下。独有弘治一世 ,政治清明 ,百姓安居 ,堪称“中兴之世”。是时涌现一大批良臣贤相 ,刘健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他为内阁首辅当朝八年 ,辅佐弘治皇帝革除弊政 ,励精图治。其为人正直 ,敢于犯颜直谏 ,被弘治视为心腹临终托孤。作为顾命大臣 ,刘健对荒戏的武宗极力匡扶 ,屡次上疏极谏。最后去权阉不成 ,忿然请辞  相似文献   

15.
杨青云 《南都学坛》2002,22(3):19-21
王莽改革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改革基本上是成功的 ,得到了人们的支持 ,第二阶段的改革由于种种原因 ,最终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6.
北宋皇帝丧葬礼仪的主体是儒家传统丧葬礼仪,其绝大多数仪式见诸《周礼》、《仪礼》、《礼记》,还有一部分是源于这“三礼”或前代丧葬礼仪,只有极少数仪式源于佛教、阴阳五行学说及道教。北宋皇帝丧葬礼仪对北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西晋之治乱存亡 ,与武帝立嗣及由此引发的统治集团的斗争密切相关。在此过程中 ,齐王攸夺嫡问题尤为关键。武帝当政前 ,其继嗣位曾受到其弟攸的威胁 ,故其称帝后即以子衷为太子 ,以断绝攸进位之望。然衷弱智 ,无法理政 ,朝臣屡议废之 ,并提议以齐王为嗣。这触怒了武帝 ,在杨皇后及贾充党与的操纵下 ,武帝不仅确定以惠帝为嗣 ,而且逼迫齐王攸就国 ,致使其愤恨而死 ,同时对拥戴齐王的“清议派”士大夫进行严厉打击 ,激化了统治集团内的斗争 ,留下了无法克服的隐患  相似文献   

18.
朱熹作为理学集大成者,对皇帝这一职位的要求极为严格,因为他深知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最高领导人的素质能力如何,关系到该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生死存亡,其思考深刻独到,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