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价值观念现代化总是在一定的国家、民族、传统中进行的,在与本国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冲突、斗争和妥协之中生成的,这样一种生成过程不可能是完全彻底的,总是或多或少地会留下一些本国的印记,价值观念在不同国度现代化的结果就不会是完全相同的,就会程度不同地具有国家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特色.现代价值观念也应该具有不同的国家、民族或传统特色,因为只有这样,现代价值观念才会具有多样性;才会为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们乐意接受;才会在各国和平地确立,避免因价值观念的严重冲突所导致的流血、战争和动乱.我国要实现价值观念的现代化,但不能照搬别的国家的模式,而必须形成自己的现代价值观念的形态,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这是因为无论我们怎样全盘地学习或照搬别人的模式,我们也不可能完全彻底地学到别人的模式;同时,从自己的国情(包括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状况)实现价值观念现代化,不仅可以在实现价值观念现代化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更重要的是可以丰富、发展和完善现代价值观念.但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特色必须既是有益的也是可能的.根据这种要求,中国价值观念应该具备的自己特色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基本方面1)追求和谐;2)重视整体;3)关怀他人;4)注重合作;5)崇尚道德;6)讲究情趣.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价值观念现代化的过程中过分强调中国特色也可能导致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放 《社会科学》2001,1(6):2-8
正当全国各民族人民意气风发大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并且积极对应全球化浪潮之际 ,迎来了中国共产党 80周年大庆。借此机会追根溯源 ,探讨中共与现代化、全球化的关系 ,我想这是很有意义的宏观方面的重大问题。一、资本主义现代化、全球化的历史作用与严重弊病80年代最流行的词汇是“现代化” ,90年代又增加了“全球化”。究竟“现代化”“全球化”的涵义是什么 ?两者是什么关系呢 ?“现代化”与“全球化”都是上个世纪从西方文字中翻译为中文的现代汉语词汇。它们都起源于英国或美国 ,随后才推广到东方 ,并且波及中国。“现代化”作为动…  相似文献   

3.
关于历史发展的合力问题,从理论上看,似乎已经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但是,我认为这个问题还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探讨.这就是:第一,如何看待恩格斯对于合力的论述;第二,作为历史发展的合力究竟应当是什么.搞清这两个问题,不但对于完整准确地坚持唯物史观,而且对于推进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加速四化建设,都是有意义的.恩格斯对历史发展的合力思想作出明确阐述,是在1890年致约·布洛赫的信中.他说,"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而最  相似文献   

4.
古老的瑶族是中华民族中一个人口较多、分布广阔的少数民族,同时又是历史上迁徙较多的民族之一。他们在频繁的搬迁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瑶族独特的游耕生活,到明、清之际便初步形成了瑶族居住的“大分散、小集中”的集散特色,一直延续到今天。瑶族为何会出现这种集散特点呢?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5.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世界是由民族组成的。当今世界,民族林立:巍巍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人们常常会想到或问到:中国自古以来就有56个民族吗?中国古代出现过一些什么民族?它们是怎样形成,发展或消失的?中国当代的这些民族又是怎样起源、形成和发展的?中国民族又各有什么特点?  相似文献   

6.
曹卫东 《中国学术》2001,3(2):313-318
我们所处身的现代早就成为了思考的对象。长期以来,人们在紧紧追问:现代是如何发生的?现代与前现代之间,特别与中世纪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是有所继承还是截然断裂呢?现代发生之后,又是如何站稳脚跟的?抽象一些说,现代作为一段历史时代也好,作为一个社会形态也好,作为一种思想结构也好,其合法性基础究竟是什么?这些问题可以说构成了所有现代性理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为什么能够超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而又为什么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为什么不能超越商品经济发展阶段?这里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但最根本的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问题。 (一) 为什么我国能够超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呢?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范围内去考察。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进程是:原始公社——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是历史发展的普遍性的表现。实际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历史进程是相当曲折、相当纷繁复杂的,这又是历史发展的特殊性表现。无论是普遍性的表现还是特殊性的表现,它们都是一定的  相似文献   

8.
武昌起义胜利原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武昌起义一举成功,举世瞩目.那么,为什么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动十多次武装起义总是以失败告终?而武昌首义却胜利地推翻了清王朝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对于这一惊人的历史巨变和突发性的起义成功的解释,一般地认为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是历史的合力的结果,如种族的积愤、内政的腐败、外患的逼迫、思想的进化等都是这种合力的一部分①.也有人认为,武昌起义的胜利,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革命过程也被认为是曲折的现代化过程 ,那么 ,中国为什么会走向这个过程 ,其国内和国际原因如何 ,对这条道路的历史评价如何。这些问题应给予重视 ,继续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漫长的历史岁月铸造了中华民族的特有民族精神.优秀的精神文化遗产和千百年积垢,彼此渗透,相互交织,并形成一种独特的发展心理.这种在长期历史发展沉淀而铸就的民族心理,有相对的稳定性,世代遗传,变化缓慢.虽然我们不同意黑格尔认为民族心理是推动那个民族的一切行动和方面的观点,但却不该忽视或低估民族精神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我们的民族传统精神中,究竟蕴藏着多少动能?又隐匿着哪些阻力呢?这正是本文要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纷繁复杂、扑朔迷离的历史现象背后,存在着确定的发展规律,这就是马克思发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在这里我们要探讨的是为什么这样的规律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为什么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社会制度的发展,会有时表现为停滞、有时表现为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民族形成及其演变、民族识别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社会的风云变幻、传播媒体和学术界用词语的混乱等问题作了一番审视后认为,如何理解“民族”的固有内涵,今天做进一步的探讨仍有积极意义。作者从宏观的角度指出,资本主义利用各种手段早已把不同社会发展程度的人们共同体卷进了现代民族的旋涡,从而否定了“部族”说,主张把现存的民族共同体一律称之为民族,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或时代,可将迄今出现的人们共同体,划分为原始民族、古代民族、现代民族。  相似文献   

13.
在建设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现代新文化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出现的五彩缤纷的地方文化,犹如股股共同的精神暖流溶入到民族现代化文化的建构画面之中,主体文化与地方文化的关系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列宁说过:“为了用科学眼光观察这个问题,最可靠、最必要,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一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了那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  相似文献   

14.
自鸦片战争到20世纪初叶的中国近代历史,可以从多种角度来加以研究。从政治与社会变迁的角度来看,这一段历史可以看作是中国这样一个传统主权国家,对西方列强的挑战作出回应而引发的社会变迁过程。 对于一个传统的主权国家而言,早期现代化过程取得成功或导致现代化的挫折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有的传统国家能成功地应付西方挑战,而有的则相反?这种现代化的关键,除了外部因素以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传统主权国家,能否在原有体制和文化的基础上,及时形成一种对西方挑战的“综合性的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数字是重要的文化语言,有着特别的意义.它会让人联想到幸福、长寿、灾难、死亡,也让人产生或喜好或厌恶的情感.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数字禁忌.透过数字禁忌本身来观察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我们可以发现它所折射与反映的文化内涵具有久远和复杂的社会历史成因,而且它作为一种集体潜意识的约定俗成,又是中华民族根文化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如何理解历史合力、历史合力论,是关系到能否完整把握唯物史观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本文就理论界的有关讨论谈几点认识。一何谓历史合力?广泛流行的观点为:历史合力就是无数(或许多)个人意志(或行动)融合而成的总的平均数,总的力量。显然,这是从恩格斯1890年9月致约·布洛赫的信的以下一段话概括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英国和美国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中的领先地位,使英语成为现代词语的策源地,并一度出现英语词语向其他民族语言的单向流动,形成国际交流中的语言媒介倚重--英语倚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与全球化的到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多元文化的支持,一些承载民族现代化新成果和民族特色文化的词语开始进入英语,并向全球其他民族传播,从而在世界各民族语言间形成以英语为桥梁的词语多向流动.正是由于这种语言间的词语互动,使得各民族能够在吸纳新词语的同时吸收国外现代化新成果,实现与先进的、外来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平等对话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高玉 《学术界》2006,(1):98-104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学院批评主要存在着五大问题:教条主义;泛文学批评;职业实用主义;体制病;敬业精神的匮乏。当代学院批评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为什么会陷入困境?经济和时代当然是原因之一,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学者自身,还在于学院批评内部。我们应该提倡学院批评的历史感、神圣感和学术使命感。  相似文献   

19.
<正> 为什么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会长出八股文这种怪胎?为什么封建社会的解体与八股文的式微是同步的?为什么五四运动的最初契机是文学革命?为什么语言革命之后便是巨大的文化变革?在五四运动发生了七十年的今天,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在一个民族的语言系统中,积淀着该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文化信息。文章,作为重要的语言现象,它不仅是一种书面的表达形式,从根本上说,它是一个文化问题。每个民族、每个时代都在这种书面语言中留下了自己文化的投影。文体的更替、文风的嬗变,往往准确而清晰地勾画出时代的推移、文化的飞跃轨迹。  相似文献   

20.
罗辉 《理论界》2008,(10):236-237
一般来说,传统文化是在不断创造中形成的,又是在不断创造中被突破和创新而走向现代的。在这个过程中,滞后的文化总要被先进的文化所取代,古老的传统总会在现代的竞争中被刷新。在一定意义上,现代化就是先进化。这种先进性是在历史纵向与全球横向的双重比较中被识别和确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