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坚持旨在永断鸦片来源的具结贸易政策。美、荷以及葡萄牙澳门总管均相继表态不再带运鸦片来中国内地,各国亦相继具结进黄埔贸易,以商务监督义律为首的英国对华贸易商人却不愿按规定具结进口贸易,中英终因双方各执己见而交涉失败,以致中英贸易断绝,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具结政策是有条件的中外通商贸易政策,是林则徐禁烟政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就整个具结问题而言,具结政策是基本失败的政策;但就当时来说,它又是最合时宜的政策。中外具结交涉失败,除英国商务监督、对华贸易商人及英国政府的阻挠、破坏这一主要原因外,原因还在于政策本身的变化、不完备,在于林则徐等人的犹豫、怀疑,在于清朝腐败衰微、民心不一及具结策略的疏漏等等。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前后美国对华政策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研究近代中外关系史的学者们认为,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美国虽然未直接参与武装侵略,但从战争开始就是英国侵略者有力的帮凶。然而,仔细分析、研究这段历史的有关资料不难发现,当时美国并非简单地尾随英国,充当其侵略帮凶。鸦片战争前后美国的对华政策是以维护美国自身在华利益为宗旨,遵循传统的孤立主义外交方针,着眼于扩大远东国际贸易市场,对中国实行经济和外交侵略,利用英国侵华战争的胜利,在中国攫取了更大权益,并且奠定了此后美国在华推行门户开放政策的外交基础。1 自十八世纪末至鸦片战争前,美国对华贸易自始就是在同英国的竞争中进行的。当时,外国在中国的贸易只限于广州一处口岸。而“美国人在广州只有一个愿望,即保持贸易按照他们的竞争者所享有同样有利或更加有利的条件继续开放给美国人,所谓竞争者主要是英国人。”美国人的这项“愿望”就是利益均占原则,即在不  相似文献   

3.
在广州禁烟运动中,具结斗争是林则徐与英国侵略者斗争的重要方面。这一斗争贯穿于禁烟运动的始终,起落反复,尖锐复杂。具结斗争充分显示了林则徐坚定的反侵略爱国主义精神,也集中地体现了林则徐的斗争策略思想。对此进行研究,肯定这一斗争的积极意义,分析林则徐在这一斗争中的策略得失及其原因,对全面地、实事求是地评价林则徐乃至清政府的对外政策无疑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近代意义外交观念的形成,外交思想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通过对林则徐在禁烟过程中倡导并坚持的"具结"方式的分析,认为:在禁烟斗争中,林则徐不仅围绕"具结"与义律(Charles E lliot 1801—1875)展开了较量,同时尝试运用近代外交理念处理对外交涉。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林则徐尚不清楚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国际交往,出现了策略及认识上的失误。因此,如何有效地捍卫国家主权,进行对外斗争,成为中国人民必须面对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5.
赛珍珠虽然生为美国人,但是在她1934年回国定居之前,她对美国的认识是十创始有限的,而她对中美两国、两种文化之间的隔阂却是很早就体认到了。另外,赛珍珠具有美国式的民主意识。这三点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她的创作。  相似文献   

6.
《南都学坛》2016,(4):122-123
<正>提到华裔美国文学,作家汤亭亭及其代表作《女勇士》总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第二代华裔美国人,汤亭亭虽然在美国出生、长大,但是从父辈那里接触的中国故事和中国传统文化依然对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许多作品中,她把中国的移民和他们的后代作为描述对象,通过塑造不同时期、类型各异的华人女性形象,展现了二代华裔美国人的困惑、挣扎与经历,其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展现出美国视野下的中国故事。《女勇士》在1976年获得"国家图书批评界奖"非小说类最佳图书  相似文献   

7.
采用比较分析方法,从纵横双向比较分析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四位中国式人物———关公、花木兰、屈原和蔡文姬,考察华裔美国文学作品的中国式人物形象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物形象差异。主要是因为中美价值观念存在一定差异以及华裔美国人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又受到美国文化的熏陶,使得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式人物在性格,性别意识,情感经历等方面虽然与传统中国人物形象有一定相同点,但也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外国人的地位与国际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能来到广州讲学衷心至感愉快,因为广州在中国引进和研究国际法学上一直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早在一八三九年,有名的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和英国人打交道时,首先感到有必要了解国际法的知识。他曾组织翻译了瓦特尔名著的一部分。当时在广州要解决的法律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对待外国商人的问题。而在今天,由于中国政府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来到广东省的外国人为数大增,因此广东尤其会遇到涉及外国人的各种法律问题,更有必要制定符合当前世界情势的对待外国人的法律和规则。对这个复杂的问题,我只能简要地讲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欧盟的战略自主始于防务、外交等议题,并逐渐扩展到经济、科技、贸易等多个领域,其核心是要解决欧盟“战略萎缩”和避免过度依赖。聚焦于投资与贸易视角,本文剖析了欧盟对外经济依赖现状,并梳理了近五年来欧盟在贸易、投资与科技领域的相关政策。本文研究发现:在欧盟对外依赖结构中,中国是欧盟密切合作的竞争对手,中欧双方在贸易领域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但是随着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逐渐提高,中欧之间的竞争会加剧;美国与欧盟在投资和贸易方面的利益深度绑定,具有坚实的共同利益基础,但是近年来“美国优先”思想以及欧盟新兴技术产业的落后促使欧盟不得不从一种更具竞争性的视角重新审视美欧关系。基于对外依赖现状,在“开放性战略自主”的逻辑下,欧盟近年来致力于通过政策手段增强产业链韧性、抑制技术外溢以及促进新兴技术产业发展,但是未来仍需克服实力不足、政策惯性以及寻找利益共同点三个难题。  相似文献   

10.
美国是一个民族大熔炉,美国人在这个文化环境里长大,并不很在乎一个外国人的言谈举止是否符合道地的美国风俗。但是如果谁触犯了他们的法律,企图用风俗不同、文化背景有差异来为自己辩解开脱,那只能是徒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这一点上他们绝不含糊,也绝不客气。不幸的是,有些新移民触犯法律,确实同文化差异有关,可以说是他们误解了美国的法律,但也未尝不可以说是美国法律误解了他们。  相似文献   

11.
构建《外国人居留法》不仅是为了保护外国人的权利,也是为了规范约束外国人行为;更是为了实现在中国居留的外国人与中国人和睦共处,促进和谐社会加快发展,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但是,我国现有相关立法条规,已不能完全适应新世纪的发展。因此,应该更新观念,参照国际立法趋势,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一套完整的外国人居留权利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2.
虎门销烟后,由于英国驻华商务总监督义律阻挠英商具结进口贸易,大量英国商船聚泊九龙尖沙嘴一带洋面。一八三九年七月七日,英国商船“卡纳特克”号与“曼加勒”号的水手上岸,闯进尖沙嘴村,酒醉行凶,用木棍殴打适逢路过的中国居民林维喜重伤致死。此案发生后,中英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复杂。在一段时期内,交凶问题超过了禁烟、具结问题而成了中英外交交涉的主要议题。林则徐对义律拒绝交凶、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行动,作了长达数月的外交斗争。即将出版的《林则徐奏稿、公牍、日记补  相似文献   

13.
美国作为世界上第一经济大国,它在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中的地位是l「常重要的。美国的影响贯穿於关贸总协定的产生、发展过程之中,同时,从关贸总协定中也使美国获得了大量好处。1776年美国独立後,随著其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所占国家经济的比重呈上升趋势。於是,制定对外贸易政策就成为联邦政府的重要任务。当时,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弥尔顿就主张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以保护独立後的本国制造商。後来,在历届国会和政府中,对於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一查分为对立的两派。一方面代表南方农场主利益的民主党主张低关税政策,因为低关税可以使农场…  相似文献   

14.
中美贸易失衡及其所引发的人民币升值问题是近几年来倍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客观来看,贸易总量的失衡并不意味着贸易利益分配的失衡.通过对1978 - 2007年中美之间的贸易利益分配的分析及估计发现,中美贸易使双方均获得正的总利益.但是,中国居民从中美贸易中获得了产出利益而损失了消费利益,美国居民则刚好相反,并且在美方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时期,美国居民的个人总获益要高于其顺差时期.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将近乎同等幅度地降低双方的贸易利益.因此,对于美国来说,无视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一味要求人民币升值对中美双方都是无益,甚至有害.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 ,美国不断提升与台湾实质性交往的层次和对台军售水平 ,但又最终向中国表明其仍然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和不支持台湾独立及单方面改变两岸关系现状。美国的这种对台政策虽然看似矛盾 ,实则并不矛盾。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鲍大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对台湾问题的有关论述可以为此提供一个明确的解答。鲍大可当时所说的美国对台利益需求目前仍然存在 ,美国目前的对台政策也没有超出鲍大可当时设计的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6.
贸易战略与贸易政策以增强国家竞争力和增加国民福利为目标,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并且各种政策手段因经济周期的作用也被循环使用.本文通过对世界各国在不同阶段所采用的贸易战略与政策的对比研究,揭示了贸易政策与经济发展阶段、国家利益、利益集团的博弈等内在联系,指出应根据中国现阶段国家利益与经济发展水平来正确选择适合的贸易战略与政策,以促进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7.
何辉 《国际公关》2013,(5):90-91
美国人阿林敦(Lewis Charles Arlington)在20岁的时候来。到中国,此后一直在中国工作,退休后住在北京从事写作。作为一个在中国工作并且居住数十年的外国人,他是有充分资格评价当时的中国和中国人的。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美国对华既有友谊又有侵略,既有合作又有对抗,既帮助过中国也多次损害中国核心利益。当前,美国虽然认识到和中国合作的重要性,但是近年来在实施所谓“重返亚洲”战略中,不断加强对中国的包围与遏制。本文以史为鉴,简要回顾历史上美国对华的政策行为,加深对美国极端利己主义和霸权主义本质的认识,以资正确处理中关关系和有效维护中国核心利益。  相似文献   

19.
自北美独立战争结束以来,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其中保护主义始终贯穿于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之中.虽然自由贸易有时偶占上风,但这种所谓的自由贸易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是美国打着"互惠、公平、非歧视"的幌子,欲抢占别国市场.为了实现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最大化,美国总是将贸易保护政策奉为圭臬,这一政策才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相似文献   

20.
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经济仍处于缓慢回升中,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显著提高,尤其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职之后,对华贸易政策始终保持极端高压态势,2018年3月中美贸易紧张局势进一步恶化,这对中美经贸关系以及全球经济发展带来更大风险和不确定性,研究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意义重大。该文选取1995—2019年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中国出口贸易以及不同类型企业出口数据,分析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出口贸易和不同类型企业出口均呈显著负向影响,为此应采取加强贸易信息的互联互通,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出台出口优惠政策等,来应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