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提要]日本学者的彝族民间文学研究已有100多年历史。本文在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将日本彝族民间文学研究分为文本研究初期、田野考察初期、比较研究期、活态口传文学研究期四个阶段。文本研究初期以汉文文献《竹王传说》《九隆神话》的文本分析为主;田野考察初期由鸟居龙藏1902年的西南研究所开创,此次调查为后来的日本学者研究中国西南诸民族奠定了基础;比较研究期始于中日建交以后,日本学者通过民间故事的彝日比较,为日本民间故事研究导入了新的方法论;活态口传文学研究期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日本古代文学研究者利用彝族创世神话复原日本《古事记》等上古文学,其新的研究方法超越了国界,在日本古代文学、古代史以及民俗学方法论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  相似文献   

2.
彝族跳弓节的原始宗教烙印方士杰跳弓节是地处滇桂交界彝族村寨(如广西那坡县城厢镇的者祥、达腊寨,云南富宁县板仓乡的龙羊寨等)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四月上旬举行,为期三天。这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会,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该民族的原始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西南彝志》是一部古代彝文典籍,对于古代西南彝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无所不涉。该书主要流传于今贵州省毕节地区一带,原著的编纂者是古罗甸水西热卧土目家的一位慕史(经师),姓氏已不可考。具体成书年代不详,从记载的  相似文献   

4.
云南彝族民居文化简论杨甫旺民居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综合载体,它直观地体现人类的野蛮与文明,文化的落后与进步,经济的贫穷与富裕的程度。民居不仅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演进、复杂和完善,而且各民族因地理环境及文化差异,形成了各具风格的建筑形式和技艺。彝族是我国最...  相似文献   

5.
[摘要]彝族的归属集团意识问题,在学术界特别是作为民族认同的问题一直存有争议。就这个问题学者们从政治、语言、习俗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本文以彝族丧葬文化为媒介,试图找出形成彝族民族情感的文化要素。这些文化要素具体体现在彝族经典《指路经》中,并且都与彝族的祖界地兹兹普乌、始祖阿普笃慕、六祖的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此根据笔者在四川大凉山以及云南的部分彝族地区进行的有关彝族的丧葬仪礼的田野调查的成果,以流传于各地的彝族经典《指路经》为文本,来弄清有关经典《指路经》的祖界/祖先迁徙原点的言说以及送灵、招魂路线的言说内容,并且联系《指路经》中的地名路线,绘制出迁徙路线图,研究《指路经》对彝族归属集团意识形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大会2009年7月底在昆明市云南大学开幕,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盛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的主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本次大会设置165个学术专题,举办国际联合会机构会议、各专业委员会年会、专题会议、主题讲座等200多个会议,并举行影视展映、会展、学术考察等大型活动.  相似文献   

7.
历史文化认知与彝民族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导致了彝族文化在源和流上的不一致,源上的整体性与流上的地域性并存。而彝民族认同的基础是历史文化源头的共通性,要弄清彝族内部的认同问题,需要剔出区域性的差异文化,梳理出共通的传统文化内容,以达到文化上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僰为彝说     
关于古代西南夷“焚”的族属问题,目前有氏羌系统说,有百越系统说。本文拟从彝族有关文化现象来探讨“僰”与彝族的关系。 一、僰的分布 史志载,古代僰人分布在键为郡、越巂郡、益州郡。健为者,即以僰道(今宜宾)为中心,《汉书·地理志》注引应劭语说:“(僰道县),故僰侯国也。”《华阳国志·蜀志》:僰道县,……本有僰人,故《秦纪》言僰僮之富,汉民多,渐斥徙之。”《水经注·江水》:“(僰道)县,本僰人居之。”许慎《说文解字》:“僰,犍为蛮夷。”《华阳国志·南中志》:“朱提郡,治朱提县,川中纵广五六十里,有大泉池,僰名千顷池。”《史记·平淮书》:“汉通西南夷道,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为地处西部的彝区和彝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在彝区的开发与发展中 ,必须围绕观念更新与发展两大主题 ,革除彝族传统文化中阻碍彝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落后观念和习惯势力 ,抓住教育、扶贫、旅游和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彝区经济社会发展 ,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分析和论证了道教在巍山彝区传播与发展过程中 ,建盖的青霞观、文昌宫、玄珠观、甘露亭、古石祠、长春洞等道教宫观与当地彝族自然崇拜、土主崇拜等彝族文化紧密联系。反映了道教在彝族地区传播过程中对当地彝族文化的影响以及对当地彝族文化的吸收  相似文献   

11.
随着彝区社会的发展,劳动时间会越来越少,闲暇时间会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重视休闲旅游的发展.而要发展彝区的休闲旅游,传统文学艺术的开发利用是很必要的.对于彝族传统文学在休闲中的作用,过去我们知之甚少,因为影视艺术的魅力和作用,人们知道得最多的是《阿诗玛》.彝文长诗积淀了丰厚的彝族文化,是开发休闲旅游的宝贵资源.这方面,长诗《阿诗玛》和电影《阿诗玛》是典型.  相似文献   

12.
《诗经·国风》与彝族民歌不存在源流关系王明贵张纯德同志《云南彝族民歌与(诗经·国风)叠章写法比较》一文(载《彝学研究文集》,张纯德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1月出版)“试图以云南彝族民歌与《诗经·国风》叠章写法方面的比较为例来追根溯源,说明两者的渊...  相似文献   

13.
建国初年,根据《共同纲要》的要求,有关部门为发展凉山彝区社会文化事业,特创制了拼音化的彝文(简称新彝文),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对彝族原有文字(老彝文)则重视不够。本文认为彝文的改革是必须的,但新彝文创制过于紧促,与彝族生产、生活脱节,由此产生新老彝文使用之争。经彝族民众的努力,借用拼音等方式,对老彝文加以规范,使之科学,从而促进彝区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经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批准,云南彝学学会于一九八五年九月九日正式成立,八六年三月九日在昆明召开了隆重的庆祝大会。参加庆祝大会的有省委、省民委有关领导同志,部分地、州、县政府和民委部门的有关领导同志以及川、黔、桂几省的彝胞代表,在昆明的彝族专家、教授、作家、画家、文艺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的彝族师生等共千余人。  相似文献   

15.
彝族远古英雄支格阿鲁是全体彝族人民认同的最受崇敬的祖人。他在几千年的流传过程中被彝族人民理想化地塑造成了一位神力无比、决胜一切的神话英雄人物。支格阿鲁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断征服自然、战胜邪恶、勇往直前的思想精神及其理想完美的形象,教育和激励着一代代彝族人民不断进取。彝族英雄支格阿鲁及其文学流传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彝族居住的省和自治区。其流传情况及所反映的文化信息有同质的,也有一些差异,呈大同小异状。  相似文献   

16.
彝学是认识彝族,认识自然和认识社会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彝族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彝学自然是中华学整体中的一个局部。彝学与中华学的关系就是局部与整体互相关联,缺一不可,并互相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西南彝志》是古罗甸水西(今贵州西北部大方、毕节、黔西一带)热卧土目家一位歌师根据彝族的古经词、历代文献、典籍、神话和传说,用老彝文编篡成的一部兼有历史性和文学性的巨著。全书以彝族传统歌谣形式——五言诗体记叙了彝族先民对宇宙、人类起源的认识,反映了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源流。特别是具体地描述了我国西南地区彝族几个主要分支的谱系及其相互关系。原著共26卷,400多个标题,原名为“哎哺啥呃”,意为“形影及清浊二气”,成书年代大约为清康熙初期。建国初期在贵州大方、黔西、赫章、威  相似文献   

18.
近二十年来彝学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彝学研究既有历时性的也有共时性的,研究方法不断创新,彝汉文献资料互为补充,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论著,丰富了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内容,对于推动彝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四川彝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通过政府引导、农民自主转移等多种渠道对外劳务输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 效益?促进了彝族地区乡村发展? 本文以凉山彝族自治州劳务输出现状?劳务输出对彝区乡村政治经济、社会 文化的促进作用?彝区乡村劳务输出后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为例?对彝族地区劳务输出后乡村治理的路径进行 研究?  相似文献   

20.
该文采取实地考察、访谈、文献资料收集分析的方法,以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彝族及云南的土著民族佤族和德昂族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习俗,各民族对森林的依赖、利用与保护,继承、发扬、变革传统文化习俗等3个方面,对其与森林资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彝族、佤族、德昂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对森林资源具有多方面影响;②某些传统文化习俗在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议今后探讨山区少数民族对森林资源的影响时,应正确处理现代文明与传统习俗的关系,并关注社会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