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出类拔萃的封建皇帝。他统治唐朝期间的“贞观之治”,被作为由乱至治的典范而载入史册。唐太宗的文治武功是人所熟知的。但迄今为止,他只被作为政治家、军事家来评述。对他的思想,却还缺乏开掘和研究。其实,唐太宗也堪称为一位思想家。恩格斯说:“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唐太宗不正是这样的一位思想代表吗?虽然他留下的著作不多,这与他生前不主张人家编他的文集有关。但从现有的著作及记载他言行的史书中,其思想已得到了应有的  相似文献   

2.
唐太宗在位期间赦宥比较慎重,赦宥的次数不多且都赦出有因。唐太宗突出的慎赦思想同他高度的史鉴意识,自觉的法律意识,制法、守法、执法的思想相关,由此确立的完善严格的法律制度和由此形成的整个社会普遍的守法背景,也是太宗期间赦宥较少的深层原因。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犯罪率的下降也是赦宥减少的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3.
魏征是我国古代的著名诤臣。他的思想、观点和主张,对唐太宗有深刻影响,成为唐太宗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为了尽快医治隋束战乱所造成的创伤,使新建文的唐王朝政权得以巩固,他向唐太宗提出了一系列正确意见和建议,在很短的时间里,便出现了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的“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4.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在位期间,善于审时度势,顺应时代潮流,对隋朝遗留下来的种种积弊进行大胆的改革和整顿,从而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太平盛世——“贞观之治”。作为唐太宗治国安邦思想核心内容的民本思想,对“贞观...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史学界对唐太宗的研究较前深入了一步。我们认为,在肯定唐太宗的进步作用时,还应分析唐太宗的思想特点。唐太宗所处的历史时代的基本特点是:旧的土族门阀制度已经崩溃,腐朽的士族势力不断衰落,庶族地主的势力不断增长,但士族的势力仍大于庶族的势力。处在这样一个历史时代,而又出身于关陇士族高门的唐太宗,其头脑中既有旧的门阀观念,又有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思想;而在主观上,他本人力图克服旧观念的束缚,按  相似文献   

6.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封建时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在与法制的关系方面,他同样超越了前人.法律是衡量罪与非罪的准绳.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量罪标准.唐太宗很重视法律的制订,一他考察了以前的法律条文,要求制订法律务必简约,因为格式一多,不但执法的  相似文献   

7.
唐太宗的音乐思想打破了儒家传统的“声音之道,与政通矣”的观念,将政治与音乐疏离,认为政治高于音乐。独特的人生经历和特定的政治历史使命是他的音乐思想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唐代雅乐简陋和俗乐繁荣与他的音乐思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高贵的无知     
《阅读与作文》2007,(11):27-29
唐太宗的文治武功,在皇帝中是名列前茅的,可是他对太子的教育并不成功。其中的道理他悟得很清楚,可就是无法产生积极的效果,恰恰相反,事物的轨迹总是朝他最不愿意看到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唐朝“贞观之治”的出现 ,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与唐太宗的“诚信”思想及其实践也有一定的关系。在他看来 ,“诚信”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诚信”是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前提 ;2 .“诚信”是“广德”的重要方式 ;3.“以诚信为治” ;4 .“诚信”胜过十万雄师 ;5 .“诚信”能够约束战争 ;6 .“诚信”能够调解民族矛盾 ;7.“法”为“大信”。在具体实践中 ,唐太宗特别强调和重视以“诚信”对待天下 ,以“诚信”对待群臣 ,以“诚信”对待边疆少数民族 ,以“诚信”对待百姓 ,甚至以“诚信”对待自己的仇敌。唐太宗的“诚信”思想 ,无论对当时还是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 ,在贞观年间形成了弘扬诚信和实践诚信的浓厚氛围 ,一批重要大臣和武将 ,或对诚信问题进行过比较系统的论述 ,或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努力践履“诚信”思想 ,取得了显著成效 ;另一方面 ,贞观之后尤其是唐后期的君臣以及边疆少数民族首领关于“诚信”问题的言论 ,都明显带有唐太宗“诚信”思想的印迹。当然 ,在处理有关问题上 ,唐太宗也常有失信行为 ,而且也总是为自己的失信行为加以辩解。  相似文献   

10.
略述唐太宗戒奢尚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述唐太宗戒奢尚俭刘兰生,张学军唐太宗李世民(599~649)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的封建皇帝,他所统治的“贞观”时期,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中最有名的“治世”.他耳闻目睹了杨隋短命而亡的整个历史过程,并亲自参加了推翻暴隋的斗争,深知创业艰辛,更知守成...  相似文献   

11.
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其"德治"思想的历史渊源主要来自于懦家传统"德治"思想的熏陶、历史经济的影响和随朝亡国之教训.其"德治"思想的治国实践主要体现在"正身修德"、"国以人为本"以及澄清吏治、开明的民族政策等几方面.唐太宗在"德治"的同时,也主张法治,他将德治思想与法治思想互相融合,成为基主要的治国之道.  相似文献   

12.
孔见 《中华魂》2013,(3):60-60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封建统治者中杰出的政治家,是封建帝王中少有的具有开明思想和政治抱负的一代名君。他统治时期创下了为后世所称道的“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13.
唐玄宗是继唐太宗之后唐代帝王诗歌成就最高、存诗最多的诗人。唐玄宗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表达他的治国思想;其二,抒发安定边陲、开创天下大治局面的勃勃雄心;其三,表达他对道友的情谊以及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相似文献   

14.
唐太宗农业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太宗即位后,把较多的精力放到了重建唐朝农业经济中,并制订了相应的发展农业策略。他的重农思想具体、丰富,如,认为治国首先要解决“衣食”问题;要“不夺农时”。唐太宗的农业思想不只停留在理论上,而且制订了许多重农措施。古代农业的发展,常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制约。难能可贵的是,唐太宗并不害怕灾害,反而树立了坚强的抗灾救荒信心,实施了一系列抗灾救荒的措施:设立义仓;蠲免;赈恤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对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主要成就以及唐太宗前后期主要表现进行分析.唐太宗是历史上杰出的封建政治家.贞观之治的出现是与当时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唐太宗杰出才能分不开的.贞观后期,唐太宗励精图治不如以前.  相似文献   

16.
唐太宗经济思想的出发点是"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所以他重视农业,不失农时;提倡"克俭节用",节流为主,主张"藏粮于民".唐太宗的经济思想使贞观年间社会经济得以发展.唐代钱币的发行对经济发展也产生影响.唐代统治者没有认识钱币对国计民生的巨大影响,对钱币的政策反复较大.中唐之后,对钱币采取宏观调探,从而扩大了钱币的流通范围.  相似文献   

17.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年),在位23年,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有雄才大略的一位明君英主。他在位期间,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社会局面,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唐太宗依靠整个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管理国家,这是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原因之一。以马...  相似文献   

18.
<正>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不久,有人投其所好,敬献给他一张弓。他看了又看,试了又试,认定是难得一见的好弓。于是得意之余,他就向一个专门制作弓箭的匠人炫耀。但是这个弓匠仔细看过之后,却得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论:"这张弓虽然强,但不是好弓!"唐太宗急问原因。弓匠回答说:"一张弓的好坏,不单要看它是否射得远,更要  相似文献   

19.
长孙皇后是唐太宗即位初册封的,也是唐太宗所册封的唯一的一位皇后。唐初开创“贞观之治”,无可否认主要是一代明君唐太宗的任贤纳谏,顺应时代潮流,采取措施得当。但也得力于长孙皇后有力的配合与协助,在开创“贞观之治”中,长孙皇后也是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长孙皇后是一位有见解、识大体的女性,与唐太宗的政治思想十分合拍,志同道合,是唐太宗的贤内助,她  相似文献   

20.
唐太宗作为出色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极盛的局面;在文学上,他又以特有的个人风度,从治国思想、文化视野和诗歌创作等方面对唐初诗歌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距盛唐还有一百多年,但唐太宗依然拥有着盛唐开创者和盛唐气象开拓人的双重身份,一手酝酿出有唐一代蓬勃自信的昂扬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