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7 毫秒
1.
前贤时哲已证明照三系字和见系、端系相关。根据大量的谐声、又音等材料可以推测出古音见系和端系音近可通,据此理论,进一步系联了两组同源词。  相似文献   

2.
“姑苏”新解与上古见章系互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1)“姑苏”是古吴越方言“官盐”的记音,其本义正是“盐官”,与《越绝书》中“朱馀”同音同义。(2)古吴越方言见系一三等字读如章系三等的声纽。(3)上古见章系互谐当源自更早的※Krj-复辅音。理论上※Krj-当有三种发展途径:古楚语和今客闽方言的某些点代表了※K,古吴语代表了※ts,大多数方言代表了※k/,※ts分化。问时也附带说明了古齐鲁、吴越方言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3.
古代汉语“意义相通字”浅论王有所谓“意义相通字”是指古汉语中某两个字记录的词义有同有异,在相同的意义上,可使用其中的甲字,也可使用其中的乙字,其表达效果相同。这种在某一意义上相同,可以互相替代的两个字叫“意义相通字”。例如:庸──用:《说文》:“庸,...  相似文献   

4.
反切注音法是我国长时期使用的一种传统注音方法,它的特点是用两个汉字去拼切另一个汉字的读音。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用它表声;反切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用它表韵和调。《广韵》中的每个小韵都注有表示读音的反切,共3872个。清代陈澧创造“反切系联法”,将《广韵》中这些反切的上字进行系联,得出了当时的声母系统,将其中的下字进行系联,得出了韵母系统。所以从陈澧以降,凡研究《广韵》  相似文献   

5.
读了梅祖麟先生的《跟见系字谐声的照三系字》①一文以后,受到很大启发。感到梅文能用方言比较的方法,探讨音韵学上的难题,发表了一些值得人们认真思考的见解,这对早日弄清照系三等字的来源一定会起到促进作用。但其中有些看法,似乎还应该进一步商量。现在就把我们的不成熟的意见说出来,向梅先生及各位先生请教。一、谐六亿分相同的字,上古声纽未必一定相同。自从段玉裁提出同谐声古吉必同部的理论以后,陆续有许多学者利用谐声系统考证上古音的声纽和韵部,其中有些学者取得了可观的成绩。那么谐声系统跟上古畜的声纽和韵母到底是什…  相似文献   

6.
巨峰方言处于冀鲁官话和胶辽官话两个官话次方言的交界地带,相对复杂。文章描写巨峰方言的语音系统,并分析六项语音特点,即中古端组、见组、日母字的读音,曾梗摄开口一二等入声字的读音,入声调的读音和两字组连读变调。端组和见组声母都有塞音型和塞擦音型两种读音类型,具体音值不同;日母有声母、声母、l声母和零声母四种读音;曾梗摄开口一二等入声字韵母多读作ei;从入声调读音上看,巨峰方言属于冀鲁官话;两字组的变调都发生在前字,前字为平调时最容易变调。  相似文献   

7.
宋代四川诗人用韵及宋代通语音变若干问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穷尽考察宋代四川诗人用韵 ,系联韵字统、计押韵组合 ,得到宋代四川诗人用韵 17部系统。与宋代通语 18部韵系比较 ,四川诗韵合并了真文、庚青两部成为真青部 ,此外与通语韵系相同 ,通语韵系的主要音变也在四川诗人用韵中存在 ,因而四川诗人用韵系统是通语的西部变体。  相似文献   

8.
"照三归端"问题一直是中国音韵学史上研究的重点及难点所在。为了更为深入地认识和了解这一问题,通过对又音、谐声、读若、假借、异文、声训等材料的分析,认为"照三归端"在汉语语音史上是客观存在的,并利用《说文解字》读若、梵汉对音、经籍旧注等材料梳理出照三组字从端组分化出来的时间,以推动汉语音韵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楚系简帛文字编》(增订版)中收集了678个楚系简帛异体字,这些异体字可分为构件完全相同的异体字、构件部分相同的异体字和构件完全不同的异体字,其中构件部分相同的最多,有579个,占85.40%。异体字大部分是部首相同的有510个,占75.22%。构件完全相同的异体字和构件部分相同的异体字有636个,占93.81%。就《楚系简帛文字编》而言,绝大部分楚系简帛异体字在形体上是有联系的。  相似文献   

10.
《集韵》、《类篇》反切比较反映宋初入声韵尾-P、-t、-k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消变。同一韵摄内部入声的换用表明相同入声韵尾不同韵部韵母的主要元音已经相同或者相近,它们在宋初就已经开始合并;不同韵摄之间入声的换用表明不同入声韵尾的韵母也开始合流了。-P尾塞辅音弱化消变的有缉韵入声字,同时,咸摄三、四等与山摄三、四等入声字混同;-k、~t尾消变趋势是臻摄、山摄入声三、四等-t尾,与其主要元音相近的-k尾梗、曾两摄入声三、四靠拢混同。  相似文献   

11.
一、声母的比较(一)纳家户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相同的声母纳家户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相比较,相同的声母有等。具体如下表:(二)纳家户方音里的[v]声母.在北京语音里都是以[u]开头的零声母合日呼字。如下表:(三)纳家户方百里的声母字,在北京语音里分为两组,一组读声母,一组读声母。如下表:(四)纳家户方音里有些声母字,在北京语音里读声母。如下表:(五)纳家户方音里有个别零声母字,在北京语音里读[z]声母。如下表(六)纳家户方音里少数声母有例外读音。选录如下:二、韵母的比较(一)纳家户方音与北京语音相同的韵母有等15个…  相似文献   

12.
论四字语     
吕叔湘先生在他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中指出:“现代汉语里有大量的四字语,这是一种特殊的短语。”其后,《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中也提到了作为一种固定短语的“四字熟语”。其实早在60年代初,吕先生在他的《现代汉语双音节问题初探》一文中就有过“四字格”的说法,他说:“四音节优势特别表现在现代汉语这存在着大量的四音节熟语即‘四字格’这一事实上。”①“熟语”即“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由此看来,《问题》中的“四字语”同《初探》中的“四字格”以及《提要冲的“四字熟语”基本上是同一概念,即四音节的持珠短…  相似文献   

13.
传统逻辑的对当关系及其推理,只与两个问题有关:1.A、E、I、O四种命题是否为同素材的命题?2.它们是否既真在质上又真在量上?而与它们的逻辑变项是什么样的词项无关。现代逻辑在这两个问题上都存在着问题,其根本原因是不愿承认下面的事实:当主词S(或┓S)为空词项时,在S∩┓P和S∩P(或┓S∩┓P和┓S∩P)两个交集中,必有一个是有相同元素“φ”的特殊的存在集,并非都是没有相同元素的不存在集(或空集)。  相似文献   

14.
《说文解字》是一部依据字形而编排的字书。以形编排体例的背后亦有声音之联系。在对《说文》中以"康"为声符的形声字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双声、同训、互训途径将《说文》中含"空虚"之意字进行简单地系联。且从音韵角度证其声韵相同或相近。使得我们对《说文》中含"空虚"之意字有更清晰的认识,也使得我们对于同源词的系联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与探索。  相似文献   

15.
余姚方言的语音特点表现在声韵调及其拼合特点上。声母特点:保留"帮滂並""端透定""见溪群"三分格局,"从澄崇船禅日文读"等母今读[dz]、[z]相混,匣母逢遇摄模韵今读[v]。韵母特点:遇合三鱼虞韵知庄章日组字今读舌尖韵母,臻曾两摄舒声一等字(合口见系除外)与深臻曾梗三四等字合流,通合三与臻合三见系入声字今逢细音时合流。声调特点:古平上去浊音声母字今余姚方言合流。拼合关系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6.
并列式成语的四声序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零、题解(一)本文所言“并列式成语”,是指在结构和意义两个方面,前二字与后二字均为并列关系的四字成语,如“跋山涉水、苦口婆心、口蜜腹剑、扑朔迷离”等。它不包括前两字与后两字在结构上相并列,但从整体意义上为连动(如“投笔从戎”)、兼语(如“引狼入室”)、偏正(如“分道扬镳”)、紧缩(如“落井下石”)等非并列关系的四字成语。至于象“南辕而北辙”之类的成语,前两字与末两字虽在结构和意义上是并列的,但中间有连词“而”,不是四个字,当然也不能列入其中。  相似文献   

17.
同形字是指汉字字库中字形相同,音义不同的字,即一个字符记录了几个音义之间互无联系的词。系统、全面研究同形字,对于文字训诂、汉字发展史的研究,对于文献的识读与整理、字词典的编纂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以汉魏六朝石刻中的同形字为基本材料,就其出现的时间、类型、产生原因、发展趋向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反切和韵表的关系问题,宋元以后韵书所载反切与所谓韵系简化问题,这都是比较大的问题,在前一篇文章中已都谈到了。在这篇文章中再论有关反切和韵书的几个重要问题。 一、反切的用字与开合的各有四等 有这样一些说法,反切既与拼音差不多,那么三十几个声母,每一个母用两个字就足够,一以切纯粹的声母,一以代表j他声母;而韵母每一个韵用四个字也就可以,足当开合洪细。对反切用字甚多,则以为那是保存着一点幼稚牲。这个问题还是要溯其源流、观其变通来解决。 案《续通志·七音略》云:“反切所以济直音之穷。”就是说汉代人的注解全是直音,直音穷  相似文献   

19.
迄今为止,训诂学、音韵学关于“声训”的讨论,集中于四个问题:双声、迭韵、声变、韵转。 什么是双声?什么是迭韵?看似简单易了,而实则不然, 先讲双声。两个同“纽”的字叫“双声”。也就是说,两个字的声母项相同。研究古纽者皆以守温三十六字母上溯下行。就上古来说,视为定论者有如下几则: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娘日归泥,照二归精,  相似文献   

20.
在现行工具书中,“周”字有两个基本义项,一为稠密,一为环绕,其他义项皆由它们引申而出。但是,追本溯源,此二者既非一词,亦非一字,只是读音相同。稠密义字作“周”,环绕义字本作“勹舟”。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在“勹舟”字下注曰:“勹舟与周义别。《口部》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