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凉山彝族妇女社会地位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边远的彝族山区,彝族妇女在婚姻、家庭、宗教活动中仍受到一些不平等的待遇。本文从彝族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状况入手,对提高彝族女性社会地位进行了一些思考,,提出要使彝族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就必须提高她们的文化素质,使其获得在经济、人格上的独立和社会地位上的平等。  相似文献   

2.
陕甘宁边区的妇女党员是边区妇女中的佼佼者,虽然她们人数不多、发展缓慢、分布不集中,但作为女性队伍中政治觉悟较高、社会影响较大的一个群体,她们在延安时期党的建设、政权建设、政治动员、社会生产、家庭建设以及推动妇女自身的解放运动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彝族女性文学在彝族文学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彝族出嫁歌又是女性色彩最浓的彝族文学,过去,彝族妇女社会地位低下,出嫁歌则是女性生活的苦和泪,现在的出嫁歌在内容上和过去的有所不同,更多的是一种娱乐方式。  相似文献   

4.
当代彝族女性作家阿蕾以其细腻的笔法,倾力表现农村彝族妇女的喜怒哀乐,揭示彝族女性的社会地位和人生命运,反思彝族传统的文化悲剧。她的小说语言风格独特,叙事结构多元,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浓郁,为彝汉双语小说创作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5.
[摘要]《阿诗玛》是彝族民间叙事长诗之一,可以说是一部关于女子的作品。本文从性别视角切入,通过分析作品中人物阿诗玛的情感、生存体验及其在男权社会中遭遇的生存危机,探讨这部作品中彝族女性主体意识的体现。彝族人民塑造的阿诗玛角色让读者可以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审视彝族女性和彝族传统文化,审视世界和人生,表达了彝族人民解放彝族女性、发展彝族女性自我意识,构建一个彝族男女两性完全平等、和谐生存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6.
阿蕾是彝族文化战线上既能用本民族文字又能用汉文写作的难得的几个“双语”作家之一 ,其小说沉思彝族女性悲剧命运 ,拷问彝族妇女女性意识 ,追求彝族女性文学审美风格 ,超越彝族文学描写妇女爱情悲剧的艺术传统 ,从一个重要侧面弥补了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脱离女性大众特别是底层劳动妇女群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功能分析的方法,以粤东梅县一个客家家族所藏契书为文本,对客家女性在传统宗族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分析.从现有文本看,梅县妇女不但在处理家族产权转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女性祖先的休坟与男性祖先的休坟一样重要.梅县客家妇女在传统宗族社会中具有不俗的尊长地位.  相似文献   

8.
当代凉山彝族婚姻文化中女性角色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的变迁,彝族原生文化和外来文化在凉山这块土地上不停地碰撞着,以致于使得凉山彝族婚姻文化中的女性角色也由婚变潮中的被动逐渐转为主流,形成在扬长避短,注入新的文化内容之后,彝族女性婚姻角色正朝着城镇、农村整体变动的突破血统、等级、种族联姻方式以及婚姻自主精神、婚变中主角被女性取而代之等等悄然兴起的现代、开放的方向进行重构,虽然这种重构还未能完全成为当前彝族婚姻生活中的主流,但无疑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代表了未来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9.
《小说月报》(1910—1920)关心的是代表传统道德的女性,主张妇女应该独立,在社会中应扮演重要的角色,具体的方式是通过封面与插图之副文本对国内外女性进行介绍与对比,从而关心和思考中国城市中上层妇女的地位和命运。在婚姻介绍上,编辑者选用印度陋习婚姻与英国文明婚姻形成对比,从而反思着近代中国婚姻状况;《小说月报》对中国传统婚姻中“节烈”观念也有所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社会对妇女的规范,有所谓"三从四德"。刘向在《列女传》中记载许多古代女性的故事,本篇试图研究《列女传》中若干篇章的女性人权,观察女性在故事中所扮演的角色,用以确认刘向所肯定、赞美的伟大或美好的女性,对事情大多能有明智的判断,有强烈的主见,大多能实践其意志,甚至在气势方面凌驾于男性之上。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较详实的第一手民族学田野调查资料,较全面地叙述了贵州彝族古代妇女的婚姻、家庭状况,同时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对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历史背景、婚恋现象、角色转变以所处地位作了理论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变迁,彝族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在凉山这块土地上不停地碰撞,使得凉山彝族婚姻文化中的婚姻角色也由婚变潮中的被动逐渐转为主动.在扬长避短,吸收新文化内容之后,彝族婚姻角色正朝着城镇与农村整体变动、突破血统、等级、民族而进行联姻,以及婚姻自主、婚变中主角被女性取而代之等等悄然兴起的现代、开放的方向进行重构.虽然这种重构还未能完全成为当前彝族婚姻生活中的主流,但它无疑是代表了一种进步和一种未来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从19世纪中叶开始,美国妇女为争取与男子同等的权利进行了长达70年的艰苦斗争。但是到了20世纪20年代,曾经轰轰烈烈的妇女运动却销声匿迹了,留给世人许多难以解释的谜团。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妇女们所接受的教育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以及媒体的消极宣传等方面可以探究其中的缘由。从中我们还可以引出对当代中国女性应扮演怎样的一种角色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哭嫁歌"作为一种具有传承性质的民间婚嫁习俗,在一定程度上诠释着人们对婚姻的认识和理解,往往成为出嫁女性求得情感释放和心理慰藉的一种集体无意识行为。凉山彝族"哭嫁歌曲"调哀婉动人,催人泪下,意蕴丰富,具有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凉山彝族"哭嫁歌"在多元文化的冲击碰撞中,濒于失传和消亡的边缘。本文在对凉山彝族"哭嫁歌"丰富内涵进行梳理剖析的基础上,将赋予历史记忆、角色期待、身份认同、伦理价值等和谐因子的凉山彝族"哭嫁歌"纳入非物质文化资源传承保护研究视野下给予关照,力图使这一独特的地方性文化在延续和固化凉山彝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族群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以期更好地构建现代婚姻自由观念,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15.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妇女逐渐走出了家庭,进入了社会,开始了扮演了社会生产劳动中的角色。随着此角色的重要性的慢慢体现,也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画面,引人深思。首先,毋庸置疑的是男女平等是一项基本原则,法律也维护了这一原则,事实上,从女性开始进入劳动市场开始,数量上最先就实现了男女平等。然而,在除了数量以外的其他方面,比如薪资待遇、就业地位以及被劳动力市场的接受性方面来说,女性仍然大大落后于男性,而且这一差距在日益增大。造成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女性生理和心理留下的传统道德或者社会观念的问题,也可能是其他尚未被重视到的问题,这些看似不明显的问题累计叠加导致了妇女在社会生产中的不利环境,使她们的权益受到了侵害。然而,各种问题归根结底都表现了同一问题,即是社会性别的不平等。另外本文将结合欧盟国家对于妇女劳动权益保护的经验,联系我国实际讨论此问题并提出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毕摩信仰属于原始宗教,是彝族社会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族社会的历史和发展现状表明,毕摩信仰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既有着积极的价值,又有着消极的影响.其积极价值主要体现在:毕摩信仰中蕴涵着"和谐"的思想元素,毕摩仪式增进着"和谐"的氛围,毕摩扮演着维护社会"和谐"的角色.因此,正确认识毕摩信仰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更好地发挥毕摩信仰的积极作用,减少消极影响,乃是彝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古往今来,人类,无论何种民族,何种种族,都会因为性别差异造成性别分工,享有性别特权。而女性作为社会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享有的特权常常被消解和忽略,甚至是被限制和被压抑的。《妈妈的女儿》作为一部奴隶社会制度下彝族妇女吟唱不幸和凄凉身世的民间诗歌,让我们可以从中透视其背后所深藏的彝族传统社会性别观以及社会性别特权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职业女性双重角色冲突的原因及其化解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代中国城市的职业女性在同时扮演传统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中会面临角色冲突问题,其危害涉及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当然也存在个体性差异。在知识经济时代,原有的双重角色冲突问题不但没有消除反而日益突出。传统的社会性别分工及女性对自身角色的认同、性别意识普遍薄弱、女性自身独特的生理特点等构成了冲突的主要原因。因此,化解的途径包括转变传统的性别观念,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女性也要学会化解压力的技巧和方法等等。  相似文献   

19.
彝族谚语或格言(彝语称“乐比”),在彝族女性的传统教育中具有哲学意义,而且至今仍然活跃在现代彝语中.从彝语涉及女性内容的“乐比”中,能够探究出其在彝族传统社会中的重要教育作用,并折射出彝族社会女性性别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角色观,都是将女性和“妻子——母亲”相提并论。社会对女性的角色期待和女性的角色自认,都是如此。由此而形成“男尊女卑”的陈腐观念和陈规旧习,将女性束缚在家庭的狭小活动范围之内,为女性能力的伸展设置了许多禁区,严重地影响着女性成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伟大的社会变革要没有妇女的酵素是不可能的。”社会对女性的角色期待在发生变化,社会对女性强化的目标在逐步改变。女性的角色自认也完全不同于过去。当代女性中,其典型的期望已不再是“贤妻良母”,而是把在受人尊重的领域内取得成就做为角色目标,把在社会广阔的领域内成才的女性做为角色模仿对象。这种选择,使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成才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