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初流徙东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廷在乾隆朝之前的近百年间曾源源不断将大批人犯流徙东北地区。作为清王朝统治者的"龙兴之地",东北地区在满清初长时间被用作流放地,主要是由清初期特殊政治环境造成的。流放政策的形成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条例的方式确立,而条例的变化多体现在流放地点的改变上。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涌入西北的"流徙作家群",因家国危亡下的作家使命,由分散而聚合,与西北地理、环境产生精神共鸣,并完成文化的认同归属感。多以青年作家为主的西北流徙文学,很容易感染时代的烽火,高扬战斗精神,"英雄情结"随之凝成,但它也是内心软弱的体现,进而使得主体精神丧失。"旅居身份"的西北流徙作家,会不断地寻找心灵归宿的精神原乡,或以记忆中的故乡为依托,或沉溺于个人的安乐,或在异域的西北寻觅"故乡"的温柔,寄怀于永恒的宇宙万物与"诗化"的女性。  相似文献   

3.
宋朝政府对各级各类官员普遍颁发印纸,用于记录其入仕之后的阶官升迁、履行职责情况和功过奖惩等,这种官员印纸批书制度在宋代实行时间长、使用范围广,是宋朝考核官员的一个基础性的环节。对于政府而言,印纸批书不仅是了解各级官员业绩和各地各部门情况的重要信息渠道之一,也是对官员磨勘升迁、注授差遣所依据的重要文书档案。对官员个人而言,它则关系到其在官场上的升迁或贬降。因此,宋朝对官员印纸的发放、印纸批书内容和批书者的责任追究都有明确规定,但宋朝官员印纸批书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也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横向政府竞争: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官员选拔制下,中国的横向政府竞争体现出典型"囚徒困境"的特征,其表现就在于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如果中央政府能够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横向竞争的"调控者"作用,中国的横向政府竞争将能达致一个较优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政府三令五申,明确了废除刑讯逼供的基本方针。在具体措施层面: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了非法自白排除规则,试图在诉讼内规范司法官员获取被告口供的方法,并遏制司法官员刑讯逼供的动机;呈诉机制为受刑讯者提供了获取诉讼外救济的机会,也使政府有了获知刑讯事件的途径;追究刑讯逼供者的法律责任,不仅使违法官员受到了制裁,也有利于威慑其他官员使其不敢使用刑讯。民国时期的刑讯逼供治理就是通过这三种途径来实施的。  相似文献   

6.
官员效用与政府行政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政府低效率问题一直是我国转型期行政管理改革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拟通过对政府官员的效用函数进行剖析,指出,现行的政府机构行政低效率的种种表现与官员的效用函数构成因果关系,即官员对个人效用的追求必然会造成政府行政低效率。因此,解决政府低效率问题,仅仅通过抑制官员对个人效用的追求,其作用有限。而绕开官员的效用,通过发展社会组织,实现社会的自我管理、协调和服务,来限制政府规模的过度膨胀,也许是解决政府行政低效率问题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7.
唐代灾害频发,演变趋势呈现中前期相对较低、后期较高的特征,发生区域集中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基层地方官员承担具体的救灾工作,务虚性的救灾行为较少。灾害奏报制度完善,日常规定和官员出巡相配合,政府按照法律规定对地方官员进行赏罚。考课制度与灾害奏报体制在运行中存在矛盾,影响救灾绩效与官员救灾方式的选择。灾害救济成效显著者获得荣誉褒奖和职位升迁的激励,弄虚舞弊或救灾不力者遭受朝廷贬谪或被百姓殴打或者击杀的后果。"灾异天谴论"与考课制度共同制约着官员的政治命运。灾害的发生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影响着官员的政治命运走向。  相似文献   

8.
政府官员贫困性膨胀的制度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官员膨胀是中国机构改革中的难点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对其认识不清,导致改革走了许多弯路.中国政府官员的膨胀实质上是贫困问题所导致的相对膨胀,这种膨胀与国情相适应,是多种不良因素互动的产物,带来官僚素质底下、腐败成风、权力向唯亲者集中等严重后果,并影响公共领域行政效率的发挥.为此,削减官员规模与建立一种平等有序、竞争合理的官员任职机制是最为基本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当前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镇的快速发展要求基础设施供给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农村因为缺少有效的利益诉求渠道导致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地方政府官员自身利益最大化取决于其经济绩效,以及其政绩经由媒介传播而被上级政府或辖区居民感知的程度.大众媒介受自身利益结构制约而形成的信息供给上的城市偏好,扭曲了地方政府官员激励机制,引致了地方政府官员在基础设施供给决策上的城市偏好.通过改变大众媒介信息供给上的城市偏好,弱化地方政府官员决策中的城市偏好,可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2002—2011年副省级城市政府年度工作报告为载体进行地方官员政治承诺可信度及其行动逻辑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地方官员政治承诺行为中承诺主题的趋同性和承诺可信度的异质性并存,这揭示了政府年度工作报告政策议程设置的相对封闭性和地方官员政治承诺行为的选择性应付策略。研究还发现:副省级城市政府年度工作报告也存在明显的“报喜不报忧”和“好消息及时报”现象;以及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地方官员在其政治承诺行为中超额承诺率和超额完成率显示出独特的变化轨迹与内在逻辑。这些发现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于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行为特征及其边界的理解,并为进一步验证和充实地方官员趋中行为理论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态势举世瞩目,而政府在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政府运行过程中,政府行为更多地取决于官员个人的素质和追求。因此,合理的官员激励和监督机制,是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制度保证。但现实情况是,官员晋升激励在促进可度量的经济发展指标不断增长的同时,却忽视了经济增长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以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的经济增长绩效提升缓慢。基于2002—2013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从国家审计提高政府效率、优化官员激励机制的角度,可考察国家审计治理在增进地区经济增长绩效中的作用。官员的晋升激励越强,其所在地区以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的经济增长绩效越差,而国家审计治理则明显抑制了官员晋升激励对经济增长绩效的负面影响。国家审计在提升经济增长绩效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治理作用。1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如何降低政府官员的道德风险、确保公共利益最大化这一行政目标的实现,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官员道德风险的表现及成因,提出了转型期规避政府官员道德风险的具体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假冒伪劣商品治理中的政府官员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假冒伪劣商品治理中的政府官员行为,对于政府官员的渎职,提出了设计激励制度和改造组织 信息结构2种解决方法,证明了在对政府官员进行有效激励的前提下,对政府官员进行寻租的行为将不会发生。  相似文献   

14.
俞宪忠 《东方论坛》2008,(5):104-110,120
由百姓纳税养活的政府官员,因为具有支配资源的各种垄断权力,有可能会不按照其承诺尽心尽责地执政为民,更有可能会做一些伤害百姓权利的事情。官民对立以及官员权力(power)侵害百姓权利(right)就是政府腐败的要害所在。“政府腐败”这四个中文汉字所内含的政治底蕴和政策含义是:政府官员要具备德才兼备的从政素质,面对寻租诱惑时有分寸地使用公共权力,拒绝与“肉”字有关的各种诱惑,把国兴科教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国策。有国家就有政府,有政府就有腐败。既不可能得到完美的政府与不完美的官员之间的公共组合;也不可能得到不完美的政府与完美的官员之间的公共组合;更不可能得到完美的政府与完美的官员之间的公共组合;仅仅能够得到不完美的政府与不完美的官员之间不尽完美的公共组合。  相似文献   

15.
突发性群体事件是经济转型时期的一种特殊现象。其深层原因是利益分配中信息公开程度不够,群众对地方个别公务人员不信任,利益主体与分配者之间沟通渠道不畅通,政府上下级机关及其部门之间沟通督办不到位。解决的办法是强化信息公开,畅通信访渠道,加强信访督办,严惩渎职官员,提高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如何降低政府官员的道德风险、确保公共利益最大化这一行政目标的实现,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官员道德风险的表现及成因,提出了转型期规避政府官员道德风险的具体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博弈论思想,在建立政府、投资商、官员两两参与的混合策略博弈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政府、投资商、官员三方参与的混合策略博弈模型,通过分析模型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提出了降低投资商向官员行贿和官员受贿概率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投资商行贿行为、官员受贿行为的概率与政府查明投资商和官员之间行贿受贿的能力、政府反腐败的成本、政府对投资商行贿行为和官员受贿行为的惩罚力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利用信息手段提高政府查明投资商和官员之间行贿受贿的能力、降低政府反腐败的成本、加大对投资商行贿行为和官员受贿行为的惩罚力度,能够有效提高政府的反腐败效率。  相似文献   

18.
重视年资,是传统官僚政治体制下对官员考评、铨叙、升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共有现象,这种现象在明代尤为显著。在明代徽州156位任职时间可考的进士中,任职时间14年以下者,其高官机会几乎为零,而任职时间超过30年者,其高官机会则为0.88。可见,年资的积累,是官员地位升迁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资本。由于官员考课制度缺少清晰的、可操作的硬性标准,年资因素逐渐成了一个刚性的衡量尺度,进而决定了官员的升迁机会和政治前途。  相似文献   

19.
从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看我国政府官员的媒介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除了灾情之外,政府官员的反应也成为舆论的焦点,而且在现代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条件下,信息通过各种渠道迅速传播,使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所以,提高政府官员的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以近年来我国发生的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为例,根据各级政府和官员在应对此类重大危机突发事件中的态度和行为,对其媒介素...  相似文献   

20.
京债,又名京账、官债、官吏债,在明代主要是指官员在京城所借的高利贷。明朝初期,政府一度希望通过道里费和赏赐制度来遏制官员借贷京债的现象,但是这一政策收效甚微,不久即为政府所放弃。从明朝中期开始,京债问题愈演愈烈,而朝廷于严刑峻法之外,并无具体的解决措施。这些借贷京债的官员一旦外任临民,在债务压力之下,多有非法索取民间资财的情况,甚至有因此与地方吏役通同为奸者,由此导致了地方吏治的败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