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大学贫困生多因家庭经济困难易产生自卑、敏感等心理问题,高校辅导员在面对这一群体时除了争取经济上的资助更应注重心理上的帮扶。对有心理问题的贫困生采用朋辈帮扶方式进行心理帮扶,有利于培养贫困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在实施帮扶时须考虑贫困生的自尊心,注意方式方法,才能帮助贫困生成功"心理脱贫"。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高校改革的逐步深入,贫困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加,他们的心理问题也愈益突出,已引起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普遍关注。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危机成因进行深刻剖析后认为,学校、社会要变单向的经济脱贫为经济、心理双向脱贫,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引导,提高贫困生解困及竞争能力,才能有效地预防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校贫困生心理危机成因及化解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高校改革的逐步深入,贫困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加,他们的心理问题也愈益突出,已引起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普遍关注.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危机成因进行深刻剖析后认为,学校、社会要变单向的经济脱贫为经济、心理双向脱贫,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引导,提高贫困生解困及竞争能力,才能有效地预防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长沙市高校贫困生群体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高校“第二类贫困生”发生了自我认知偏差、态度偏激、行为偏执、人际关系偏离、排斥感趋强等表象特征的心理错位现象。身份认同是影响他们心理错位的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5.
对长沙市高校贫困生群体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高校“第二类贫困生”发生了自我认知偏差、态度偏激、行为偏执、人际关系偏离、排斥感趋强等表象特征的心理错位现象。身份认同是影响他们心理错位的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6.
“心理贫困”——高校贫困生问题的延伸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贫困生由于经济上的贫困性和所处年龄阶段自我发展意识的特殊性,容易导致个性特征和心理方面的负性变化,进而影响他们正常适应和自我发展.在关注贫困生经济贫困的同时,充分关注其"心理贫困",同样是政府和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在“精准扶贫”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帮助高校贫困生实现物质脱贫和心理脱贫.调查贫困生潜在的网络依赖行为和心理,分析背后成因,从而尝试给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和援助.通过对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300名贫困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高校贫困生潜在的网络依赖行为表现和内外成因,从提高贫困生自我效能感、完善社会支持系统以及营造良好的高校校园文化氛围等途径探讨缓解和戒除贫困生网络依赖心理的长效机制,帮助高校贫困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困”,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十分突出,自卑、抑郁、焦虑及人际交往困难等消极心理已严重影响了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健全贫困生的资助体系、加强贫困生自我心理脱贫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是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校贫困生消极心理分析及解困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贫困生现象十分突出,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贫困生在高校是弱势群体,也是问题群体。其消极心理由焦虑不安、自卑自践、孤独离群、妒忌憎富四方面构成。对贫困生的心理解困工作应从加强贫困生的自助功能,学会自我调适心态以及完善学校,社会助学机制入手,为贫困生在经济、精神与心理上多层压力解困。  相似文献   

10.
高校贫困生心理与教育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贫困大学生群体是一个需要给予特殊关注的群体,高等学校在关注他们经济困难的同时,更需要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培养积极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为此,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活动,做好"心理解困"工作;指导他们正视贫困,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建立多渠道扶助贫困生的机制;加强人际交往教育,引导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普通高考的改革和成人高考政策的放松,成人大学生在职学习的本义已几乎不存。大多数成人高校大学生存在着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相似但又区别甚大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心理失衡;妒忌心理;社交障碍;学习障碍;恋爱心理偏离;等,都不可同一而论。在社会文化、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这三大诱因中,社会文化层面的偏见显然占主导地位。因而在成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的社会文化、学校、个体的三大层面,既应齐头并进、又应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因需要受挫而导致的心理冲突,直接制约和影响着他们的健康发展;心理冲突及调适对促进大学生成长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提高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可从情绪调节和环境适应两个层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网络社会行为是当今人类社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较好地反映个体的人格特质, 并对个体心理健康状况作出预测。以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为例,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经常撰写博客日志或积极参与网络互动可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并且博客传递的情绪指数有较为明显的事件及时间效应。基于此, 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困境, 提出了网络语境下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对策建议:重塑心理健康教育生态系统, 构建网络社区的隐性心理支持体系, 重视网络社会行为的挖掘与应用, 发挥网络社区的“自助—助人—互助”功能。  相似文献   

14.
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大学生的学业和社会适应问题目前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因贫困而带来的大学生辍学、犯罪和心理异常的比例有增无减,给予贫困大学生更多的社会支持不仅可以减少或杜绝以上问题,而且更反映了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的教育公平。笔者采用症状自测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度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贫困大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压力;(2)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3)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善于利用社会支持,且前者获得的社会支持更多。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普通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暴力行为屡见不鲜,已经成为社会关注和讨论的焦点。本文从导致普通高校学生日益突出的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入手,提出了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相比较本科院校的大学生,他们面对更多来自心理、生理、环境的变化,承受着人际关系、学习、就业等方面的更大压力,更容易产生自卑、焦虑、悲观、厌学等心理问题。文章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卑心理、逆反心理、焦虑心理、困惑心理、厌学和消极心理等常见的心理问题入手,从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体因素等方面分析了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并根据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高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浅论成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受教育群体,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既与普通高校大学生有相似之处,更存在着区别性突出的“成人”特点,如:个性特点与个人观念更复杂;比普通高校大学生“低人一等”的社会角色自卑感”;年龄、知识水平层次差异大;学习动机功利性特别强。应在如下方面加强成人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解决学习目的偏颇问题;营造课内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结合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立心理档案以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18.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讨论正在不断升温,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到了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作者从大学生的学业、人际交往和就业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在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从加强人生观教育,加强自我认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咨询体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素质,建立社会、家庭和学校一体的教育环境六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法。高等学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以"八荣八耻"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指导大学生的心理成长。虽然此项任务繁重,但是通过共同努力,一定会培养出学业优异、身心健康的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严重的关注,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文化层次较高的一个特殊人群,其心理显示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在描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转变观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20.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研究法,通过对八所广州地区的高等学校体育在塑造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功能以及心理现状的调查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体育锻炼能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延缓心理衰老,协调人际关系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自信心和培养坚强的意志,调节消极情绪、促进人格全面发展和增进心理健康。因此,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开展对学生心理健康有良好的影响,应该加快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研究,在高等学校体育课中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机制,为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思路,以期提高大学生社会竞争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为建设效率社会与和谐社会培养健康竞争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