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法学简说蓝克宽在门类繁多的法学中,民族法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查阅各类辞书,均未见载有“民族法学”辞条。“民族法学”之名,在我国始于1986年,而在国外未见有“民族法学”一词,亦无此学科。可见,民族法学是中国特有的一门学科。本文拟就该学科的诸问题作...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民族法学学科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新颁布的《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构建我国民族法学基本学科和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石。本文所论述的民族法学虽然是法学与民族学相互衔接与交叉的学科 ,但该学科的内容主要是指建立在《民族区域自治法》基础之上的、关于多民族国家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规范的学说。其体系不同于过去从民族学、人类学的视角提出的框架结构 ,而是一门有别于“法人类学”、“法民族学”和“少数民族习惯法学”的新兴法学学科。民族法学作为法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它是在我国不断加强民族法制建设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体现了我国民族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最早的民族法可以追溯到秦代的《属邦律》,而"民族法"的正式称谓则是源于恩格斯1884年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提及的"英雄时代"的"雅典民族立法",但是与民族法相对悠久的历史不同,在我国民族法学作为一门学科出现则不到四十年的历史。民族法学是以民族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学科,属于社会科  相似文献   

4.
民族法学作为一门法学学科发展至今,仍有许多基本理论问题亟待梳理.关于民族法学的性质,应当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法学学科,而民族法却并非一门独立的部门法.当前学界对民族法学理论体系的观点在内在逻辑上矛盾颇多,事实上,民族法学是由民族法学理论、民族法律制度、民族法文化以及作为特殊构成因素的国际民族法共同构成的.此外,关于民族法的调整对象,虽然通说认定为民族关系,但事实上还应当包括国家与民族地区之间的关系,故而呈现为一种二元的格局.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通过办案研究方法获得的材料与课题研究关系密切,并以本刊“民族法学研究”发稿为例,说明要写有创见性的民族法学研究论文,必须善于运用材料。  相似文献   

6.
论民族法学     
一门新学科的建立、存在和发展,决定于社会发展的应用需要和该学科文化的成熟及繁荣程度。同时,还在于它本来就有一定的历史传承因素和客现发展规律。民族法学亦应如是。本文拟就民族法学是一门独立的法学学科,浅谈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民族学理论与现实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我国民族学理论与现实问题的思考陈烨作为一门国际性学科,民族学在我国的历史与一些西方国家相比仍是一门较年轻的学科。可以说我国的民族学尚处于方兴未艾的发展阶段,但我们所取得的成就已令全球民族学界为之瞩目,我国民族成份的识别工作、“三套民族丛书”、“五...  相似文献   

8.
回族史是我国回族学研究一门重要的传统学科,同时也是我国历史学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多年来,广大回汉族学者对我国回族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不仅生动地记录了我国回回民族的光荣历史,也大大地增进了人们对回族、回族历史及其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对促进我国各民族间的团结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回族史仍需继续开拓,为我国的回族学研究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论民族法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现代社会条件下民族法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作了分析 ,认为民族法学研究必须面对现实 ,注重实际 ,在致力于基础理论的完善发展、研究方法的更新和扩展的同时 ,加强对民族地区法律实践中诸多现实问题的探讨 ,为民族法制建设与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0.
新春伊始,万象更生。1997年元月28日,我刊编辑部在南宁召开编者、企业家、作者暨栏目顾问联席会议,与会45入,收到论文15篇。我刊主编章乃昌副研究员在会上讲话,指出在新的一年里,为适应市场经济环境,本刊要锐意改革,在研究栏目上开设15个,即: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研究、民族经济研究、民族法学研究、民族历史研究、岭南民族文化研究、民族调查报告、民俗警车、信息之窗、民族语言文字研究、民族考古研究、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民族历史人物研究、民族文学艺术研究、民族教育研究、民族旅游研究。从封面到内文编排有所改观,广开来稿之路…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高瞻远瞩,总揽全局,内容丰富,意义重大,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中国共产党进人新世纪的政治宣言。“讲话”集中阐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生动体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每一个方面,都与民族宗教工作紧密相连,是民族宗教工作开拓创新的行动指南。我们必须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身体力行“三个代表”,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到民族工作中去,进一步做好我省的民族工作。 我省是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2.
关于加强民族法学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法学作为以调整民族关系的民族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是在我国民族法制建设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体现了我国民族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民族法学研究须注重本学科的特点,根据社会的发展和要求,在民族法实践的基础上,开展民族法学研究,为现实的民族法制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3.
新的千年新的世纪寄予新的期盼展现新的憧憬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站在跨世纪的历史高度,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继承历史,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所作出的精辟论断,是对我们党将近八十年历史的新总结,是对我们党先进性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这一重要思想的提出,为我们做好新世纪的民族工作,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指明了方向。一、坚持“三个代表”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保障 历史证明:我们党在革命、建 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总…  相似文献   

14.
冯建勇 《民族研究》2022,(1):133-142+146
贯通式的“中国民族史”的编著,孕育于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中西之学交相激荡的时代,自清末发轫,迄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王桐龄著《中国民族史》(1928年)系中国较早冠名“中国民族史”并系统叙述“中国民族史”的通史体、综论性著述。该书出版后,罗香林对其进行了学术评议,提出从“纵的叙述”和“横的叙述”两个面向推进中国民族史研究。梳理20世纪30年代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学术史可以发现,罗香林有关中国民族史“编法”的建议与后来一些学者对中国民族史的认知和书写不谋而合。以王著《中国民族史》修订版(1934年)为例,该书尽可能在既有研究框架范围内重建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表明王桐龄一直在探索适宜的中国民族史“编法”,加强了中国民族史“横的叙述”;吕思勉、宋文炳、林惠祥等著《中国民族史》,则将诸民族史“各为专传”,推进了对各民族历史的“纵的叙述”。时至今日,为阐明“历史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罗香林提出的“两种面向、三个问题”,尤其是有关加强“横的叙述”之建议,对于新时代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开展仍具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1我国的民族理论学科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以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邓小平民族理论、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为基本内容和基本框架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学科。在国家学科分类中,“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做为一个二级学科列在法学门类。1989年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确定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为部委级重点学科,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理论政策教科部和民族理论政策研究所是该重点学科单位。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理论学科经历了由创立到曲折发展的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2005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民族定义进行了阐释:“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说来,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的作用。”黄仲盈《中国特色民族定义的历史演化》据此对近代以来中国特色民族定义的历史演化过程进行了回顾,认为这一阐释赋予“民族”以新的内涵,标志着对民族定义的中国化探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赵利生的《民族角色创新论》认为,个人的角色是构成社会的最小的结构性要素,民族角色…  相似文献   

17.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把民族问题的研究提高到新的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总书记在建党8 0周年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党的80年光辉历程和基本经验,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内涵,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阐明了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中国共产党人进入新世纪的政治宣言。这对我们从事民族问题研究的部门和理论研究工作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与时惧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使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8.
前全党正在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这是推动党的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重大战略举措。民族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才能再上新台阶?我认为,必须进一步增强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振奋精神,扎扎实实做好以下工作。一、紧抓发展主题,促进民族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的就是发展这一主题,发展是硬道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也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和解决民族当问题的核心。1、要发展就必须增强三种意识。第一,…  相似文献   

19.
民族形成问题是民族理论研究中的基础性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国学术界对民族形成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主要是在建国以后至80年代中后期,时间跨度长,涉及的课题和学科领域较多。纵观这段学术史.可以看到民族形成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有其历史必然性。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各族人民跨入新的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产生新的民族问题。我国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实际国情,决定了必须研究和全面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民族形成理论,以便为国家制定科学的民族政策提供理论依据。这一过程正是广泛讨论、集思广益的过程,也是理论认识上不断深…  相似文献   

20.
金忠山  王禄 《民族论坛》2012,(12):24-29
中国民族法学作为一门以民族关系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无论是在学科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机制方面,还是在科研机构建立、科研成果及学术交流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民族法学学科建设由于起步较晚,与其他学科相比基础理论也相对薄弱,甚至出现学科边缘化的趋势。在学科建设和发展上亟需学界同仁的继续努力和国家教育政策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