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纸币管理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的纸币本位制在中国乃至世界货币史上影响深远。元朝时期,在纸币管理上曾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留下了很多关于纸币管理的宝贵思想财富。其中,对准备金、纸币发行量、旧钞、昏钞、伪钞等的管理思想,大致可以反映元代纸币管理思想的发展面貌,从中可以探寻在纸币管理中的得与失,以供今人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除了使用贝、帛、金属货币以外,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汉代的白鹿皮币可以视为纸币的滥觞.唐代有“飞钱”,宋代则有“交子”、“会子”,它们都可以说是纸币的前身.真正使用纸币作为全国范围的通货,开始于元代.它还是世界最早的纸币,而且通过元王朝的国际交往,影响也遍及世界,其历史意义是极为深远的.1元代发行纸币,大致可分三个阶段:从元世祖忽必烈掌握政权的最初二十年内(公元1260年—1280年),这是纸币发行的初期,这时币值是稳定的,流通状况是良好的,这算是第一阶段;从元世祖末年,约自至元十八至至正十年(公元1280年—1350年),大量发行了至元钞和至大银钞,纸币从稳定转入了逐步贬值的第二阶段;从至  相似文献   

3.
元朝有一整套相当完善的纸币流通制度,被西方人看作是中国皇帝的“点金术”,在世界货币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但是,对于封建政府来说,与纸币流通相伴而产生通货膨胀,也是必然之事。元朝并不例外。本文拟从几个方面对元代的通货膨胀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元代的通货膨胀及其危害 元代初期有一套较完备的纸币管理制度。例如:发行纸币有十足的金银作为储备;设立平准库,准许民间以纸币兑换金  相似文献   

4.
姚朔民 《阴山学刊》2004,17(2):57-62
科学考察行记不仅有原始科学资料价值,而且有人文科学价值。元钞是现在所发现的最早的古代纸币。20世纪初,俄国科兹洛夫探险队在内蒙古额济纳旗黑城发现元代纸币,是元钞实物的第一次面世。1927年西北科学考察团对额济纳地区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考察。70年代甘肃省博物馆考古队在黑城和居延地区组织了一次新的发掘,发现了一批元代纸币和两万多枚汉简。80年代内蒙古考古研究所在黑城又发现了一些元钞,因此作者踏上了额济纳考察之路。  相似文献   

5.
郭庠林同志认为元代以印行纸钞为主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封建统治的庞大开支的需要,和社会生产不发展,尤其是矿冶业、铸钱生产不发展的结果,以及要子孙世守帝业的向往”。我同意元代发行纸币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财政需要,但要进一步指出的是,中国封建社会国家所有纸币的发行主要都是为了财政需要。郭庠林同志认为元代纸钞没有准备金,并对两条史料提出质疑。这两条史料一条出自《续文献通考》,一条出自《元史新编》,两书都是清人的著作。在本文的第二部分我将顺便谈谈自己的看法。此外,中国封建社会中还有民间发行的纸币(兑换券),也应属于本文的讨论对象。因此,本文拟讨论以下三个问题:一、中国封建社会发行国家纸币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二、中国封建社会中维持国家纸币币值稳定的措施。三、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民间纸币。  相似文献   

6.
元朝的钞法     
元朝的钞法徐晓光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使用纸币的国家,早在唐代就出现了具有现代汇票性质的“飞钱”。宋代的“交子”、“会子”,已是比较成熟的纸币,金代承袭宋制继续使用纸币并有所发展,到元代则在宋金的基础上更趋完善,实行纯纸币制度,金银和铜钱都不许流通。这...  相似文献   

7.
<正> 在元代,我国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与商品经济发展相适应,元代货币以发行和使用纸钞为主。本文拟就元代的纸钞作初步的分析研究,以期对元代及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侧面,有较为具体的认识。(一) 我国发行纸币,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过程。“九府圜法,自周以来,未之有改也”,“自唐以来,始创为飞券、钞引之属,以通商贾之厚斋贸易者。其法盖执券引以取钱,而非以券引为钱也。宋庆历以来,蜀始有交子。建炎以来,东南始有会子。至交、会既行,而始直以楮为钱矣。”从唐的飞券到宋的交子、会子,标志着我国发行纸币不同  相似文献   

8.
黑城原为西夏所建,至元代从一座军事塞堡演进为商业城市。在这里宋元瓷器碎片遍布全城,可见当年的城市生活和商业活动是非常繁盛的,而多次发现元代纸币则是繁盛商业的直接反映。在额济纳见到了多种元钞,其中一张至元通行宝钞壹贯是国内仅此一张的文物,因而为我国文物宝库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二年,呼和浩特文管所维修东郊辽代万部华严经塔时,在塔的第二层积土中发现了一张面额“壹拾文”的元代纸币“中统元宝交钞”.这张纸币质地为棉麻桑皮钞造专用纸;长16.3厘米,宽9.2厘米;正面由攀枝花纹作边框,行文三栏.上段第一栏书写钞名“中统元宝交钞”;中段第二栏书写金额“壹拾文”,金额下面有十枚铜钱图案,两旁书写字料和字号,字料和字号的上面各有上行九叠篆汉字“中统元宝””诸路通行”;下段第三栏书写“行中书省奏准印造中统元宝交钞,宣课,差发内,并行收受,不限年月,诸路通行”“伪造者  相似文献   

10.
一当前世界各国都普遍地实行纸币本位制。我国的人民币就是一种纸币。在这种情况下.根据马克思的价值论,在国际汇兑中,由于人民币和外国纸币本身都没有价值,只是价值符号,因此,人民币和外国纸币所代表价值量之比构成的价值平价,则决定着人民币汇率。价值平价决定人民币汇率,是执行全平价的职能的。因为人民币和外国纸币都是价值符号,本身都没有价值,所以它们都不过是金的代表,代替了金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不少学者致力于元代邮驿史的研究,内容涉及到元代邮驿的方方面面,有通史性研究、区域性研究,也有驿路、驿站及元代牌符方面的研究,出版了不少专著和论文,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表明元代邮驿史的研究大有可为.对已经发表的元代邮驿史研究文章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纳总结,探讨了他们的不足,对未来元代邮驿史的研究提出了建议.只有不断进行阅读、比较、借鉴,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合理运用古籍图书、文牍史料,元代邮驿史的研究才会达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近几十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收藏行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纸币收藏作为收藏的个热点,成为各类专业收藏和民间收藏关注的重要领域纸币收藏有一些基本的要素,可以帮助收藏者确定收藏价值,提高收藏水平.  相似文献   

13.
元朝辽阔的疆域使元帝国具有对外开放、四海为家的积极思想观念.元代中外交通的频繁,激发了中国学者、旅行家、商人对异域风情、不同文明的兴趣和向往,所以元代域外史的记载和著作非常丰富.对元代域外史的研究,又大大扩充了人们对域外地理概念的认识.元代域外史著述对域外社会制度、文化习俗、风土物产的描述,对中外文化交流、经济贸易的记载,开阔了国人的视野,反映了元代史学的世界性意识.  相似文献   

14.
崔花艳 《晋阳学刊》2015,(3):137-139
相较于前代诗人,元代诗人的生活方式更为自然.他们的诗作多自然意象和异域风情的描写,是其情感的自然流露.元代诗人自然的生活状态和自然的创作态度直接影响了其诗论主张.元代诗学重自然,既主张诗歌的自然而发,也主张返璞归真、合于自然.元人关于其他诗学问题的讨论也往往与自然相关.“自然”可谓是元代诗歌和元代诗学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其优长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在纸币体系中,市场价格机制具有三个重要现象:“纸币的被动性膨胀”、绝对价格“向下刚性”和“向上看齐”规律;在这三个重要现象基础上,任何相对价格的调整都会导致单向的“棘轮效应”,不断震荡,使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这就是在纸币体系中的微观行为所致的价格总水平效应.对于由微观行为所致的价格总水平效应,货币政策是具有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16.
元代宗王、驸马、功臣的封建领地主要分布于今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封建领地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都表现出诸多不同于中原文明的特点.封建领地制度以其存在的广泛性与特殊性而成为元代的一项重要制度.亦乞列思部是元代的重要部族,该部的历史活动从一个倜面展现了元代封建领地制度的庐山面目.  相似文献   

17.
各国增印的纸币,所有权归谁,在法律是空白,这是不应该的。增印纸币归政府以及银行所有,是完全错误的。增印纸币应当归全体国民所有并且应当平均分配给全体国民。如果为了处理重大紧急问题而增印纸币,可以暂时不将这些纸币分发给国民,而由政府集中使用,但是,政府必须向国民打借条,然后定期归还,并付利息。  相似文献   

18.
元代类书是元人采摭当时或前代文献重新编排而成的资料汇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依据其内容和用途可将现存元代类书分为综合博览、科举作文、通俗日用和童蒙教育四大类.除了具有前代类书备检、教化等特征外,元代类书还具有实用性、商品性和普及型的特点.元代类书开启了通俗日用类书编纂的先河,具有珍贵的版本价值,对后世类书的编纂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纸币流通规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的重要经济规律之一。现就纸币流通规律的内涵、作用及其与货币流通规律的关系等问题,谈谈个人学习的体会,并对我国经济理论界存在的分歧意见提出一些看法。关于纸币流通规律内涵问题我国理论界对纸币流通规律内涵的看法,主要有如下三种:第一种看法,以郭大力同志为代表。他认为:“一个为纸币流通所特有的规律,单纯地说就是:纸币的发行,必须在数量上受到限制。这就是说,纸币的发行量,必须限制在没有纸币流通时流通中必要的货币量的范围以内。”其结论是:“纸币流通的规律实质上就  相似文献   

20.
华北地区的自然景物造就了李成、郭熙画派的绘画风格,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绘画风格在南移过程中因地域原因而发生了巨大的风格变化.通过大量文献对元代几个代表性画家的作品分析,考察了元代绘画的壁画性特征以及因地域性因素而产生的北方绘画的壁画性因素及其风格成因.进一步讨论了元代绘画在风格上的继承和影响,元代绘画介于两宋和明代绘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