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于5月17日上午在民族文化宫召开座谈会,讨论宪法修改草案。参加座谈的干部、职工包括24个民族40多人。在会上发言的同志一致认为,宪法修改草案完全体现了各民族人民的意愿。现将部分发言摘要发表: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诸多范畴中,"全国各民族人民"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核心范畴,并系统讨论了"全国各民族人民"范畴的基本内涵、"全国各民族人民"思想中国化的发展过程、理论渊源、以及这一范畴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的地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公布的新宪法,是建国以来制定的最为完善的一部宪法。它科学地总结了我国革命的成果和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充分体现了全国各民族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受到全国各民族人民的热烈拥护。新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正确处理我国的民族关系,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思想路线指  相似文献   

4.
各族共开拓秦王大一统文/金石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结合而成的具有悠久文明的古国,各族人民对中国历史都作出过杰出贡献。我国宪法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从洪荒旷古起,中国各民族的祖先就生生不息,世代繁衍在神州这块辽阔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5.
坚持宪法关于民族关系的提法敖俊德勒在民族立法工作和其他民族工作中,是坚持宪法关于我国现阶段民族关系的提法,还是另提有别于宪法的提法,这是当前我国民族工作中又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截止1992年底,全国已有25个自治州和96个自治县共计121个民族自治地...  相似文献   

6.
目前,一个空前广泛而深入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潮,正在全党、全体干部以至全国人民中间兴起。这是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它关系到我们是否能够更好地贯彻实现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尽可能快地在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问题,因此,它是我国人民思想建设中最根本最伟大的任务。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在全国各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工作部门的各民族党员、干部和各民族人民中,已经热烈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入这一个伟大的学习运动,我们希望大家把这个学习运动迅速地展开  相似文献   

7.
发刊词     
"民族团结"月刊今天和大家见面了.毛主席说:"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不断地巩固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的社会主义大家庭,这是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8.
(一)民族的区域自治,是我们党和政府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之下的一级地方政权,根据宪法规定,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这是它的一般性。同时,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又根据宪法规定行使自治权,即可  相似文献   

9.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民族政策中一个根本政策,这是在我国宪法上规定了的.几年来,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贯彻执行,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团结,促进了各民族的发展,因而受到各民族人民的衷心拥护.但是,在党开展整风运动当中,可以看出在少数民族中有不少人持着地方民族主义的观点,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有各种不正确的认识,而有些少数民族中的右派分子则利用这种情况,在民族区域自治问题上,向党展开了疯狂的进攻.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一个空前广泛而深入的学習毛主席著作的热潮,正在全党、全体干部以至全国人民中間兴起。这是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群众性的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它关系到我們是否能够更好地貫徹实現党的社会主义建設总路线,尽可能快地在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問題,因此,它是我国人民思想建設中最根本最偉大的任务。我們很高兴地看到在全国各民族地区、各民族工作部門的  相似文献   

11.
31.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__,都有保持或改革 3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是年在会议上重新设立的。现任主任委员是(_族)。 33.蒙医学史上第一部较完整、系统的儿科学教材是它是由编写的。 34.有“头苦,二甜,三回味”之称的“_”,是我国白族人民的传统礼俗,起源于_代。 35.在今年全国优秀电视专栏节目评奖中,一部有关少数民族题材的电视片获—等,奖。它是J浦巍、本刊一九八五年民族知识有奖竞赛试题(7) ~~  相似文献   

12.
今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公报指出,在1961年“全国必須集中力量加强农业战綫,貫徹执行国民經济以农业为基础,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方針,加强各行各业对农业的支援,尽最大努力爭取农业生产获得較好的收成。”这是摆在全国各民族人民面前最中心的任务,各民族人民正在过去三年連續大跃进的基础上,以更大的干勁,英勇奋斗,坚决实現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1960年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設各个战綫上持續跃进的第三年,也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党  相似文献   

13.
上级国家机关对其民族自治地方的领导和帮助,这是我国的宪法所确立的一个基本原则。它是指导民族自治地方的上级国家机关对其属下的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领导和帮助。有关这方面的国家确立的法律法规及与其有关方面的总和就是上级国家机关领导和帮助民族自治地方的法律制度。我国的这一法律制度是在党的民族政策推动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建国40多年来,这一法律制度在实现和保障少数民族人民的  相似文献   

14.
民族认同是一个结构性的概念,表现为个人的归属感以及群体文化结构和集体记忆的延续。在族裔同质国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融合,在宪法上体现为人民主权条款。在族裔异质国家,民族认同区分为主权民族认同和族群认同两个层次,前者在宪法上体现为人民主权与主权民族自决权的统一,成为国家合法性的基础;后者在宪法上表现为对少数民族主体性的尊重和特殊性的保护。在我国,主权民族认同和族群认同并行存在,并且主权民族认同度高于国家认同,因此有必要在《宪法》中采用"中华民族"的表述。  相似文献   

15.
民族工作坚持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法办事。宪法确认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国情,确定了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根本原则,确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规定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奋斗目标。在实践中,必须把宪法关于民族工作的规定落到实处,依法规范和调整处理民族关系,凡处理民族问题必须坚持运用法律手段。民族工作中坚持依法治国,核心是推进民族工作法治化进程,加强民族立法,加强民族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  相似文献   

16.
西藏叛乱事件的消息,激起了全国各民族人民極大的愤慨。連日来全国各地工、农、商、学、兵各界,还有許多佛教界、伊斯兰教界的人士,纷紛声討西藏叛国集团破坏祖国統一和民族团結的滔天罪行,坚决拥护中央关于平定西藏叛乱的措施,同时也为西藏人民将从此开始新生而感到无限的庆幸,这充分显示了各族人民維护祖国統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强意志,也充分表現了各族人民对于西藏地区的藏族人民的休戚相关的兄弟情誼。毛主席說:“国家的統一,人民的团結,国內各民族的团結,这是我們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証。” (見处理人民內部矛盾)我国各民族人民,根据自己百多年来,特別是建国十年以来的亲身体驗,深深地知道毛主席这个教导的重要,因此我們象維护自己的命脉一样地維护我們祖国的統一和民族团結,而决不容許对它有絲毫的損害。万恶而腐朽透頂的西藏上層反动集团,在帝国主义的支持和縱恿之下,背叛祖国,破坏統一,破坏民族团結,这就是妄圖严  相似文献   

17.
实现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富裕的纲领郝时远“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4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实现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贯彻始终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而民族政策的法律化通过现行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体现出来,但对于影响民族关系中的一些犯罪问题却无法在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中体现,新刑法出台之后,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我国的民族政策,为我国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下简称《自治法》)的颁布实施,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又一次新的实践,它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自治法》是仅次于宪法的一项国家基本法律,以基本法的形式,把宪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和规定进一步具体化、规范化,是实现少数民族人民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实现民族平等的根本法律保障,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法,是各自  相似文献   

20.
我的向往     
在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大跃进的今天,各少数民族人民在掌握本民族语文外,广泛地学习汉语汉文,不仅对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有着特别重大的作用,而且对于各民族本身的发展和繁荣也有其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全国少数民族人民中特别是少数民族干部中掀起一次学习汉语汉文的高潮,使之成为一个群众性的运动,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踊跃地投入这个运动,积极地推广这项工作已经成为每一个民族干部的一项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光荣任务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