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敏娜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2):80-83
在中共三大上,毛泽东根据自己领导湖南工人运动初次思考探索的结果,赞成国共合作的策略方针;创造性提出农民问题这个新问题;主持农民问题决议案小组的讨论工作;起草和修改《农民问题决议案》等大会文件。年轻有为的他得到当时党的最高领导人陈独秀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的肯定和赏识,年仅30岁就首次选入中共中央领导核心。毛泽东在中共三大期间的言行举止,折射出从大局出发、果敢善断、高瞻远瞩、精明能干、敢于创新、善于统一思想和团结奉献的神奇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
韩广富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党内合作”是马林在片面地分析了国共两党状况,机械地搬照他在印尼从事革命统一战线工作的经验之后提出来的;共产国际在过低地估计了共产党的力量,过高地估计了国民党力量的情况下,为了早日实现其关于中国革命的策略,援助苏俄革命而接受了马林的建议;中共中央一开始是为了尊重共产国际纪律而接受了“党内合作”,后来在共产国际右倾思想影响下,中共中央思想发生了转变,自觉地执行了“党内合作”决议;“党内合作”方式给双方带来了更多的纠纷,是不利于合作的,特别是它使中共难于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进而实现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相似文献
3.
张新强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3):76-81
1958年,人民公社在中国一哄而起,被称作“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毛泽东对人民公社一直是青睐有加的,从1959年8月19日毛泽东写给吴冷西等人的一封信中,我们或许可以窥知其“公社情结”。毛泽东打算用有力的调查材料来驳斥国内外对人民公社的指责,他认为人民公社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础,必须得到保护。在他本人关于人民公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均透露出了对人民公社的偏爱。以这封信为线索来探究毛泽东的“公社情结”,“小缩影”印证了“大历史”的关怀。 相似文献
4.
王建辉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9(5):120-123
在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农民问题的认识逐渐深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农民运动,制定了农运纲领,也认识到土地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根本所在,但是,对农民问题的重要性认识存在着表面化,只有当国民革命失败,才认识到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并下决心解决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土地问题,从而展开了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对农民问题的认识转化,不是理论水平问题,而是实践教训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6.
陈红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2,(11)
大学生党员参与党内事务,是其主体地位最基本、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它受客观政治文化的影响,并进而影响党内民主与和谐。文章试从阿尔蒙德政治文化理论视角,探讨已成为我党新鲜血液重要来源的大学生党员的党内参与的特性,分析其主体能力“缺失”原因,并提出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实现大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7.
肖铁肩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
:党内人际关系是指同一个政党内所有党员之间的平等关系。 40年前的庐山会议错误地发动对彭德怀的批判 ,也有未处理好党内人际关系的教训。首先是同志间有了误会、疙瘩 ,没有及时解释、沟通 ,是导致彭德怀再度挨斗 ,受到更大的不公正对待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 ,批评同志 ,提出意见 ,双方都有对场合、方式、方法注意不够的地方 ,尤其彭的犯上性格 ,容易遭疑忌 ;再次 ,在重大政治原则分歧面前 ,党内没有了平等关系 ,搞“一言堂”、随风倒 ,党员不能独立思考 ,不能行使党员的权利 ,这样是很容易伤害同志的 相似文献
8.
科学的创新引发科学的争论 ,而争论的过程总是完善着创新的产品或激发着创新的火花 .物理学发展中的创新与争论 ,印证了自然科学的创新与争论的关系 ,同时也启示我们应将争论引入课堂 相似文献
9.
薛建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6):108-111
党内民主是党基于自身的性质、任务和宗旨,依据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对党的组织、体制和过程所作出的民主的制度规定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实现民主是党的历史使命,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内民主是实现人民民主的先导,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刘海龙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66-69,107
人类克隆技术既可能给人类带来福祉也可能带来灾难,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态度和看法。通过对两类克隆的区分,对支持和反对克隆人的两种观点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发展治疗性克隆、禁止生殖性克隆是当前合理的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梅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9(3):53-56
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争论的实质是科学与哲学的冲突,因为面对同样的世界,它们解释的基础是不同的。然而,科学与哲学又具有相同的目标,即同样关涉人的存在与发展。只有将科学的方法和哲学所关注的问题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哲学化的科学,哲学成为科学化的哲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两者的对立与冲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经济学中常见模型——"囚徒困境"博弈来分析建筑企业间的合作问题可知,建筑企业间完全有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合作伙伴间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因此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尽量选择有过成功合作关系的合作伙伴;(2)尽量与合作伙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3)注重对合作伙伴的忠诚和信用。 相似文献
13.
冯开文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6(3):9-13
作者系统深入的辨识了马列经典合作理论的精髓,分析了中国农村合作的路径选择。作者认为,马列合作理论的要旨,在于认为合作社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过渡可以采用多种合作形式;但斯大林、毛泽东则将合作社引向了形式简单、内涵单纯的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违背了马列的本义;改革开放以来,合作理论才在新形式下得以发展,重又回到了马列的轨道上;目前,中国农村丰富的合作实践,正体现了对马列合作理论回归,也正是理性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幽默是一种语言艺术,它遍及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我们并不了解幽默产生的心理过程。本文举例分析会话者在交谈中因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15.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
波斯特洛姆、尤德科夫斯基、索勒斯等人将人工智能的伦理风险主要归因于目标正交、价值观加载困难、工具子目标趋同、能力增强等几个方面。我们从义务论、功利主义、美德伦理学三个主流伦理理论出发,针对智能伦理中面临的几个主要技术难题及代表性解决方案展开分析,考察其优势与缺陷。从义务论出发,总有些隐藏的微妙细节是事先难以预料的,存在可能被利用的漏洞,并且很难确保伦理准则的语义足够精确;功利主义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典型代表是强化学习,强化学习的框架无法回避目标正交、价值观加载困难、工具子目标趋同等难题;如果单纯依靠美德伦理学,不仅不能提供正确行动的判别标准,各种美德的语义定义也是模糊的。虽然三个理论各有各的困难,但有希望整合出一条综合性的解决路径,用义务论的伦理准则约束智能体的行动空间,借助美德伦理学弥补功利主义的不足,采用"合作逆强化学习"的方法加载相对可靠的价值观,在确保不损失太多智能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与人的行为保持一致,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伦理风险。 相似文献
16.
集体行动中合作何以可能——从博弈论的视角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集体行动合作均衡的诉求构成人类永恒的政治主题之一,视角和观点的不同,带来分析结构论证和解释的差异。本文立足于博弈论的分析框架,来理解集体行动合作的难题,寻求合作博弈的均衡结果。从博弈论发展历程的几个阶段,探讨了熟人世界和陌生人世界的合作何以可能的问题,熟人社会清晰可辨的博弈历史形成的声誉机制有利于合作产生;在陌生人世界里,从行为纯正而非动机纯正作为出发点,以生存博弈为前提,道德博弈为生存博弈提供博弈框架,共同遵守内在博弈规则,内在博弈规则的演进和三方博弈的利益兼容机制,也可能达成合作。 相似文献
17.
从合作原则看幽默效果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对合作原则的违反分析合理利用幽默效果在言语交际活动中的作用,使说话者言语表达更加灵活并增强话语的感染力,实现文化认同,提高心理素质以避免交际障碍的出现.了解幽默的产生原因,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提高我们鉴赏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任润厚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16-17
“十五”时期,国家将大力调整煤炭的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用博弈分析从理论上说明了国家这一措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煤炭市场的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分析表明:合作虽然是一种双赢战略,但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合作极不稳定,且成本较大,而非合作(竞争)的社会成本也较大,只有依靠国家强有力的措施来协调或调整才可使煤炭产业脱离困境。 相似文献
19.
李鸿春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36-138
反语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富有幽默感的表达方法。根据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反语是说话人有意违反会话的质量准则所产生的结果。本文认为,在反语中说话人的意图是真实的,这种真实正是符合了会话原则的质量准则,因而不会对言语交际造成任何障碍。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