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传统,还是非传统?——对116名同居大学生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同居现象呈逐步上升趋势,这引起了学校、社会、家庭、个人等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对在校大学生同居生活的网络调查数据为基础,探讨大学生同居这种"非传统"生活方式与"传统"家庭观念与家庭模式之间的联系,以期达到对大学生同居生活较为全面而客观的认识,并就大学生同居的社会控制机制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学校园里出现了大学生同居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对西安某高校大学生进行了有关同居、性知识、性行为以及性健康教育等方面的问卷调查,了解了大学生对同居、性行为所持的观点以及他们对性健康教育的想法和要求.本文通过对调查的结果研究分析,发现大学生对同居、性行为、性知识的认识比较模糊,本文就当前高校在性教育方面存在的缺陷,提出在高校开展性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同时在性教育的途径上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同居现象日益增多,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争议.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渐渐走出刚开始的"一棍打死"的狭隘视角,以更加宽容和理性的态度来看待这个现象.笔者认为,当前人们在大学生同居现象的现状、起因、对策方面仍然存在着认识误区,本文力图分析这些误区并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4.
网络同居:大学生时尚新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同居作为网络文化的产物已成为当代部分大学生的潮流新宠,但作为一种情感游戏,网络同居似乎已超出了游戏的范畴。笔者通过相关调查,从大学生个体和群体层面入手,以心理学的视角透视大学生的网络同居行为,探讨网络同居对大学生心理的消极和积极影响,同时从个人、学校、社会等方面进行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网络同居亚文化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同居是一种以网络为媒介,以性吸引为基础的青少年亚文化现象。本文从社会转型、消费文化、社会问题等角度对网络同居现象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网络同居这种青少年亚文化现象蕴涵着青少年对交流的渴望、对性知识的窥探和对两性关系的嬉戏;同时折射出青少年在性知识方面的贫乏、性教育的缺失以及青少年辅导与服务的缺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非婚同居现象层出不穷,其中大学生非婚同居占大部分比例,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皆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以大学生非婚同居为例进行研究,并对非婚同居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迷恋网络游戏是目前大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并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主客体原因做了深层次的解析.认为网络游戏本身具有的新异性、丰富性、虚拟性、平等性、随意性和自由性等客体特征之所以会对大学生产生如此大的诱惑力,是因为它们满足了一部分大学生渴望人际沟通、寻找刺激体验、寻求自我实现和宣泄压抑情绪的心理需求.正是两者的结合和互动导致了一部分大学生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同居态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武汉市七所大学57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辅以一定的个案访谈,研究发现,当今大学生对于同居行为趋向于认同;无论他们选择同居与否,主要考虑的都是两个人的感情;而同居生活的经历又重新塑造着他们的态度。性别、家乡、独生与否和所学学科对同居态度没有显著影响;在年级与认同的关系上,呈现独特的倒U形。笔者最终得出结论,性社会化的差异是影响其态度差异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同居的群体差异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同居具有比较明显的群体性特征,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同居问题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本文的分析就是想探讨这种差异,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提供基本参考,文章最后对大学生同居提出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石欢欢 《现代妇女》2014,(7):121-122
随着非婚同居现象的盛行,非婚同居现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非婚同居仍然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课题,我国的大多数学者虽然对这一课题有所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我国关于非婚同居的研究资料还很不丰富。本文主要对非婚同居的利弊进行研究,非婚同居的盛行一定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笔者主要从非婚同居现象出现的原因角度对非婚同居的有利方面进行研究,同时也提出了非婚同居的弊端,并针对非婚同居的弊端提出了在立法中的相应完善。  相似文献   

11.
彩礼作为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一种婚嫁风俗习惯,在我们身边普遍的存在着,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未办理婚姻登记手续,在举行完民间婚礼后便开始共同生活的不仅仅是个别现象.面对这样一个群体,一旦他们的同居关系解除后,彩礼返还纠纷便开始了.而在这短暂的同居之后,我们能否依据《婚姻法解释(二)》做出妥善的处理呢,于是我们需要对其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而成长,他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信息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道德认识偏差、社会责任淡化、道德行为失范等现象。网络道德问题不能被无视,本文就网络道德评价标准的构建原则、标准构建过程中,应把握的几个关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上世界的五彩缤纷,网瘾患者也日益增多,不少家庭,因为网瘾患者的不能自拔而面临着种种苦恼.电脑聊天、网络游戏的虚拟性,吸引了众多玩家,他们不是把它视作一种普通的消遣、娱乐,而是作为一种精神依托,在虚拟世界里,寻找着自我安慰的理由,由此也颠倒了虚拟与现实的时空.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平等性、交互性、时效性、形象性,大大拓展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内涵和外延。然而高校的思想工作在面临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网络文化的异质性使大学生价值观产生倾斜;网络文化的自由性、隐蔽性使大学生道德判断力消弱,道德人格缺失;信息网络的虚拟性使大学生人际关系淡化。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变革和措施来解决这些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由于互联网固有的开放性和虚拟性等特征.网络在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便捷和丰富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道德认识模糊、道德情感危机和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负面影响。本文在阐述高校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的同时.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建设途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6.
徐玉芳  王盈盈  赵保海 《职业》2015,(8):118-119
本文提出,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但网络的虚拟性、无拘束性易使自律能力差、正念定力弱的大学生偏离正确使用网络的导向,因此加强大学生定力建设,是网络道德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刘颖 《职业时空》2009,5(5):85-86
目前,高等学校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大学生的诚信欠缺问题,其突出表现为拖欠应缴学校的各类费用、不按时还贷、考试作弊、其他日常行为问题等。针对此现象,分析了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构架上的错位与缺失,揭示了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论述了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网络伦理的困境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伦理是网络社会良性运行的必需条件,但网络社会的虚拟性、无序性,上网者的网络道德特征以及网络伦理的自律性特点,使网络伦理存在生存困境,我们必须增加网络道德实践,更新网络道德模式,促进虚拟道德向网络道德的回归,推动网络伦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同居作为一种与婚姻关系形成鲜明对比的男女关系模式和生活方式,一直在民间存在着,在中外历史上存在着。某些民族曾有过把同居作为“试婚”过程的传统,夫妻直到生孩子才能正式举行婚礼,因为繁殖人口、“传宗接代”曾经是婚姻的头等使命。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生殖方式与生殖条件的改善以及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完备,“试婚”成为不必;非婚同居在文明社会的主流文化中成为不合法、不道德之举。然而,在西方,曾几何时,“同居”成为新潮男女的“时髦”生活方式,大有“返璞归真”之意。据统计,美国90年代最终走上红地毯去举行婚姻庆典的新娘,有一半已经与男友同居过了。据1997年的一项调查,在25岁至39岁的未婚妇女中,有25%左右正在与一个伙伴同居。  相似文献   

20.
"网婚"是网络关系发展的一种形式,它以模拟现实婚姻的内容与形式吸引了众多网民,其中也不乏大学生,网婚作为网络游戏的产物似乎已经远远超出了游戏的范畴.笔者通过透视大学生网婚现象,探讨网婚对大学生的影响,同时从学生个人、学校、社会等方面进行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