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大宗师》和《天地》中两则重言对《论语.微子》的叙事模仿可以看出,《庄子》部分重言在叙述视角、叙述者类型、叙述情节、叙述人物、叙述结构上对《论语》叙事进行了有意的模仿,但《庄子》重言在对《论语》叙事模仿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创造和扩充,从而超越了《论语》叙事。  相似文献   

2.
借鉴与模仿是文学发展的必经之途。蒙古族本子故事《殇妖传》在其情节设置和法宝、阵法、坐骑等方面的设置上有显明的借鉴与发展中国古典小说《封神演义》的叙事特征。这种创造性的模仿和借鉴,使《殇妖传》成为了具有较为显著的蒙汉文化特征的文学佳作。  相似文献   

3.
魔幻现实主义是一种通过奇幻怪诞的情节来反映现实的新型艺术表现方式。在小说《所罗门之歌》和《宠儿》中,托尼·莫里森采用了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通过运用象征和模仿《圣经》典故将故事情节以魔幻的方式展示出来,创造出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牡丹亭》的迷人之处不仅在于其新颖的情节结构和充满激情的文学语言,更在于它对人物主体性、内在性的揭示。在这一点上,《再生缘》与之一脉相承,但它也从女性的视角改写了《牡丹亭》。围绕着花园意象、自画像描摹和自我追寻的历程等关目,《再生缘》展现了知识女性在父权社会遭遇的深刻困境,并在易装情节的叙写过程中,重塑女主人公的内在自我,从而体现了过程的意义。《再生缘》既深植于当时的文学文化语境中,又表现了对秩序的质疑和超越成规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陈才训 《南都学坛》2008,28(2):51-54
有着深厚古文功底的蒲松龄对作为先秦古文代表作之一的《左传》涉猎颇深,因此,其《聊斋志异》中许多古文笔法即导源于《左传》。首先,以古文笔法从事小说创作,使《聊斋志异》中某些情节对《左传》多所借鉴和模仿。其次,蒲松龄还从《左传》中汲取了许多古文笔法以资其小说创作,如他以隐晦曲折的"春秋笔法"寄寓满腔"孤愤"、表情达意;他对"层叠"、虚实相生的古文笔法也多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尹洙的《五代春秋》是宋代史学模仿《春秋》书法的代表。一方面,《五代春秋》在书法形式上效仿《春秋》义例,主要包括以王纪年、一字寓褒贬、常事不书、讳书和书义理之实五种;另一方面,《五代春秋》在思想上继承了《春秋》大义,主要包括"正名"、"正统"、"尊王"和"攘夷"四点。  相似文献   

7.
“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郑光祖。《录鬼薄》说他“以儒补杭州路吏,为人方直,不妄与人交”,“名香天下,声振闺阁,伶伦辈称郑老先生”。其剧作以文采见长,语言典雅。《倩女离魂》是其代表作,主要讲述倩女和王文举的动人爱情故事,是元杂剧史上一朵奇葩。本文试着比较其与《离魂记》在情节方面的不同,如情节提炼、情节改造、离魂情节的处理,来看《倩女离魂》的情节结构艺术。  相似文献   

8.
明代吴炳传奇《疗妒羹》是一部敷演冯小青情事之作。作者以小青情事为题材,意在踵武汤显祖《牡丹亭》之"情至说",然而从情节到主旨都在刻意模仿《牡丹亭》,未能超越世俗价值观等局限,为赋予女主人公的俗世幸福而牺牲了其深刻的精神内涵,从而导致《疗妒羹》艺术性之粗陋与思想性之浅薄。  相似文献   

9.
《沙米拉》按照《帕梅拉》故事的发展,对主要情节进行了戏仿,调侃并揭露了理查森创作的疏漏和不真实。《沙米拉》的失败之处从情节设置、人物塑造和主题三个方面分析可见:在情节设计上不够严谨、故事发展略显松弛;在人物塑造上刻画单一、缺少多样性;而在主题上,不仅没能反对和嘲讽理查森的美德观,反而在无意中表达了与前者相似,甚至一致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庄子》寓言颇具戏剧性,其戏剧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寓言的代言性质与戏剧代言体如出一辙;二是寓言中有激烈的戏剧冲突和层层推进的戏剧情节;三是多样的戏剧形式和风格.  相似文献   

11.
蒙古族作家萧乾的小说《俘虏》通过对黄昏意象的精心铺设、童年生活的单纯展示并以一只充满灵性的小猫失而复得的命运的为线索,精心建构了一个简单而充满诗意精神家园:一是对稳定生活的强烈追求,二是对人与人之间简单和谐的关系的渴望,三是对兼具诗人情趣和侠客血性的完美性格的向往。从中可以看到萧乾对朴素、人道、和谐而又充满活力的生活的向往以及这颗半生漂泊、几经沉浮的心灵需要找到灵魂的皈依的渴望。  相似文献   

12.
"最美现象"美在朴实无华的道德关切、美在真挚无悔的无私奉献、美在勇于担当的崇高品格。当今社会出现的"最美"现象,折射出国人道德审美取向的生活实践转向。这种转向所表征的道德文化现象其实是人向自身回归的一种必然现象,是社会常态化道德生活的反映。这种转向的内在机理在于人的理性本质与社会本质与当前社会道德实践的契合。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应坚持立足现实与科学引导相统一、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统一、积极倡导与典型示范相结合以及制度保障等原则。  相似文献   

13.
《呼兰河传》可以说是最能体现萧红文人自觉的一部作品。作者以独特的散文化艺术风格和充满女性关怀的视角,以"寂寞独语"的叙述方式,勾画了松花江岸呼兰小城的风土人情以及那里人们的愚昧麻木的生活,发出了"改造国民性"的呼喊。整部作品就像一条静静流淌着的小河,看似波澜不惊,却处处暗涌着情绪。《呼兰河传》有着巨大的审美张力,其"散文化"和"诗化"的叙事特征,造成了小说语言的陌生化,也造成了故事当中的许多"空白点",激发了读者阅读与探究的兴趣。另外,《呼兰河传》里还充斥着反讽的叙事特征,使小说以一种"含泪带笑"的方式来完成国民性的批判,以此实现作者对现实世界和人性世界的深层揭示和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次廓清了被湮没的作家孙梦雷的生平,并就其创作成就作了评述,认为:孙梦雷的创作主要有两类题材:一是控诉战争的残暴与非人道给无辜百姓带来的巨大痛苦,二是揭示底层民众艰难的生存现状。这些作品辉映了“五四”新文学思潮,体现出孙梦雷可贵的现实主义品格。长篇小说《英兰的一生》是孙梦雷实践“为人生的艺术”主张的优秀作品,也是新文学1922——1927年间长篇小说的时代性标志与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15.
在《诗经·大雅》里保存了一部分刻画周民族开国祖先的诗篇 ,主要有《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它们大体上是根据当时流传下来的神话和传说写定的 ,基本上属于史诗性质。这组古老的诗篇 ,记载了我们的祖先周人发祥和创业的历史 ,歌颂了周民族沿黄河流域开疆拓土、建立家园的光辉事迹。透过这些史诗 ,我们不难看到周民族坚韧不拔、立志进取的开拓风貌与吃苦耐劳、安土重迁的务实品格 ,也不难看出周民族不尚暴力、绝少冒险、为主德政的明德精神。可以说 ,周民族的这些精神特质日移默化、濡染传袭 ,至今依然渗透在人们的生活当中  相似文献   

16.
汉字是汉民族创造性思维的光辉结晶,以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传统造字法创制的汉字运用了以比喻为主体的辞格式思维,或者说,汉字是用辞格思维模式创制的。用这种思维模式构建的汉字世界充满了创造主体的情感、意志、精神和智慧,是人们认识、看待世界的一种艺术性全息图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论语》这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儒家经典作品的文本进行研究,可以见出,在生命、个人价值实现和情感伦理三个层面中,都蕴含着孔子哲学思想中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意识与悲剧意识的超越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的影响,使中国人的悲剧意识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自我消解,也铸就了中国人自强不息、刚柔并济的品格。  相似文献   

18.
以亨利·柏格森生命哲学与唯物辩证法变化发展的观点作为理论基础,分析《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两类人物形象所体现的哲学意蕴。汤姆与麦吉悲剧的产生有相似的原因,但他们的悲剧命运仍有不同之处:汤姆因为迷恋落后的自耕农时代而拒绝社会变化;麦吉由于受制于过去而无法变化。相比之下,迪安先生和鲍勃一生的成功主要归因于他们适应社会变化。因此,人不能只是生活在过去之中,更不能试图重回过去,应该接受并适应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在布鲁克斯与沃伦合著的《理解小说》第二章中,欧.亨利的代表作《带家具出租的房间》被两位新批评家作为反面教材不遗余力地加以诟病。他们将人物心理描写作为小说优劣的评判标准、人物行动缺乏合理动机的评判都有失妥当。小说中情节的协调一致并非不可或缺,对小说中感伤情调的考察需从整体着眼,小说的结尾并非不符合逻辑性。  相似文献   

20.
FranzKafka的著名小说《变形记》以象征主义手法展示了一出灭绝人性的人间悲剧。《变形记》的情节策划符合“弗赖塔格金字塔”结构,内容具有悲剧的审美价值,英雄人物具有悲剧性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