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无锡惠山泥人的发展现状为例,主要论述现今无锡惠山泥人的历史传承与发展现状,以及在"一带一路"带动文化创意产业和"互联网+"的背景下,惠山泥人如何才能更好地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融入新时代的发展,成为无锡市乃至中国的一张非遗名片.  相似文献   

2.
瑶族从何而来?他们的宗教信仰及其仪式又怎样?这些问题回答如下。瑶族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中国的学者和大众对民间传说都感兴趣,读过龙犬和皇帝女儿结婚的盘瓠故事。正如五世纪范晔写的《后汉书》中所说,原始的中国皇帝高辛许下诺言,谁除掉抢劫首领吴将军,就跟他的一个女儿结婚。他的宫中有条五色狗名叫盘瓠,完成任务后带回吴将军的头给皇帝。狗和公主结婚,他们的孩子(相互通婚的六男六女) 成为瑶族的祖先。  相似文献   

3.
源县枫树这个地方,有一个维吾尔族乡。维吾尔族怎么会到这个地方来的呢?这里有一个传说。明朝初年,朱洪武为了统治新疆维吾尔族,就在新疆挑选一位忠良,来统治管辖这块很富裕的地方。他选中了一名武将叫哈八士。因为哈八士出生在新疆哈密石河桥,所以以哈为姓,以他的乳名为名。这个人个头高大,虎背熊腰,从小就学会了一身武艺,在南征北战中,名声很大,多次立了战功,皇帝朱洪武封他为南疆总督。哈八士当南疆总督时,正是摧毁了成吉思汗侵疆建立的“察哈台汗国”的时候。那时,新疆上层人物内部争权夺利非常激烈。他当了总督不久,就有一个奸臣向皇帝…  相似文献   

4.
"马官屯泥人"被誉为聊城一绝,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坚持与传承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本文以聊城本地非遗艺术为研究对象,探究"马官屯泥人"在课堂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旨在为非遗传承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马官屯泥人"被誉为聊城一绝,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坚持与传承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本文以聊城本地非遗艺术为研究对象,探究"马官屯泥人"在课堂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旨在为非遗传承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多有与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婚姻关系的,其中以唐王朝最为突出。唐王朝在贞观时期,曾一度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国家富强,独步世界。当时的唐太宗不仅是大唐帝国的皇帝,而且是东方世界的号令者,周围一些少数民族的君长尊他为“天可汗”或“大皇帝”。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多采取和亲政策,并对于“诸  相似文献   

7.
试论莫一大王的“飞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莫一大王是壮族师公祀奉之神,又称“莫王”,师公唱本把他尊为壮族英雄神话里的英雄神。传说莫一能挑山开河,在丛山中造海,能在藤条上跑马,丢条头帕可化为石桥,还能腾云驾雾,可使上升的太阳又退下东山背后,后来中了皇帝的奸计,使用飞刀砍了他的头。他的头飞上半天去,哈哈大笑,吓得皇帝败退,他提着头回家,叫妻子放进瓦缸里盖住,7天7夜后就可变成蜂群,飞到京城去蜇死皇帝和大臣,由于后母提前开缸盖,蜂儿翅膀未硬,飞不到京城,复仇未成功。  相似文献   

8.
皇帝和肥狗吐姆尔皇帝,很喜欢打猎。可是,他却没有一只机敏善跑的猎狗。一天,他唤来阿凡提,分咐说:「阿凡提,你给我从乡间弄一条既善跑又机敏的猎狗来。」「是的,陛下,遵命照办!」阿凡提说。第二天,阿凡提给皇帝牵了一只象小牛犊一样肥大的狗来。吐姆尔皇帝一看,就不高兴,板着老脸,生气地就:「你本来是个聪明的人,这回咋变成笨蛋啦,阿凡提!你自己看看,象这样身肥头大,四腿臃肿的狗,还能打猎用吗?」  相似文献   

9.
求索的灵魂     
于他我只有钦敬和同情。 我喜读他的散文,中国的作家中很少有几个人能与他的文字相媲美,很少有几个人能与他的灵魂相比高,也少有几个人能与他寻找和求索的艰辛与执著相比深。读他的文字,我常感刺痛,也常感同情。热烈沸腾,无所畏惧的拼战里浓密苍凉的喟叹与悲哀,以及从不放弃的立场,决绝冷洌而情真血满的笔调,常使人折服、赞叹而沉思。  相似文献   

10.
若从太祖成吉思汗算起,元仁宗是元朝的第8代皇帝。他的全名叫奇渥温·爱育黎拔力八达,是中国皇帝中名字最长的一位。元仁宗当太子时,随汉族学者李孟学习数年,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派人到各地去访求书籍。他喜读《大学衍义》,曾发出“治天下,此一书足矣”的慨叹。即位以后,仁宗高度重视文化教育,做了不少有推动意义的事情。一是翻译汉文典籍。仁宗登基之初,就读了记述唐太宗君臣事迹的《贞观政要》。他感到“此书有益于国家”,便下诏译为蒙古文,令蒙古人和色目人诵习。延祐元年(公元1314年)他因“《资治通鉴》载前代兴亡治乱”,要集贤学士摘要翻译成蒙古文。延祐五年(公元  相似文献   

11.
2011年岁末,要说江城武汉最热火的一件事,就是首届湖北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了。除武汉市外全省一州两县少数民族聚居区和一部分散居地的文艺工作者向江城人民共献演了  相似文献   

12.
佚名 《民族论坛》2007,(3):54-55
公元前259年中国农历正月,一个长相并不特殊的男婴在赵国邯郸降生了。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创立者秦始皇。秦始皇13岁继承秦国国君的王位,22岁正式登基“亲理朝政”,39岁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建立和完善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政权,50岁病死在出巡途中,结束了短暂的一生。秦始皇的万世皇帝梦只存在15年就破灭了,可他创建的皇帝制度、皇帝意识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长久以来,不仅秦始皇的身世、生平、功过引人注目,连坐落在骊山脚下的始皇陵也因有着诸多未解谜团而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3.
从前,靖州飞山脚下的东南方,有一个大寨,寨上住着三百三十三户人家,种着三千三百三十三担山坡地。这里粮食富足,尤其是这里的山林中生产木耳,是难得的山珍,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实在安乐。不料有一年,皇帝派来了一个县官,叫杜长南。他脖子生得又粗又短,脑壳又尖,心肠狠毒,一肚子坏水。他一上任,就派人到各寨,贴出了一张张告示,派捐派款。这天,又贴出一张告示,上面写道:“皇帝要木耳,每户一百斤;哪家没有交,就用人耳顶。”天啦!这怎么得了!每户要交一百斤木耳,全寨每年最多也只能收三千三百三十三斤,全都交了,也还差得远。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  相似文献   

14.
明代留住京师的藏传佛教僧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治藏的政治需要和皇帝个人的宗教崇信,明代京师留住有大批藏传佛教僧人.这些僧人不但由朝廷供养,而且受到种种优待.在明中期皇帝政务荒怠和朝纲不举的政治背景下,满足皇帝个人宗教生活的需求成为留京藏僧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显著特征,由此造成其"欺罔惑世"和"縻财蠢政"的不良形象.但客观而论,留京藏僧在明朝廷治藏的政治和政策层面仍发挥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疆大学原党委书记温厚华同志家藏《金陵温氏家谱》一份。此谱初撰于清顺治乙未(1655年),康熙丙午(1666年)、乾隆己卯(1759年)、咸丰庚申(1860年)续有增修,以迄于今。 此谱系手抄本,不分卷。谱前有《明太祖高皇帝御敕》,并有粤西张文阶(顺治乙未)、江宁朱泗章(康熙丙午)、浙右孙天复(康熙戊申、1668年)、江西南康府同知常清岳(乾  相似文献   

16.
关于清初达斡尔族的出名首领巴尔达齐,在一些历史传说和著述中,都有所谓他遭到了清廷的严厉惩处。日人池尻登的《达斡尔族》一书在谈到过去达斡尔族社会中产生奴隶的原因时,即说:在康熙时代,巴尔达齐“不顾皇帝给予的厚遇企图背叛,帝愤怒已极,乃杀戮其血缘三族,对他六族赐予‘世世代代为达斡尔人做奴隶’的身份”。在布特哈达斡尔族中  相似文献   

17.
从前,有一个皇帝突然地死去了,留下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妻子。这座城里的四十个强盗准备将皇帝的妻子抢过来归他们所有。这一天他们来到皇后的住处,强迫她做他们的妻子。皇后说:“如果这  相似文献   

18.
一苏联科学院主编的十卷本《世界通史》第四卷第二十八章《十六至十七世纪上半叶的蒙古》,在论述该时期蒙古阶级斗争对写道:“蒙古人民群众的处境非常艰苦,他们进行了反对自己封建统治者压迫的斗争。在十五世纪四十年代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蒙族封建主因为有1500户阿拉特擅自迁徙离去,他本身又无力把他们追回,因而要求中国皇帝帮助他追回这  相似文献   

19.
<正> 炎黄二帝乃是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死葬陕西黄陵县,炎帝之陵却在偏处一隅的湖南酃县鹿原坡。说起来这两位祖先皆是传说中人物,其事迹并无明确编年记载,又何以能如此明确地知道他们的葬地呢?那黄帝陵的地点是《史记集解》中表明了的,这炎帝陵在湖南酃县却并无古籍记载,只是《帝王世纪》中有“崩葬长沙”的话。此书作者皇甫谧是魏晋间医学家,考证非其所长,且长沙彼时乃是郡名,地面管得比今日长沙还要宽,茫茫大地,其炎帝陵究竟在何方呢? 到了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了皇帝之后,他常恐天下人不服,便  相似文献   

20.
风气的力量     
近读《资治通鉴》中的一个故事,大意是说汉武帝时有个叫公孙弘的御史大夫,虽官居高位,生活却十分俭朴。睡觉盖布被,吃饭不重肉味。不想他的同僚汲黯在皇帝面前告了他一状,说:“(公孙)弘位在三公,俸禄甚多,然为布被,与小吏无差,诚饰诈,欲以钓名。”按照汲黯的逻辑推理,公孙弘官位那么高,俸禄又那么多,就应当同当时“争于侈靡”的社会风气合拍,过奢侈的生活,否则,便是虚伪,沽名钓誉。其实这只能反映汲黯本人的阴暗心理,实则是一种恶意攻击。遗憾的是,面对皇帝不悦的脸色和同僚嘲讽的目光,公孙弘无言以对。退朝回家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