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挖掘并全面考察韩邦奇的哲学思想,采用文献解析和哲学分析的方法,研究认为:韩邦奇是明代关学学派的代表,也是明代中期反思程朱理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但不是明代气学学说的代表,他用形、气、道、性等范畴构架起其哲学思想体系,而其中的核心范畴是性.道非太极,气化为道;"天地万物本同一气",气是万物生化的源头,是现实具体事物之超越;性不是气,也不产生气,性不是气的属性,"气而上之谓性",性是气之本体、超越,是超越的超越,是宇宙世界之最高本体.  相似文献   

2.
作为马克思哲学的核心范畴,"感性"既不同于黑格尔的"感性概念",又区别于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而是"思辨的感性",即"感性活动".由能动性和受动性这两大张力构成的"感性",遵从的既非黑格尔的"理性活动原则",亦非费尔巴哈的"感性--对象性原则",而是自由自觉的"感性活动原则".马克思的感性是"逻各斯"和"努斯"的统一.感性意识、感性需要和感性解放是其主要表现形式,三者分别从不同的维度展现了其本体论向度.  相似文献   

3.
目前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表述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语言传播和思维发展的角度,这一表述显得不够简练,在逻辑上也不统一.因此,应建构"马列毛邓理论"和"江泽民思想"两个新范畴来表述党的指导思想.这两个新范畴的构建具有必要性、可行性和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试论赵树理的"知识分子"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于赵树理这样一个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着重要贡献的作家,只有把他置于"知识分子"文化范畴中才能显示其特殊意义.他的"社会角色"身份游弋于"启蒙者"与"实践者"之间,"情感角色"、"权力角色"则在"知识分子性"的自觉强化过程中被定位.在当代复杂多变的文化语境里,他的"角色焦虑",一直以困惑、痛苦的方式呈现着.他的创作体现为对"知识分子性"的完整性的坚韧卫护和摆脱痛苦、冲出困惑的不懈挣扎.  相似文献   

5.
"意"、"象"、"境"是形成"意境"的核心因素."言不尽意"是"意境"的发生学起点,历代关于如何"尽意"的众多探讨中,"立象尽意"则成为解决言意矛盾的主要手段.唐代开发、活用"境"的范畴,突破了先秦之"象"、佛学之"境",开拓出一条"境生象外"的诗学途径,促使"意境"范畴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6.
后马克思主义运用"话语理论"解构了马克思主义的主体范畴:"工人阶级",并建构了分散的、多元决定的主体范畴;否定了马克思主义通过主体统一理论来确立工人阶级的先锋党领导权的合法性.据此,以拉莫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试图建构霸权理论,即激进民主理论.实质上,后马克思主义建构的这种多元主体范畴只是"话语"模式的一种理论虚构,仅看作是对现实表象的一种描述.那么,激进民主理论试图通过统一激进民主理论来统一多元主体设想也只能是一种虚妄.  相似文献   

7.
产业社会的职业道德一定体现于其产业文化形态中,它不可能是直接沿用"旧社会"传统"私性道德"的表现式,而必然地要顽强凸现出"文化自己"的"业态内涵",即职业道德规范的"他律性"、职业道德实现的"法制性"和职业道德目的的"文化性".我们只有认识和掌握了这一职业活动中的本然规律,才有可能建立真正的、符合产业社会发展的职业道德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8.
"纯文学"源出十九世纪西方的"纯诗"、"纯艺术"等唯美主义思潮.中国古代文、史、哲统称为"文";"五四"时期提出"纯文学",旨在与"史"、"哲"分家以实现中国文学现代化.新时期再度提出"纯文学",旨在与"政治化"分家以摆脱文学的"政治工具化"处境.它在中国两度兴起,都有积极意义.但不能因此抹煞其特定时代、特定思潮中的这种属于特殊美学范畴的特性.而文学则是具科学性与普遍性的美学范畴."纯文学"远较文学的内涵要狭窄得多.因为它并不具备科学性与普遍性的美学范畴品格.把它当作具普遍性与科学性的美学范畴并取代了文学,使文学"纯"到脱离现实时代与人民生活的地步,必然会因取消文学的"人学"本质而导致文学自身的生存危机.文章指出"纯文学"的生存危机源于这个"纯"字.并列举近百年来的中国文学史实论证了过"纯"的危害性.据此呼吁"文学就是文学";必须抛弃这"纯",回归"文学是人学"这一本质自身.作为"人学"的文学,只要真正关注时代,关心政治,关怀人民及其命运,必然会得到人民热爱与支持,永葆艺术的青春.不会产生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9.
"中"的观念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石性范畴.由于中国古代哲学所具有的高度融摄性的特点,使"中"范畴包含了跨度相当大的复杂丰富的内涵.根据"致中"的终极落实点以及相应达成目标的过程特征的不同,能明显将"中"的内涵分为超越义、至上义、折衷义三个层次.守中致和是中国传统学理的枢纽.  相似文献   

10.
"味"是中国诗论中的重要范畴,它在钟嵘<诗品>中是指"滋味",在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是指"韵味",在袁枚<续诗品>中又是指"鲜味",可见,"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特征,这是由特定时期的社会思潮和文论家的生活所决定的.考察中国古典美学范畴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内涵和特征及其演变的原因,对于构建我国古代文论史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执政合法性维护意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转型加速,旧的合法性的价值基础正在发生"贬值",社会主流价值与主导价值不相吻合的执政合法性危机也由隐而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中国共产党为维护和加强执政合法性所作出的最具权威的理论诠释。它揭示的合法性维护路径是: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自觉履行社会整合功能;按照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顺应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自觉创新意识形态理论,培育公共理性精神,推动思想解放,重塑公民意识,打造执政合法性的价值认同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继邓小平理论之后又一次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认识的新境界。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这一论断来源于: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揭示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要求天然地体现着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本质地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3.
"重建个人所有制"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终极关注与现实关注的统一,对“个体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是其出发点和归宿。“重建个人所有制”是马克思为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而对资本主义社会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所构想的所有制形式,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经过的路径。从重新解读马克思原作方面探讨这个至今仍为人们所不了解、不懂得或不接受而又意义重大的课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采用各种举措解放和发展抗日根据地生产力,如实施减租减息的政策;选择新的劳动形式;建立多种经济成份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提高劳动者生产技能,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为当今留下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正确地把握与处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关系,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坚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根据生产力发展状况,构建新的生产关系;理性地认识和对待私人资本主义,努力学会利用私人资本主义来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中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内涵,实践"三个代表"要求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人口、资源和环境等的限制,怎样做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思路。只有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和文化,才是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文化,也只有这样的生产力和文化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唯有坚持以“三个代表”的思想指导我们实现现代化的行动,才会有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仅是面向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国妇女解放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使妇女获得了解放与发展;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使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得以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男女平等的重大举措得以确立和实施.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连续三次就繁荣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发表重要讲话的一年,也正是江泽民同志全面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年。因此,必须把他关于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的论断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联系起来考察。只有从"三个代表"的高度,才能真正理解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的深刻内涵。作者从促进先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共同推动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与进步、维护和实现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江泽民同志关于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的论断。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与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的应用和发展,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生产力"理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原理的应用与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历史主体原理应用和发展."三个代表"作为一个理论整体,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全面丰富和发展,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工作提供了实践的指南.  相似文献   

20.
发展观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核心;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思路、发展方略、发展方针,突出了发展这一主题;其战略构想中,关于解放生产力,建立新的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社会准备物质条件,同样贯穿了发展这一主线;毛泽东发展观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