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1996年4月15日,利比亚驻华大使馆举行了抗议美国轰炸利比亚10周年的纪念会。外交部、对外友协、全国妇联及民族、宗教界人士代表共40多人,应邀冒雨出席了这次纪念活动。 会上,利比亚驻华大使首先同与会代表一起,观看了有关美国空袭利比亚的画展,并为利比亚的无辜死难者默哀一分钟。然后,利比亚驻华大使发表讲话。他说,1986年4月15日晚,美国以打击恐怖主义为由,空袭了正在和平建设中的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和第二大城市班加西,  相似文献   

2.
利比亚之行     
今年7月,应利比亚伊斯兰教宣教协会秘书长谢利夫的邀请,以中国伊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宛耀宾为团长的我国伊协9人代表团出访利比亚;参加7月6日在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举行的圣纪活动.利比亚于1978年与我国建交,建交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较多.这次伊协代表团去利参加圣纪活动,在中利两国民间的对外交往中尚属首次,对促进中利两国的友好往来具有重要意义.7月3日上午,我们一行从北京出发.因利比亚尚受禁飞制裁,所以我们先飞到法兰克福,再换航班至马耳他,然后搭游轮抵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游船在地中海上航行了一天一夜;船上的乘客都是应邀出席这次圣纪活动的各国穆斯林,彼此进行了交流,许多国家的穆斯林都对我国穆斯林的人数、清真寺争情况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其间,韩国代表团的代表与我们交流最多.  相似文献   

3.
1969年“9·1”革命以来,利比亚在发展教育事业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1951年,利比亚获得独立。当时它是一个以农牧为主的落后国家,国贫民穷,教育事业十分落后。在一百七十六万平方公里(面积居非洲第四位)的土地上,没有一所大学;  相似文献   

4.
在强手云集的阿拉伯画坛上,有一位漫画家象启明星一样灿烂夺目,他就是举世闻名的利比亚漫画大师穆罕默德·扎瓦维。 1936年7月15日,扎瓦维出生在班加西市郊区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喜爱绘画艺术。由于家贫,他曾辍学数年,后来家境稍有好转,父亲便让他继续上学。老师手把手教他绘画,引导和鼓励他走上艺术之路。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利比亚,有两位名人是家喻户晓的:一位是政府名人、利比亚首脑穆阿迈尔·卡扎菲上校;另一位是文化名人、利比亚文豪阿里·米斯拉提教授. 1926年8月、18日,米斯拉提出生在一个文化气氛较浓的家庭里,从小耳濡目染,受到良好的熏陶. 米斯拉提在开罗布拉克学校受普通教育后,进入爱资哈尔大学学习.1946年,  相似文献   

6.
今春,利比亚西山大学校长马尔霍夫教授来上海出席国际大学校长会议.他对我国高校的阿语教育事业在半个世纪以来所取得的发展和成就颇感兴趣,在沪时他与上海外国语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朱威烈教授面谈,提出邀请中国高校阿语教授去利比亚访问,以加强两国高校间的相互了解和在教学、科研等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7.
应利比亚西山大学的邀请,中国高等院校阿拉伯语教授一行9人,于6月19~26日在利比亚进行了一周的参观访问.尽管由于禁飞,出入境交通有些不方便,但经过精心安排和周密计划,旅行有劳有逸,留下难忘的印象.一周的时间很短,走马观花似地看了一看,利比亚社会秩序安定,经济生活井然有条.利比亚人少地多,国土虽多为沙漠,但  相似文献   

8.
在利比亚,福阿德·卡阿伯兹的名声家喻户晓.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文学家,而且还是利比亚著名的漫画家、翻译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他是一位每个利比亚人都引以为豪的人物. 1920年8月11日,福阿德出生在利比亚的黎波里一个书香门第.父亲穆斯塔法·扎海尼·卡阿伯兹是利比亚史学家. 福阿德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先在私塾学习《古兰经》,然后进入意大利人开办的现代学校.福阿德自幼爱好文学艺术,喜欢绘画和诗歌,其卓越的艺术才能,在学生时  相似文献   

9.
虽然与阿拉伯语结缘30余载,但是,这是我第一次踏上利比亚的土地.由于是团中女性之一,利比亚驻华大使米夫塔赫先生和团长朱威烈教授都有意要我写些有关利比亚妇女的情况.访问的前几天,由于忙着参观、会见,除打扫客房的服务员,我们连当地女人的影子都没有见到.直到第4天,早上,汽车才拉着我们一行向法蒂赫大学(原的黎波里大学)驰去.汽车从干线拐入支线,掉头停下.“到了,到了”,陪同招呼我们下了车.法蒂赫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多个文件,全面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交流,加快我国教育国际化进程,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来华留学人员数量的激增,对留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聚焦南通大学留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探索优化服务质量与管理效能的方式方法,为兄弟高校的来华留学人员服务管理实践提供借鉴,为推进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1.
李君  曾中文 《职业》2008,(2):50-51
美国<赠地法案>实施的结果造就了一批现代综合性大学,其中一些大学成为世界知名大学,诞生了现代研究生教育体系,亦孕育了美国的创新体系.本文将回顾这一模式,并略谈赠地法案对我国农业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一、赠地法案的颁布与赠地学院农业教育模式的创建  相似文献   

12.
象大多数阿拉伯产油国一样,利比亚也引进了大批外国劳务,以适应国内大规模建设的需要。据利比亚护照和国籍管理局统计,截至1982年年底,在利比亚居住的外国人已经  相似文献   

13.
创建于1822年的埃及学是一门研究古代埃及历史与文化的综合性学科.中国埃及学建立于20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尚有很大差距.但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埃及学也有了较快的发展.1985年,我国加入了国际埃及学家协会,国内学者也陆续出席国际埃及学家大会;国内有三所大学先后成立了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世界上古史·埃及史研究所和埃及研究中心;我国学者发表了一批埃及学论文和专著,撰写了古埃及文明的通俗读物,翻译了国外埃及学著作,为中国埃及学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谭焱 《职业时空》2005,(18):50-51
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大学教育,其教育目标应突出职业特点。然而,作为高职院校基本建设之一的教材建设,却远远滞后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至于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缺乏适用的教材,这势必影响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也不利于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虽然有关部门、单位组织编写了一批高职教材,但仍然远远满足不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应体现职业化特色的观点出发,对教材建设的改进作几点探讨。  相似文献   

15.
沙漠人造河     
在利比亚南方的一片沙漠中,一条人造河正在加紧修建。这是一条水源来自沙漠地下,全部由大型混凝土水管铺设起来的“河流”,全长约4,200公里。利比亚是世界主要产油国之一,但政府不以巨额的石油收入为满足,很重视农业建设,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发展农业生产。为了实现全国粮食、蔬菜、肉食、水果自给,利比亚不惜花费巨大代价兴办现代  相似文献   

16.
金亚白 《职业》2016,(35):18-19
一、以章程建设助推高职院校制度建设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发展至今已逾三十年.自2000年起,得益于我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也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热潮,在相关教育从业者的努力下,高等职业教育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与普通高等教育平分秋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相较于其他方面的建设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制度建设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仍旧与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2010年由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主旨即职业院校需遵循系统完善的制度体系,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及履行公共职能.高职院校要实现现代化的转型发展,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自身制度建设,已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刘子民 《职业》2007,(21):24
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建设一批高素质人才队伍,不断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等人才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名普通的职业教育工作者,在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感受最深的是:发展职业教育要以学生为本.……  相似文献   

18.
创新创业教育在旅游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刚 《职业》2010,(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外已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技能的培养,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普及程度较低.当前推动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心是建设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特别是适合专业发展的课程体系和非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9.
出于对自身政权安全的考虑,利比亚早在1969年即开始秘密进行核武研发活动,直至2003年宣布弃核.由于同美国等西方国家存在很大矛盾,利比亚从20世纪八十年代末起遭受日益严厉的经济制裁,其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民生活水平明显下降,进而诱发了人民的反政府情绪并给政治反对派以可乘之机.在此背景下,利比亚决定采取实际步骤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这是利比亚弃核的根本原因.而伊拉克战争强化了卡扎菲对其政权威胁严峻性的认识,则成为其弃核的直接原因.利比亚虽然宣布弃核,但随着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变化,将来仍有重新踏上核武研发之路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我在利比亚工作期间,人们常对我说,卡扎菲既是利比亚人民的领袖,也是一位孝子.卡扎菲孝敬父母的故事在利比亚广为流传. 卡扎菲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更感谢他俩为其施展才能创造了机会.的确,对一个在贫瘠的半沙漠地区放牧牛羊、骆驼为生的贝都因人来说,要养活6口之家已很不容易,但卡扎菲的父母却咬紧牙关、省吃俭用,不仅将儿子送去读书,还支持他的政治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