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独基本教义派"是两岸和平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障碍,在历经"台湾基督教长老教会"的启蒙、民进党新潮流系——"台独联盟"的合流、"建国党"的崛起、"台联党"——陈水扁的延续、"时代力量"的世代交替等不同时期后,形成当前以民进党新潮流系、游(锡堃)系与"时代力量"为代表的"台独"第三势力局面。"台独基本教义派"以频繁创建"台独"政党团体、栽培青年人、创建教育医疗事业等途径提高"台独"影响力,进而影响台湾政治生态的走向。有效地界定与评估"台独基本教义派"的影响,有利于对台工作中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反独"措施。  相似文献   

2.
"台湾主体性"作为李登辉、陈水扁等"台独势力"人为建构的一个政治概念,经过台湾一些政治势力长达20余年的煽动和灌输,已经成为台湾的主流社会意识,岛内蓝绿阵营、各党派都不得不奉之为重要政治信仰和主张。"台湾主体性"的有关"认同台湾"、"要求当家作主"、"出头天"、"台湾优先"等内容,具有一定的正当性与合理性,但其中有关"中华民国"或"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的认识"、"台湾前途要由2300万台湾人民决定"以及寻求在国际上"自主自立地位"等,也具有明显的"台独"色彩和"独台"内涵。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大陆方面对"文化台独"在岛内的演进关注较多,对外文化交往方面则少有关注。全面梳理1949年以来台湾地区对外签订的文化协议,旨在归纳其签订文化协议的类别、特点以及其中可能隐藏的"台独"元素,并结合岛内"文化台独"背景及其外部影响因素,厘清台湾地区文化协议的呈现样态和隐晦指向,警惕潜在"台独"元素植入的现实风险和深切危害。  相似文献   

4.
日本右翼势力既是"台独"逆流的始作俑者,也是造成"台独"势力坐大和台湾问题久拖不决的主要外部因素之一,不容忽视.在日本右翼势力出于重新染指台湾需要和"台独"势力出于台湾"独立"欲求内外勾结的新形势下,我须制定正确的对日方针、研拟务实的对台方略和加快国家崛起步伐,以排除日本右翼势力对"台独"的支持和对两岸统一的阻挠.否则,台湾问题的解决将增添变数乃至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5.
战后日本右翼势力与"台独"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战后初期、冷战时期还是后冷战时期,日本右翼势力对"台独"运动的支持自始至终、不遗余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三:1.日本对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在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内心深处形成了浓厚的"台湾情结",这是诱发其支持"台独"运动的历史原因;2.日本右翼势力仍然视台湾为日本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战略要地,并把支持"台独"运动作为谋求日本"政治大国"地位的有效途径和遏制中国发展的主要手段,是为驱动其支持"台独"运动的现实原因,也是主要原因;3.台湾当局设立秘密"专案基金"拉拢即大搞"金钱外交",是诱使日本右翼势力支持"台独"运动的经济动因.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台独"势力的增长已成为海峡两岸和国际社会极为关注的现象,而在这一现象背后反映着台湾社会在"国家认同"问题上的深层次危机."台独"势力图谋"法理台独"的行为所带来的台湾民众在"国家认同"上的混乱,已成为中国和平统一之路上的重大障碍.<反分裂国家法>的出台,既是以"合法"对抗"非法",而且对台湾民众的中国认同有着正式的规定性、引导性以及潜移默化的心理影响,有利于和平统一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7.
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是对台海形势发展的特点、国际社会的可能反应以及岛内政治生态进行综合、缜密思考和评估后所做出的十分明智的战略选择.鉴于"台独"分裂活动的特点与性质,以及现阶段我们对台工作的主要任务,制定<反分裂国家法>而不是<统一法>,更具有针对性,更有助于推动岛内反"台独"力量的重新崛起与壮大,更有利于赢得国际社会对我们反"台独"斗争的同情、理解与支持.  相似文献   

8.
"文化台独"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反日阶段"、"反西化阶段"、"去中国化阶段",表现出广泛性、软性、断根性、媚日性的特征。针对此种思潮,首先应该历史地考察它的来龙去脉和表现形式,揭露它的实质、意图和危害;其次根据岛内"文化台独"的现状,应从文化的角度积极思考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界定"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以受教育者为取向的互动网状模式,并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方法方面提出建构策略,试图通过这种模式建构进一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以人为本"理念何以能有效地运之于实践的问题.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走出在实践中无所作为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0.
参与安全领域的国际事务历来是台湾当局争取"国际空间"的关键环节,因此也成为祖国大陆反"台独"斗争的重要领域。随着民进党当局在国际场合的"台独"活动愈发猖獗,和美方在相关领域呼应台湾当局的举措日渐增多,两岸在国际组织层面的矛盾也愈发凸显。但考虑到争取岛内民心,减弱其对外部势力依赖的需要,我方仍应有区别地对待台湾地区在相关领域的国际参与,在坚决抵制"台独"活动的同时,主动为岛内民众必要的国际参与保留一定空间,促使台湾地区"从大陆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在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和平发展取得重大成果情况下,台湾"国家认同"出现政治偏差,统独取向出现严重错位,这一情况表明了台湾"国家认同"问题的复杂性、严峻性,表明了正确引导和重塑台湾"国家认同"的重要性、迫切性。在影响台湾"国家认同"的诸多因素中,"台独势力"的影响最为恶劣。在"台独"演变过程中,不同阶段对"国家认同"的影响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体验"探讨的是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中的价值观、社会心理、生活态度等精神变迁与状况,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从基本内涵、研究对象、研究特征来看,"中国体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有很多共同之处,借鉴"中国体验"研究的思维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应在建构主体、核心价值理念方面实现微观化,关注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心理的变化,重心下移,建构领域微观化。所谓建构主体微观化,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主体按政府公职人员、农民工与产业工人、教师和学生、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等进行群体划分,通过关注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个人来采取不同措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所谓核心价值理念微观化,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各个环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如此,社会主义价值观才能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的共识与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3.
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建构置于"能力本位"理念之下,既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根据系统论的观点,"能力本位"理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建构应遵循主体性原则、全面协调发展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的要求,并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四个方面着手,以更好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战后 ,海外台独势力活动在日本和美国兴起。 5 0— 6 0年代 ,日本的“台独”团体在海外台独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主要有两种势力 ,即所谓的“皇民化台独”和“社会主义派台独”。海外台独既有联合 ,也有斗争。但随着国际形势的改变和去日本的台湾留学生的逐渐减少 ,日本的台独势力也慢慢的衰落 ,最终成为美国台独势力的附庸。  相似文献   

15.
台湾社会的认同问题一直是两岸所关注的核心议题。近年来,台湾社会对日本的好感度不断上升,而对祖国的认同度却越来越低。建构主义认为,自我的身份是在与他者的互动过程中得以建构的,当一个群体受到某种观念的灌输,从而接受了某种思维定式,身份认同是可以改变的。特别是现今两岸政治互信不足,有益于"日本情结"在岛内的发展,加上台湾社会一直存有日本统治残留的影响,日本统治台湾的历史变成"台独"势力强化日台共同历史记忆来改变台湾人身份认同的工具,减弱了台湾人对国家的归属感。可以说,台湾社会浓厚的"日本情结"是由于历史与政治因素人为建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回归前的港台交流,既间接塑造了香港青年的"大中华情结",也烙下了"反共"的深刻印记。回归以来,频繁交流的港台两地开始出现微妙的变化。"台独"思潮在部分香港青年中快速传播,甚至形成"以台为师"的"港独"与"台独"串联之势,对当代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造成影响与干扰,急需"拨乱扶正"。本文立足于辩证地看待回归前"台湾因素"对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作用,梳理现阶段"台独"对香港青年世代的负面影响,探讨提升香港青年国家认同度的"国家经验"之统战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五四激进的文学革命语境下,"白话"在否定"文言"的基础上获得了新诗的话语建构权。五四初期,白话新诗的理论建构除借镜西方话语之外,还从本土的民间话语传统中获取资源。在五四新诗的现代发生和范式建构中,传统的"自然"、"真实"、"创造"等民间理念,被赋予全新的现代性意涵,并成为早期新诗理论建构的核心语码。中国新诗正是在充分汲取民间话语资源的基础上,初步建构起以"白话——自由——现代"为中心的现代诗学体系,从而迈过艰难的草创期步入到更为坚实的发展进程中。  相似文献   

18.
地方治理能力建构属于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借鉴相关成果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剖析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要素,厘清此背景下地方治理能力建构的基本特征,找到二者的契合点;另一方面,通过回答"地方治理能力建构为了什么""谁来建构地方治理能力"以及"地方治理能力如何建构"三个理论问题,试图构建一个包含目标愿景、政策行为、能力反馈在内的"理念—结构—过程"整合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9.
台独势力一直鼓吹"台湾地位未定论",并视其为台独法理依据之一.文章认为: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台湾主权一直属中国所有,"台湾地位未定"从来不存在,"台湾地位未定论"论证漏洞百出,极其荒谬.  相似文献   

20.
民进党重新"执政"后,在"维持现状"下推进台湾"国家正常化"成为了蔡英文当局的重要抓手。在这种背景下,有必要了解与研究积极主张促进台湾"正常国家化"的民进党内派系——"正常国家促进会"派系的走向,通过观察"正国会"派系的"急独"主张及其发展脉络,有利于及时把握和遏制民进党推进的"事实台独"走向,从而为反对"台独"提供有益的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