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上一场讨论中你问到:效用主义的解释范围到底有没有边界?信仰行为是在这一解释范围内呢?还是超出了效用主义可以解释的范围?任何理论都是有限范围的理论,如果承认这一判断,我们也应当为效用理论及广义效用理论划界。现在,让我们顺着你的问题继续讨论。 首先,“效用主义”的边界是否可以确定在人在自主、自为条件下的“目的性行为”的范围内?因为,这类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点,那就是(在给定偏好前提下的)“自我意志的自由选择”,而选  相似文献   

2.
郭景萍 《学术论坛》2006,(3):129-133
以作为社会事实的集体感情为法律的基础,强调现代分工社会中情感纽带的道德作用,力创“社会团结感”,是涂尔干集体感情主义追寻的理论和实践视点。涂尔干的基本思路是,把个人感情归结为集体感情,并用集体感情来解释社会的整合和社会的秩序。这种视角不仅把社会学对情感的研究与心理学、哲学的研究区分开来,而且在社会学研究中也是独树一帜的。  相似文献   

3.
从“婚前财产公证”说到中国古代吏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些时候从电视上收看到关于“婚前该不该进行财产公证”的讨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讨论中否定性意见似乎更得人心,更能引起讨论者情感的共鸣。理由是,婚前进行财产公证,意味着从婚姻一开始就对夫妻感情持有怀疑态度,有损于对爱情的信心和忠诚;婚前财产公证是西方人的东西,西方人的个人财产观念重于感情观念,所以才有婚前财产公证的举动和法律,我们中国人一向重视家庭和个人感情,不应有此一举。一言以蔽之,以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婚前进行财产公证”之举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对于这种观点,我不禁生出一些遐想来。西方人进行婚前财产公证是否…  相似文献   

4.
张雪梅 《晋阳学刊》2009,(4):128-129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哲学史上,关于男女爱情的问题,几乎没有哲学家讨论过,儒家讲仁爱,但只是在人伦道德层面上讨论,对于男女爱情则视为私事而认为不值得重视。”似乎我国古代的智者已超越了对爱情这一重要情感的体验,似乎他们不屑于对此进行思索和发表见解。然而这种认识显然颇有可商榷之处。在《论语》、《诗经》,乃至《孔子诗论》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先秦时期没有如今所指的“情爱”这个词,情爱现象及其关于情爱的思想却早已产生。在儒家思想的形成之初,孔子就对于爱情问题进行了观察并有过一系列论述。今天,我们有些学者也认识到了孔子关于男女情爱的思想,但是他们往往对这个问题一笔带过,不作深入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去,我们讲哲学上有这样那样的“对子”,诸如: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一元论和二元论,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等等,现在,我看还可以加上一个“对子”,那就是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如果说,别的“对子”,人们已有较多讨论,较多了解的话。那么,对于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这个对子,似乎讨论和了解都还不太够,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些看法。一理性主义(Rationalism)在西方哲学中常常有两种不同场合的应用。一种是在同经验主义相对立的意义上的应用,意指人的知识的源泉是先验的理性,理性是真理的标准,在国内学术界通常…  相似文献   

6.
<正> 一关于诗与感情的问题,似乎是老生常谈了。但是我认为,这是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问题。实际上,它涉及诗的本质、创作规律和社会作用等一系列问题。古人说,“诗言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尽管后人对“志”的解释各有不同,但都认为感情是“志”的内容之一。有人说,感情是诗的生命,这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的。因为诗不仅要以理服人,更重要的是还要以情感人。如果一首诗没有强烈的饱满的感情,就绝不可能激动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效用主义 (旧称功利主义 )中有许多问题或困难 ,难以解决。这些问题或困难 ,乃非效用主义者攻击效用主义的要害 ,也是效用主义近数十年来衰退的主要原因。本文专门讨论这些问题中最严重的一个 ,即效用原则的解释问题 ,并提出根据我的统合效用主义的解决之道。引 言道德哲学或伦理学理论中有许多派别 ,但其中最重要者则只有二大主流 :一是道义论 (deontologism) ;二是效用主义 (utilitarianism)。效用主义的祖师可说是边沁 (JeremyBentham)和密尔(JohnStuartMill)。其后薛奇威…  相似文献   

8.
现代人似乎对失去爱情不太在意,这从他们追求爱情的方式上便会看出,他们对爱情比持传统爱情观的人更不自信,甚至不敢奢望能拥有一生一世的爱。他们在追求爱情时似乎很务实,诸如“把握现在”、“只在乎曾经拥有”等,其实这更表现出了一种心理的空虚。那么,究竟要有什么样的心理素质,才足以使我们在现代爱情中游刃有余、进退自如呢?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独具特色的批评家,“明目张胆”地用“感情的批评主义”为作家论之批评宗旨的李长之,在“感情的型”的美学尺度下,以情感体验中的审美感知与兼容理智的作家批评实戡,标示出他1930年代作家论写作的独特魅力。显然,李长之所建构的以情感为中心、情感与识力并行不悖的作家批评范式,在丰富和拓展1930年代作家论的批评内涵的同时,亦对当时的作家论写作具有一定的体式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郭沫若的恋爱观、艺术观及作品本身的分析 ,可以发现 ,《瓶》并非是“纯粹的爱情诗集”、“感情的实录”和“苦闷的象征” ,而是诗人在自我感情经历触动下 ,在综合了同代人的共同感受的基础上 ,经过理性过滤后写下的一曲有感于青春易逝的挽歌 ,是中年男人面对妙龄少女的爱情所生发的沉重、无奈与悲哀的复杂感喟。  相似文献   

11.
前些时候从电视上收看到关于"婚前该不该进行财产公证"的讨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讨论中否定性意见似乎更得人心,更能引起讨论者情感的共鸣.理由是,婚前进行财产公证,意味着从婚姻一开始就对夫妻感情持有怀疑态度,有损于对爱情的信心和忠诚;婚前财产公证是西方人的东西,西方人的个人财产观念重于感情观念,所以才有婚前财产公证的举动和法律,我们中国人一向重视家庭和个人感情,不应有此一举.一言以蔽之,以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婚前进行财产公证"之举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对于这种观点,我不禁生出一些遐想来.  相似文献   

12.
五、主义:劳动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20世纪人类思想和社会发展中的主要进步势力,但“社会”一词,却很难准确地表示其应有的含义(关于“社会主义”一词的考证,请见拙著《劳动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不论汉字还是西语,这个词都是表示集体、群体、联系、联合等义。当我们说“社会”时,可以指社会形态,或超出个体的总体联系。社会从人类形成就已出现。“主义”则是指一个总体性意识的主要思想、观念。当我们说,“社会主义”时,其词义表示就是总体联系的观念,那么,它似乎可以指所有关于社会的观念。为此,我在“社会主义”前面加上“…  相似文献   

13.
董芳 《家庭科技》2013,(11):42-42
在我们的爱情中,一些有趣的现象可以通过心理学效应得到解释,如"为何初恋最难忘""为什么爱情受到的挫折越多,感情越深""为什么会网恋"等。第一面最重要:首因效应初次见面很重要,首因效应说的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彼此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挫折越多,感情越深: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莎士比亚的经典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由于双方是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  相似文献   

14.
道德知识属于规范性知识的一部分,道德断言能否成立依赖于我们充满情感的道德直觉或道德感受.道德断言能否成为道德知识取决于这种规范性的直觉或感受是否有凭据.布兰特决定合适态度的方法为决定这种直觉的领悟或道德感受是否有凭据提供了检验标准:道德感受是有凭据的,当且仅当它们满足了布兰特合适态度方法所制定的标准.我们可以以表达主义的方式进一步解释“有凭据的”.按照表达主义,一种有凭据的心灵状态是一种“接受一个规范体系”的状态,这种状态也是规划如何感受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为我们提供道德知识.这种表达主义的理论也是一种准实在论或温和的道德实在论.  相似文献   

15.
哲学信息论要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概念的普遍化,向我们提出了对信息进行哲学探讨的问题。此文反映了我对这一问题的初步探索。 一 信息的本质及其形态 实用信息论往往只从信息对信宿的效用来定义信息,如说信息是“消除了的不确定性”,“负熵”(有序性、组织程度)等等;以往对信息的哲学定义,或者是还不能真正摆脱实用信息论局限性的束缚(如:把信息定义为“状态”,“变异度”,“时空序列”等等),或  相似文献   

16.
电视情感谈话类节目的内核为“情感”,既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人与人之间的“小情感”,也包括社会公益、民族情、国家情等人与社会的“大情感”。节目自诞生之日起便引起了业内人士、社会学家、心理专家以及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与研究,但大多停留在纯理论论述或一般的制作手册层面,他们常常忽略一个问题,即作为电视情感谈话类节目核心的“情感”是可以消费的吗?在激烈的市场化竞争的发展背景下,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情感要如何进行生产?未来的发展又会如何呢?将电视情感谈话类节目置于电视产业市场化竞争背景下去研究其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力图运用统计学原理,通过对《楚辞》中出现的“东”“西”“南”“北”四字的考察,分析屈原的感情流投射,去追踪其深层实质。进而通过核心主体(屈原)的遭际,探讨屈原“感情流”的走向及其结构,剖析屈原自沉的深层原因。我们考察屈原的感情投射,发现他对于东西南北四方寄予了不同的情感,尤其对西方、南方感情最炽。对南方则多与现实情感相系联,而对西方则多与神话宗教信仰情感相涉。对东方有欣喜之情,这很可能受原始宗教意识  相似文献   

18.
爱情是什么?在如今这个年代,爱情中最重要的是什么?金钱还是感情?这些问题令不少适婚青年困惑.每当出现困惑时,我总想起我父母的爱情.没有花言巧语,没有海誓山盟,他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扶持真真切切.他们一路走来,看似平常,却让我感动不已.  相似文献   

19.
论美国佛教传播中的实用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世纪末,美国产生实用主义。它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主观臆想的“纯粹经验”,物质和意识只是“纯粹经验”的内部区别罢了;实践是个人被动地应付环境的活动.其标准是“兑现价值”和“效用”,“有报酬”,“有效用”、“能满足我的需要”就是真理。可以说,实用主义实践上就是所谓的美国精神的一种表现。在实用主义及其他主观唯心主义思潮如直觉主义、弗洛伊德主义、人格主义等的影响下,19世纪下半叶始从亚洲传入的古老的东方宗教—佛教,由于失去了原来的文化传统和地理空间对自己优势地位的保证,不得不面对“外道”的冲击,竭力主动地去适应美国社会以求得立足和发展,从而逐渐在教义、教规乃至传教方式等方面都烙上了鲜明的美国化印记,凸现出了实用主义的倾向。具体来讲,美国佛教中的实用主义倾向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近来,关于什么是艺术的基本特性的问题,引起了文论界和美学界的热烈讨论。理论界所发表的意见,大约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认为“情感是文学艺术的主要特性”,他们指出:“有情感而无形象可以成为艺术,甚至是很出色的艺术,特别是对某些艺术门类,如音乐、建筑来说,尤其如此”。而艺术如失掉了感情,那便也失掉了艺术自身。这种观点我们可称为“情感说”。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