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科技革命兴起的必然性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技革命的兴起有其历史必然性,它离不开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自然科学各个领域所取得的重大突破为现代科技革命开辟了道路;全球性经济、政治竞争是现代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二战后两大阵营之间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间的军事竞争是现代科技革命兴起的主要根源;资本主义大企业对高额垄断利润的追逐,对现代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政府干预机制的成因东亚经济是在政府的直接扶植下发展起来的,东亚政府干预机制是东亚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市场要求和产业后来追上要求的必然产物。市场机制不完善,需要国家干预去弥补。东亚奉行的是开放的自由市场经济,经济发展之初,生产力落后,市场发育不健...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的范式转型是公共政策研究中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政策范式及其转型对于考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策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文章从经济发展政策的视角对东亚公共政策转型问题进行分析。由于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政策也要对此进行回应,政府的经济发展政策对于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最为敏感,也最能体现公共政策范式转型的主要特征。从东亚经济发展政策的转型的过程看,由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政策转变为更加倚重市场的力量和市场机制,政策权威从政府分散到社会;在政策理念上,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逐步占据着首要地位;从政策转型的成效上看,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政策改变了东亚初始条件差的状况,确实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但是从公共政策的范式转型效果看,还存在着政策的前瞻性与预见性不足,政策的创新性和持续性较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所处的“潮位”,是各国工人阶级政党适应形势、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当前世界社会主义已走出低谷,正在走向高潮。主要依据是: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已成功地回答和解决了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原苏东地区的社会主义力量正在复兴和崛起;发达国家共产党已稳住阵脚并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因素在增长。  相似文献   

5.
俄国十月革命后,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提出来一个新课题,即象俄国这样一个资本主义不甚发达的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问题,它尖锐地提到列宁和俄国共产党人面前。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对于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曾提出过许多光辉的论述,对社会主义社会也有过许多设想。但是,他们当时是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并以无产阶级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为前提的。然而,由于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新特征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殊条件,社会主义革命首先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俄国取得胜利。象这样的国家,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怎样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以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同时,由于苏维埃俄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因此,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只能靠俄国人民在自己的实践中去探索。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创造性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国家内部有关部门和机构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络系统,是推动国家经济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英国国家创新实践的成功经验表明:推动国家或企业的经济发展,实现技术创新,仅靠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本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制度保障。政府的主动介入对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职能定位应是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民主化有目标和过程两层含义。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开启的东亚民主化进程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经济发展优先于政治发展 ;政府自上而下的主导和自下而上的抗争相结合 ;东亚鲜明的地区文化特色。从民主化的目标层次讲 ,东亚的模式不适合于中国 ,但从过程层次讲 ,它则有许多有益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列宁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是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内容。在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列宁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观点,逐渐形成了具有俄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模式,即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中利用和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作为发展生产力的手段。这一理论改变了传统的社会主义单一的公有制模式,在无产阶级国家掌握着政权和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和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作为中间环节,逐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因此,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十月革命不是无缘无故地在俄国出现的、它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发展的基础上,特别是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俄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的基础上。 在当时,俄国已经形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客观条件和前提。 沙皇俄国并不是早期的帝国主义国家,它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要比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晚得多。但自从一八六一年废除农奴制后,资本主义,首先是工业资本主义,在俄国迅速发  相似文献   

10.
政党是推动独立后非洲国家政治发展的主要动力,而政党制度的健全与稳定,又直接影响着政治发展的进程。非洲国家独立后政治发展的跌宕起伏,与政党体制的频繁变迁以及政党政治的剧烈动荡有很大关系。莱索托王国独立后政党政治的发展历程与特征以及对政治发展的影响,可被视为大多数非洲国家政治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从1993年到2017年,莱索托政党政治呈现频繁分裂、体系不稳、碎片发展、联盟嬗变、外部干预等特征,使得莱索托政治发展在曲折中前行,由此得到几点启示:第一,政党的制度化水平,决定了国家政治发展的程度;第二,强大的政党和政党体系是政治稳定的首要条件;第三,在国家发展的优先前提下,秩序比民主更重要;第四,政党与军队关系处理的失衡,可能导致政权的倾覆。  相似文献   

11.
转型时期社会信用缺失已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而在其中政府信用问题则是关键所在。本文在对政府信用的内涵特征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提出转型期政府信用建设的政治伦理功能:政府信用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政府信用建设是维护社会政治秩序的重要保障;政府信用建设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新经济政策不只是退却,而是经济落后的苏俄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是长期的政策;社会主义建设是不同于政治、军事斗争的任务,必须用改良的方法来进行,不能夸大革命性;列宁对带有小农国家特点的社会主义的特征、建设道路、依靠力量、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等问题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下半期是世界史上经济发展最快时期.这时期构成世界经济的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中国家经济.资本主义发达 国家运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市场经济规律和现当代经济学理论发展经济,拥有巨大财富 ,都是富国.社会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曲折前进,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差距甚大.中国经济的和平崛起对世界经济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的东亚政治以中日冲突与对抗为主要特征.二战后,中日两国国家力量的成长开始形成良性互动,随着日本外交日趋独立,这种趋势正在成为美国亚太军事体系中的变数,中日两国间的经济融合与政治和解可能使东亚摆脱百余年冲突与对抗的困扰,进而实现区域自决.  相似文献   

15.
韦伯认为,儒家学说不存在强烈的超验性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距离意识,不存在预言的热情和本体的道德推动力,它只是一种完全世俗化了的传统,或者说是一种对传统的教条化;儒教伦理不能导致资本主义,而且还是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力量。而东亚儒家文化圈国家和地区资本主义发展有力地证明,韦伯儒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理论的谬误。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发生显著变化。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范围内,生产和资本国际化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既导致全球性货币金融体制的产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生效,又促进了地区性国家集团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资本主义竞争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支配下,西欧为同超级大国抗衡,争取这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加强对国际事务和国际形势发展的影响力量,从五十年代就率先建立地区性集团。依据《巴黎条约》由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结成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标志着西欧走上一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与历史的马克思主义式的考察与分析,早期的列宁阐述了资本主义在俄国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进步性的思想,即:俄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是一种历史进步,它极其有力地推动了俄国社会的前进.今天重温列宁这一思想,对于深化认识列宁资本主义发展观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对待资本主义的应有态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深入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必须要对历史语境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启动要件进行追溯。面对资本主义文明对中国传统发展模式的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探寻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启动的历史前提;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启动的思想基础,它引领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方向;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启动提供了政治保障;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为中国式现代化启动提供了动力源泉。从历史前提、思想基础、政治保障、动力源泉四方面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启动要件,对于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何以显著区别于西方原生型资本主义现代化、拉美地区的依附型发展模式,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向全球扩展的分析中首先建构出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列宁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后,进一步提出了两种社会制度的全球联系的思想。邓小平科学地把握了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发展同世界的关系,其理论具有鲜明的全球视野。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理论从思想学术角度说是一个一脉相承的有机整体,其核心理念是:全球化是难以阻挡的历史趋势;全球化进程由资本主义所开创并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主导,它对非西方社会的发展道路和前途会产生重要影响;融入全球体系是所有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要前提;社会主义只有开放才能存在,只有在与资本主义全球经济体系的联系中才能得到发展。从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思想中,发展中国家能够获得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何谓"东亚模式"的看法始终不一.但是,仍然可以从东亚国家现实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经济发展表现上找到一些具有显著的共性特征.囿于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多元性,东亚主要发展经济体相继形成了至少四种不同类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东亚模式"受到了人们的质疑与挑战.由于并不存在单一的"东亚发展模式",因而也就无所谓"东亚模式"危机这一说.尽管不完全排除东亚国家政府主导型的体制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起坏的作用,不过有充足的理由可以使人们肯定东亚发展模式中政府在发展初期的积极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