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信用的重要性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建立有效的保证社会信用制度的信用机制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经济的当务之急。运用博弈论中交易行为的重复性 ,可以看出交易行为的永续进行是社会追求长远利益的结果 ,是建立信用制度的基础 ,进而对信用机制的建立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是以货币为媒介的信用经济 ,它的运作是以信用为基础的 ,稳定可靠的信用关系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没有信用机制就不可能有完善的市场经济。失信将会动摇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产权是信用制度的基础 ,将信用度建立在产权约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责权利对称的原则。我国目前信用所存在的问题 ,也说明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 ,就要从道德、产权、法律等方面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中的信用关系重建思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信用关系及信用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而我国当前信用制度混乱,人们之间相互信任程度下降,企业之间债务拖欠严重,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金融风险居高不下,国家政策法规执行贯彻不力,信用混乱已严重影响到我国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对信用关系的发展过程、核心作用、失信所产生的危害及要采取的对策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是以货币为媒介的信用经济,它的运作是以信用为基础的,稳定可靠的信用关系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没有信用机制就不可能有完善的市场经济。失信将会动摇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产权是信用制度的基础,将信用度建立在产权约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责权利对称的原则。我国目前信用所存在的问题,也说明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就要从道德、产权、法律等方面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5.
刘军 《兰州学刊》2006,25(4):165-167
现代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完备的信用规范体系。信用规范体系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即信用制度和信用道德。社会信用问题的产生与信用规范体系的不完善是分不开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不断完善信用制度,积极培育信用道德。  相似文献   

6.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是古人对诚信品质的一种肯定,人没有信用则难以办成大事,尤其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交易大部分要依靠信用来进行,经济的发展也要依靠完善的信用制度。信用制度在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国有企业制度改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我国信用制度现状 我国经济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信用制度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后,信用制度建设才得以发展,但在各方面仍极不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巨大。 (一)我国信用制度上存在的缺陷 1.商业信用制度方面。商业信用是…  相似文献   

7.
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必须建立和形成良好的信用制度 ,形成良好的信用关系。朱基总理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谈到进一步深化改革时明确指出 :“大力发展提倡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本文仅就在深化改革中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谈几点意见。一、社会信用制度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信用制度是各种信用制度和关系的总和。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信用制度是指国家管理信用活动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广义的信用制度则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信…  相似文献   

8.
金融业是以参与者的信用为基础 ,又以金融信用为工具、要求稳健发展的行业。可以说 ,信用是金融机构赖以生存的基础 ,信用制度是金融法治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本文从金融法治建设中的信用制度入手 ,分析实践中金融信用缺失的种种现象 ,并对完善我国金融信用体系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
论信用缺失与信用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经济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信用经济,但信用缺失现象在经济竞争中却屡见不鲜,特别是在中国目前尚不成熟的经济体系中,信用缺失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障碍。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信用及信用经济的内涵及起源,分析了信用缺失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危害及其产生因素,更进一步借鉴西方国家在建立信用制度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中国建立与完善信用制度与信用经济体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信用缺失的新制度经济学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现阶段的信用缺失体现为三个层次 ,其直接诱因是不对称信息和不完全契约 ,而深层诱因是信用制度的缺位。通过信用制度变革与创新 ,使外部性、风险和交易成本所引起的收入的潜在增加内在化 ,可以有效地打击失信行为的动机 ,同时提高整个社会的信用交易量 ,推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信用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分析其中的原因,指出信用制度建设起步晚、发展程度低是主要原因所在,并提出完善我国信用制度建设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民营企业的发展与信用环境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信用环境对经济健康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当前民营企业的信用建设尤为紧迫 ,民营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信用环境还受到诸如体制、法治、金融、产业等种种因素的制约。对此 ,应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的重要性 ,加强信用制度建设 ,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提高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提高民营企业经营者素质 ,树立良好的企业信用 ;完善相关法规建设 ,为营造良好信用环境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3.
信息不对称、信用制度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信用经济。在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分工程度大大提高的同时 ,也带来了更高程度的信息不对称 ,导致经济增长减缓 ,因而必须加强信用制度的建设以降低交易费用。西方国家近 10 0年来发展起来的信用制度已经比较成熟 ,其经验值得借鉴。本文根据对美国、德国、日本等三国在经济快速增长和信用制度迅速发育、完善时期信用制度建设的案例分析 ,针对当前信用不足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现实 ,提出了构建支持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信用制度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制度变迁与信用制度创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依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信用制度建设的实践,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出我国市场信用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信用制度,重点研究了中国信用制度由人伦信用向契约信用变迁过程中"路径依赖"的低效率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信用制度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2 0 0 2年 ,开放式基金出现了销售困难局面 ,市场认可程度之低出人意料。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社会信用欠缺、民众信托意识淡薄是基础性原因。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是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前提 ,证券投资基金是基于信托机制运行的 ,而信托机制又是社会信用制度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我国社会信用环境的恶化直接制约着投资基金特别是开放式基金的发展 ,因此治理社会信用环境是促进开放式基金发展的必要条件 ,而开放式基金加强信用约束对改善证券市场信用乃至社会信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6.
证券中介机构信用包括证券中介机构执业信用和证券中介机构从业人员职业信用。证券中介机构信用中的契约关系分析、博弈均衡分析、交易成本分析表明:完善的信用制度,健全的法律法规是证券中介机构信用不可缺少的制度因素。因此建立证券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信用制度,完善监管体系,加大惩罚力度是提高证券中介信用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信用制度和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和体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信用制度 ,特别是社会信用体系中的信用中介组织 ,对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成立的一些信用机构进行改造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姜凤华 《理论界》2004,(4):139-139
完善的市场经济首先是一个信用发达的经济,信用制度是市场机制良好运行的必不可少的制度基础之一。我国虽然已建立起市场经济制度,但是与之相伴随的市场信用意识和市场经济的信用交易制度均未建立起来,由此造成的信用缺失,正在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如何尽快建立健全我国的信用制度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国社会信用缺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政府信用缺失。政府作为国家的管理者理应更加遵守信用规则,在融资方面要有借有还、到期归还、还本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河南省民营企业信用状况令人堪忧,这固然与我国改革的起点和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有关,但在很大程度上可归因于河南信用制度建设及其他相关制度建设的滞后,同时还涉及道德建设、法制建设、政府行为规范化建设等诸方面的原因.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规范政府行为,完善法律体系,优化社会信用环境;逐步建立和健全民营企业的基本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加强信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构建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信用文化.  相似文献   

20.
健全科技信用制度,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要推进科技信用制度建设,应着重采取以下措施:界定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基金信用的对象,形成契约制度与道德伦理相结合的信用约束机制,创设科技人员信用安全保障号码制度,建立科技人员信用信息评价指标体系,改进科技人员信用评价方法,完善科技人员信用数据库和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系统,构建科技成果承诺保证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