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仁是人之安宅,义是人之正路。居仁由义是人之本性自然的表现,是真善美之合一。人在居仁由义中感到生命的尊严与自由,在反身而诚中感到精神的愉悦,在浩然之气中感到生命的提升。为仁义所充满的人拥有一个审美的世界,在其中,人与己、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2.
文学文本中把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本身作为表现对象的文本非常少见,而路翎《财主底儿女们》则是一个典型。作为表现对象的冲突纠缠在亲人、爱人、同伴、朋友之间。作家在形而下的现实生活中,表现了一个形而上的哲学命题:人与人相互注视,冲突是人与人关系的本质。路翎对人与人本质关系的思考正与西方存在主义相通。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建立起的三种基本关系,现实中由于人主体意识的强制入侵导致这些关系的冲突与恶化,因此人作为理性的一方必须为恢复这些关系的和谐做出自己的道德承诺。在人与自然关系中,人必须超越人类利己主义,主动承认自然的“赋予性主体”地位,从而通过保障自然的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人与他人关系中,人必须摈弃个人利己主义,根据对所有人普遍有效的理性法则行动,从而通过尊重他人的目的性存在重建人与他人的和谐关系。在人与自我关系中,人必须节制自身的情欲,彰显人不同于动物的理性本质,从而通过道德上的自我实现促进人身心的和谐发展。这就是人在道德上必须对自然、对他人、对自我做出的道德承诺。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既是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也是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成果。因此,人是科学技术的主体,科学技术离不开人。科学技术与人的这种内在联系,决定了科学技术与人的发展在本质上的一致性。科学技术与人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必须创造科学技术与人协调发展的机制。科学技术作为一个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与社会大系统中其他子系统、以及与社会大系统本身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1871年以来,中日之间的人员往来、文化交往越来越频繁和密切。在中日关系的建立和文化交往中,皖人和其他省份一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此期间,李鸿章与中日建交、驻日使馆里的皖人与日本、皖人与赴日教育考察等内容构成了皖人与日本交往的主线;皖人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影响,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近代以来中日交往的历史线索。  相似文献   

6.
李琼 《女人世界》2008,(3):22-25
人与人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有人乐意干事务性的工作,而有的人非常擅长信息加工和处理,还有的人热衷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与自己性格相对应的完美的职业规划能让你在职业环境中成功。  相似文献   

7.
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人又是自然界的有机身体,因此,人与自然界具有辨证的同一性。在人与自然界相互联系中,自然界居于优先地位,人则居于创造性主体地位。人与自然界的辨证同一性及各自地位,尤其是对人的创造性主体内涵中能动性和受动性关系的揭示,启示我们必须重构主客体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中外哲学家主要是从人与动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中认识人的本质,存在着将人的本质与人的属性相混淆的现象,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从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入手,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相似文献   

9.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互动性决定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关注人的和谐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人的和谐发展集中体现为人的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人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知识与能力、个性与社会适应性的和谐发展均是人的素质和谐发展的要义。推进人的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是杜绝种种社会不和谐现象的根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人为因素与空中交通管制员素质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的因素是影响空中交通管理安全和运行品质的关键因素。人在空中交通安全管理中居于中心位置,需要人与人,人与硬件、人与软件,人与环境等要素之间的契合。优化与完善空中交通管制服务人员的知识与专业技术、心理素质、职业道德与责任心、生理与身体素质等,是消除人为因素对空中交通管制安全与运行品质影响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篇是对<红楼梦>中人物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探春、平儿、晴雯、紫鹃、袭人、尤二姐、尤三姐等的歌咏,同时加以详解,以显明诗意.  相似文献   

12.
论管理的道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管理伦理是管理学和伦理学交叉研究的一个崭新课题。管理和伦理都是人类社会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产物,人们对管理和伦理关系的认识早已随同两者的产生而产生。近现代以来,由于管理对象不断扩大的普遍化趋势、人在技术革命和社会生产力发展中作用的主体化趋势、管理的人文化趋势和企业竞争加剧与社会压力的扩大化趋势,更加强化了管理与伦理的内在联系。管理与伦理的结合不是人们人为的外在强加,而是管理本身的结构和内在要求所决定的,其内在根据在于管理的道德性。管理的道德性表现为管理的外在道德和内在道德两个方面双向互动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编目工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简单介绍了图书编目工作的内容和作用 ,分析了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中文图书书目数据库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探讨了网络环境下中文图书书目数据库规范化的重要意义 ,指出了编目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是资源共享的重要保障和前提条件。同时文章结合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编目工作实际 ,阐明了编目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性 ,并根据实际工作体会提出提高编目数据质量的一些设想及几点措施 ,扼要论述了编目工作的信息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人在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中,追求人的存在的超越和审美化人生,追求生命、灵魂的不朽和永恒,这一取向为古希腊审美主义的发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希腊哲人对人的存在处境和世界存在的理性反思,标举和谐、逻各斯、美和善作为一种终极价值,从而不断推进人和人的生活、人类社会的完满化及其人与宇宙、人与自然的和谐建构,并依此对人生和社会意义进行哲学追求。前苏格拉底的审美价值形而上学为西方审美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本的价值维度。  相似文献   

15.
高校专业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浅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论述了高校专业实验室的重要性和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必要性及意义,分析了当前高校专业实验室建设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三个问题:(1)实验室硬件设施陈旧落后,仪器设备采购不规范:(2)实验人员待遇偏低,队伍不稳,数量不足,知识老化,素质偏低,结构失衡;(3)实验室管理滞后、利用率低。根据多年实验室管理经验和广泛调研,结合实例就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儒道互补格局的形成,既与人性结构模式中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矛盾统一密切相关,也有学说思想自身发展的内在必然性.通过制造关于圣人、经典和诗乐的神话,儒家在与君权建立神圣同盟时,早已使对语言文字、圣人经典的信仰敬畏变成普遍的民族文化心理,而百家之中,惟有道家通过彻底否定语言文字、圣人经典、君权政治等,对儒家的地位发起了挑战.儒家谋取和维护话语霸权,与道家消解和挑战其地位的努力相生相伴、相反相成,深刻影响了士人心性和民族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7.
在探讨人与"技术"的关系方面,海德格尔是一位先驱式的人物。他对人与"技术"关系的思考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主要集中在《存在与时间》中,通过对"用具"的分析构建出"此在"的在世方式,展现出"用具"在构建"此在"与世界关系中的积极作用。"此在"在"操心"中直面"用具"而敞开自身进入真理之领域,从而实现了人的自由;后期在《技术的追问》中,他对现代技术进行了批判,追问得出现代技术的本质是"座架"。此种本质将世界解蔽为单一的向度,造成了"此在"的遮蔽,使人的生存陷入困境。在这两个阶段,他分别使用了"用具"和"技术"两个概念,并指出两者是不一样的。"用具"和"技术"虽然指涉的对象一致,但是通过对两者的分析,海德格尔展现出的是此在的敞开与遮蔽状态。  相似文献   

18.
随着媒介革命的纵深发展,中国新媒体发展已经进入了“微时代”。与之相应的是,网络谣言层出不穷,使得网络成为媒体危机甚至诸多突发事件恶化的媒介,导致社会风险扩大化、恶性化发展。网络谣言具有明显的社会危害性,在义愤心理、信息流瀑、从众效应、群体极化和偏颇吸收的作用下,本身即形成了一定的自我强化机制。因此,针对新媒体时代网络社会的新常态,必须强化网络社会制度规范,创新网络社会治理模式,切实提高网络谣言的治理能力,发挥网络积极正面的功能,使之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9.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和全球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带来了重大影响,通过系统梳理相关文献,厘清了“疫情经济学”的理论渊源,界定了“疫情经济学”的学科定位,并介绍了“疫情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认为,“疫情经济学”的创立具有丰富的理论渊源,包括流行病学的学科基础理论、相关学科的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政府有关疫情政策文件以及百年来人们应对疫情的实践经验; “疫情经济学”的学科可以定位为一门涉及多种门类学科的交叉学科,研究对象可以界定为人类社会在疫情发生、发展、疫后的各种经济活动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经济关系,研究主线为疫情的管理、影响及机遇; “疫情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疫情的概念及其演进、疫情的危害及其对经济的影响、疫情预防、疫情控制与管理、疫后经济发展特点与政策、应急产业发展与管理和疫情管理体制等; 创立“疫情经济学”学科,能够通过系统分析疫情来源,研究疫情防控措施,从而对疫情进行事前预控、事初急控、事中管控以及疫后经济恢复、疫情相关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揭示的异化劳动四重规定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异化的逻辑表征。马克思通过指证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同一性,把被遮蔽的物质表现形式的私有财产的特性凸显出来。异化劳动背后所蕴含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因此,扬弃违背人性的异化劳动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从扬弃私有财产到打碎资本主义奴役制,从而获得根本解放的过程。马克思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内在逻辑关系的分析,根本上是为了寻找扬弃人与劳动背离的道路和方式,而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扬弃和人的本质的回归以及私有财产的衰亡具有了共同的路向性。正是依赖于私有财产的消灭和私有制社会的消亡,人彻底消灭了造成人被束缚的不自由因素,获得了全面的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