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冰心新时期以来的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冰心从1919年开始发表作品到现在,已勤奋写作了近80年,这样的持恒和毅力令人敬佩。新时期以来,她以“生命从八十岁开始”的信心,创作了大量作品,就散文而言,有自传散文、哲理散文、梦思散文、随笔散文、杂感散文,就小说而言,有抒情小说、问题小说,形成了一个十分美丽灿烂的晚年创作景观。一、全力写知识分子题材全力写知识分子题材,这是评论冰心晚年创作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基本出发点。她一生都生活在知识分子群体中,这个群体是她扎根的土壤、“血统”的源头,从童年起,知识分子的生活环境始终滋润着、陶冶着她的心灵,她的生活与…  相似文献   

2.
这篇文章将黑龙江新时期的散文创作与本地区三年解放战争时期和“十七年”的散文进行了纵向比较,认为有三个特点:(1)文学观念变革,题材日益开放;(2)打破凝滞的思维模式,表现出多种审美情趣;(3)从客体的直观反映,转向主体的情意投射。同时,作者又将黑龙江新时期散文和同时期的小说、诗歌、戏剧进行横向比较,认为它尚处于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存在着有待于克服的三个问题:(1)创作队伍老化守成,缺少新生力量;(2)散文观念陈旧,缺乏当代意识;(3)一些作家的文学修养不高,影响着创作的提高和突破。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各种文学史版本和专著对其诗作都给予了充分的论述和评价──这无疑是正确的,必要的。然而对其散文创作却很少论及,或者一提而过,或者干脆不提──这显然是不公平的。现在有必要对陶渊明的散文创作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以提高人们对陶渊明散文创作的认识,并给予应有的历史评价。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有句名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刘禹锡这句名言形容陶渊明的散文创作,我认为非常恰当。从现存的资料看,陶渊明散文作品留下的不算多,总共也就那么十几篇,但这…  相似文献   

4.
若与小说、诗歌相比,散文创作在当代文坛中的地位一直是不高的。我以为,这其中的原因固然复杂,但作家的自我封闭与创作形式的束缚是最主要的两个方面。散文创作区别于其它文学样式的特点是:在要求作者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求作者真实地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散文作者通过自己的情感传导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这是许多散文作者引以为自豪的。然而由于一个时期内频繁的“政治运动”对文艺功能的片面理解,许多作家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人格个性掩藏起来,而以题材的新鲜和写法的变化来标明特色;这就使散文失去了自己最显著的优势和特色,造成了创作思路与美学趣味的单调化、形式上的模式化。原本是自由、无定式的散文创作概念被一种内向的封闭的框架所取代,形成一种扭曲的状态,因此,使散文创作走上一条日益狭窄的崎路。  相似文献   

5.
周吉国 《社科纵横》2009,24(2):99-101
台湾的散文创作发源于“五四”新文学运动,本土作家的散文写作在光复后才开始萌生。后以大陆迁台作家所作的怀乡思亲散文作品为多,这一风格流派的作品,被称为台湾的怀旧散文。本文将从怀旧散文产生的基由、怀旧散文发展综述、怀旧散文的内容及意义等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并揭示出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论现实主义作为一个体系的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古今中外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有关实际,特别是我国新时期文学的某些作品,认为判断具体作品是否是现实主义的,不能根据单项尺度,而要综合多项因素。这是因为现实主义是一个由多项相关性与互为制约的因素所构成的创作体系。作者认为,构成现实主义创作体系的主要因素:(1)现实主义的艺术认识论——强调文学贴近生活、关注现实、忧患意识、艺术功利性、艺术客观性和时代的普遍意义等;(2)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包括理性意识、情感流向、心理沉浮和意志等;(3)现实主义题材选择——强调社会性、现实性、时代性和人民性等;(4)现实主义的物化方式——以“再现性形式”为主,又吸收“表现性形式”。  相似文献   

7.
散文是文类之母,扮演着“母亲”角色,并仍将继续下去。其包容的广阔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散文研究的实际困难,加之人们认识的不足以至自我放逐、创作的随便等等原因,延缓了散文理论的建构,也潜在影响了百年现代散文研究一直停滞在泛、散、庸、旧、滥等的层面上。怎样认识散文?怎样研究散文?散文研究如何突破?散文研究的走向如何?本文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超逸与重构,凝视与思考。夏末秋初,当你与100多件抽象雕塑作品相遇,那般应接不暇就如同邂逅一个又一个有趣的灵魂,凝视、对话、思索,碰撞、共鸣或误解,思维的火花揣摩、解读着作品背后的故事,想象着作者对泥土、金属或者大理石进行的解构与重构,似乎能触摸到每件作品内在的温度和生长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要探讨的并不是一般的简单联想,更不是西方联想学派所讲的联想,而是与它们有区别的创造性联想。 一、创造性联想及其特点 创造性联想是创造性思维操作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人的思维能动地发现表面看起来不具有相似点或相关性的两个概念或现象之间所隐藏着的相似点或相关性,从而把两个概念或现象联系起来的思维方法。 创造性联想同西方联想学派的联想概念是有本质区别的。早在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提出了联想三大规律——相似律、对比律、接近律。但是,他们只是用联想来说明记忆或回忆的历程。到了十七世纪中叶,英…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的散文大都属于随笔(也称絮语散文)。随笔这一以夹叙夹议为主要特点的散文样式在五四以后十分流行。它特别注重作家独特的感悟,因此是最具个性特点的文体。张爱玲的随笔既非周作人随笔的平和淡雅,也无林语堂的幽默闲适,更没有梁实秋的雍容和冲淡。她的随笔,综合了小说化散文的细腻,思辨散文的敏锐,杂文的含蓄而犀利。文字上又有近平诗化散文的精美和凝炼。所以,很有它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想就张爱玲在四十年代创作高峰期的散文作品谈谈它的创作基调。任何作品的创作基调总是与作家特定的心态和  相似文献   

11.
向晓林 《唐都学刊》2008,24(4):115-117
音乐思维的过程是艺术家的情感通过可感觉的物质性的桥梁(作品),仍然回到非物质性的精神领域,eP Eh心灵--心灵;而文学思维的过程则是:艺术家的情感依附于具象之上,通过艺术的典型化仍化作作为具象的文学(客体)形象,这种艺术形象则可以唤起读者的情感.显而易见,音乐思维是艺术的"想象"与凝聚而以艺术的联想和幻想为辅.文学思维基本与此相反.两种思维这种特质上的不同,也会影响到文学家与音乐家创造个性的艺术显现和欣赏主体的感受方式.  相似文献   

12.
薛勤 《求是学刊》2005,32(5):98-101
20世纪20年代的东北现代散文从整体倾向上建立了从独立的个性出发关注社会民生,实现对文学审美追求的路向。但由于发生期固有的稚嫩与生涩,新与旧之间种种的含混、交叉、往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呈现出复合存在的形态。此期散文注重关于“我”的抒写,建立起“我”与社会的相关性向,体现出五四以来的对宗法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疏离和现代性建设中的中国社会对自我、个性的发现、凸显与尊重。另一方面,又由“我”向社会发散,以此形成观察、表现社会生活的视角,这成为当时绝大多数散文作品的共同的文体特征。新旧文化、文学力量的交锋与消长在散文创作的技术层面也多有体现。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古代小说创作中的“袭用”现象刘书成对古代小说创作中存在的“三大现象”——“续书”、“混类”、“与戏曲渗透”,学术界似乎已成共识,并有不少专论。但不知何故,对另一种同样被学者们公认的现象——“袭用”,却仅有一些探寻小说源流、影响的考据性文字略有涉...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以来的散文研究已走过了30年的历程。由于种种原因,散文研究一直受到轻视和责难。本文从作家作品研究、专题性研究、散文史建设和散文理论建构诸方面,对30年来散文研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评析,并追寻散文研究长期被冷落的原因。文章认为21世纪的散文研究要走向深入和阔大,必须从三方面用力:其一是要建立现代意识的散文批评视野;其二是“化西方”与“中国化”;其三是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的改变。这三方面不但是认识和解决当代散文问题的重要维度,而且对散文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50年代后半期,苏联诗歌出现了复兴,甚至可以说是“到来了诗歌的时代”,其中贡献最大的是叶夫盖尼·叶夫图申科(1933年——)。30多年来,他始终对社会政治的迫切问题密切关注,对人的内心和人的命运深入观察,从而创作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大自“战争”与“历史”,小到一棵“新草”与“冰箸”;远自古老的罗马,近到故乡的小镇济玛;诗人无不写下了自己的见闻、经历和思考,表达了自身的深切感受和情感。他的创作热情极其旺盛,迄今已有11万行诗和上百万字的散文作品,在当代苏联文坛上尚找不出第二个人有他那么多产。叶夫图申科才华横溢、风格独特,他的诗的新颖思想和真理的火花,总是给人带来启迪和感悟。他的创作活动无疑给苏联诗坛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如今,叶夫图申科是苏联最有影响,同时又是最具有世界性声誉的诗人。  相似文献   

16.
关四平 《学术交流》2023,(7):171-182
《儒林外史》的主题,学界有多种说法,其中胡适的“批判八股科举”说最为恰切。但仅研究到此层面显然还不够深入,胡适归纳的主题是显性主题,还应该进一步探讨其含而不露的深隐文化意蕴,以不负作者的苦心孤诣。这深隐文化意蕴就是作者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了封建皇帝朱元璋,即皇权,深入封建专制政体的核心部位。从“楔子”探究作者的深层寓意,从“荣身”者探寻作品的深层意蕴,从贤才遁世透视邦之无道,三个视角与层面皆指向封建皇帝朱元璋。这就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要害,与黄宗羲、顾炎武等启蒙主义思想家对君王和皇权的批判不谋而合、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17.
想象是艺术自由驰骋的天地。在脑中描绘种种信息目标性碰击组合的第二自然,创。造一个虚构而真实的(土)美世界。艺术想象可以是生活的摹拟,也可是情感的抒发,可以是真实形象的塑造,也可是心灵朦胧的抽象……。古往今来的艺术哪件能离开想象?只有想象才能创造,它是艺术自由驼骋的天地。 艺术想象有何作用和意义,是如何进行信息加工的,怎样发生和控制,”目标是什么?这是一系列令人关注的课题。 一、违背时空质的咒符 想象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组因,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马克思曾指出:想象是与“现存实践的意识不同的某种其他的东西;它不想象…  相似文献   

18.
电视揭开了人类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页。它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映像逻辑。有关映像逻辑的专文,国内似未见。我们作一引玉之论,敬请专家和读者诸君指正。1 为了能对映像逻辑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我们有必要从认识论和本体论的角度,先来考察一下此前的几种基本的思维方式。所谓“基本的思维方式”,指的是有全人类性质的、日常使用的思维方式,这样就可以把某些专业性思维和超常性思维排斥在论题之外。1.直观逻辑所谓“逻辑”,亦即思维的规律。直观逻辑,是人类的一种最基本最原始的思维方式。它的思维模式是这样的: 客体——感知——表象——思维……自然存在的思维对象——客体,被人感觉知觉后,通过记忆和想象,形成表象。“表象沿着两条路线对客体进行概括:一条路线是本着形象进行概  相似文献   

19.
探索沈从文的创作心态,不仅可以弄清创作主体与作品之间的深层联系,而且有助于总结这位作家创作得失的心理缘由。联系中篇小说《边城》,便于我们分析这一问题。一如果仔细考察,就会发现:作为沈从文成就最高、堪称其代表作的《边城》,正是这一特定的创作主体,在其最适宜的创作心态之下写出的作品。所谓“最适宜的创作心态”,就是对于特定的艺术家说来,最能发挥其艺术才华和艺术个性的心态。具体地说,就是主体的心理诸要素通过能量分配使心理处于一种平衡、合谐的  相似文献   

20.
鲁迅,茅盾这两位现实主义大师,尽管他们的整个艺术生命并不仅仅属于或并不主要属于农民,但他们的确都曾把自己的全副心灵主动地投向农民,充满激情地写下一篇又一篇农村题材的作品(主要是短篇小说和叙事散文),并分别成为本世纪二十年代上半叶与三十年代上半叶该类创作中的具有独创性、代表性的作家。本文拟就他们作为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农民)于心理上、文学上所发生的关系作一简略的考察,着重探讨作家这类创作的定向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