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调元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宣传家、文学家和诗人,但长期以来,由于史料匮乏,史学界对于宁调元家世源流的研究相对薄弱。通过《楚攸甯氏六修族谱》等史料,解开宁调元家世源流的谜团,其对全面、深入、精准研究宁调元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秋瑾脱离家庭后短暂的生命史中,宁调元无疑是其重要的革命同志、异性知音。他们相识于1905年,后在反对日本政府《取缔规则》、创建中国公学、试制炸药失事、吴头楚尾的起义策应等数次革命活动中合作,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在宁调元一方,甚而产生了超越同志关系的情愫,无疑这使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认识更为丰满。但是在目前关于秋瑾的研究成果包括《秋瑾研究资料》中,不见二人交游痕迹,此文聊补不足。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学界对于宁调元的名、字、号及笔名并未完全弄清楚,从而影响到对宁调元进行全面、深入、精准的研究。新发现的相关史料表明:宁调元的谱名为宁之梯,学名为宁调元,自称“秋士”,化名有林士逸、辟支;字光甲;号仙霞、大一,自号愁人,亦号太一、太乙、仙甫等;宁调元使用过的笔名有屈魂、辟支、仙霞、民遗、大一、大、仙甫、仙、人、山、仙侠、太一、太乙等。  相似文献   

4.
孔凡礼先生在《增订湖山类稿》“汪元量事迹纪年”中,根据汪的友人李嘉龙等的诗作,推定他生于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其说为《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采录。但考诸汪元量的交游及有关资料,我认为这一观点值得商榷。汪元量的交游十分广泛,人名见之于诗题及赠答诗者计有七十余人。经过孔先生多方考订,确切知其生年或约略知其生年者有周方  相似文献   

5.
张谊生认为在汉语中,对一个陈述的否定,实际上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命题否定,另一种是预设否定。预设否定的否定对象不是命题本身,而是说话人和听话人共知的相关情况,即命题的预设(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例如:S1张三学了几年钢琴,但至今仍然一  相似文献   

6.
薛涛,作为一个女诗人,历来受人重视,评价也颇高。其中为人称道的是她的一首小诗叫《题竹郎庙》: 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沉沉山更绿;何处江村有笛声,声声尽是迎郎曲。《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涛《送友人》及《题竹郎庙》诗,为向来传诵”。近人郑振铎也在他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人民出版社63年版)中写道:薛涛“其诗轻茜而艳丽,时有佳句,象《题竹郎庙》。”  相似文献   

7.
南宋人所编《古文苑》中录有一篇董仲舒《诣丞相公孙弘记室书》,刘跃进认为其写作时间在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以前,最迟也在元朔三年,是董仲舒任江都相时所作.笔者认为当作于元朔五年(前124),此时董仲舒正任胶西相.刘先生还认为题目似为后人所加.笔者认为所疑有理,该文篇题确为后人所加,但拟写有问题.“记室”一职最早设置于东汉,对于西汉董仲舒文章的拟题来说,显然是超越了时代,应当参考梁任防所题《诣公孙弘奏记》和清严可均《全汉文》的题名方式,将其题作《奏记公孙弘》.  相似文献   

8.
二十八、汪应铨,字杜林,号梅林,常熟人。尝过淮安,为寿民题《苇间书屋图》七古一首,又题《泼墨图》七绝一首。无年月。二十九、邱迪(1672—1740)字迩求,号拙存、翼堂,淮安人。为寿民父辈之交。曾题《泼墨图》五律二首,极推崇寿民之“风流”、“高韵”。其《翼堂诗集》中有《简颐公》七古、《夜坐怀边大颐公程四风  相似文献   

9.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人,是由唐而入五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在晚唐的诗坛上该是最后一位值得人们注意的作家了。关于韦庄的生年,夏承焘先生在一九三四年即撰有《韦端己年谱》,以为“考端己生年,《镊白》诗‘新年过半百’一句最为坚证,只求考订此诗作年,即可考定生年。”而《镊白》诗的作年,夏先生以为此诗前二十一首有《闻再幸梁洋》  相似文献   

10.
初识《山西老年》是1998年岁末,我刚生完孩子住父母家的时候,本是忙乱的哺乳期因有了父母亲的细心照应而轻松了许多。卧床安养的我无聊中随意翻看家里的旧书刊报纸,第一次见到了《山西老年》。从刊名上讲,这本书并不怎么吸引我的眼球,只是自己很无聊随便看看罢了。谁知这一翻,便开始了我与《山西老年》的不解之缘。那是一本1998年12月份的刊物,上面登载着一年一度的百题知识竞赛,我便趁着孩子“奶足饭饱”酣然大睡之际,翻看这一年1期的《山西老年》,帮助爸爸答题题而发愁呢!这下有了我,爸爸便信心十足。其实对于我来讲,答题的过程就是学习的…  相似文献   

11.
<正>关于司马迁的生年问题,归纳起来有两种不同意见:一是王国维(即王静安)为代表的看法,认为司马迁应是生于公元前145年即汉景帝中元五年,一是李长之为代表的看法,认为司马迁应是生于公元前135年,即汉武帝建元六年。 在认定司马迁生年的问题上,一般人认为根据只有《太史公自序》中的两条注释:一条是唐代司马贞的《索隐》,从中可以推出司马迁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即公元前135年;另一条是唐代张守节的《正义》,据说又能从中推出司马迁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即公元前145年。 王国维的《太史公行年考》,就是根据对《正义》的理解,给司马迁的生年作了结论的,而李长之的《司马迁生年为建元六年辨》,则是通过对《索隐》和《正义》两者进行比较辨析之后,拿出十条持之有故、顺理成章的证据,最后才得出结论的,因此,是比较科学可信的。  相似文献   

12.
《酉阳杂俎》,《新唐书·艺文志》列入子录小说家类,为唐人段成式所撰。《越绝书》,《隋书》、《旧唐书》和《新唐书》的《经籍志》皆列入杂史类,题子贡撰。据明人考定,其作者为东汉人袁康、吴平。《酉阳杂俎》,近有方南生先生的点校本,以明万历年间赵琦美等的校勘本(世称脉望馆本)为底本,并参校了其他多种本子。是书由中华书局出版于1981年。《越绝书》,近有乐祖谋先生的点校本,以《四部丛刊》影印江安傅氏双(钅监)楼藏  相似文献   

13.
为试图解决学术界聚讼较多的李清照《金石录后序》序尾署年问题,笔者曾撰《李清照生年新说》一文,发表在《辽宁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上,对李清照的生年提出新的看法,认为:“李清照《后序》署年‘绍兴二年玄岁壮月朔甲寅易安室题’可信,与内容并无矛盾。‘过遽瑷知非之两岁’句证明清照时年五十二岁,据此道推,李清照的生年可确定在元丰四年(1081),以前确定的生年元丰七年(1084)是不正确的。又通过‘建中辛巳始归赵氏’一语可推知其二十一岁结婚(胡适、郑振蜂早主此说),‘十八岁结婚’是误解‘少陆机作赋之二年’含义所…  相似文献   

14.
宁调元既提倡诗言志,也主张诗言情。宁调元的情诗涉及爱情、亲情、友情,具有突出时代主题、多用词的体裁、艺术手法多样等特色,其品位高尚、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是我国近代诗词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15.
苻生论     
一、历史疑案苻生,字长生,氐族人。十六国时期前秦初年的皇帝。在位整两年(355—357年),在苻坚发动的政变中被杀。建国以来的史学论著,凡涉苻生,都认为他是个暴君。这些同志的立论并非毫无根据,今存《晋书》、《魏书》、《十六国春秋·前秦录》及《资治通鉴》等,莫不把苻生说成暴君,其中尤以《晋书·苻生载记》为最。概括起  相似文献   

16.
宋代末年文天祥有一部著名的诗集,题名《指南录》,卷首有两篇文章,一题《自序》,一题《后序》。研究者都认为《后序》是为诗集《指南录》写的,《自序》也是为诗集《指南录》写的。我认为前一结论无可非议,情况属实;后一结论是误解,大大的误解。《自序》根本不是为《指南录》写的序文。  相似文献   

17.
士林正气学苑奇功──评《曹雪芹祖籍考论》周汝昌1922年胡适始著《红楼梦考证》,所考以作者与版本为两大主题。版本一题另论,作者一题则迟至1931年方有李玄伯《曹雪芹家世新考》发表,是为雪芹祖籍河北丰润说之源头。胡氏《考证》之后历25年,拙著《红楼梦新...  相似文献   

18.
刘长卿《刘随州集》,收诗500有奇,重见他人集中近30首.单是重见皇甫冉集,就有10余首之多.现在我试着辨析一些诗,并按《丛书集成》本《刘随州集》标出卷数.一、《寄灵一上人》(卷三),题下注“一作皇甫冉诗,一作郎士元诗.”冉集题《赴无锡寄别灵一、净虚二上入云门所居》,有“欲徇微官去,悬知讶此心”句与赴无锡尉相合,又云“新年芳草遍”,是新年初春时也.郎士元集题《赴无锡别灵一上人》.但李嘉祐另有《同皇甫冉赴官留别灵一》,灵一有《酬皇甫冉将赴无锡于云门寺赠别》,故应为皇甫冉  相似文献   

19.
《五色石》八卷,序言后署“笔炼阁主人题于白云深处”,《八洞天》八卷,序言后署“五色石主人题于笔炼阁”;二书目录首行与正文卷端、均题“笔炼阁编述”,故学者多以为:二书为同一人所撰,如孙楷第先生一九三二年撰《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在《八洞天》条下即云:“此书与《五色石》小说同为一人所撰。”在一九五七年重订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八洞天》条下又云:“此书与《五  相似文献   

20.
胡念贻先生发表在《文史》第五辑上的《屈原生年新考》一文,对屈原的生年提出了新的见解,并试图用天文历法的推算纠正郭沫若先生、浦江清先生对屈原生年推断的错误。胡先生的文章虽令人耳目一新,但其中不少地方使人难以信服,今择其要者志疑如次。 其一 对浦先生《屈原生年月日的推算问题》一文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