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认为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 ,使国家之间以产业或产品为界的分工转化为以要素为界的分工 ,要素分工以要素的层次划分为基础 ,高层次要素是跨国公司超额利润的根本源头 ,是国家持久竞争力的体现。南京等大城市的发展定位应是通过引进外资实现先进产业的集聚 ,通过产业集聚创造培育高层次要素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要素分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国际分工正从产品分工向要素分工发展,这种分工的边界是生产要素,是价值链上具有劳动要素密集、资本要素密集、技术要素密集或其他要素密集性质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分工。要素分工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和贸易活动的必然结果,其实质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资源整合。在要素分工条件下,各国的优势更多地体现为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上的优势,国际分工利益不再取决于进口什么、出口什么,而是取决于以什么样的要素参与什么层次的国际分工,对整个价值链的控制能力有多少。中国应努力培育高级生产要素,提升企业整合各类先进要素进行创新活动和全球化经营的能力,不断提高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跨国公司不仅促使了国际分工演化的推进机制的形成,而且还从知识、价值链和市场等层面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深化和广化.发达国家正是有意或无意地利用了跨国公司与国际分工之间的这种内在关系,从而奠定了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当今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基于此,我国就要大力发展跨国公司,积极利用国际分工体系来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优势,以达到促使我国产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论国际分工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远鹏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3,(5):19-22
信息技术和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导致企业交易费用的大幅降低、发展中国家对跨国公司政策的转变、企业外包业务到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成为潮流,这些都促进企业资源配置的全球化,国际分工出现新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高技术产品的生产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90年代,部分设计、供应也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之间,分工按知识流量呈现从高到低的梯度分布。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国际分工定位及其发展困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国良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5,(5):59-62
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既有垂直型国际分工,也有水平国际分工。在这两种分工形式中,长三角制造业都处于分工体系的末端。这样一种国际分工定位,使该地区制造业可持续发展陷入困局。提升产业层级、与国外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扩大高新技术中间产品的生产平台是长三角制造业摆脱困局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也呈现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一些全球性产业初步形成。国际产业分工 中出现了新的比较优势,差异化产业技术、区位条件、产业组织、产业价值链等成为这种新比较优势的主要因 素。南京的产业结构面临调整和升级,应当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加快利用国际产业资本,参与国际产业分 工,提高自身的产业竞争优势。在制造业领域,南京应调整产业政策,把重点放在构建产业内的比较优势,力 争把石油化工、电子和车辆制造三个行业建成全国一流并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产业。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南京应通过和国际上高新技术产业资本的合作,有重点地发晨通信、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等行 业,突出高新技术产业的比较优势。此外,在发展新型服务业方面,南京应引入必要的国际资本和管理模式, 重点发展资讯服务、物流、会展、咨询、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以提高南京服务业的层次结构。 相似文献
7.
伴随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飞速发展,人类正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它进一步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分工密不可分.本文简要分析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然后以国际分工为主线,在回顾以往人类历史几次分工的基础上,剖析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国际分工呈现的新特点、趋势,提出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相似文献
8.
伴随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飞速发展 ,人类正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它进一步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分工密不可分。本文简要分析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 ,然后以国际分工为主线 ,在回顾以往人类历史几次分工的基础上 ,剖析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国际分工呈现的新特点、趋势 ,提出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相似文献
9.
要素禀赋、地理因素与新国际分工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文以要素禀赋和地理因素为主要研究视角,运用国际中间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数据,采用双边贸易的引力模型对国际分工变化的决定因素进行计量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要素禀赋和地理因素共同决定了新型国际分工的基本格局,但两者的影响力发生了交替变化。在产品内国际分工这一新的分工模式中,地理因素的影响力在上升,要素禀赋对分工格局的影响力却有所下降,并在一定程度上主要局限于区域内部的分工体系中。这种趋势引导国际分工在空间上朝着更加区域化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并购的主体,即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中不仅居于支配地位和主导地位,也引领着全球产业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家的高度依赖性则导致其在整个国际分工的价值链中处于被动地位。更为重要的是,跨国并购具有比国内并购更多的障碍。就中国企业而言,难以加入国际并购主流产业,在国际并购中的控制权和话语权匮乏等都是实施跨国并购存在的主要障碍。尽管地缘意义上的产业分工中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仍存在诸多不足,但经过三十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一些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已具备跨国并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国际直接投资区位理论的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对决定国际直接投资流向的几种理论作了介绍,然后对这几种理论作了评价和比较,指出了它们的发展趋势.最后,文章借鉴国际直接投资区位理论,对我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和对外投资的现状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形成国内统一市场过程中都曾经历过治理国内市场分割的历史。美国主要依靠法制调控州际贸易冲突;欧洲国家主要通过促使市场制度的形成来冲破市场割据和行会势力,国外市场的扩张反过来促使国内市场统一;日本依靠政府强有力的干预促使国内统一市场形成。我国治理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应借鉴这些经验,深化市场经济改革,促使市场机制完善和市场主体壮大;政府加强反行政垄断、规范市场竞争;完善竞争法规,规范地方政府及企业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13.
从国际经济失衡的特征出发,本文提出了从"服务-制造"新形态国际分工的视角理解国际经济失衡的成因,并分析了其引致失衡的机制.新形态国际分工下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开放的非对称性是导致失衡最为直观的原因;国际分工演进中不断恶化的收入分配导致了"服务"国经济的虚拟化、过度需求和贸易逆差,"制造"国的内需不足、生产相对过剩和贸易顺差;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则是新形态国际分工下美国利用金融"跨时比较优势",满足其过度消费需求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城市交通发展的国际考察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世界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世界大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同城市所采取的相应对策进行了考察,并对我国的交通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际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数量、分布地域、多样性、内部组织、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作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其在全球治理中的积极效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主权国家和国际社会的认可。但同样不容否认的是,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发展过程中还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主要表现在国际法主体地位的缺失、受主权国家的影响过大以及自身建设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等。这些因素决定了国际非政府组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在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中处于相对边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国际分工中的比较利益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古典和新古典"比较利益"原则在现实国际贸易中应用后果的分析,剖析了新技术革命所导致的世界分工和贸易状况的变迁,从哲学的角度阐述了在新的国际环境中如何辩证地引用"比较利益"原则. 相似文献
17.
18.
制度对提高国家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理论上,制度会影响竞争力资产的转换水平与效率,制度及其变迁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供激励机制和其他环境支持能力来促进经济增长,实践上,转轨国家不同的经济绩效和竞争力变化有力地说明一个国家要想拥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只有不断地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