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叶炳昌 《社区》2005,(8):59-59
自前些年《常回家看看》的歌曲被唱红之后,许多家庭的后辈不知是出于忏悔还是补偿,纷纷回归“空巢家庭”,看望年迈的父母,这一时成为时尚!这是好事,对于寂寞非常的老人而言,对于渴望精神慰藉的长辈来说,无疑是剂补药。然而,透过时尚,特别是今年春节返乡过年与不少前辈推心置腹之后,笔者从时尚歌儿之中辨出了杂音,从“大补”之后的老人倾诉中看到了无奈……杂音无奈之一:体贴不足,懈怠有余。洗盘捶背,是一种体贴;交流沟通,精神慰藉,陪老人一起叙旧回忆,关注长辈的每一个表情,问候老人的起居作息,关心老人的陈年旧病,是更重要的体贴。这种体贴…  相似文献   

2.
庄琪 《老友》2011,(4):17-17
据媒体报道,《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工作基本完成,新修订的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也就是说,赡养人不经常看望或问候老人属于违法行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  相似文献   

3.
顾骏 《社区》2013,(21):28-29
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现在不再是随口唱唱,而是已经成为固家对公民的法律要求。从7月1日起,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新法规定,家庭成页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相似文献   

4.
张竞 《社区》2011,(6):10-11
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这首《常回家看看》一夜之间风靡大江南北,唱遍城市乡村。唱这首歌的,当然是年轻人;用心听这首歌的,却大多是老年人。它唱出了老年人的心声。现在城里有许多只剩下老人的家庭,常回家看看正是老人的呼唤。然而,如今的社会分工愈发细致,谋生也更加依赖于保有一份工作,子女  相似文献   

5.
周凌华 《老友》2013,(4):15-15
"常回家看看",是老年人最需要的"精神赡养"。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案明确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凸显了国家对老年人"精神赡养"的重视,此举既完善了维护老年人权益题中应有之义,又使法律更加人性化。  相似文献   

6.
张竞 《社区》2011,(9):10-11
“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这首《常回家看看》一夜之间风靡大江南北,唱遍城市乡村。唱这首歌的,当然是年轻人,用心听这首歌的,却大多是老年人。它唱出了老年人的心声。现在城里有许多只剩下老人的家庭,“常回家看看”正是老人的呼唤。然而,如今的社会分工愈发细致,谋生也更加依赖于保有一份工作,  相似文献   

7.
佚名 《社区》2011,(8):40-40
今年1月5日,我国新《老年法》草案出炉,子女“常回家看看”被写入草案。实际上,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和家庭观念的转变.“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如何为老人“暖巢”成为一个全球性话题。  相似文献   

8.
王振 《老友》2014,(4):54-54
正2013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条规定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常回家看看。随着《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实施,常回家看看就不可避免地以民事案件的形式进入人们的视野。案例:储某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太太,育有一双儿女。2009年3月,储某夫妇与两个子女签订了一份协议。在协议中,双方约定因储某夫妇住的老房子被卖,今  相似文献   

9.
小非 《华人时刊》2011,(3):10-12
老龄化社会,什么才是对老年人最大的关怀?赡养老人,并不仅仅是每个月定时寄生活费,让老人吃穿不愁就行了,还要从精神上给予老人慰藉,就像《常回家看看》歌中唱的那样: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相似文献   

10.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今年7月1日施行,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常回家看看原本属于关心老年人精神需求的道德问题,随着新法的修订,如今变成了必须遵循的法律规定。对此大家纷纷热议,但我们不应过于质疑常回家看看的法治善意。值得深思的是,常回家看看的简单需求,何以成了许多老年人的热门呼声?归根到底,说明人们在对老年人的应尽责任上,做得  相似文献   

11.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了与老人分开居住的子女有经常看望或问候老人的义务,社会上对此争议不断。从道德法律化的角度来看,该规定存在将美德法律化的问题;从可执行性的角度来看,该规定过于模糊;同时,该规定与1995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存在立法冲突,而且在监督执行上存在较大的困难。为实现预期的法律效果,有待进一步通过立法解释或者司法解释的方式对该规定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赵阳林 《山西老年》2008,(11):44-44
一曲"常回家看看"唱红了大江南北。表达了两代人的殷殷深情,亦是对"飞"出家庭的青年人的劝告。但,常回家看看是不够的,更应该常回家干干。"孝顺"是孝字后边跟着顺,就是要"顺"父母意。那么何谓顺父母意?耄耋之年的老人,生活能力很弱,需子女侍奉左右,  相似文献   

13.
2013年7月1日,修订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生效,第18条被人们称为"常回家看看"条款,该法条从初见雏形到最终完善,始终饱受热议。"常回家看看"条款兼具法律性和道德性,此条款展示了法律与道德的冲突和契合,体现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道德观念的淡化以及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文章从法律和道德两个角度深入剖析该条款的现实意义、存在问题及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种荷 《百姓生活》2013,(12):26-26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于2013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首次将“常回家看看”等精神赡养写入条文。当日上午,江苏无锡市北塘区人民法院对一起赡养案件进行公开开庭审理,判处被告人马某、朱某除承担原告储某一定的经济补偿外,  相似文献   

15.
任娜 《社区》2013,(13):54-55
随着老龄人口数量激增,如何让老人们在解决衣食之忧后得到精神慰藉,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街道办东关社区自发成立了关注老人精神需求的陪聊队,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尝试。“陪聊”是否是一剂灵丹妙药?社会各界又是如何看待“陪聊”的呢?记者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6.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加规定子女应当经常看望年老父母,“常回家看看”第一次被写入法律。“常回家看看”入法本质上符合道德法律化的目的及其限度,凸显了法律对老年人精神赡养的认可。该法律条款具有一定的强常性,伦理性色彩浓厚,兼具规范与倡导功能,并可作为起诉与裁判的依据。法院判决要求赡养人履行看望义务具有一定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现实当中也遭遇了标准模糊、执行困难等障碍,故一方面需要完善立法,在审判和执行中充分运用调解,敦促赡养人自动履行,另一方面有赖道德进步和养老制度的完善,使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获得满足。  相似文献   

17.
杨明 《老友》2010,(2):45-45
日间照料服务站天津市和平区花园路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站于2009年9月正式开放,社区中的老年人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得到饮食保健、精神慰藉、休闲娱乐一条龙  相似文献   

18.
"常回家看看"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体现了现行法律对中国传统孝道的肯定,强化并丰富了晚辈对长辈的法律义务。对大学生进行孝道教育,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个人优良品格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大学生孝道教育应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明确"常回家看看"是大学生不可回避的法律义务,其次要明确孝道教育目标,确保孝道教育课程开设的常态化,最后指出要努力开发孝道教育资源,实现高校孝道教育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9.
进入晚年后,一些老人习惯于“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成了契诃夫笔下的“套中人”,心里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孤独落寞感,生活中出现了心情低落、情绪抑郁、疲惫无力、食欲不振、失眠、烦躁等症状。那么,如何使这些老年人摆脱“蜗居症”,老人不妨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吴敏 《社区》2014,(9):53-53
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日新街道为了满足老年人的文化需求,建立了书画工作室、健康指导室、科普传播室、阅览室,在各社区办起了老年大学,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开设了书法、绘画、唱歌、舞蹈、吕剧、京剧、腰鼓、日语、英语、摄影等31个课堂。街道组建了太极拳、太极剑、柔力球、登山队、有氧健身操等老年文体健身组织79个,实现了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够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