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等学校机构调整及其组织变勒的理论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学校内部机构的改革与调整是中国高等教育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所进行的创新行为,其实质是通过自身组织变革而发挥新的社会职能。这需要按照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组织实施,并在目标和任务的确定、组织设计、组织变革的推动等方面引入新的观念,以实现高等学校自身建设的重大飞跃。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组织也在不断的学习、模仿、借鉴中进行变革.特定历史环境的变化、国外教育制度和办学模式的借鉴,是影响和推动我国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组织变革的重要力量.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组织变革,主要是由政府发起和控制的,具有明显的政治特色,重视内部的权力分配和机构设置,较少关注高校内部成员对组织变革的态度及观点.  相似文献   

3.
论高校本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最重要标志。对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探索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社会经济现状及其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学生个体发展的必然需要,是高等教育自身的特点和自身非均衡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及教育终身化、社会化发展总趋势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如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学校自身的要求。高等教育的双重属性、高等教育非义务教育、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高等学校自身需要改革决定了高等学校管理者只有树立以效益为主的管理指导思想,才能引领高等学校不断前进,适应形势和需求。高等学校管理者可通过更新观念、追求质量与效益的统一、建立科学易行的指标评估体系、实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综合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和扩大规模来提高办学效益,实现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专门人才和学习型社会的支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高等学校必须进行专业结构调整,才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是:与新型工业化的路子密切结合;与城市化的进程密切结合;与信息资源的开拓密切结合;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密切结合。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高等学校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实现现代化建设与高等教育的良性互动。调整学科专业的最终目的是提高高等教育的适应性,促进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自身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激烈的竞争中,高等学校面对生存和发展的挑战,走有特色化建设的发展道路,既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中揭示出的一条有效的发展途径,又是我国经济转型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外在要求,同时也是高等教育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面向21世纪,高等学校进行特色化建设,是跨世纪大发展的必要准备和需要。  相似文献   

7.
试论高等学校管理策略的转变吴惠青如何提高大学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是大学管理改革的一个永恒主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及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学校的社会角色正发生着重大的转变。面对这一新的变化和时代的挑战,高等学校必须在管理的策略上作出新的...  相似文献   

8.
1949年以来,我国一直强调依据国家的需要发展高等教育,偏重其社会效能,一方面表现在高等学校院系和专业的长期、多次调整,满足了当时短期的经济发展需要,却延误了杰出人才的成长;另一方面由于全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较低,其对于个人社会地位的提升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对个人内在素质的提升和发展所发挥的作用却不够理想。60年经验表明,要提高高等学校的社会效能,从根本上说要让大学成为一个有权、有责、有独特理念、能够独立思考、自觉主动调节自身的学人社团。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信息中心建设刍议董玉真建设高等学校信息中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举措,是信息时代的迫切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如何早日建成符合高等学校和社会需要的信息中心,有待于广泛深入地探索,本文刍议如下:一、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的科学定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高等学校定位事关学校的未来,高等学校只有综合考虑社会、高等教育系统、竞争者和高等学校自身4个方面的因素,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发展和职能实现3个原则才能完成高等学校的科学定位.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由高等教育的目标以及现行高等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而决定的。我国高等学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类高级人才的重要使命。现在的学生是"跨世纪人才"的预备队,要培养造就21世纪的人才,按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笔者认为高等学校应首先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一、高等教育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在高等学校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认真反思现行高等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基层自治组织的"内卷化"及其成因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在国家主导的变革过程中,中国城市基层自治组织--居委会的组织变革实际上走向了"内卷化".居委会组织变革的内卷化指的是,虽然新的组织形式要素(例如社区代表大会、居委会委员的直选等)已经产生,但居委会组织变革真正要指向的组织性质和实际运作机制却没有根本改变;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原有的居委会组织性质还得到了加强.论文分析了居委会组织变革内卷化的表现,指出居委会组织变革内卷化除了受制于特定的制度背景和宏观的国家诉求以外,还包括组织本身的资源约束、组织成员的理性约束、来自于外界的权力约束等原因.同时,论文认为,在内卷化的组织变革之后,居委会也可能获得一些名正言顺的借口来对抗基层政权对于居委会自治性的进一步侵蚀,从而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社区中国家和社会的力量对比.  相似文献   

13.
论高等学校办学类型及其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分类办学,促进高校多样化发展,不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高等教育呈现出多样化、层次化、个性化发展趋势,面对新的发展趋势,如何科学合理地对高校进行分类,从而既有利于构建中国高等教育的合理的体系结构,又有利于发挥高等学校的办学积极性,直接关系到大学的科学定位和发展方向,关系到政府管理政策和大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关系到国家对教育资源公平合理的分配,关系到中国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高等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我国各级各类高校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这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和发展、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是新时期高等学校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在新时期职业生涯理念指导下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是指教育者根据大学生个人特征和社会需要,帮助大学生规划职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选择适宜职业,以促进大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实施有组织、有计划实施个性化就业教育活动,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机制就是实施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援助工程,强化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组织机构,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教育和开发体系,实施大学生个性化生涯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5.
南京理工大学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新中国高等学校的典型代表和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入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阶段。南京理工大学70周年办学实践表明,高质量发展是顺应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学校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主动选择,学校具备了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基础条件。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范式,高等学校在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还需要在发展理念、发展定位、发展模式和发展内涵等方面,着力处理好几对关系。  相似文献   

16.
帮困助学工作是高等学校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创新型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该项工作遇到了新的挑战。科学发展观为高等学校做好帮困助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是做好帮困助学工作的指导方针。只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确立帮困助学的工作原则,并努力加强和改进帮困助学工作,才能使帮困助学出现新面貌。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它的基本含义是保证人类社会具有长远的、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价值观来研究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问题,可从站得更高.看得更为全面、深远。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一是要探索高等教育如何为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二是要探索高等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谈高等学校的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学校的定位事关高等学校的建设与发展.高等学校只有找准自己在社会、在高等教育中的位置,对自己的办学目标、办学类型、人才培养层次和规格以及服务面向等进行科学定位,才能确保可持续性发展.高等学校的定位要适应社会需求,并把握自身条件;要有大视野与超前性.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期高等学校有限法人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期高等学校的法人制度是一种有限法人制度。高等学校有限法人制度是以法人制为基础、与高等教育系统特征相适应、具有自组织性质的调整学校与政府行为关系的准则以及高等学校系统内部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形成的有结构的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20.
组织只有通过不断变革,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保持自身的活力。组织结构的状况是影响组织变革程度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中国国情对如何建立这种结构保障机制做出了尝试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