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世纪回眸:司空图及《二十四诗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的《诗品》研究以1949年和1979年为界可分为三个阶段,近年对其作者的论争引起广泛注目;关于《诗品》的属性,本世纪主要有风格论、意境说、诗的哲学说、审美图式说等;整体看来,研究还有待深化、旁通与据实  相似文献   

2.
《二十四诗品》一般认为是晚唐司空图所撰,近年来其真伪问题引起学界热烈讨论,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有关《诗品》文献的辨析、《诗品》的版本源流、司空图与《诗品》诗学思想的异同这三个方面,由《诗品》真伪的讨论还引起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如对古籍版本的重视,对《诗家一指》的研究等。本文综述了这场讨论中正反两方的意见,以见这场讨论的概况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诗品》研究史上,本文第一次提出用《易经》来解释《二十四诗品》。认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是以《易经》的观念作为它的思想体系的,他把天地人文视为一体,又以天地为纲,确立阳刚、阴柔为诗歌的两大美系,还取象以四时,以二十四节气为诗歌的二十四种风格。  相似文献   

4.
在《诗品》研究史上,本文第一次提出用《易经》来解释《二十四诗品》。认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是以《易经》的观念作为它的思想体系的,他把天地人文视为一体,又以天地为纲,确立阳刚、阴柔为诗歌的两大美系,还取象以四时,以二十四节气为诗歌的二十四种风格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诗品》中存在着阳刚与阴柔两种审美趣味之间的张力,指出这种审美张力的深层结构是崇儒济世思想与崇禅道遁世思想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阐明了产生审美张力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最后对《诗品》中的张力美作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悲慨》,最能代表他本人隐忍之后真实思想感情状况,既是一首爱国主义优秀抒情诗,又是一篇探讨"悲慨"诗歌风格产生的生态环境、主客原因、表现主题和艺术特征的精美诗歌理论,集总结性和创造性于一体,具有思想理论和艺术审美的双重属性。  相似文献   

7.
高迎刚 《江淮论坛》2006,(3):156-160
《二十四诗品》是一部以诗歌形式呈现出来的诗歌理论著作。其“诗化”的批评方式不仅体现在其外在形式的诗歌化,更体现在其理论文本内在批评理路的诗歌化。近代以来的中国古代文论史家大多从西化的理论模式出发,以西方的理论框架来理解《二十四诗品》,其实恰好掩盖了其批评模式的“诗化”色彩。而通过彰显《二十四诗品》批评模式的“诗性”特征,则可以揭示出这种批评模式在推动我国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的积极对话方面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二十四诗品》中,"自然"是贯穿全篇的核心理念,是司空图推崇的最高文学创作境界。司空图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自然而然的写作状态,全面具体地阐说了"自然"境界的审美特征:在审美体察上亲临实境、缘物触发,在审美情感上心存真情、性情所致,在心物关系上物我妙契、合道传神,在审美表现上袒露自我、率真表达。司空图的描述和阐说对于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描述了文学创作的"冲淡美"境界,其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创作主体具有澹泊素洁、虚静专注的精神心态;心物关系具有物我融通、心物妙契、物淡我亦淡的特征;取象造境具有幽柔、淡远、恬静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韵”的本义为声音的和谐,引申为“韵部”“韵脚”以及诗歌等义。唐宋文献中主要为“押韵”之“韵脚”义,也常借指诗歌。而“联”的意义通常用“句”、“联”、“秀句”、“句图”等表示,虽然也有用数词加“韵”表示类似“联”的用法,但必须有具体的语境、语义提示,而且“韵”的基本意义仍为“押韵”之“韵”义。另从文献流传方面看,司空图的《与李生论诗书》的联语数目在宋代是不确定的,苏轼的“二十四”只是与其中一种版本巧合而已。由此,“二十四韵”解为“二十四首诗歌”更为圆融。  相似文献   

11.
张国庆 《学术探索》2009,(2):116-124
学术界一般认为《二十四诗品》(简称《诗品》)与孟浩然诗风关系密切。这是有道理的,但相关的具体论证还很不够。笔者以为,《诗品》中的《典雅》《清奇》二品与孟浩然诗风关系尤密。本文即先对《诗品》中《典雅》、《清奇》两品作具体研究,进而对孟氏诗风与此二品的关系作多方面的具体分析,从而对《诗品》与孟浩然诗风的密切关系予以确证。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诗歌的历史叙述中,"朦胧诗"、"第三代"与"90年代诗歌"构成了八、九十年代诗歌的中心环节,关于它们的争论也是诗歌批评的最重要部分。悖论性的是,这些诗歌在其最活跃的阶段实际上在整个社会文化生态中处于非常边缘的位置,引起的批判最多,内部的差异和争论也最激烈。这是否隐含了当代诗歌一条隐秘的成规,争议越多,越不可回避,其地位也越稳固。  相似文献   

13.
《唐诗品汇》编成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历来,人们多重视该书保存唐诗之价值和宗法唐诗之功用,而对其编纂思想本身较少注意。总的来看,《唐诗品汇》编纂的思想资源大致有三方面:(一)南宋以来宗唐抑宋的文学风尚;(二)闽中本地的诗歌创作批评传统;(三)对早前唐诗诸选本之借鉴创新。而其创新点主要表现在编选体制和评价体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朱熹不仅是理学家 ,也是一位诗人 ,他的诗学思想源于北宋周、程有关文艺的看法 ,但又受家学师承的直接影响。他的诗歌创作 ,除了以抒写自我情怀为主外 ,还有忧国忧民的感愤之作 ,以及自适自持的酬唱 ,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一位大儒的真性情和精神面貌。有助于我们了解其诗学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高惠娟 《殷都学刊》2006,4(4):55-58
正因为古代婚姻是女性唯一的归宿和目标,《诗经》中的爱情大都有明确的婚姻目的性。也正因为婚姻与女人的命运息息相关,《诗经》重章叠韵的唱叹声中才会夹杂着弃妇们伤心欲绝的啜泣。《诗经》弃妇诗叙述了一个共同的事实:女主人公惨遭遗弃;叙述了她们被遗弃的原因:色表。但考察文本会发现,无子才是她们被休弃的真正原因,而这恰恰是《诗经》弃妇诗的叙述盲点。  相似文献   

16.
理雅各《诗经》英译本,从宗教、政治、婚姻等若干方面,描绘出了中国夏商周三代社会图景。在19世纪中后期的特定时代背景下,理雅各向中国人提供了新的思想观念与新的理解方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应充分肯定理雅各《诗经》英译本的思想价值。然而,理雅各《诗经》英译本给出的夏商周三代社会图景,无论在"忠实地反映"方面,还是在"艺术地再现"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问题主要来自理雅各对《诗经》原著的理解和诠释。中学与西学的差异,构成了理解和诠释的障碍;而文化的认同在更深的层面上影响着理解和诠释。理雅各的《诗经》英译本带着传教的企图,夹杂着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因子,这是我们在评价其思想与学术价值的时候需要仔细分辨的。  相似文献   

17.
1989年以来中国的女性诗歌无论是在题材、语言、经验、想象力和表现方式上,还是在思想和社会学层面都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一变化最为重要的体现就是这一时期的女性诗歌在家族谱系叙事上的差异和新变。部分70后和80后女诗人在后工业时代的背景下,在城市与乡土、批判与赞颂中展开的家族叙写,凸显了女性诗歌的历史轨迹和新的美学征候。  相似文献   

18.
王珂 《阴山学刊》2006,19(3):33-40
清末民初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化大转型时期,由“文言”(古代汉语)到“白话”(现代汉语)这一社会通用语言的巨变是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白话是开启民智、启蒙大众的重要工具,白话运动是面向大众的政治、思想、宗教、文化等改革运动的产物,特别是外国传教运动和中国报业的勃兴都极大地促进了白话运动及新诗运动,催生了白话和新诗。新诗是多元发生的文体,不仅是政治改革和思想文化大变革的产物,更是语言大变革的产物。白话成为社会通用语言决定了平民文学及平民诗歌的主导地位。白话运动对白话诗运动及新诗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决定了新诗革命的激进方式和新诗的非艺术地抒发平民情感的功能和无定型诗体与固定诗家语的文体形态,彻底打破了古代汉诗源远流长的两大传统:诗要有体和诗要有“诗家语”。因此新诗革命既是诗的体式的革命,更是诗的语言的革命。  相似文献   

19.
宋末元初 ,江西诗派依然有所传承 ,从作者身份方面讲 ,多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从地域方面讲 ,则以江西和杭州两地为主。其中以方回为代表的诗学大家对于这种传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