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所谓转换国有企业经济运行机制,意味着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或者说,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重新调整国有企业的经营行为,使国有企业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从政府的“怀抱”扑向市场的“海洋”,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经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论资本经济的内涵及其运行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以来,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已经充分表明:从经济运行体制的范畴来考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运行体制不仅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而且是资本经济。“资本经济”是本文提出的一个新的经济概念。“资本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是两个不同经济范畴的概念,前者属于“经济运行体制’的范畴,后者属于“社会经济制度”的范畴。“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它主要是由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3.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严重地干扰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而,加强行政道德建设就成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课题。一、行政道德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从世界范围看,市场经济经历了从“古典的市场经济”到“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古典的市场经济中,听任“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是经济运行的最高原则。也就是说,市场的自发性被看作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最有效的活力剂和助推器,而政府则被看作是市场经济运作之外的“守夜人”,对于经济的运行,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因而,…  相似文献   

4.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研究1.适应市场经济的乡镇企业产业政策体系的建立我国政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为现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作为我国传统经济体制中的一些合理的、成功的调节经济运行的手段和方式,如何在新的体制下发挥其功能并与市场手段一道,优势互补,共同调节经济运行,就显得非常重要。经济政策就是政府在新体制下干预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产业政策又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制定科学系统的产业政策并以此指导新疆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是一个…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的实质是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质上也就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样要在整个经济运行过程中发挥“两只手”的作用。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应该是“有宏观控制的市场主导模式”,微观经济活动要直接置于市场调节之下,宏观经济活动则置于计划调节之下。同时计划调节要建立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之上。实现这一目标,当前关键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转变政府职能。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主要解决企业不能自负盈亏和自我发展乏力问题。转变政府职能,一是要科学设置宏观调控机构。一是要大规模压缩行政机构。  相似文献   

6.
杜曙光 《齐鲁学刊》2004,(2):102-105
现代市场经济虽然有不同的模式,但各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在经济运行中都起着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政府履行一定的经济职能已是经济运行的有机组成部分。当然,政府履行经济职能,又都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政府与市场共同发挥作用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特征。我国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完全可以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在调节经济运行中所提供的经验与教训,以实现政府经济职能的转换与创新,更好地发挥政府在保证经济良好运行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机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我国现状的政府职能基本上是按照产品经济的要求和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和确定的,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经过十五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体制格局和经济运行机制已经发生了重大深刻的度化,现状政府职能,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政府部门从体制,制度到工作模式基本上还是传统的计划经…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几十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仅使我们形成了经济运行的产品经济模式,还构建起一个无所不包的经济管理体系。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企业和政府都面临着艰巨的改革重任。企业需要转换经营机制,尽快与市场经济运行机  相似文献   

9.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人们逐步加深了对市场经济的理解,但也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诸如“不找市长找市场”、“不管经济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的说法,一时成为一些人、甚至一些经济决策者对我国所要建立的市场经济的一种颇为时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现代市场经济运作中,美国实行的市场经济制度类型为“自由企业制度”(Free Enterprise System)的市场经济。政府对社会经济运行主要运用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间接调控;运用《反垄断法》等一系列市场法规维护市场自由竞争效率;并通过庞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市场经济安全运转。美国现代市场经济运作模式对于构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在解决市场失灵,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提供了共性借鉴。美国“自由企业制度”模式不同于其它西方国家模式类型,在借鉴西方经验中应注意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特殊性,在借鉴中创新。  相似文献   

11.
我们已经看到,当代人的行为引起了资源消耗、核废料、环境污染以及基因改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后代人的利益,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一种超越时间纬度的未来世代权利因此出现,其核心是“当代人有责任使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受到充分的保护”。现在,对于作为一种新型权利的未来世代权利如何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哲学问题。人类共同体理论能够为未来世代权利提供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3.
少数人作为道德王国的成员,其尊严也应得到尊重。伦理精神与少数人权利保护存在于统一的社会秩序之中,我们要在善恶因果律中把握少数人权利保护,在价值合理性中彰显少数人权利保护,在生态整合中体现少数人权利保护。在道德哲学层次,少数人的权利保护已不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实现,也涉及到伦理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作者的生平事迹、著作等论述中存在着某些疏误乖违。本文依据地方志、别集序跋、小传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提要》所论及的作者,如陈轼、彭师度、姚菱、储掌文、汤斯祚等,从他们的科第、仕历,到作品的著录、版本、卷数、存佚等,均一一作了订正和考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在从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中发展 ,在同错误的斗争中发展 ,在对真理颗粒的整合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化的哲学生存论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岐义纷呈的概念。文化研究的前提性、基础性工作是从哲学生存论上对文化进行解读。在生存论的视域中 ,人类文化是在特定的生存境遇中产生的 ,它直接源自于人在应对自然环境的活动中“显”生“隐”死的生命意识和生存取向 ;文化标志着人与自然和自身既“逆”又“顺”的双重关系 ,有着“显”与“隐”的结构和功能 ,具有本体和功用双重属性。所以人类文化也具有自我矛盾的性质。人经由文化的创造而提升于动物之上 ,形成具有内在张力的有意义的生存方式 ,但同时也导致人类内部高下 ,贵贱的区分。要卓有成效地研究并解答当代的人类文化问题 ,首先要做好这一哲学的解读工作。  相似文献   

17.
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新理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的发展不能长期依靠“负债经营” ,要逐步实现“以城养城”。经营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理念的创新 ,我们不但要善于建设、管理城市 ,而且要善于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主要是指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根本条件取决于城市的软、硬环境 ,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降低交易成本 ,建设法治经济和信誉社会。  相似文献   

18.
“日常生活美学”批判与“超越性美学”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美学发生了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的对立。日常生活美学肯定大众文化,主张审美回归日常生活,建立以感性快乐为本质的新的美学原则;而超越性美学则主张审美超越日常生活,应该对大众文化进行审美批判。现代性分裂为世俗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世俗现代性沦为感性异化,而审美属于反思现代性,是对世俗现代性的批判。因此,要吸收后现代主义的合理因素,重建超越性美学。对大众文化,应持一种辩证的态度:一方面,肯定其合理性,承认日常生活审美化丰富、美化了人们生活;另一方面,警惕感性异化,坚持审美的超越性,开展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建设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19.
福柯的美学主义涉及到人自身及其生活领域中的一切"美学态度"。此一美学无疑就是一种把人自身及其生活视作艺术品来看待并实践的"精神性"的、实践的美学。其植根于人自身的自由生存实践,或"自我技艺学"之实践之中,因而亦可称之为"自我技艺学化的美学",就是"‘自身的文化’的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20.
执政价值观是执政主体对执政活动的一般价值的政治伦理判断,其内容主要包括对执政活动的价值目标、价值标准和价值模式等的认识或评价。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执政基础的合法性、执政活动的有效性和执政行为的规范性是评判党的执政价值的三个最为重要的量度。“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