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尧臣是宋代诗学“平淡”论的首倡者,被誉为宋代“平淡”诗风的开山鼻祖。在批评晚唐五代以来西昆体之流弊的基础上,梅尧臣一改西昆体诗风浮艳、内容空虚、语言晦涩的缺点,倡导了平淡的风格,并在丰富的诗歌实践基础上,对“平淡”的地位、内涵和本质等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建构了其独特的“平淡”理论,是宋代“平淡”理论的重要奠基者,开启有宋一代文艺之“平淡”风气,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槐园梦忆》是梁实秋先生为怀念亡妻程季淑女士而写悼亡文章,亦是其“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散文代表作之一。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回顾了他们相识相知相恋相守一生的点点滴滴,虽平淡从容,却字字有情,句句含意。这些均得力于作者高超的驭笔能力和主张“平淡”的审美意识。梁实秋先生为文的平淡源于他对高越的精神家园的营造和厚重的文化内蕴,这对于后工业时代,消费社会中散文创作的商业化走向不无有着有力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徐髯 《社区》2017,(26):11-11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过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醉里挑灯看剑”的《破阵子》,读来豪气冲天;“清风半夜鸣蝉”的《西江月》,则是惬意平淡;  相似文献   

4.
关于梅尧臣的“平淡论”,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梅尧臣所指的平淡之诗,是抒发闲适、隐逸情怀之诗,但不仅限于隐逸诗人所作之诗或隐选诗。平淡是梅诗的主导风格,这并非从一开始便是共识,此观念是后人以陶渊明、韦应物之诗为参照而建立起来的。梅诗平淡风格的诗学内涵,与梅尧臣本人的“平淡论”是不同层面上的论题,区分两者的不同,有助于更透彻地理解梅尧臣的诗风。  相似文献   

5.
阮籍和陶渊明是魏晋时期前后相映生辉的两位大诗人 ,在他们所创造的风格各异的诗歌中体现出他们与玄学的内在联系。阮籍是一位崇任自然的玄学家 ,陶渊明深受玄学“独化”论的影响 ;玄学性情说使文学进入了一个抒情化、个性化的时代 ,阮、陶在诗歌创作中明显地表现出对性情说的追求和发挥 ;受玄学“言意之辨”的影响 ,阮、陶诗歌创作拓展了艺术表现的深度和广度 ;阮诗耻于言酒 ,陶诗津津乐道 ;阮陶代表了玄学发展的基本趋向 :从消极悲观到陶然自得  相似文献   

6.
“一”、“二”、“三”三个序数词代表了王熙凤人生历程的三个重要阶段。“一从”是指她嫁给贾琏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里夫唱妇随 ,即“出嫁从夫” ;“二令”是指她执掌荣国府大权后发号施令 ;“三人木”是指她失势后被贾琏休弃。“一从”是“二令”的基础 ,而“二令”又带来了“三人木”的恶果。对于“一从” ,曹雪芹采取“留白” ,即不写之写 ;对于“二令” ,则采取详写 ;对于“三人木” ,却因去世来不及写而被高鹗错写  相似文献   

7.
李怀民是高密诗派领袖,其律诗创作主要继承以张籍、贾岛为代表的中晚唐五律诗人的传统,如大量创作五律,且呈现“瘦削”、“清真”、“平淡”、“新奇”及格律谨严的特征,也有所突破与发展,如或具有田园隐逸诗的风貌,或表现出陶渊明式的“气骨”,或弥漫着凄凉的身世之感和失意的忧伤。李怀民继承“张贾”传统并不局限于五律;就张、贾而言,更侧重于学张派;其律诗学“张贾”,与其古诗师“陶韦”一致,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8.
富春京畿区和北城、嘉定城,共同构成了越南阮朝初期的政区区块结构制式。京畿区的设置是为了增强阮朝的中央统治能力,二城的设置则是为了加深对南北两大地区的控制。从地理平面来看,“城”属之地往往为南北两圻的中心地带;从政区层级来看,“城”乃统属数镇之地的跨高层政区,为阮朝前期地方政区的最高层级。在阮朝建立之初,“城”的设置具有代镇地方和政治缓冲区的特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日益暴露,明命时期分期予以废除。京、城的废止与省的建立,标志着阮朝“京—城”政治地理体制的消亡。  相似文献   

9.
陶诗风格平淡自然,古今已有定评。对于这种风格的成因,历来论者从题材的质实、情感的真切、语言的自然等方面多有探讨,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陶诗的结构——考察陶诗风格的成因。结构之于作品,刘勰曾比作“若筑室之须基构,裁衣之待缝辑矣”(《文心雕龙·附会篇》)。法国十六世纪“七星诗社”代表人物龙沙也说过:“不用怀疑,在相当  相似文献   

10.
《五灯会元》中说“平常心是道”。所谓大巧若拙,大雅近俗,便是强调艺术上的“平常心”。苏轼曾说:“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热,乃造平淡”。说明艺术境界是有高低之分的。绚烂之极,便自然形成一股朴真之风。诗之陶渊明,词之李清照,堪称诗词玉宇间清真的“双子星座”。 绚烂泛彩,已是难以达到的境界,而“绚烂之极”的“平淡”,可以说是艺术境界中的难极之巅了。为什么李清照能够在文坛众星中独放异采而且光贯古今呢?本文试图就其家学渊源、作家素质、艺术构思和语言特点诸方面探讨易安词雅俗共赏艺术境界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李白与苏轼具有相似的性灵与气质,故其皆追求“自然”的审美风格。然李白之“自然”是由其浓烈饱满之情凝聚而成,是“清水出芙蓉”,具有朝气、生命之美;苏轼之“自然”乃“虽物赋形之流水”,蕴含了旷达、超然的生命智慧,充满知性理趣,具有澄澈空明、平淡流转之美。  相似文献   

12.
话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鲁国有个喜爱钓鱼的人,用桂子做鱼饵,用黄金做鱼钩,装饰上碧玉,在丝绳上缀上翡翠,但钓到的鱼却寥寥无几。请以“虚美与务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白岩松曾说过:“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有5%的精彩,5%的痛苦,还有90%的平淡。我们被那5%的精彩诱惑着,忍受着5%的痛苦,在90%的平淡中度过。”人的一生是平淡无奇的。我们要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度过,度过90%的平淡。我欣赏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言壮语;我钦佩勾践为了复国,甘做夫差马前卒,坚守“苦心人,天不负,…  相似文献   

13.
董其昌的文人画观是以“南北宗论”为轴心线展开的,主要表现在“以禅论画”强调主体的顿悟作用和“以古为师”追求平淡的艺术境界两个方面。明清时期画坛上掀起的崇尚恣肆奇谲的文人艺术思潮是对以董其昌为核心代表的平淡境界和风格模式的反拨,由于这种反拨精神而形成的绘画风格特点,在文人画风格的发展上作了重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号称“短篇之王”的蒲松龄,于《聊斋志异》中所写故事,就其真实性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为作者所亲历或亲闻,如《地震》、《水灾》、《跳神》诸篇,便基本上是记实之作,故亦有人称之为新闻报道或素描,二是取其一点因由,随意点染,且多“写鬼写妖”,并具有曲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这可以《促织》《聂小倩》、《青凤》等篇为代表,属小说的范畴,也是《聊斋志异》中的大部分;三是篇中所写之  相似文献   

15.
看了这题目,想必你不是笑破肚皮就是跌破眼镜吧?谁会想改姓“硬”呀?我姓“阮”,“阮”正好与“软”同音。在我出生以前,姥爷就认为这个姓难取名,最好名字里有一个能与“软”相“克”的字。于是,他为我取名“阮克锐”。没想到,爸爸去登记户口时,工作人员一不小心把“锐”写成了“税”,我爸一念,“阮瞌睡”!这还得了!他急忙打电话请示姥爷,这才有了现在这个名字——阮弋帆。一年级开学那天,老师让我们作自我介绍。我刚一说出自己的名字,下面就炸开了锅。从那天起,我开始被别人叫成“软糖”、“软锅饭”,渐渐地,我对“阮”这个姓氏有了厌恶的…  相似文献   

16.
建安时代“俊才云蒸”,邺下聚集了“盖将百计”的文学之士,其中以三曹、七子、蔡琰最为特出,三曹更是处于领袖群英的地位。然自六朝迄于明清,被文学史家频频称引者,却大抵是曹植、王粲、刘桢三人。三人时被并称,但在多数情况下却是以“曹王”、“曹刘”的组合形式出现,且往往被分别视作建安文坛的代表。如《周书·王褒庾信传论》云:“曹、王、陈、阮……斯并高视当世,连衡孔门。”《隋书·文学  相似文献   

17.
“竹林七贤”始见于晋人孙盛《魏氏春秋》:“(嵇)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阮)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在本文中,“竹林七贤之有”是指魏晋时期确有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怜此七人,并分别在中古文化史上占有地位。“竹林七贤之无”是指从中古时期特有的文化现象出发,可证明其时并无以嵇康、阮籍等七人组成的实体或团体。本文将对此分别作诠释,并将由此出发,进一步探讨中古时期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诗歌中,最为宋词所接受的,是以《长恨歌》、《琵琶引》等为代表的感伤诗,其次则是那些描写闲适优裕生活的篇章.可以说,“感伤情调”、“闲适生活”是白居易诗歌给予宋词最宝贵的财富.宋代诗词借《长恨歌》或感慨小我的命运无常,或流露浓郁的麦秀之悲,或以“梧桐夜雨”状写离别之凄清,或以“梨花带雨”写花、写人、写雨,或以“分钗”叙本事、咏七夕,等等.  相似文献   

19.
阮真是我国三十年代很有影响的语文教学法专家.他对语文教学的很多方面都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研究,据他1937年所作的《中学读文教学研究》一书的《自序》称:“自民国十八年教授广州大学,得研究所主任庄泽宣先生之指导,即为国文教学问题之专门研究,发表专著四种,八年来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近三十万言.”其中《中学国文教学法》一书,又是蒐集其研究成果之大成,“最能代表阮氏语文教学思想之著作.”现仅就阮真本书中谈到的语文教材选文原则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20.
宋代诗学“平淡”美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思维特征上,“平淡”具有集大成意识;2.审美特征上,“平淡”是一种老境美;3.情感特征上,“平淡”体现出处穷而淡然、淡泊却又不失进取的超然心态;4.鉴赏特征上,“平淡”以隽永深长的滋味为审美取向,由此演化出宋人鉴赏诗歌的新方式──涵泳。“平淡”在宋代诗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