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外部环境日渐复杂,新一代员工自我意识觉醒,信息化工作模式扩展,企业传统管理机制对员工绩效的影响越发有限。利用员工自我管理机制以及前摄性行为提升其自身创新绩效的管理路径有望成为持续增强企业创新实力的新方法。研究以国有科技型组织中的知识员工为样本,以主动反馈寻求行为为中介,探索前摄型人格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员工前摄型人格对其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反馈寻求行为(询问与监测)完全中介前摄型人格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主管对创新的支持正向调节直接反馈寻求行为——询问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创新性同事的存在正向调节间接反馈寻求行为——监测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与社会认同理论,从自我效能感视角,探讨授权型领导对“90后”员工建言行为的内在作用机理。结合183名“90后”员工的样本数据,运用回归分析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授权型领导对“90后”员工建言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自我效能感在授权型领导与“90后”员工的促进性建言和抑制性建言的关系中均起中介作用;主动型人格对这一中介效应进行了调节,主动型人格越强,授权型领导通过自我效能感对“90后”员工促进性建言行为和抑制性建言行为的正向影响越强烈。  相似文献   

3.
正建言是员工敢于提出工作中的建设性意见且改进组织现状的组织公民行为。Zohar等(2010)研究表明:领导风格是影响员工态度和行为的情境变量,可以很好地预测员工建言行为。包容型领导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倾听追随者的想法和建议,并与其建立融洽的交流互动关系。已有研究表明,建言效能感和内部动机在领导行为与员工建言间起中介效应。建言效能感是员工建言的内在推动力。此外,内部动机可以调动员工  相似文献   

4.
探讨谦卑型领导影响员工建言的内在机制,着重分析领导—成员交换的中介作用和权力距离的调节作用。通过调查获得的265份员工及其直接领导的配对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与层级回归等方法分析发现:谦卑型领导显著地正向影响员工建言,领导—成员交换在谦卑型领导与员工建言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权力距离显著地负向调节谦卑型领导与员工建言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6.
员工建言行为有益于企业的持续改进与成功,而主动性人格是影响员工建言的重要因素。在中国"以和为贵"的文化背景下,团队凝聚力对主动性人格与员工建言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实证研究表明,团队凝聚力会强化主动性人格与促进性建言的关系,但是会弱化主动性人格与抑制性建言的关系。基于此,领导者应重视主动性人格员工并制定管理策略引导其提高主动性;应明确团队共同愿景,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团队凝聚力以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强化其促进性建言的内驱动力;应加强团队核心价值观建设,充分发挥领导在员工建言中的积极作用,消除中国"以和为贵"文化背景下员工的沉默行为,引导员工积极提出抑制性建言,促进个体和组织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变革型领导行为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变革型领导行为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及其中介作用机制。在中介作用机制的探讨上,主要从心理认知和社会交换的理论视角出发,侧重于分析心理安全知觉和领导部属交换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研究的方法,研究对象是广州5家高科技电子制造企业中的213名员工及其对应的213名领导。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变革型领导行为对员工建言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领导部属交换与心理安全知觉在其中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安全基地型领导是一种新兴的领导风格,其在向员工提供安全感和关爱的同时,给人以寻求挑战、冒险和开拓进取的能量。基于依恋理论,以350名员工为对象,通过层级回归和Bootstrap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安全基地型领导能促进员工建言行为,安全基地型领导通过降低员工差序氛围感知来促进员工建言行为,安全基地型领导对员工差序氛围感知的作用受到员工焦虑型依恋风格的强化。这一发现既拓宽了安全基地型领导的实证研究,又为领导有效激发员工建言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66名员工为研究对象,采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探讨了领导成员交换(LMX)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LMX对员工的建言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分布式领导作为一种新兴的领导方式,在处理复杂的外部环境、优化组织决策与促进员工参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认知理论可以揭示分布式领导如何影响个性化工作协议并促进员工的创新行为。选取武汉市7家互联网企业共321份员工样本采用Bootstrap法以及Johnson-Neyman法进行假设检验,结果显示:分布式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个性化工作协议发挥了中介作用,并且被前摄性人格正向调节。分布式领导研究的拓展表明,它不仅仅能自上而下地对员工进行支持,还能自下而上地促使员工主动与组织协商,使得双方自愿签订"私人定制"的个性化工作协议,推进员工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1.
12.
严丹 《管理科学》2012,25(2):41-50
探讨辱虐管理与建言行为之间的关系,并研究组织自尊和个性控制点在以上关系中的中介和调节作用。以广东省两家大型制造型企业410名下属和111名主管为配对样本,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辱虐管理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组织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员工个性控制点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辱虐管理对员工抑制性建言行为和促进性建言行为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组织自尊在两者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员工个性控制点对辱虐管理与组织自尊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员工个性控制点水平越高(越内控),辱虐管理对组织自尊的负面影响越小;员工个性控制点水平越低(越外控),辱虐管理对组织自尊的负面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3.
于岩平  卢晴  王平 《领导科学》2020,(6):97-100
情感型领导对员工促进性建言和抑制性建言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心理安全感在情感型领导对促进性建言和抑制性建言的影响过程中都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代际差异调节情感型领导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年轻管理者采取情感型领导方式对员工建言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管理者学会用"情"是组织管理实践中的必备技能。具体而言,管理者用"情"至深,员工更易"发声";要关注员工心理安全建设,创造安全的组织氛围;要重视管理中的代际差异,会打"感情牌"。  相似文献   

14.
员工离职管理一直是组织行为学中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管理实践中非常重要的模块。本文介绍了员工离职模型中的Steers和Mowday模型和Price-Mueller模型,指出人格类型是影响员工离职的重要个体特征变量,并总结了国内外关于人格类型影响员工离职的实证研究,检验了人格特征、人格类型对员工离职产生的影响及其机制,并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组织成员资质过高日益成为组织发展桎梏,工作退缩行为即为其负面影响之一。基于资源保存理论的一般观点,组织成员主观资质过高与工作退缩行为呈正相关关系。在二者关系中,心理授权起着调节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资质过高对工作退缩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实证研究的结果也验证了理论假设的真实性。现实中,领导者应满足资质过高组织成员的成就需求,完善工作机制,精化绩效考核,加强情感管理,以增强组织成员心理授权,加强对资质过高、工作退缩行为的治理。  相似文献   

16.
<正>一、研究背景在中国情境下的企业管理实践中,员工在面对组织管理和企业流程中的问题时往往采取沉默方式保留自己的意见,这种知而不言的行为会使企业错失良机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在此背景下,员工建言行为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研究员工建言行为前因变量的视角大体可分为三类:组织情境视角、领导行为视角以及个体视角,学者基于这三类视角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个体视角方面,Nikolaou、Le Pine和Van  相似文献   

17.
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研究了中国背景下变革型领导对员工建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通过对苏南和部分上海企业的329名员工及其直接上级的配对成组取样,采用分层回归等数据处理方法。研究结果显示,变革型领导显著正向影响员工建言,且该关系部分地通过内部动机为中介发生;此外,变革型领导与内部动机之间的关系受到权力距离倾向的负向调节,内部动机与员工建言的关系受到自主导向的正向调节。文章还对研究结果的意义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19.
价值取向是隐藏在员工组织行为背后的动机,同样的领导风格对不同价值取向员工的行为有不同的影响。真实型领导风格能够促进志愿主义取向和功利主义取向员工的建言行为,但是建言被采纳与否能够影响功利主义员工的继续建言意愿。领导者采取提高领导真实性水平、强化组织目标、辨明价值导向、正确评价建言、强化内部驱动与外部吸引等措施,能够促进员工建言行为。  相似文献   

20.
组织领导者在领导风格的表现上,并不局限于目前广受讨论的转换型领导及交易型领导,甚至作为以华人社会为研究背景建立的家长式领导,在今时今日更为普遍以及备受关注。本研究着眼于探讨家长式领导风格与前瞻性人格如何影响员工绩效、创造性,以提供管理者参考作用,并藉以有效发挥领导效能。家长式领导对员工的工作绩效既有促进因素也有阻碍其提高的因素,如何对家长式领导进行有效的研究,目的在于能够使其在我们实际工作中发挥最大的效益,使企业领导者充分发挥领导的有效性,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绩效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