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污染治理中文本规范和实践规范分离的生态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治理污染的法律条文基本完善,现实中治理的文本规范与实践规范却存在着根本分离。分离的原因是社会失范、深层社会文化结构和文化网络、国家、社会力量对比的失衡,破解污染治理中文本规范和实践规范分离的路径应该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维框架下的多中心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治理过程中,治理力量的基本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治理效果及其水准。在现实中国语境下,随着社会力量的结构性变迁,基层治理力量正经历着从异化向重构、从缺席向回归的转型,如何理解基层治理力量格局的演化过程和异化现象,如何实现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进而探索我国实现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逻辑,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基层治理力量格局在经历异化——破坏性、寄生性力量对基层治理的渗透之后已经出现重构的迹象,传统良性治理力量的回归已经开始促使基层有效治理的实现,但这一改良和重构过程必然伴随着各方力量的激烈博弈,而推动重构的完成和驱逐破坏性、寄生性力量则需要削弱基层治理良性力量的内部分化,推动以政府作为组织者、协调者、运营者的有效协商平台的构建。值得注意的是,政府虽然应当作为一个强势的协调者而存在,但对其所协调的内容、手段应当予以明确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3.
<正>一、治理失灵:传统地方政府维稳的主要困境我国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维稳机制和运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基层的稳定大局,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改革渐趋深入,中国处于社会急剧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条块分割、碎片化的维稳机制面对经济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社会矛盾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的风险因素增加等现实问题,日益凸显其自身的不适应性,频现治理失灵,致使一系列维稳异化的问题在基层涌现。如"一票否决"的考核机制,使维稳与  相似文献   

4.
基层数字治理发展有助于基层社会各种事项实现数据化表达,从而使得基层社会以一种更加显性的状态呈现。在数字技术赋能作用下,基层治理中的主体、客体、过程与结果都更为清晰,这能够为基层治理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但技术赋能存在限度问题,数字技术无法识别数字弱势群体、无法覆盖基层全面治理事宜、无法清晰展现算法运行过程,以至于造成数字治理供给与现实治理需求之间的空隙。从本质上来说,数字技术与现实社会在根本运行逻辑上存在根本区别,结构性程序难以完全反映现实社会的模糊性,出现了数据滞后与事态发展、治理效率与伦理遵从、公共愿景与功利行为之间的张力。为更好地发挥数字治理对于基层社会的优势,基层领导干部应充分发挥自主性,政府部门要完善数字治理配套制度,同时也应加强数字技术本身的迭代革新,从而有效调和数字治理清晰化与现实社会模糊化之间的张力,促进基层数字治理发展。  相似文献   

5.
公共服务供给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承载着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职责。然而,在当前由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下,城乡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效率低下等问题较突出。如何结合政府治理范式革新,摆脱传统公共服务供给理念和行为模式的束缚,构建科学的公共服务协同治理模式,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前精准扶贫领域暗藏"为官不为"这一隐形腐败。从形成机制分析,"为官不为"是政府功能运行碎片化、考核机制形式化、激励结构失衡化和监管机制软约束共同耦合作用的结果。规制"为官不为",实现精准扶贫,关键在于构建基层公职人员权责清单制度、创设监督问责机制、完善考核机制并设置高效独立的廉政监察制度等立体化的治理体系,从而实现公职人员在新常态下"为官有为"。  相似文献   

7.
基层治理是现代国家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工程。随着社会要素日益活跃、社会结构深刻分化、利益追求呈现多元和思想意识纷繁驳杂,现代国家建构中的基层治理呈现出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式的治理形态,即一体多元化:自然人文多态、规模大小不一、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多样、运行机制相异。面对日益分化多元的基层治理形态,如何进行有效整合和规制,增强基层治理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成为地方党委政府十分迫切的任务。现代国家建构背景下基层治理的价值理念和实践取向应体现出多元一体化的意蕴:权力来源的法理型合法性、权力配置的合理性、权力运行的法治化和透明性、体现责任性和回应性、凸显治理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领导称谓异化,主要源于单位内部权力结构失衡、领导扩大影响和话语权的需要及公私界限不清晰等因素。其治理之道是加强对领导职权的监察工作,完善单位内部晋升机制,消除模糊化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9.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为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四川省江油市做了有益的体制机制探索,成效正在逐步显现。本文通过观察其带来的社会效益思考实践价值,进一步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参与、协作、监督、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公司治理有效性建设的新阶段,治理监督的有效性是其关键环节.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监督架 构的设置是最多的,但实践效果不佳.由此,如何在多年结构和机制建设的基础上,重塑治理的监督模式,探索解决实践中独立董事和监事会间职能不协调甚至相互抵消可能潜伏的治理风险,就成为提升公司治理有 效性的关键问题. 从国际上看,治理的监督模式设计主要有单层制下的独立董事制度和双层制下的监事会,其区别是监督职能主要是放在董事会内部(外部董事、独立董事)还是外部(监事会),核心运作机制依靠正式规则还是非正式关系.而在中国企业改革初期,由于经济转型背景下经济型治理体系的缺失,为了防范企业改革陷入"一放就乱"的局面,在公司治理改革中特别注重监督机制(如改革中先派监事会)的建设,并借鉴其它国家在监督机制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具体而言,就是在公司治理改革的进程中,既借鉴了德国和日本的监事会制度,也引进了英美的独立董事制度.这种双重监督模式设计的目的,是进一步强化公司的监督体系,以确保我国公司治理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决策科学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经济责任审计是监督和制约公共权力运行的重要手段,也充分满足了国家治理要求。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功能,协调国家治理各主体间的利益关系,避免出现权力失衡现象,从而更好地实现国家治理目标。本文将对国家治理视角下的经济责任审计发展创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公共突发事件下,社会治理面临社会秩序协调和失衡并存、社会情绪乐观与恐慌交织、社会关系和谐与分层共生的现实境遇。当前,共建、共治、共享是社会治理的核心价值取向,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成为社会治理的实践进路。为此,要实现从"单一"到"多元"、从"隐蔽"到"公开"、从"自发"到"自觉"的治理转变,激励多元主体参与,促进信息的公开透明,建立韧性社会治理共同体,从而实现社会治理模式的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13.
李晗 《管理科学文摘》2014,(33):174-177
城市边缘地带的农村社区治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结构和运行方式的变化,这一地区的公共服务供需矛盾增加,基层政府事权与财权不匹配,"一刀切"社区治理模式面对挑战,社区治理陷入困境。上海市宝山区G镇构建自治与共治的社区治理体制,构建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制度性合作",这是突破国家主导的一元化社区治理体制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党建国家和党治国家的历史与现实,在基层治理中体现为党治基层,这是理解当代中国基层治理的逻辑起点。近年,通过区域化党建、派驻"第一书记"、开放式党建、智慧党建及"三有一化"等党治基层创新行动,党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提升了基层治理绩效,同时也导致边界不清、行动困难、高成本运行等问题。对此,需要以公共价值创造为引领,以政党自身的"治理转向"为途径,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常规赛"与"运动战"两种治理模式相互依存、交织运作,并且在一定条件基础和环境要求下可以彼此转换。对于组织而言,动态环境中治理模式的选择是使"常规赛"巧妙搭上"运动战"的便车,实现治理结构、治理思路、治理方式升级,从而进入更高层级的常规秩序状态,借力"运动战"中的灵活性、先进性和信息化训练,全面提升组织成员的综合素养,使其总结归纳、构筑升级为更能迎合时代趋势的创新型治理模式。"常规赛"嵌入"运动战"要有科学合理的组织科层治理模式、相对统一的利益目标、成熟的监督考察机制、较为完善的运行体系与制度规范。这就需要实现任务升级下的关注度拔高,目标趋同下的广泛动员,经验传承下的机制赋能,以及成熟路径下的风险弱化。  相似文献   

16.
在基层社区治理实践过程中存在以下困境:群众社区参与真空化,基层党组织对社区的领导边缘化,群众对基层权力监督形式化,群众社区生活呈现无理性苗头。基层社区治理创新的制约因素有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培养选拔机制的影响。实现社区治理创新必须从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不断提升基层干部治理能力、完善基层干部培养选拔机制等入手,保障人民共享治理成果。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治理创新在实践层面取得不少成绩,但总体效果仍然欠佳。究其原因,与作为社会治理创新主体的基层领导干部密切相关。以管控导向、技术治理、效率中心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主义深刻影响着基层领导干部的治理思维、行为策略与目标追求,进而导致其在社会治理中步入行政管控的维稳导向、技术主义的表层治理、社会发展的非均衡化等现实治理误区。因此,基层领导干部必须矫正社会治理中的管理主义,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维权实现维稳;建构"参与式"治理模式,发挥多元治理优势;完善考核与问责机制,实现社会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村基层内在困境与矛盾日益凸现,直接影响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农村基层治理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任务越来越艰巨.为此,我们成立了课题组,进行了专题调研,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治理提供参考. 一、目前农村基层治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村组换届引发的"后遗症",影响了基层组织的有序运行 1.心态失衡.有的村组干部一旦当选,就视整个村为"自留地",无限地放大自身权力.有的村组干部落选后放不下"面子",甚至演变为村里的"绊脚石"、挑拨干群矛盾的"发源地".有些农村重选举、轻监督,选完后拿不出强有力的监督武器,任由当选者恣意而为.  相似文献   

19.
乡村治理中的"寡头政治"也就是由少数人控制村庄权力和资源的政治模式,表现为村级权威结构的相对稳定、资源与权力的相互嵌入以及公共利益的隐蔽攫取。"寡头政治"的产生有其相应逻辑,从内部视角分析,政治空间扩张、乡村精英联盟和村民伦理道德催生了"寡头政治";从外部视角看,外生利益输入、政治庇护结构、社会力量薄弱是其产生的基础。"寡头政治"是对乡村治理目标和治理秩序的一种挑战,不利于国家政权巩固、现代公民培养和公共服务提升,因此须加强对"寡头政治"的规约,通过乡镇政府监督、完善权力运行机制以及解决文化权力不对称问题等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以基层民主政治取代"寡头政治"。  相似文献   

20.
李磊 《管理科学文摘》2009,(13):282-283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推动公司组织创新,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面临的重大任务。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存在股东大会约束作用不够、董事会有效运作不够、监事会监督作用不够等问题。这也就需要我国企业在股权多元化、规范和完善董事会作用、强化监事会等方面进行一些纽织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