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托孤政治"是中国古代出现的独特的政治权力交接方式和官僚体系运作模式,是中国大一统政治设计的必然产物,也是血缘继承制度和中央集权政治杂糅并济的逻辑必然。中国历史上共出现过"冲龄即位""迭代托孤""闪电托孤"三种"托孤政治"模式。在官员任期制度下,"托孤政治"所传达的权力交接方式和官员遴选模式对于留任干部、平调干部、提升干部、即将退休干部、任期将满时被免职干部和犯罪干部提出了鉴示。  相似文献   

2.
董深纯 《领导科学》2012,(27):51-53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托孤的故事。刘备对诸葛亮托孤白帝城的故事,至今仍是人间美谈;孙策托孤时说的"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也成为传世佳话。其实,托孤本质上是因不可抗力而对班子进行的非正常性紧急调整,不仅考验了托孤人的眼光、被托者的忠义和能力,更是一门职场哲学,蕴涵着班子配备的普遍规律。因此,历史上的托孤故事值得今人作为班子配备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据<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曾要求大臣封德彝举荐贤才,但封德彝很久都没能推荐出一个人选来.唐太宗问他怎么回事,封德彝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而是如今天下没有奇才.对此,唐太宗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干异代乎?"  相似文献   

4.
<正>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不仅知人,而且善用人,但面对刘备托孤的后主刘禅,虽倾其毕生心血对其进行精心教育和培养,不遗余力地辅佐,刘禅还是"乐不思蜀"的阿斗。从此案例来看,诸葛亮的培养没有获得应有的成果,是因其遭遇了培养陷阱。培养陷阱,是指缺乏对培养对象的基本了解,或脱离培养对象自身素质,或培养方式不恰当,或培养对象主观不努力等原因导致的培养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未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培养状态。  相似文献   

5.
帝王托孤安排中包含着人员交接和权力转移问题,蕴含着班子配备和接班人选择的普遍规律。古代帝王托孤悲剧对现代企业继承与交接的鉴戒在于:注重代际交替的和平传承;适应新形势,建立权力转移机制;民主交接,完善人才优选机制;淡化家族色彩,注重群策群力;深刻认识权力交接内涵,依靠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6.
汉高祖刘邦封王侯、任大臣一般都是由大臣提出,经过充分讨论才作出决定,且全凭功绩高低,好像非常民主、公正.但在卢绾封王这件事情上,大臣们却看清了刘邦用人的"民主"原来是在作秀,实际上完全是个人说了算.  相似文献   

7.
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项制度性安排,民主推荐干部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所要求的"规定动作",也是干部工作走向群众化、民主化的有效方式。但是,一些地方或部门在实施"规定动作"的过程中,加入了"或不够规范、或技术含量低、或容易出现低级失误"的"自选动作",直接导致民主推荐干部的实践出现了偏颇乃至差错。一、在民主推荐干部人选上,出现了"确定性"过度的现象。一是极个别单位在已经讨论决定了选拔任用的人选后,再去补走民主推荐的程序;二是虽没有讨论决定,但人选已经"内定",民主推荐只是走形式而已;三是有了"意向性"人选,通过  相似文献   

8.
在古代,因为政治利益纷争、执政理念冲突、道德追求差异,官场同僚相互争斗成为常态。如果制度设计合理、君主贤明、大臣公忠体国,这种争斗就会被控制在合理的层面上。如果制度设计出现缺陷、君主缺乏远见卓识或者无力控制局面、大臣各为其主,就可能导致政局动荡,甚至覆宗灭国。  相似文献   

9.
唐元鹏 《领导文萃》2014,(14):91-94
正"顾命"一词出自尚书《顾命》篇,讲的是,周成王将死,恐怕太子钊不能胜任,命令大臣召公和毕公辅佐太子。在中国古代的君权政治中,存在这样一个悖论:小皇帝年幼无法统治帝国,最常见的就是这种"顾命大臣"体制,帮助小皇帝完成过渡。但这时候,问题就来了,顾命大臣要么是皇帝宗室,要么就是朝廷重臣,在先帝时便掌握大量政治资源。尽心辅佐者有之,飞扬跋扈者有之,直接废小皇帝的亦有之。在2700年的历史长河中,小皇帝与顾命大臣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从没中断过。  相似文献   

10.
"分类"在案例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笔者认为,案例研究中的"分类"意味着对"嵌入性元素特征"的分析与统合、意味着研究者通过案例归纳出"类型"的学术取向、意味着研究者的广泛的主观选择三方面涵义。"分类法"在对多个案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因果关系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缺乏情境性与连续性、缺乏自身效度、缺乏标准化程序这几方面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08,(24):18-18
按照"突出经济战线、兼顾行业覆盖、实行总量控制、提高选拔质量"的原则进行,本批拟选150名正式人选。郑州市委组织部发出《公告》,面向社会选拔郑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人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提名,广义上既包括上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提出下级机关领导人选的活动,也包括一定范围内的干部群众推荐同级或上级领导机关人选的活动。前者称"领导提名权",后者称"民主推荐权"。在现行的政治架构下,两者必将长期共存、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3.
2011年4月,郑州市根据所辖县(市)区政府领导班子状况,着眼于选优配强政府正职,超前谋划,运用业绩评价,考学、考能、考德"一评三考"竞争性方式,选拔了15名县(市)区政府正职后备干部人选(以下简称后备人选)。后备人选产生后,选派至重点项目一线历练,精选难点问题综合调研、组织推荐谈话多维考核,持续竞争,优中选强,选出7名县(市)区长考察人  相似文献   

14.
晚清领导集团政治内耗严重,主要表现为皇室成员的相互倾轧、满洲亲贵对汉族大臣的政治排挤和汉族大臣的"窝里斗"。政治内耗旷日持久,并且愈演愈烈,最终导致清王朝政权的土崩瓦解。以史为鉴,破解政治内耗的良策在于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构建科学的制度规范、营造健康的政治生态、形成严格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5.
卖人情     
<正>业务科长退休后,科长位置便空了出来。在局里,业务科至关重要,科长的位置不能空缺时间太长。按照万局长的指示,人事科长章文学便着手考虑接替人选。也不用多考虑,副科长陈胜便是不二人选。他业务能力强,工作很出色。可人事工作就是这样,即便有明确的拟提拔人选,也不能只提他一个人的名字,还得搞差额人选。章文学又从符合任职条件的副科长中挑选了两个,然后将陈胜列为第一人选,提供给万局长选择。万局长也是个重才的领导,当场表扬了章文学:"这个名单很好,这三位同志表现都不错,尤其是这个陈胜。"  相似文献   

16.
《领导文萃》2016,(6):104-107
正请平民赴"国宴"哲理的故事:不久前,瑞典环境大臣莱娜·埃克在首都斯德哥尔摩瑞典政府所在地举行了一场以"环境"为主题的晚宴。她邀请了政府前任和现任的高级官员参加,其中就包括前农业大臣玛格丽塔·温贝里。不料,当晚在玛格丽塔·温贝里到达后,埃克和其他来宾却惊讶地发现,此温贝里非彼温贝里。这位"温贝里"是位60多岁的女士,  相似文献   

17.
2008年7月30,安徽省砀山县卫生局局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文联主席与县委组织部副部长4个职位的最终人选产生,"砀山公推公选部科级领导干部"的活动落下帷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提名,广义上既包括上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提出下级机关领导人选的活动,也包括一定范围内的干部群众推荐同级或上级领导机关人选的活动.  相似文献   

19.
蜀汉建兴九年,与诸葛亮并受托孤的中都护李严因督办军粮不力而被废为平民。李严被废实乃多种因素构成。从李严自身来讲,其政治斗争经验方面的不足使得自己在与诸葛亮权力斗争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劣势;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其凭借丰富的政治权谋联合同僚打击、排挤李严也是李严被废的重要原因;此外,作为君主的刘禅不能很好地给予李严应有的支持,也使李严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李严被废事件给今天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以启示:要懂得放权,敢于放权,同时,还要时刻注意组织内部的矛盾纠葛,早发现,早处理,不留隐患;副职或者下属在领导犯错的时候要及时提醒,纠正过失,真正做到"不唯上,只唯实"。  相似文献   

20.
归还美人贞观之初的某一天,唐太宗很高兴,散朝之后请了门下省的副长官王珪等几个大臣喝酒。王珪是前太子李建成手下的大臣,玄武门事变后,他也跟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虚心纳谏,厉行俭约,轻徭薄赋,使百姓休养生息,各民族融洽相处,国泰民安。在个人私生治方面,他也注重听取大臣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