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英晖  程垦 《管理科学》2016,29(5):57-70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是近年来组织管理学界日益关注的一种非伦理行为类型,但在实践中,因其亲组织性而容易被组织忽视或默许。已有研究证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对组织的长远利益有害,而一些通常被认为对组织有益的概念(如伦理型领导和变革型领导)在一定条件下会促进员工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但就整体而言,关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的研究仍相当匮乏。领导-部属交换在差序格局下的华人组织中广泛存在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对员工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以关系为导向的中国文化背景下,探讨领导-部属交换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有其独特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整合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和自我一致性理论,基于352份中国长三角地区本土企业的员工数据,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和总效应调节模型法,探讨差序格局视角下领导-部属交换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检验组织情感承诺的中介作用和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从而揭示领导-部属交换影响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内在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领导-部属交换和组织情感承诺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情感承诺在领导-部属交换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且道德认同负向调节这种中介作用;道德认同负向调节组织情感承诺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但对领导-部属交换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的关系没有显著调节作用。        实证检验亲组织非伦理行为这一非伦理行为类型,拓展了非伦理行为相关研究;选取领导-部属交换作为切入点,探讨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形成机制,丰富了领导视角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研究;提出并检验领导-部属交换、组织情感承诺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正向关系,再次证明一些被认为是正面的因素也会促使员工采取非伦理行为,丰富了领导-部属交换与组织情感承诺的负面影响研究;探讨中国组织情景下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形成机制,得出与西方研究不同的结论,即领导-部属交换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有直接显著影响,而员工的道德认同对此影响并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反映了华人社会与西方社会对关系的认知差异。  相似文献   

2.
建言行为是员工角色外行为的一种,对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差序式领导作为中国特有的领导方式之一,是否有助于员工的建言行为也成为学者较为关注的话题。以圈子理论为基础,以社会交换理论为指导,将下属按照亲疏远近划分为"圈内人"与"圈外人",分析差序式领导与两群体建言之间的作用机理可以发现,差序式领导的偏爱会使"圈内人"下属产生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产生建言的动机和行为,但其对"圈外人"下属的不公平待遇抑制了他们的建言行为。但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尊重权威""宽忍利他"等理念可以调节差序式领导与"圈内人"和"圈外人"下属建言的作用关系,促进"共建"行为,实现组织永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人际关系的差序格局导致本土组织内出现"小圈子",影响组织成员组织公平感知,造成非圈内成员职业倦怠感高、离职意愿高、工作绩效低、职业满意度低等心理行为问题,降低组织内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合作意愿,影响个人和组织的成长与发展。重点开发本土组织领导心理资本、全面培养组织成员个体心理资本、综合提升本土组织团队心理资本的策略,以及认知与实践相统一的提升方式,是缓解因差序格局产生的弊端、提高本土组织管理水平、提升本土组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差序式领导是独具华人文化特色的领导风格,领导者将组织成员归类为"自己人"与"外人",并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对此,可以以差序式领导方式的文化基础与内涵为基础,从下属与领导之间的互动关系及下属与同事之间的互动关系两个方面来探讨差序式领导方式与组织成员行为取向的关联性,系统地总结差序式领导方式下组织成员行为取向对员工个人效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差序式领导是在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影响下形成的独特的领导方式。综述目前的研究成果发现,差序式领导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利于领导者公平意识的形成、员工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增强,但同时员工也可能在争夺领导支持、获取更多资源的过程中互相排挤,从而造成组织矛盾和冲突。因此,领导者要正确运用差序式领导方式,形成相互制约、共同进步的良好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6.
差序性领导作为根植于我国文化情境中的一种领导理论,对职场中员工工作态度和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解释意义。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将组织认同和内部人身份感知进行有机整合,探讨差序性领导对员工离职倾向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差序性领导对员工离职倾向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组织认同在差序性领导和员工离职倾向关系间起中介作用,员工内部人身份感知调节了差序性领导与组织认同间关系。  相似文献   

7.
从差序格局的视角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外部环境、组织现实需要和个体动机是形成核心圈层的驱动因素,职务层次、分管领域、部门职能以及关系、忠诚、才能是核心圈层的准入条件。以单位一把手为中心的核心圈层遵循非正式规则,其边界具有封闭性和流动性双重特征。为避免事业单位核心圈层的消极影响,应明确组织职能,规范事业单位权力运行;树立公平意识,增加核心圈层的弹性;淡化差序氛围,调适领导与员工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领导者与部属的关系,应当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上与下的关系、施令与服从的关系.但是有些领导并不是这样,要看部属的眼色行事,要听部属的"建议".他们之所以会这样颠倒关系,可以说原因很多:有人被"色"左右,有人被"权"左右,有人被"钱"左右.领导者如何防止被部属左右,关键是要做到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情境下领导-部属交换与反生产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本土企业管理者及其直接下属的跨截面配对样本,本文试图研究领导-部属交换与员工反生产行为的作用机制,尤其是互动公平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及中国人现代性的调节作用.发现:领导-部属交换与员工的反生产行为显著负相关,并且互动公平感在两者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国人现代性对领导-部属交换与员工反生产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0.
沈毅 《管理学报》2012,(5):629-636
海外及港台着重文化取向的华人组织领导研究,集中关注于"权力—人情"、"事本主义—特殊主义"2个主要的关系维度,特别是一些本土化取向的研究力图将"关系"与"差序格局"等本土概念深化到组织领导领域之中。这种文化取向的研究立场,忽略了组织外部体制背景或组织场域的差别,也就忽略了对建国后大陆"单位制"的"主从关系"的研究范式。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的体制转型与"单位制"的松动,为考察不同性质的组织领导模式与"关系"形态的成败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为文化取向与结构取向的不同研究立场提供了交流对话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李燕萍  涂乙冬  高婧 《管理学报》2012,(8):1170-1177
以企事业单位的中基层管理人员的270份问卷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对领导-部属交换对员工工作压力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领导-部属交换与员工工作压力为U型相关,与员工的领导支持感、工作满意度均为直线相关关系;领导支持感在领导-部属交换与工作满意度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工作满意度与员工工作压力为U型相关。研究结果为领导-部属交换负面效应的研究提供了中国情境下的经验验证,有助于把握领导-部属交换与员工工作压力的负面效应的作用方式和途径,使领导者意识到在实践中要关注"圈内人"身心健康,提高"圈外人"的领导-部属质量以降低员工的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12.
林英晖  程垦 《管理科学》2017,30(3):35-50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是近年来国内外组织管理学界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已有研究表明,领导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但相关研究成果多来自西方学界,基于中国文化情景的研究成果还十分有限,而聚焦于极具华人社会文化特色和内涵的本土领导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研究更是匮乏,有待进一步拓展。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从圈内人和圈外人视角出发,探讨中国组织文化情景下差序式领导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以及领导组织代表性和员工集体主义倾向的调节作用。通过分阶段调研的方式,收集14家长三角地区本土企业457套调研数据,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层次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法进行实证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差序式领导对圈内人和圈外人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存在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存在显著差异;领导组织代表性正向调节差序式领导对圈内人和圈外人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相较于圈内人,高领导组织代表性对差序式领导与圈外人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更强;员工集体主义倾向正向调节差序式领导对圈内人和圈外人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但调节程度不存在显著差异。        实证检验中国组织文化情景下差序式领导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丰富了领导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研究,是对本土组织管理研究的有益补充;从圈内人和圈外人两条路径分析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形成机制,为深入理解圈内人和圈外人的认知过程及差异提供了经验证据,并对已有研究视角进行有益整合;提出并验证了领导组织代表性和员工集体主义倾向的调节作用,补充了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产生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3.
马君  王雎  杨灿 《管理科学》2012,25(4):56-68
运用参照认知理论,探讨差序格局下员工绩效评价公平感知对工作绩效的特殊作用机理。以本土企业39个工作组274名员工为研究对象,结合个体感知差异和组织差序氛围两个层面的影响因素,运用线性阶层模型检验二者跨层次交互作用对员工绩效的影响,同时对组织为削弱偏私主义而强化绩效评价公平的努力效果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与西方经典理论不同的是,绩效评价公平感知正向影响任务绩效仅在低差序氛围下才显著,因而淡化差序氛围的影响、降低主管在绩效评价中的主导权有助于提升公平感知对任务绩效的预测力;正规化与程序公平、分配公平的交互作用对任务绩效有负向影响,揭示出绩效评价的本土实践存在一个公平悖论,即不实行刚性化评价难以消除黑箱操作,而实行刚性化评价又容易落入买椟还珠陷阱;正规化与互动公平的交互作用对任务绩效有正向影响,说明注重情理交融、增强规则的张力有助于提高绩效评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领导-成员交换理论是解读组织中领导与成员关系的重要基石,该理论与本土现象之间的契合度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将嫡系、亲信等带有本土特征的概念引入领导-成员交换理论,提出圈内人差序格局概念,能够在延续既有经典理论框架与视角的同时,实现对领导-成员交换理论的有效扩展,并能够引申出更具特色的本土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研究者分别以志愿主义价值取向和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构建组织公民行为的伦理基础,本文整合了志愿主义和功利主义,提出了一个整合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利用297份配对问卷检验了整合模型,研究结果发现:(1)个人—组织匹配和领导—部属交换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均有提升作用,员工做出组织公民行为的动机应该是多样的,兼具志愿主义和功利主义两种价值取向;(2)组织认同和对领导的满意度分别在个人—组织匹配、领导—部属交换与组织公民行为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领导—部属交换通过对领导的满意度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中介效应要远远大于个人—组织匹配通过组织认同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6.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采用对310名员工的调查问卷数据,考察仁慈领导对员工积极追随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仁慈领导能够显著促进员工积极追随行为;领导部属关系中介了仁慈领导对员工积极追随行为的影响;心理授权显著正向调节了领导部属关系与员工积极追随行为间的关系,同时也调节了领导部属关系在仁慈领导与员工积极追随行为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徐世勇  欧阳侃 《管理学报》2012,9(10):1457-1463
以546名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组织报复行为的结构,以及领导公平、信息公平与组织报复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组织报复行为可以分为主动性组织报复行为和退缩性组织报复行为;领导公平对主动性组织报复行为具有预测作用;在预测组织报复行为时,领导公平与信息公平存在交互作用。最后,阐述了研究结果对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正>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崇尚个性解放、自我实现,领导更要懂得处理与部属的关系,工作上才会如鱼得水。笔者认为,要处理好与部属的关系,领导者必须恪守"五不"箴言。一、不表现高傲姿态,与部属同进同退。作为领导者,要与部属同进退、共甘苦,不然,就疏远背离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中大批锐意进取、年富力强的年轻同志纷纷走上领导岗位,普遍形成了年轻领导与年长部属合作共事的格局。面对比自己年龄大、阅历广、经验丰富的年长部属,年轻领导特别是刚刚接过“帅印”的年轻同志,如何理顺关系、总揽全局,搞好与年长部属的协调配合,无疑需要认真面对并进行深入思考。以尊重赢得支持。年轻领导与年长部属共事,要把尊重放在第一位,始终把年长部属当成培养、帮助自己的师长,给予充分的尊重。在工作中,年轻领导对年长部属分管的工作要多给予理解和支持,主动征求…  相似文献   

20.
朱懿 《领导科学》2021,(2):73-75
嫉妒是组织成员的一种自主情绪,在领导和部属关系中尤为突出。在领导—部属交换理论视角下,嫉妒与部属在组织中的地位、领导对部属的体贴程度和领导对部属的区别对待有关,也与嫉妒者与被嫉妒者之间的能力差距以及被嫉妒者与领导者的相似性有关。领导者应明白嫉妒的两面性,对良性嫉妒加以利用,对恶意嫉妒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包括建立团队共同担责与共同奖励制度、传授冲突解决技巧以及培育共享型团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