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舆情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些领导干部因缺乏网络舆情危机意识及媒介素养,网络舆情治理能力不高。在多元舆论的共赢博弈中实现网络舆情治理的现代化,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基本导向、坚持依法治理与柔性治理相结合,重塑网络舆情治理理念;要将网络舆情治理范式从舆情管控治理范式转变为网民整合治理范式;要精准把控好速度、广度、深度,不断提升舆情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如今网民参与网络舆情的现象愈加普遍,但国内网络舆情治理体制不完善,网络舆情事件易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研究网络舆情的重要性日渐显著。基于演化博弈研究复杂网络中的网络舆情能够反映网络舆情形成和演化的实际情况,可以为引导相关主体参与网络舆情的行为和控制网络舆情的演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在网络舆情的复制动态模型中引入两个可以反映网民复杂交互行为的因素:创建新博弈连接的行为偏好以及维持博弈连接的时间长短,在此基础上构建网络舆情演化博弈模型。根据演化博弈均衡解,分析、解释个体复杂交互行为因素以及网民初始得益对网络舆情演化的影响并针对不同情境提出相应的舆情治理建议。研究表明在交互连接达到稳态时,网络舆情博弈的得益矩阵会发生改变,新的得益矩阵由原来得益矩阵中的元素乘以其相应的博弈连接类型的活跃连接占比而构成。本文定量地解释相关主体间复杂的交互行为,研究结果对网络舆情危机处理以及疏导,减少网络舆情事件对社会的危害等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鸿莹 《管理评论》2022,(9):158-169
近年来,高校网络舆情事件频发,给高校声誉、大学生价值观、社会和谐稳定带来极大的影响。网媒、大学生、高校和政府作为高校网络舆情信息中的主要参与人,他们的行为决策将直接影响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的演化。据此,构建了网媒、大学生、高校和政府四方博弈下的高校网络舆情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四方博弈主体行为策略对高校网络舆情发展的影响,同时给出了数值算例,利用Matlab编程对其演化博弈模型进行模拟仿真检验,分析了各个参数对网络舆情事件演化的方向和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博弈系统均衡的主要因素为政府的监管力度、网媒报道的意愿、高校对舆情事件的关注度和大学生的自我认知等,通过引导网媒、大学生、高校和政府的行为策略,有助于妥善处置高校网络舆情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领导科学》2015,(5):1
吴江龙、刘伶俐在《对于权力的想象:一种网络舆情的理解视角》一文中指出,网络舆情不仅仅是民意的简单汇合与反映,实际上已成为一股强大的话语权力。舆情在形成上无时无刻不伴随着对于权力的想象,而正是这种对于权力的想象支撑着网络舆情发展成为权力本身。网络想象表面上是合理的质疑,但实际上从一开始就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并预设了一个道德审判的主题。它颠覆了等级制,却又创设了另外一个等级制。通过屏幕与键盘,在同他人的交往和互动中,人们可以不  相似文献   

5.
政府"触官"舆情是指由政府官员言行引发的舆情事件与舆论态度。政府"触官"舆情事件中政府回应速度与回应质量不匹配,会影响政府形象,降低政府公信力。政府"触官"舆情回应弹性受到内外部环境压力、舆情注意力分配、多元主体博弈、政府回应能力等多维度因素的影响。基于此,政府应通过借助内外双重环境压力、合理配置舆情注意力、完善主体博弈策略、提升舆情回应能力等调适"触官"舆情回应弹性。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体已经成为谣言传播的重要载体,严重威胁到我国的网络空间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加强和创新对网络媒体的监管,妥善治理突发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针对突发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研究,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网络媒体与地方政府双方演化博弈模型,在引入中央政府惩罚机制基础上,对比分析了网络媒体与地方政府双方行为策略选择的演化稳定均衡,同时采取多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对模型进行多情景推演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突发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热度与网络媒体和地方政府双方的策略选择有着直接关系;若地方政府承受突发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恶性演化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信誉损失持续增大,双方演化系统都会出现周期性波动现象;引入中央政府惩罚机制后,其惩罚力度若高于网络媒体消极应对网络舆情所受到的惩罚和地方政府的监管投入成本时,最终系统会演化至良性状态,研究结论为政府部门在面对突发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治理方面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关系到高校教学乃至社会发展的稳定。以香港“占中”事件为例,运用演化博弈分析方法,建立学生群体面对突发事件策略选择的博弈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学生策略选择对网络舆情演变的影响。该模型可推广到一般的高校突发事件,对研究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与传统舆情相比,网络舆情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的实践中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因此,应该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完善网络舆情工作制度,建全网络舆情处置机制,创新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构建网络法律体系等方面着手,提高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网络舆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开展了"网络综合治理"战略部署,明确了网络空间治理的方向。在网络时代,新媒体是高校网络舆情汇聚的平台,也是大学生表达意见的主渠道。由于大学生价值观及思想均不成熟,对网络舆情事件缺乏理性思考和评判能力,很容易发生高校网络舆情事件,而一旦爆发负面网络舆情,涉事高校即被裹挟,  相似文献   

10.
全媒体时代赋予了网络舆情独特的传播特征,也对其监管与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探索有效的网络舆情引导策略与激励机制对营造健康的舆论生态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网络舆情传播的动态性与持续性,结合网络舆情实际传播过程及借助微分博弈的研究范式,本文构建了由监管主体、网媒、网民构成的5种网络舆情传播情境;通过求解不同情境下各主体的均衡策略,进而分析网络舆情的传播引导效果,识别网络舆情引导过程中的关键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双激励并存策略情境下的网络舆情引导效果最佳,可实现系统整体收益的帕累托最优;无激励策略情境下,网络舆情引导效果处于最低水平;显性激励和隐性激励策略均可有效改善网络舆情引导效果,但存在差异化的影响强度:φM?ω?φN。  相似文献   

11.
谌艳青 《办公室业务》2014,(15):238-239
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是一项崭新和重要的业务,对网络舆情分析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网络舆情分析师具有浓厚兴趣和高度责任心的职业态度,掌握网络舆情分析的基础知识,具备网络舆情分析的基本能力以及拥有独立第三方的思维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网络舆情监控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是近几年来网络舆情研究的重要热点问题,本文从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的功能与实现的角度,对典型的网络舆情监控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并构建了网络舆情监控系统模型,探讨了网络舆情监控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随着当前网民对政府行为关注度提升,政府部门的相关行政行为已成为网络舆情诱发的一大因素。作为网络舆情重灾区的城管舆情事件,近年来呈现井喷式的爆发。在这样的背景下,城管部门如何监测和分析网络舆情、如何引导网络舆情等课题,都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社会,无论是网络推手炒作谣言,还是官方微博积极应对,都可视作舆论领袖在舆情演化过程中发挥传播影响力。本文将舆情演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在两个阶段分别应用不同的仿真模型对不同作用舆论领袖的传播影响力进行分析。第一个阶段是舆情危机爆发阶段,即舆情危机"从无到有",分析网络推手在该阶段的扩散影响力,以SIR经典传染病模型为基础,构建包含有网络推手作用的扩散影响力模型;第二个阶段是舆情危机平息阶段,即舆情危机"从有到无",分析官方微博在该阶段的证伪影响力,以Lotka-Volterra竞争关系模型为基础,研究官方微博如何发挥证伪影响力与网络推手进行博弈。结合具体舆情实例对阶段式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并提出如何根据舆论领袖不同传播作用应对舆情危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帮助决策者打击网络谣言、平息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15.
<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带来了民众对公共事务参与意识的逐渐增强,网民数量的迅速增加,社交传媒工具以及新传媒技术的快速普及也为民众提供了关注、讨论公共事务和传播舆情的平台。大众舆论不再像过去是地方、局部和短暂的舆情反映,相反,通过网络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吸引甚至动员大众,网络舆情不仅仅是民意的简单汇合与反映,实际上已成为一股强大的话语权力。但从微观的发生机制入手,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可以发现这种舆情在形成上无时无刻不伴随  相似文献   

16.
齐勇 《管理科学文摘》2008,(20):139-140
高校网络舆情的变动规律是非常复杂的,在不同的过程中,舆情的状态和变动规律是不同的。在高校网络舆情的变动规律中,我们通过观察会发现经常存在一些重复出现而且具有稳定性的现象,如舆论领袖和网络愤青的存在、传播过程中的从众效应和沉默的螺旋效应的存在,这些现象影响网络舆情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期,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对网络舆情引导的能力关系到政府形象的构建,是网络时代政府亟须面对的新课题。本文首先对网络舆情相关概念及政府与网络舆情间的关系进行描述,选取7.23动车事故为案例分析政府应对行为对舆情的影响,最后提出政府危机管理部门有效引导网络舆情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研究较少从属性层次来研究突发事件中的舆情传播问题,本文运用突发事件的结构化描述方法从属性层次分析了舆情的产生和传播的动力学机制,进而分别建立了传播主体的决策行为和博弈关系的结构化描述框架。然后,考虑传播主体的认知差异,运用演化博弈论方法分别对社会公众之间及社会公众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博弈关系进行了研究。最后,运用实际案例对理论研究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并运用数值仿真考查了该案例中博弈主体的认知差异对博弈均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新兴沟通工具,微信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舆情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快速地反映师生的心声,也可能被以讹传讹,偏离事实。本文以微信的发展以及功能分析,探讨基于微信的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过程,并分析了微信网络舆情引导面临的挑战,从加强网络舆情的管理意识,提高师生应对新媒体的能力,提高校园突发事件舆情应对能力,加大保障机制,夯实微信舆情引导基础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网络时代,互联网舆情迅速形成并发展,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测是信息时代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研究了网络舆情的发展过程,提出了一个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的框架,该框架将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分为数据获取、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以及结果呈现模块,并对每个模块的功能以及实现时所需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