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上下级关系的沟通开放性对组织承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彧彧  黄小科  丁国林  严肃 《管理学报》2011,8(3):417-422,436
对315位中国企业的员工进行测试,探讨沟通开放性对组织承诺的影响以及领导-成员交换和"关系"在此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并考察年龄、学历、职位级别等个人特征对各变量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①组织中沟通开放性对员工组织承诺有正向的影响;②沟通开放性对领导-成员交换和上下级"关系"均有正向的影响;③"关系"在沟通开放性与员工组织承诺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④领导-成员交换不直接在沟通开放性与员工组织承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企业提出有关建议:建立良性的正式沟通网络,保证各种信息能顺利进行传递;上级要对下属更加开放;上级要与下级保持良好的个人"关系",以获得下属的忠诚,以增强员工的组织承诺。  相似文献   

2.
<正>"脸色",是指脸上的表情。当下,有些领导干部在管理下属的过程中,仅仅注重言语上的沟通,这在实际工作中是不够的。在工作中,对于有些事情,领导干部一旦讲出来,会有损于下属的面子,不利于与下属进行沟通。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可以通过摆"脸色",即利用脸上表情的变化来批评或者激励下属,使下属主动、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整,达到言语沟通无法企及的一种效果。这就是一种领导艺术。通常情况下,领导干部给下属摆"脸色",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领导与下属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领导的话,在下属面前应该是有号召力的。在领导与下属关系和谐的环境中,工作有干头,顺心;心结有人解,顺气;任务有人领,顺意。这样的上下级关系,应该是比较好的。但是,现实工作中往往不是这样。有的领导与下属之间非但没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反而产生了很大的离心力,关系很别扭:下属不愿见领导、不肯听话、不想做事,甚至避而远之。下属一旦产生了离心力,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作为领导干部,不妨从以下“六心”入手,化解下属的离心力。双向沟通多交心。有些下属之所以与领导产生离心力,主要缘于领导不注意、…  相似文献   

4.
下属与上级沟通时常常因为畏惧而词不达意、因为私利而逢迎拍马、因为投机而夸夸其谈、因为消极而一味拒绝,将引致彼此互动的不深、不顺、不实,是上下级交流的禁忌,其根源在于个人不自信、思想顾虑过多、羞于真实表达和关注焦点错位。想要掌握与上级沟通的"正确姿势",下属应端正认知、修正方法、调整心理、保持尊重、充分准备,以态度的正确把控实现积极的交流互动。  相似文献   

5.
组织中"问题成员"的出现并非完全源于个人因素,而是互动衍生之结果。领导者对组织系统管控的乏力加剧了下属的任性,领导者自我行为的失当直接强化了不良示范效应,领导者立场不正则易为下属所围攻而同流合污。同样,下属的任意随性会直接挑战领导权威,加剧彼此冲突;下属不良行为泛滥则恶化组织氛围,弱化领导管控力;下属彼此抱团谋私容易拉拢上级,寻求"保护伞"。斩断"问题领导"与"问题下属"间的衍生路径,应立足制度规则,约束行为取向;完善独立监管,规避权力庇护;公开管理过程,确保行为公正合理;强化情感沟通,缓和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6.
基层干部与上级沟通时存在沟通频率较低、沟通内容单调、沟通方式原始等"弱势沟通"特点,而其常见难点有心理障碍、作风障碍、角色障碍、语言障碍。基层干部与上级"弱势沟通"的突破点和把握艺术有如下方面:积极自我"升级",消除心理负担;找准对话"机巧",注重沟通方法;借助其他媒介,适当"借题发挥";加强自我"修炼",增强沟通艺术;学会"包装"自己,把握好沟通策略;用好"非语言沟通",扩大沟通影响。  相似文献   

7.
下属心存芥蒂的表现有副职领导分庭抗礼、核心下属效能降低、功勋下属心态失衡、普通下属如履薄冰。下属心存芥蒂会造成组织成员"一盘散沙",缺乏凝聚力;工作进度"缓不济急",缺乏执行力;组织生态"乌烟瘴气",缺乏竞争力。打破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芥蒂,需要领导者注重知人善任,主动"化干戈为玉帛";强化领导威望,确保"一碗水端平";提升工作素养,担当"行家里手";优化组织氛围,践行"和衷共济"。  相似文献   

8.
<正>猜忌是人际关系的重大障碍。上级对下属的猜忌,如同罩在下属头上的魔咒。作为下属,应该主动从自我做起,通过党性修养、人格塑造、领导艺术等诸多方面,挖掘猜忌产生的根源,铲除猜忌滋生的土壤,解开上级猜忌的魔咒,消除猜忌带来的影响,努力构建和维护团结和谐、健康纯洁的上下级关系。一、淡泊名利,克服一个"争"字名利之争是产生猜忌的物质根源。大多数时候,上级猜忌下属,是因为感到自己受到了下属的威胁,害怕  相似文献   

9.
领导要对下属进行有效的管理,就要与下属进行有效沟通,不能不顾下属的所思所想,单凭自己的感受管理下属,而这恰恰是许多领导在管理下属时容易忽视的问题。领导只有实现与下属之间由排斥性沟通向建设性沟通的转变,才能与下属进行有效沟通。一、排斥性沟通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说,在等级制度森严、领导管理严厉的环境下,下属会刻意地包装而尽量不暴露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因为领导具有评判权和赏罚权。领导者在给下属做指导或提建议时,如果高高在上,与下属有明显的等级距离,下属就很容易产生一种被排斥感,这就是排斥性沟通。这种沟通实际上否定了下属…  相似文献   

10.
一个单位内部有众多的下属,工作中难免会有少数人越过主管领导,直接把个人对工作的看法和想法向上级领导汇报并与之沟通。这些现象的存在,主要原因不外乎三种:一是下属对主管领导不信任、不信服;二是对主管领导有成见或意见,但又不敢正面指出,心里有怨气;三是想借助上级的力量来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面对下属的越级沟通,在没有给领导工作带来较大负面影响的前提下,领导者一定要坚持从工作大局出发,注意自身形象,少安毋躁,沉着冷静,正确对待。宽怀为本,保持沉默。一般来说,下属进行越级沟通也是自己的一项权利和自由,主管领…  相似文献   

11.
"强下属、弱领导"现象是当前一些单位和组织中逐渐出现的组织情形,具体表现为下属群体聚而成团逐渐孤立领导者、刺头下属时常质疑领导者个体权威、领导者决策部署难以得到绝对拥护、领导者自身立场受到强势下属摆弄。"强下属、弱领导"现象对于单位能力建设是极为不利的,其影响主要体现为消解领导个体权威导致内聚力缺失、导致个体势力抬头形成团体性派系、扰乱整体决策方向降低单位能力值。矫正这一问题,需要抓住领导个体、组织管理、驭人之策三个着力点:单位领导者要加强"内功修炼",筑牢组织基础;组织管理要善用"狮子搏兔",抓准员工中关键角色;驾驭下属要借鉴"田忌赛马",善于以弱克强。  相似文献   

12.
正大部分领导都喜欢服从管理、听从召唤的下属,然而偏偏有些下属却不太"听话",不怎么买领导的账,有些时候言谈举止甚至表现得比领导更为强势。对待这样的下属,如果方法简单、针锋相对,不仅有失身份,而且容易影响内部团结,形成"窝里斗",削弱单位或部门的整体战斗力,最终对事业发展造成极大损害。如何领导强势下属,是领导干部应当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细观察:怎样逞"强"强势下属往往会在有意或  相似文献   

13.
一个组织里存在着很多的"隐性浪费",如无效等待造成的"隐性浪费",任务划分混乱造成的"隐性浪费",组织资源错配、闲置造成的"隐性浪费",下属低效、无效、负效工作造成的"隐性浪费"等,严重影响组织绩效。结合变革型领导理论,预防和治理"隐性浪费",应明确组织的愿景和目标,增强组织认同与组织承诺;转变领导重心,注重对下属创造性的激发;为下属提供个性化关怀;通过精神感召和德行垂范吸引下属自愿追随。  相似文献   

14.
<正>每位领导者都要面对诸多下属,若只用同一种思路或方法分别与他们进行沟通,显然行不通,唯有"知己知彼",方能"畅通无阻"。富于心机的下属是比较难交流的一类人。领导者需要认清富于心机下属的表象行为,了解这些行为可能会给彼此工作带来的弊端,分析其潜在动机,然后采取针对性较强的管理手段与措施,创造稳定和谐的工作环境,从而更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一、识别富于心机下属"心机"一词本是中性词,意为  相似文献   

15.
三国时期,曹操麾下行军主簿杨修,因"数犯曹操之忌",终被曹操以乱猜"鸡肋"口令定罪为"造言"、"乱军心",落得个被斩首示众的结果.在现今社会中,对于领导与下属,我们多提倡领导知下属以便因材施用,实际上,下属知领导,也有助于未令而先行,得令而立动.那么,作为下属,该知领导有多深呢?重读<杨修之死>,启示良多.  相似文献   

16.
时下,"争取领导"这个说法开始出现于个别领导口中.一些领导在下属部门检查工作时,频出此言.为此,笔者感到十分纳闷:上级为什么叫"下面"的"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领导"呢?  相似文献   

17.
肖玉冰 《领导科学》2002,(15):14-15
领导要树威信,下属也爱"面子",这实际上是双方都需要的一种尊重.这种尊重是双边的、对等的.这里所说的给下属一点"面子",不是无原则的迁就、一味的退让,也不是无视下属的错误而护短,而是当下属身处矛盾的焦点、陷入被动的困境、工作出现偏差时,领导能体谅下属的苦衷、宽宥下属的过失,伸手解围"救场".  相似文献   

18.
<正>大部分领导都喜欢服从管理、听从召唤的下属,然而偏偏有些下属不太"听话",不怎么买领导的账,言行举止表现得比领导更为强势。对待这样的下属,如果方法简单、针锋相对,不仅有失身份,而且影响内部团结,形成"窝里斗",削弱单位的整体战斗力,对事业造成极大损害。怎样驾驭比自己更强势的下属,是摆在领导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9.
领导对下属"冷暴力",既会严重阻碍工作高效推进,又会严重影响下属健康成长。领导对下属"冷暴力"主要表现为言语上的守口如瓶、行为上的疏远放任和态度上的漠不关心。领导缺雅量是导致"冷暴力"的主要原因,下属不自知的"又臭又硬"是引发"冷暴力"的重要诱因。面对"冷暴力"的危害,领导和下属应该各究根源、换位思考、相互靠拢、联手消解。前者要强化"长者""师者""仁者""贤者"的身份意识,以"视卒如子而不可骄"来克服施暴冲动;后者要善于做前者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以"士为知己者死"来控制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20.
所谓"人气",就是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威望。领导者的"人气",就是领导者受下属关注、欢迎的程度,是领导者的专业技能、管理艺术、品行操守和个人魅力的综合体现。领导者"人气"指数高,领导工作就能顺利开展,因此领导者必须提升自己的"人气"指数。 注重外在形象,提升吸引度。风度仪表是一个人气质性格、文化素养和审美观念的外部表现。领导者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优美的语言、整洁的衣装、端庄的仪态、和谐的动作表情、活泼开朗的性格以及谦逊宽容的态度,对下属的心灵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有助于领导者与下属进行沟通和友好合作,顺利地完成各项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