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目前党政领导干部复出条件进行理论对照分析,可以看出,当前领导干部复出条件中规则性公正尚显不足。因此,应该坚持"治病"与"防病"相结合的原则,分别从区分工作失误性质、构建社会满意度的评价体系以及信息公开与透明三个方面对复出条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
领导干部的高素质和专业化主要体现在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正确、政治理论扎实、政治品德高尚、身体与心理健康、工作能力过硬、依法行政能力达标、学习能力超强、沟通协调能力良好、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突出等方面。当前领导干部履职与管理中存在理想信念缺失、专业能力欠缺、基层锻炼不足、选拔考核评价机制不科学等问题。为此,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领导干部队伍,要奠定好品德与素质基础,着力提升领导力水平,加强领导干部的基层实践与历练,建立科学的领导干部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11,(48):13-13
2010年9月,因强拆自焚而引起轰动的江西“宜黄事件”,牵动着人心。时隔一年,有消息称,因“宜黄事件”被免职的宜黄前县委书记、前县长均已复出。无论《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还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干部复出的最低期限应是“一年”。根据当地回应,此次复出任命是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相关程序后作出的。  相似文献   

4.
引咎辞职在规范我国领导干部责任与义务、促进我国政治制度和政治文明建设与顺利进展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责任主体难界定、行政权力使用效率低、领导干部滥用权力、引咎辞职适用范围过窄等。完善和发展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需要健全领导干部岗位权力-责任对等机制,完善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激励机制,明确引咎辞职执行标准,并建立严格的官员复出机制。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高级干部要注重提高政治能力,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领导干部作为党执政治国的"关键少数",必须带头加强政治能力训练,自觉坚定政治信念,把准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真正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植根心底、见诸行动、落在日常。政治能力源自于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在增强"四个意识"中持续提升。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根和魂,是领导干部政治能力的基础支撑,没有理想信念,就谈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斗争精神是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所展现的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敢于拼搏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是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政治品格、战略思维、专业能力等各方面素养的集中体现。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具有极端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注重在提高政治能力、强化斗争意识、增强斗争本领、丰富斗争历练等方面下功夫,永葆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新使命。  相似文献   

7.
领导者的能力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是组织领导能力、决策能力、识人用人能力以及交往协调能力等的有机结合。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是事关执政党建设的大局。我认为,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提高领导素质应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高”,就是站得高、水平高。领导干部理论水平要高,要有高于被领导者的思想政治水平、政策水平和理论修养,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强,体现出先进性、表率性。领导干部地位重要,责任重大,既要“领”,统领掌管,洞悉情况,…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使之"各尽其能、才尽其用"。党政领导干部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是党政部门适应社会形势发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客观需要。通过构建胜任力模型,党政部门能够准确地了解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从而通过培训等相关措施,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  相似文献   

9.
女性领导干部存在权力动机不强、权力观念淡薄、权力目标不够执着等权力心理问题。为促进权力心理健康发展,要树立强烈的权力动机,强化女性领导干部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政治担当;突出女性领导魅力,提高女性领导干部独特的政治本领和政治智慧;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保持女性领导干部廉洁的政治品格和政治本色;提高社会性别敏感度,优化女性领导干部成长的社会保障机制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当前官员复出普遍,呈现出复出时间短、复出职务不合理、复出不分责任轻重等一系列乱象。针对此种情况,需要完善官员复出机制、强化多种问责机制的联动以及加强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协作。  相似文献   

11.
张艳斌 《领导科学》2020,(8):122-124
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在意识形态建设中发挥着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正确引领社会思潮的独特作用,这种独特作用决定了必须把提升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领导干部在意识形态工作实践中依旧存在缺乏意识不想抓、缺乏知识不会抓、缺乏胆识不愿抓和缺乏常识不善于抓等显著能力短板,亟须在提高理论学养中提升意识形态工作思想引领能力、在提高政治修养中提升意识形态领域鉴别研判能力、在提高工作素养中提升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相似文献   

12.
政治素质是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领导干部的第一素质,是领导干部政治合格的标志。新时期领导干部最主要的政治素质是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在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国内改革与发展任务异常艰巨的情况下,领导干部要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个原则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把关心基层的工作做细做实,实事求是为人民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基本要求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要有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一、领导干部提高政治素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要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一些领导干部陷入了严重的"政治疲乏"困境,表现为"低头拉车不看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思维僵化。消除领导干部"政治疲乏",可塑造正向激励,引导全面担当;营造民主氛围,塑造良好组织文化;提升学习意识,适应时代要求。领导干部以知识链与能力结构耦合消除"政治疲乏",要理清能力突破的科学思路,建构知识学习的有机链条,寻求知识链转化为能力结构的核心路径,以行动变革突破自我上限。  相似文献   

14.
我们所说的人文素质,简要地说,就是指人们在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修养和综合运用能力。由于人文素质在其结构和功能上具有潜在性,因此,我们平时一谈到领导干部的素质,往往首先想到的是领导干部的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纪律、专业技能等,而对人文素质则不够重视。随着领导工作环境与对象的种种变化,人文素质在领导干部素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正>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的整体政治生活状况和整个政治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小政治生态",在此指的是政治生态的一部分,即单个领导干部内在的政治素养及其个人工作、生活环境等所形成的小范围的政治环境。构建良好的"小政治生态"是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当前领导干部"小政治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与社会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勾结、不同领导干部之  相似文献   

16.
胡月星在《不同文化水平领导干部胜任特征差异比较》一文中,对不同学历领导干部胜任特征模型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对不同学历领导干部对28项核心能力选择的差异比较,发现在前7项核心能力的选择上,在政治  相似文献   

17.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理政能力,落实到丰都,我认为要抓好十个重点。  相似文献   

18.
<正>免疫力是人的肌体识别并消灭侵入体内病菌的能力。免疫力缺失,人的生命将难以持续。同样,领导干部要维护好自己的政治生命,也需要不断提高政治免疫力。政治免疫力是一种内在的防御机制,是领导干部在面对外界形形色色的诱惑时依然能够坚守信仰、严于律己的定力。提高政治免疫力,要求领导干部在内心深处树立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的自律信条,做到带"病"的坚决不碰,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病菌"的入侵。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很容易成为各种利益集团  相似文献   

19.
领导干部作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担负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也经常面临更多的角色冲突。能否善于处理角色冲突,是衡量领导干部综合能力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也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体现。笔者认为,领导干部主要应处理好以下五种类型的角色冲突。一是要处理好自我认同角色与群众认同角色之间的冲突。此种类型的冲突是领导干部在执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自我认同与群众认同存在矛盾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俗话说:“一人难称百人意。”领导干部与普通群众在思维方式、理论水平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差异,导致…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09,(20):10-10
问责制度本身并无意将受责官员打入“冷宫”.如何更好地处置逐渐庞大的问责官员群体.成为一大显性政治问题.2009年第13期《凤凰周刊》刊登题为《大陆万名问责下台官员复出困局》的文章指出.干部是党和国家多年培养出来的.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如果轻易废弃是个损失.也是个浪费。问责官员的每一次复出,之所以容易引起争议.引发民意反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