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礼记》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格"是标准,是界限。守格,乃恪守行事之规矩。这些规矩或刻于碑碣,或书于竹帛,或铸于鼎鼐,或传于心口,不应也不容触犯。人的一生会受很多"格"的限制,游戏中有"格",学习上有"格",工作中也有"格"……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也需要守"格"。农作物栽培有一项"墩苗"技术,即为使庄稼长得更好,在一定时期内进行中耕和压土,抑制幼苗茎叶徒长,促进根系发育。庄稼生长是这样,人才培养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2.
陈家彬 《领导科学》2000,(10):48-49
坚持德才标准,严把“入口关”,是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保证。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干扰和冲击,党的干部标准往往得不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出现了种种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可以说,改革开放搞了多少年,关于生产力标准的争论就搞了多少年。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进一步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后,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但一方面,“左”的思想影响仍然很大,另一方面在实践中也确实出现了把生产力标准庸俗化和实用主义化的倾向,因此,继续深入探讨关于生产力标准的问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都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忠良 《领导科学》2020,(23):102-104
公正的践行和实现并非是简单的思维设想和目标设立,而是需要一个目标确立—价值输出—行为实施的动态化过程。在践行公正标准的过程中,领导者经常会犯以下幼稚病:把均等分配误以为利益公正,把固执刻板误以为管理公正,把举贤避亲误以为机会公正,把一视同仁误以为交际公正,把循规蹈矩误以为制度公正,把事无巨细误以为关怀公正。领导者应注重把人性化理念与制度合力有机融合,建立定期民意考评机制克制形式化公正,畅通员工多元申诉渠道消解公正失衡感,以有效防避公正幼稚病。  相似文献   

5.
<正>《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逐级提拔。特别优秀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干部,可以突破任职资格规定或者越级提拔担任领导职务。"破格提拔作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打破了论资排辈、台阶晋迁的用人限制,论德才、凭实绩,不拘一格选人才,让大批有能力的干部走上了更高的领导岗位,为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和单位在选拔任用干部中,一门心思"走特殊""钻空子",借"破格"提拔之名,行  相似文献   

6.
<正>《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破格提拔。根据这一规定,近年来各地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一些在特殊时期有过突出贡献的优秀年轻干部被破格提拔,走了上更高层次的领导岗位。但正因为这些干部的提拔破了常规之  相似文献   

7.
破格提拔青年领导干部,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作为一种不拘一格的干部选拔方式,破格提拔政策给那些能力突出、群众基础较好的青年领导干部提供了越级晋升的机会,有效激发了有能力的青年领导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然而,由于部分领导干部廉政意识薄弱、行政权力缺乏控制、行政体制机制存在漏洞等原因,使得破格提拔政策异化为"出格"违规提拔,导致破格提拔政策的畸形发展,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能。因此,为了复归破格提拔政策的良好初衷,有必要对青年领导干部破格提拔如何异化为"出格"提拔的机理进行探索,从逻辑上剔除导致破格提拔政策异化的不稳定因素,进而完善破格提拔青年领导干部的用人机制。  相似文献   

8.
王军 《领导科学》2004,(21):15-17
政绩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绩效,是领导干部德才素质在实践中的综合体现,也是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实践表明,科学有效地考察评价干部的政绩,对干部的评价和使用有着重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要科学有效地考察评价干部的政绩,就必须既要坚持考核标准总体上的统一性,也要看到考核标准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实现政绩考察评价标准统一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结合,全面、科学、公正地考察评价干部的政绩,使干部的政绩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一、要坚持政绩考核标准的统一性,必须牢牢把握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众所周知,政绩考察评价标…  相似文献   

9.
<正>忠义作为一种价值观,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是我国传统社会道德的重要思想与主张,既是社会治理中的最基本准则,又是为人处世的美德之一。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也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相似文献   

10.
源于领导职位与权力的强大"气场"在形成个人威信的同时,也容易使领导者习惯于做事过程中的"说了算",以及被下属仰视和追捧,进而引致威信向"官气"的不断异化。这主要源于领导者容易将职位权力视为"造势"的条件,将领导权限作为谋私利的工具,将成绩贡献作为跨越底线的保障,以及将奋斗经历当成不作为的借口。为避免威信与"官气"混淆,领导者应关注民众,明晰责任;多"接地气",准确定位;注重实效,少谈"曾经";态度亲和,做事公正。  相似文献   

11.
外圆内方原义是指一个人外在表现比较灵活,内心德操比较方正。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精神文明化的今天,外圆内方要求人们要融入社会大群体以求同存异,但是内心深处必须要保持高洁。这样理解无疑是有意义的。然而此语一旦为某些领导所用,这一内涵又发生变化,成为他们谋取私利的调和、妥协、奉承、放纵他人的手段和方式。这种手段和方式既有一定的隐蔽性,又有一定的可开脱性,其危害难以发觉。为此,很有必要对这一现象进行认真审视。  相似文献   

12.
正破格提拔干部,是打破干部选拔任用上论资排辈现象的重要方法,是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渠道。但一段时间以来,有的地方破格提拔干部异化成了"出格"提拔干部,动不动就以破格提拔作为干部任用走"特殊化"或"一人说了算"的一种借口,使得一些政治上并不成熟、作风上并不过硬、群众信不过的干  相似文献   

13.
正两横一竖,谓之"干"。纸上谈兵不是干,愚公移山是实干。世上事,从来都是立说立行,说干就干。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例如,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人民正是始终秉持干的理念,铆足干的劲头,不减干的决心,硬是在悬崖峭壁上化腐朽为神奇,修建了"人工天河"红旗渠。当前,领导干部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更需要干字当头,以干为先。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传统社会的为人处世之道不仅关注于规则之下的言行举止,更关注于礼尚往来的情感沟通,熟人社会、关系社会、人情社会的形成正是源于儒家传统伦理思想的根深蒂固和小农生活方式的潜移默化。领导者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反哺父母、感恩师长、庇护亲友乃人之常情,但由于其手握更大的权力,掌握着更多的公共资源,在面对人情世故与公平正义时如何正确把握两者的边界,将直接关乎领导者个人的领导艺术与整个国家法治社会建设的推进。  相似文献   

15.
正权力既意味着一种强大的影响力和支配力,也意味着一种平衡的力量。领导者一旦清楚地了解自身有什么样的权力,能干什么样的事情,以及要负什么样的责任,那么,他就应该知道权力是有限制、有边界的,这就是领导者必须要有的权力边界意识。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领导者因为缺少这种意识,出现权力越界、权力寻租等行为,最终走上违法乱纪的不归路。一、提升领导者权力边界意识的基本途径提高领导者的权力边界意识,对于领导者来说,不  相似文献   

16.
领导者的人际关系,就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与不同层级的个人和群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与心理距离,包括与上级、同级和下级的人际关系(罗家德:《关系与圈子——中国人工作场域中的圈子现象》,《管理学报》2012年第2期).由于上级在组织资源和权力分配、重要人事任免、重大事项审批、重要决策权力等方面控制或影响着下级,一些领导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对上负责作为最佳利益选择.  相似文献   

17.
正组织运营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组织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此时,组织中成员行为的有效激励成为关键,即通过实施情感管理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下属参与行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必须注意的是,情感管理过程中必然涉及上下级直接的情感接触,在接触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对下属思想的正确把握,又要实现对下属隐私的绝对尊重和自我行为的适当表达。这就要求必须把握好情感管理行为的"度",既要避免关心不足而导致的激励无效,又要防止关心过度而  相似文献   

18.
<正>领导者要不断提升把握好度的能力,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因人而异,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做事不拘泥,不偏激。本文通过对领导者在把握度上存在的困境进行分析,指出度的特点,并对如何提升把握好度提出了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一个崭新的名词"知识经济"突然出现在世人面前,它标志着人类社会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又一个新时代开始了,它无情地把新世纪的领导者推向了一个新的平台--高新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应该说,坚持问题导向,从问题着手,通过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推动工作,是一项重要的领导方法,往往更容易找准症结,打开局面,推动工作深入开展。一、把握力度,抓在关键处"打蛇打七寸。"运用问题倒逼方法,需要分清主次,抓住关键,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力度和措施,张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